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配送成本都有哪些部分构成的
配送成本的构成:
配送是物流企业重要的作业环节,它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通过配送,物流活动才得以最终实现,但完成配送活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即需配送成本。配送成本是配送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总和。
配送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是物流企业按用户订单或配送协议进行配货,经过科学统筹规划,在用户指定的时间,将货物送达用户指定地点的一种供应方式。从整个物流系统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活动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搬运、包装、保管、运输于一体,通过一系列物流活动将货物送达目的地。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流通加工活动为支撑,严格来讲,整个物流活动,没有配送环节就不能成为完整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主体活动是配送运输、分拣、配货及配载。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配送运输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点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看成运输中的一种。
根据配送流程及配送环节,配送成本实际上是含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及流通加工费用等全过程。其成本应由以下费用构成:
(一)配送运输费用
配送运输费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车辆费用。车辆费用指从事配送运输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驾驶员及助手等工资及福利费、燃料、轮胎、修理费、折旧费、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项目。
2、营运间接费用。这是指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站、队经费。包括站、队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等内容,但不包括管理费用。
(二)分拣费用
1、分拣人工费用。这是指从事分拣工作的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的总和。
2、分拣设备费用。这是指分拣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及修理费用。
(三)配装费用
1、配装材料费用。常见的配装材料有木材、纸、自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塑料等。这些包装材料功能不同,成本相差很大。
2、配装辅助费用。除上述费用外,还有一些辅助性费用,如包装标记、标志的印刷,拴挂物费用等的支出。
3、配装人工费用。这是指从事包装工作的工人及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总和即配装人工费用。
(四)流通加工费用
1、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设备因流通加工形式不同而不同,购置这些设备所支出的费用,以流通加工费用的形式转移到被加工产品中去。
2、流通加工材料费用。这是指在流通加工过程中,投人到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材料消耗所需要的费用,即流通加工材料费用。
3、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从事加工活动的管理人员、工人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等费用的总和。
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配送的具体流程归集成本,不同的配送模式,其成本构成差异较大。相同的配送模式下,由于配送物品的性质不同,其成本构成差异也很大。
②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一、物流成本核算的基本构成要素有:
1、运输。主要包括人工费用,如运输人员工资、福利等;营运费用,如营运车辆燃料费、折旧、公路运输管理费等等;其他费用,如差旅费等。
2、仓储成本。主要包括建造、购买或租赁等仓库设施设备的成本和各类仓储作业带来的成本。
3、流通加工。主要有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材料费用、流通加工劳务费用及其他。
4、包装。主要包括包装材料费用、包装机械费用、包装技术费用、包装人工费用等。
5、装卸与搬运。主要包括人工费用、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能源消耗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6、物流管理。包括企业为物流管理所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交际费、管理信息系统费以及其他杂费。
二、物流成本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
1、一般分类:直接成本或运营成本、间接成本;
2、按物流功能范围分类:运输成本、流通加工成本、配送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仓储成本、物流信息技术相关成本;
3、按物流活动范围分类:供应物流费、企业内物流费、销售物流费、回收物流费、废弃物物流费。
③ 企业物流成本包括哪些
物流按其所处企业的领域不同划分,可分为生产企业物流和流通企业物流,相应的物流成本也可分为流通企业物流成本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
1.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构成及分类
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是指在组织物品的购进、运输、保管、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货币表现,其基本构成及分类如下。
1)物流成本基本构成
(1)人工费用,如企业员工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等;
