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供给侧改革钢铁业如何降成本
扩展阅读
哪里有优秀教育资源 2025-05-11 02:50:44
沈阳人力资源市场有哪些 2025-05-11 02:34:19
制造家用工具怎么样 2025-05-11 02:34:16

供给侧改革钢铁业如何降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6-01 13:11:41

‘壹’ 高中政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如何让钢铁行业受益的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推进钢铁行业“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钢铁行业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贰’ 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到底有哪些内涵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33459b9f7373429f.html 显示,经济学上,有效供给包括产品的品种品质与产品的成本价格,所有的有效供给都会归结为其中一种或两种的综合。因此,钢铁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研究客户的真实需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增加产品的含金量,同时,控制好成本与价格。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可以预见的是,供给侧改革伴随着弱势企业的退出,会使钢铁企业生产的高端产品更适应市场,更有针对性,基础产品则将主要通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份额,其间的价格差距会被拉得更大。届时,市场的主要矛盾可能不再是供需矛盾,而是企业创新能否满足市场对企业创新的需要的矛盾。
不难看出,钢铁企业改善有效供给可以从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入手,包括使有效供给精准送达用户手中所需要的服务体系建设,以最终达到需求重构的效果;也可以从管理创新、降低产品成本入手,构建与目标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价格和成本体系,从而化无效需求为有效需求。
不过,为了长期发展,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将更强调技术创新,并立足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后的减税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年营业额3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税费全部减免,该政策执行到2017年底,以后可能还会延长;二是要把有限的财政资源尽可能多地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

‘叁’ 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行业长时期的高利润强烈刺激了过度的,快速的产能扩张,就连农民,轧棉花的,卖香油的,做钢结构的,做钢铁贸易的,村长镇长都投资炼钢,收破烂的都是钢铁厂董事长,造成钢铁产能几十年的旋风式增长,达到了12亿吨之巨,钢铁行业这种产能严重过剩局面是导致价格下滑,竞争白热化效益低下的原因,无序扩张不制止,落后产能不淘汰,钢铁工业就没有回暖的迹象,即使一时复苏,也会被立即死灰复燃的小钢铁抵消,最终受害的还是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国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经过审批手续的,近二十年建设的钢铁厂一律关掉,拆除。
目前钢铁行业出现了暂时的回暖,使得钢铁界老板们久旱逢甘霖,兴奋不已。已经关闭的民营小钢铁厂蠢蠢欲动,就像惊蛰以后的小虫,从深深躲避严冬的地下复苏过来。不过,钢铁行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格局没有改变。过去民营企业靠环境污染防治降低费用增加产品竞争力,现在严格监管不能再不开除尘设备了;过去靠低工资降低用工成本,现在的工人可选择的就业机会多了,低工资不能吸引员工;过去靠承包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上缴国家税收增加企业收入,现在严格执行税法和淡化GDP政绩考核,地方保护主义渐渐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过去低质劣质产品降低工序成本,现在产品过剩,低劣产品没有了市场。唐山的小民营钢厂虽然有资源优势,但是破产是必然的,是经济新常态了供给侧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
这次去产能的政策是以市场挤压、政策引导、技术设限、节能门槛、环保监控、银行抽贷、拆除僵尸为手段,以国资委和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强力的考核问责为措施进行,不具体分指标到某一企业,谁在线内谁拆除。淘汰落后产能面临着不少困难。首先,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及欠缺大刀阔斧动力是国家政策难以迅速落地的一大阻碍。地方政府干涉市场过度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尤其对“招商引资”项目格外偏爱,动辄提供各类税费减免,土地优惠政策等条款吸引从外省转移过来的落后产能项目,使这些本该淘汰的“败兵”又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和死灰复燃的能力。其次,这些落后产能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渠道不畅也是急需破解的难题。手持市场退出令的企业们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导致市场跨地区、跨行业重组转型困难,财务清算困难,人员安置矛盾重重,让市场迅速摆脱这些“包袱”、轻装上阵不是短时间内能看到重大成果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要啃掉这些硬骨头,政府和企业都要拿出巨大的责任勇气和历史担当。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策“最后一公里”的实施主体,要时时以国家经济大局和转型方向为重,淡漠地方个体“私利”,针对本地区情况因地适宜地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行动,从源头上减少落后产能审批和政策优待。对能耗高、污染重、质量差的落后产能予以坚决淘汰,对短期因结构性调整出现的短期阶段性产能过剩进行宏观调节。作为政府部门的“当家人”,更该摒弃“唯GDP英雄论”等不合符市场规律、急功近利的思维思想,踏踏实实花心思,花时间重构本地区产业布局,让地方经济焕发出有生命力的青春。
对于处在落后产能泥陷里的企业来说,环顾左右抓救命稻草不切实际,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加强,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倡导的新思路,开辟符合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标准并重的产品生产线,主动抛弃落后产能的“重型铠甲”,才能减轻“重量”,从泥沼里慢慢爬出来,摆脱生存危机。而后,再经过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强强联合、方能打造众多中国经济的先进航母。

