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拿地成本一般多少
扩展阅读
淮滨的旅游资源是什么 2025-05-29 14:15:17
各类刷牙产品哪个好 2025-05-29 13:18:17

拿地成本一般多少

发布时间: 2025-05-28 07:51:02

‘壹’ 关于房地产开发拿地成本的计算

你把我搞糊涂了,既然规划净用面积为92832.12平方米,怎么其中还有11000.21平方米的高压走廊控制用地,这个高压走廊控制用地是从整个地块中穿行吗?给你两种算法:
1、可建筑规模:92832.12*3=278496.36平方米,
每平方米拿地价格:360000000/278496.36=1292.66元/平方米(楼面地价)
2、可建筑规模:(92832.12-11000.21)*3=245495.73平方米,
每平方米拿地价格:360000000/245495.73=1466.42元/平方米(楼面地价)

‘贰’ 拿地家5500,卖8000贵么

不贵。拿地家5500,建设规费及杂费350,勘察设计咨询类100,建设成本3000,资金成本800,销售200,相加起来就是9950,而卖8000不贵。

‘叁’ 有没有人知道楼盘开发成本价怎么算,具体点!谢谢!

地区差异导致房产开发成本价格悬殊,以财务分析法为例,具体成本构成如下:

首先,土地费用是开发成本中的首要部分,包括征地费、土地出让费等,即通常所说的楼面地价。拿地时,这项成本可以明确确定。

其次是前期费用,包括土地平整、规划设计、水文地质勘察、监理、施工水电、审标费、测绘、可行性研究、前期工程费等。标准费用大约在120至400元每平方米之间,其中规划设计费占到70%-80%左右,不同楼盘的规划设计费差距较大。

基础设施费涵盖接水、接电、市政道路、弱电、绿化、煤气、照明、环卫、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项目,通常为350至500元每平方米。接电和绿化费用所占比例较大,各占约1/4。绿化费用因物业类型不同而异,高层小高层单体绿化一般在120至150元每平方米,较好则在150至200元每平方米,多层则可能达到300至400元每平方米。

建安工程费则包括基坑围护、工程桩、土建、安装、装饰工程、样板房、精装修费用,以及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成本,通常标准为2000至2500元每平方米。其中,土建成本最高,一般在1500元每平方米左右,接下来是安装和装饰工程费用。

公共建筑建安工程费包括会所建安工程和公建建安工程成本,一般为120至160元每平方米。

公建配套费涉及水电煤、市政配套费、白蚁防治费、新型墙体材料、高教费、物业基金、消防、人防工程费等。

开发间接费包括员工工资、福利费、业务招待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广告费、办公费、展览费及其他费用。通常占销售收入的3.5%至4.5%,大约为300至400元每平方米。

税费部分包括营业税附加和土地增值税,一般占销售收入的6%左右,如楼盘销售均价为1万元每平方米,则税费大约在600元每平方米。

最后,财务成本主要为银行利息及其他融资成本。一般以土地成本*2年*10%计算,大约达到1000至1500元每平方米。

‘肆’ 颛桥宝华拿地成本

颛桥宝华拿地成本为均价69990元/㎡。
根据凤凰网信息可知,颛桥宝华紫薇花园目前已取证,将推672套建面约73-147㎡公寓,认购时间为2022年8月30日-9月3日,入围比1.8,预计9月21日开盘。
2020年启动的闵行颛桥老街旧改工程,也就是这次颛桥宝华紫薇花园的所在。项目由宝华、东苑、弘久三家共同打造。

‘伍’ 前段时间新闻上说万达要在悉尼投10亿美元建地标,这10亿是夸张,还是真的会花掉这么多钱

之前看北美购房网的一个新闻好像提到过这10亿的事情,我看了下报道,拿地是花了3.27亿美元,其余6.73亿应该是花在建筑上。估计是贷款了的,否则全现金做没啥必要。我本人也对房地产开发有一定的经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多给予意见。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支出可以分为4大类:①拿地成本(Land Acquisition Cost)②硬性成本(Hard Cost)③软性支出 ④工地支出(On-site Cost) ⑤非工地支出(Off-site Cost)。
Land acquisition cost 拿地成本
在万达10亿美元项目中,拿地成本为3.27亿美元。根据FT报道,该地块上目前有一栋写字楼及部分相邻建筑。因此,在万达开工之前还需要拆除现有建筑。
Hard Cost硬性成本
拆除成本(Demolishing Cost)也是在开发过程中不可小视的一笔支出,并且还要与之前的住户/租户协商。而空地(Vacant Land)一则免去不菲的拆迁费用,二则也可以剩下与租户/住户谈判的时间与人力物力。
除去拆除成本,建筑原材料等建筑成本都可以归为硬性成本。
Soft Cost软性成本
聘请建筑师、设计师、律师、和工程师的费用都属于软性成本。在拿到地块之后,开发商就需要建筑师、律师团队对地块进行规划,并向当地政府部门(City Planning)提交申请,等待审批。如果审批未通过,则需要建筑师修改并再次提交申请;与此同时,律师团队也需要与政府部门进行协商斡旋。如果审批通过,那么可以开始施工。这整一个过程我们称作permitting。
一般来说,生地(raw land)指的是未获得permit的土地。而熟地(shovel-ready )指的是已经获得审批,可以即刻按照获批的图纸进行开工建造的建筑用地。拿permit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聘请有经验的律师、建筑师与政府“过招”。海外投资者期望能拿到熟地以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但是市场上大多以生地为主。
On/Off-Site Cost工地/非工地支出
主要包括下水道、污水处理、景观绿化等费用。

贷款(Financing)
在2007年,很多地产开发项目中贷款的比例能达到70%以上,有的项目甚至能达到90%。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各机构监管力度加大,对开发商的要求也趋于严苛。贷款机构在审批时,会以开发商的过往业绩为参考,如果开发商之前有过类似项目的开发经验并获得成功,那么获得贷款审批会相对容易很多。但是,海外投资者往往没有这样的“历时记录”,如果直接申请贷款,很容易碰壁。NAREIG商业地产开发部推荐有意向在美国进行地产开发的投资者尽量与当地专业团队配合,由他们负责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磋商。

建筑许可证(permitting)
当开发商拿到土地后,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就是前文软性成本中提到的permitting。举个例子,某开发商在曼哈顿东哈林区获得一块土地,目前该地块获得的限高是20米,约6层楼高。开发商计划建造20层的公寓,那么就需要向Department of Buildings (DOB) 对限高进行重新申请。如果土地的性质是住宅用地,而开发商想把一楼改建成商铺,那么需要对土地用途进行审批,zoning需要从住宅变成商住两用(Mix Use)。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专业律师和建筑师等团队的参与。他们必须熟悉整个流程,并有DOB“打交道”的经验。如果送批的图纸被驳回,那么有经验的律师必须马上找到相关联络人,了解DOB的想法,马上修改申请和图纸。这一过程一般需要8-12个月,如果审批一直不能通过,项目迟迟无法开工,这对开发商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因此选好专业的律师和建筑师团队是至关重要的。
在申请建筑许可时,如果和政府协商需要更改用地性质或做其他调整时,政府部门并不会“明码标价”,不会说明开发商必须做到这样或哪样才能获得审批。但是,为城市公共建设做出贡献往往更能让DOB“心动”。例如,提供“廉价房”,如果开发商承诺建成后将一部分单元作为“廉价房”出售给低收入人群;还有为周边居民修建公园、天桥等公共设施,也会获得DOB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