(2)营业费用,如运杂费、能源消耗费用、设施设备折旧费、保险费、办公费、差旅费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合理消耗,如商品损耗等;
(3)财务费用,如支付的贷款利息、手续费、资金的占用费等;
(4)管理费用,如行政办公费、差旅费、税金等;
(5)物流信息费,如硬件、软件费用,维护费等。
2)物流成本的分类
物流成本按成本发生的流转环节划分,可分为进货成本、商品储存成本和销售成本。
(1)进货成本,是指商品由供货单位到流通企业仓库所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以及损耗费、包装费、入库验收费和中转单位收取的成本等。
(2)商品储存成本,是指物流企业在商品保管过程中所开支的转库搬运、检验、挑选整理、维护保养、管理包装等方面的成本及商品的损耗费。
(3)销售成本,是指流通企业从商品出库到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包装费、手续费、管理费等。
2.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分类
生产企业主要是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种产品。为了进行生产活动,生产企业必须同时进行有关生产要素的购进和产品的销售,同时,为保证产品质量,并为消费者服务,生产企业还要进行产品的返修和废物的回收。因此,生产性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保管、配送、回收方面的成本。与流通相比,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大都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具有与产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其物流成本的基本构成及分类如下:
1)物流成本的基本构成
(1)人工费用,是指企业从事物流工作的员工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用;
(2)采购费用,如运输费、保险费、合理损耗、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等;
(3)仓库保管费,如仓库的维护保养费、搬运费;
(4)营业费用,指在物流活动中的能源、材料消耗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等;
(5)物流设施、设备维护和折旧费,仓库的折旧费;
(6)产品销售费用,是指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如销售活动中的运输费、保险费、搬运费、装卸费、仓储费、配送费等;
(7)物流信息费,如物流硬件费用、软件费用、维护费用等;
(8)财务费用,如物流活动中的贷款利息、手续费、资金占用费等;
④ 仓储成本有哪些方面构成
仓储成本是指仓储企业在开展仓储业务活动中各种要素投入的以货币计算的总和。仓储成本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流成本的高低有直接影响。 货物的仓储成本主要是指货物保管的各种支出,其中一部分为仓储设施和设备的投资,另一部分则为仓储保管作业中的活劳动或者物化劳动的消耗,主要包括工资和能源消耗等。
⑤ 仓储成本都有哪些构成
仓储成本是指仓储企业在开展仓储业务活动中各种要素投入的以货币计算的总和。仓储成本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流成本的高低有直接影响。大多数仓储成本不随存货水平变动而变动,而是随存储地点的多少而变。仓储成本包括仓库租金、仓库折旧、设备折旧、装卸费用、货物包装材料费用和管理费等。
仓储成本的构成:
与库存成本不同,货物的仓储成本主要是指货物保管的各种支出,其中一部分为仓储设施和设备的投资,另一部分则为仓储保管作业中的活劳动或者物化劳动的消耗,主要包括工资和能源消耗等。根据货物在保管过程中的支出,可以将仓储成本分成以下几类:
(一)保管费
为存储货物所开支的货物养护、保管等费用,它包括:用于货物保管的货架、货柜的费用开支,仓库场地的房地产税等。
(二)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
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一般包括固定工资、奖金和各种生活补贴。福利费可按标准提取,一般包括住房基金、医疗以及退休养老支出等。
(三)折旧费或租赁费
仓储企业有的是以自己拥有所有权的仓库以及设备对外承接仓储业务,有的是以向社会承包租赁的仓库及设备对外承接业务。自营仓库的固定资产每年需要提取折旧费,对外承包租赁的固定资产每年需要支付租赁费。仓储费或租赁费是仓储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固定成本,构成仓储企业的成本之一。对仓库固定资产按折旧期分年提取,主要包括:库房、堆场等基础设施的折旧和机械设备的折旧等。
(四)修理费
主要用于设备、设施和运输工具的定期大修理,每年可以按设备、设施和运输工具投资额的一定比率提取。
(五)装卸搬运费
装卸搬运费是指货物入库、堆码和出库等环节发生的装卸搬运费用,包括搬运设备的运行费用和搬运工人的成本。
(六)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指仓储企业或部门为管理仓储活动或开展仓储业务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主要包括仓库设备的保险费、办公费、人员培训费、差旅费、招待费、营销费、水电费等。
(七)仓储损失
是指保管过程中货物损坏而需要仓储企业赔付的费用。造成货物损失的原因一般包括仓库本身的保管条件,管理人员的人为因素,货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搬运过程中的机械损坏等,实际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企业的制度标准,分清责任合理计入成本。
⑥ 物流包装成本都有哪些构成
物流包装成本是指在流通领域为包装物品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间接费用的总和;在内容上它由材料成本、设备成本、技术成本、人工成本和包装辅助成本等项目组成。
物流包装成本主要由物流包装材料费用、物流包装机械费用、物流包装技术费用、物流包装辅助费用、物流包装人工费用等构成。
(一)包装材料费用
包装材料费用指物品包装时花费在材料上的费用。常见的包装材料有:木材、纸、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等,不同的包装材料功能不同,成本相差也很大,所以企业的包装作业在选用不同的包装材料时其所消耗的包装费用也是有较大差别的。
(二)包装帝峨费用