‘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怎样降低企业成本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土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制度创新在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降低用地成本等方面大有可为。我们要坚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切实发挥好土地在供给侧改革中的要素作用。
着眼稳增长、调结构,努力实施“有保有控”的差别化用地政策。湖南刚刚由欠发达省份跨入中等发达省份,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促进“三量齐升”、推进“五化”同步发展,是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我们要按照全省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制定、落实好产业用地差别化政策,全力保障经济中高速增长。一方面,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建设用地审批和供应,重点保障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网”建设和民生实事项目等方面的用地需求;重点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另一方面,对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一律停止批地,废除产能过剩行业的用地优惠政策,促进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和企业兼并重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着眼降成本、补短板,积极探索精准化供地新机制。深入研究降低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用地成本问题,合理确定地价水平。试行个性化供地,特别是对新产业新业态用地,要根据具体情况细化用途后供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出让,切实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全力服务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及时将重大项目和扶贫开发重点工程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要向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优先保障扶贫开发项目用地;支持湘西地区开展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
着眼优增量、盘存量,大力推进集约化用地。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存量用地指标,倒逼用地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科学划定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有效管控新城新区和开发区规模无序扩大,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开展全省去存量土地专项行动,加大对闲置土地的盘活再利用。进一步引导企业向开发园区集中,鼓励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多层工业厂房,供中小企业进行多功能复合利用。围绕去产能,加快“僵尸企业”分类有序处置,盘活企业存量土地,推进低效利用土地再开发。同时,将建设用地总量和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目标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约束性指标,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节地责任。

‘伍’ 钢铁企业如何降低成本

在现在不景气的大环境里,每一个企业降低成本的方法都大同小异,主要是对企业各部门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落实,能耗减少了,利用率就高,成本自然得到一定控制。

‘陆’ 供给侧成本怎么降

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切实降低企业负担的关键工作。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的要求,采取有力举措,拿出“硬招数”,打好“组合拳”,使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使优质企业增强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企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支撑作用。 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重点抓好“七个降低、三个确保”,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确保体现政府政策的普惠性、有效性、严肃性,让该得的企业都得益,给予企业最大的政策支持。

‘柒’ 对于钢铁行业目前的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目前的钢铁市场出现了复苏的假象,钢材的价格出现回升,销售量出现增长,似乎钢铁工业的春天来了。其实我们分析一下,钢铁行业的产能没有真正减少,需求量没有大的增加,过剩的格局没有真正改变。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供给侧改革,提高质量仅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金占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才能够在这一轮淘汰中保持生存空间。

‘捌’ 人民日报:供给侧改革 企业成本怎么降

“现在这一行价格很透明,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利润也就6—8个点。要不是较早着手降成本,眼下日子恐怕没这么好过。”在广东比伦生活用纸有限公司出货仓库,运营总监刘远全看着正在装货的一排排厢式货车不停地感慨。
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这是企业追求利润的不二法门。可“降成本”做起来,远比挂在嘴上说说难得多。针对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比伦的目光盯住了“机器换人”,一个“自动化后加工设备工艺升级项目”,就为后加工环节节省了1/3的用工。
人工成本降四成,机器换出了效益
看管好眼前这台“全自动高速复卷打孔机”,确保它正常运转,是“90后”小伙辛梦波的新工作。而在此之前,他只能日复一日地在流水线上重复操作。
刘远全解释:“过去也有机器设备,但需要一段一段的操作;各道工序之间的设备互相孤立,中间都要靠人工来衔接。而如今用这种全自动生产线,原纸从这头进去,直接从那头出来的就是包装后的纸,可以直接出货了,一个过程只要1分钟。中间只需要少量工人,看一看机器,调整一下传送带上纸卷的方向,把有瑕疵的拣出来。”
比伦引进这样的生产线,用刘远全的话说,也是被“逼”出来的。“大概从2011年开始,我们明显感觉到整个成本不断攀升,特别是用工,过去3000元、3500元的月工资还能招到人,现在基本都在4500元左右。”
面对成本压力,比伦也早早认识到了用自动化生产线代替人工的紧迫性。可生活用纸是薄利快消的行业,经营收益大多都滚入到下一轮生产周期中去,去哪儿找那么多钱,完成初始投资?
市场上日渐盛行的融资租赁模式,给比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第三条道路”。“首期付个20%,先采购上马生产线,由融资租赁公司提供担保,分期付款,三年还清。”刘远全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模式,缓解了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压力。
这么一换,效益就出来了。拿这种全自动复卷机生产线来说,每条采购费用230万元,比伦一共上马了4条。过去用老设备,一条线要15—18个工人,现在只要10个工人;出纸效率从原来每人每小时17公斤一下跃升到83公斤;合格率也从93%提高到了99%以上。
从2012年到2015年,比伦陆续投入4000万元,进行抽式面巾纸折叠机、高速大回旋(面巾纸)折纸机、全自动生活用纸包装机等设备的“机器换人”改造项目,实现了一次性自动喷胶、封边、修边等生产线自动化,使一线员工从372人减少到252人,与此同时产能却提升了1.5倍。综合一算,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减少了40%。
技术创新,流程挖潜也省钱
在刘远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上面除了公司总部广东东莞外,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还各画了一个圈,圆心分别是嘉鱼和当涂两个小县城。那是2008年以来,比伦在内地布局的两个生产基地,目前每年创造的产值约有3.8亿元。
一家广东企业为什么要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建厂,又为何尽往小地方钻?刘远全说,选这两个地方,是经过反复斟酌的。“对于纸品这样的快消品来说,生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运输路程在500公里范围内,物流成本是最低的。”对于比伦来说,要想开拓华中和华东的市场,必须就近生产,而嘉鱼和当涂,正好处于两个区域500公里半径的几何圆心;再加上相比武汉、合肥等中心城市,县城的用工、用地、水电等成本都更低一些。
除了外部布局外,还有一种生产流程的优化挖潜,发生在企业内部,向管理要效益。
今年,比伦推行了“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聘请专业顾问进行工业工程分析,对每个流程、每个节点的分布、衔接重新优化,力求达到“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实施定制管理、“7S”管理模式,结合人体力学对员工的操作动作进行标准化,达到效益最大化。
有的流程,直接通过技术创新“省略”掉了。还是在比伦的后加工车间里,以往那些生产过程中分拣出来的残次品或切割时多余出来的边角料要重新回炉打浆,必须专门有一个人,负责把里面的纸芯管掏出来,因为芯子和纸的材料不同,没法一股脑儿投进去。
2015年,公司与专业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一种新材料纸芯管,可直接跟纸品一起打碎回炉,融为一体。光这样一个小创新,就让每台机每个班少用4名工人,一年就节省工资开支60万元。
政府援手推进转型升级
“不光是企业自己想辙,现在政府也在出手帮我们降成本。”刘远全说。
针对“机器换人”,东莞市财政每年安排了不低于2亿元的普惠性专项资金,其中,对购买莞产智能装备实施“机器换人”的,资助标准提高至设备和技术投入总额的15%;对购买莞产机器人实施“机器换人”的,资助标准提高至设备和技术投入总额的25%,单个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
比伦整套设备采购金额中,符合政策的有1000多万,公司因此申请到专项补贴120万元,用于融资租赁的贴息等。刘远全认为,这种惠民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拓展了空间,节约下来的钱可以扩大再生产,进一步开拓市场,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从2014年9月至今年1月,东莞已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1319个,其中,2015年度申报项目881个,投资额70.03亿元,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计可减少用工约46600人,以每名员工3500元月工资算,每年将为企业减少人工成本19.572亿元。
今年4月,东莞再次出台《东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2016—2018年)》及5个行动计划,其中的降成本行动计划打出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组合拳。
“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对企业减负的政策效应就越显现出来,像‘雪中送炭’。”在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不能简单看待减负这一政策,它带来的连锁反应会让整个东莞经济受益。“减负既是实实在在减轻企业负担,更是一个信号,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地推进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

‘玖’ 如何理解钢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简言之就是将钢铁生产能力降下来,将用户不需要的产品产品压低,将用户需要的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产量,将钢铁企业由钢材生产商转变为用户材料方案供应商和技术方案解决商转变。供给侧改革必须由国家主导,由地方政府组织,由行业协会指定标准,由出资人自行拆除自己的落后装备,由公安环保质检电力等部门强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