包装机械费用指物品包装所使用的包装机械的折旧费摊销。包装机械的使用,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包装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可大幅度地提高包装水平。但这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因此就构成了包装的机械费用,它是以折旧为主的费用摊销形式,将费用转移到包装成本中。
(三)包装技术费用
包装技术费用是指对一定的包装技术的设计、实施所支出的费用。为避免物品流通过程中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包装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如:实施缓冲包装、防潮包装、防雾包装、保鲜包装等,这些技术的设计、实施都需要一定的费用支出,这就构成了包装费用。
(四)包装辅助费用
包装辅助费用是指对包装的一些辅助物品费用的支出。对商品进行包装时,需要采用一些辅助物品,如:包装标记、包装的拴挂物、装卸注意事项的标记符号等,这些辅助物品所造成的费用支出,也是包装费用的组成部分之一。
(五)包装人工费用
包装人工费用指对从事包装工作的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资、资金、补贴、加班费等的费用总和。理论上讲,包装总成本还应该包括回收费用、顾客退购和因产品不适而重新包装的费用。
⑦ 企业物流成本包括哪些
企业物流成本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划分:(1)以财务会计中费用发生为基础,按照交付形态的不同,可以把物流成本分为本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和向其他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其中本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又进一步细分为企业本身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工艺费、维护费、一般经费、特殊经费和委托物流费用。(2)按照物流功能的差别,物流成本可分为实物流通费用、信息流通费用和物流管理费用三类。(3)按照物流活动的不同阶段划分,物流成本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的物流成本。另一种说法是包括供应、内部和销售物流成本。
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基本途径降低物流成本:
①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②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 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③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④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⑤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 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⑧ 产品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产品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和各项制造费用。
工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过程,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如一月、一季、一年)为进行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即用货币形式表现的生产耗费就是该时期的生产费用。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生产费用总和,就是产品成本。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的构成,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等都作为期间费用。
产品成本的要求:
加强对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应加强对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提供生产费用支出的真实资料。对不合理的开支,要坚决抵制;对超计划的费用开支,要按规定的审批手续办理;对各项浪费和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企业的一种费用支出,但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并不都属于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了正确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必须划清各项费用支出的界限。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产品成本
⑨ 设备运行成本分析都包含哪些
设备运行成本分析都包含采购成本、生产成本、日常费用支出(开动期间消耗的水电费用)、人工成本支出等,这是最常见的成本支出,当然还包括备件费用及设备折旧费用。
运行成本是成本控制统计的一个方面。
成本控制(CostControl)
成本控制概述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成本要求(CCA2101:2005第2.5.10条)。满足成本要求主要是指满足顾客、最高管理者、相关方以及法律法规等对组织的成本要求。成本控制的对象是成本发生的过程,包括: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销售过程、物流过程、售后服务过程、管理过程、后勤保障过程等所发生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结果应能使被控制的成本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使成本控制达到规定的、预期的成本要求,就必须采取适宜的和有效的措施,包括:作业、成本工程和成本管理技术和方法。如VE价值工程、IE工业工程、ABC作业成本法、ABM作业成本管理、SC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CD降低成本法、CVP本-量-利分析、SCM战略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存货管理、成本预警、动量工程、成本控制方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