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底隧道、海上机场和跨海大桥是怎样的
由于海上交通易受天气变化、港口布局的影响,船舶运载远非铁路快捷便利。飞机虽然快捷便利,但运输大宗货物时其综合优越性却不如铁路。海底隧道的建成,可以连接隔海地区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从而达到扩展铁路运输网,提高铁路运输效能的目的。
海底隧道的施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海底的地下,采用钻机在海床上钻洞;另一种是沉埋管道,将预先制好的钢筋水泥管道敷设于海底地面上,并用特制的钢架将其固定在海床上。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长海底隧道为日本的青函隧道,总长53.85千米,其中23千米在海底。该隧道工程采用巨型挖掘机从海峡两岸同时并进,开凿直径4米的窟窿,日进尺2米;每推进30厘米,周框立即装上拱型钢架,注进水泥、骨性钾、硅石混合浆,3分钟凝固后铺上钢筋水泥板。
连接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全长53千米,其中38千米在海底40米深的岩层中穿行。该项工程由英法两国同时从两岸开挖,采用激光导向,整个工程完全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挖下岩土由传送带运走,边挖掘边加固,隧道的主骨架用拱石筑成,钢筋混凝土拱圈和壁板借助绞合架就位,电缆、通风管道等随着主体管道的向前延伸而同时延伸。整个工程耗资170亿美元。
海上机场是指在海面上建造飞机场。在海面上建飞机场,首先可以降低成本,因为海上机场占地费用低于距大城市中心附近的机场用地费;其次可以把噪音和废气转移到海上,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另外,海上机场周围数公里没有高大建筑物,视野开阔,可提高飞机升降的安全性。
目前,海上机场建设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填筑式,即把陆上大量土石填入浅海,先建成人工岛再建机场。第二,围海式,即在浅海岸边用堤坝将海滩围起,抽出海水,再填上土石构成。第三,桩基式,一般是把钢桩打入海底,机场本身就坐落在钢管桩墩上。第四,浮体式,利用浮力原理,将巨大钢制箱体焊接在许多钢制浮体上,箱体高出海面作为机场,浮体半潜于水中,支撑着上部重量,整个机场用索链锚系于海底。这是海上机场的最新结构,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
跨海大桥一般采用多桥墩支撑钢架式和少桥墩拉索式钢铁大桥。由于海洋环境恶劣、风大浪急,不利于修建多个桥墩,因此现代跨海大桥多采用拉索式钢铁吊桥。我国的厦门大桥于1987年始建,1991年5月建成通车。这座47对矩形桥墩撑起的大桥全长6599米。在此桥的建设中我国首次采用了海上大直径嵌岩钻孔灌注桩施工法和滑移式钢架设备,它所选用的预应力材料也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
⑵ 海底隧道和阔海大桥各自建设优缺点
海底隧道的优点:由于隧道在水下,所以天气对隧道影响不大,安全,且兼有其他功能,如:附加电缆、输油管等。
缺点:建设成本高,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多,如楼上所说:如地质、地形、岩层裂缝、漏水等等。因此总的造价也很高,且建设周期长。
跨海大桥的优点是:建设周期比隧道快,造价相对要低,且现代的建设大桥技术都比较成熟了。
缺点是:对于天气很敏感。特别是在海上,海风、大雾等都肯能影响桥的通行。
所以很多地方都是根据当地的天气特点,建设项目的投资来选择建设隧道还是大桥的。如琼州海峡,天气情况复杂,通车后对海南的经济提升很大,所以选择的是海底隧道。
⑶ 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哪个造价高
海底隧道施工遇到的麻烦大,造价会比建桥大。因为水上建桥各地常有,工艺趋于成熟,经验丰富;而海底地质构成复杂,海底隧道经验、机械设备都较缺乏。
⑷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为什么要建设海底隧道
关于中国的伟大技术之一就是跨海大桥。这座大桥就是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它起到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它形成了一个小时的都市圈,但是在这座跨海大桥中的一段6.7km的行程中却是海底隧道,两边连接的是人工岛屿。很多人都会疑惑,跨海大桥为什么不直接建在路面上,而是要建在海底上,但其实他虽然花费了很多的物力财力,但是它也有它的意义。
不得不说港珠澳大桥真的是体现了整个中国人的智慧,通过各个方面的考察已达到最高的技术和在不影响其他运输的通行下,建出了这么伟大的一个港珠澳大桥。而关于目前大多数人仍然存在疑惑的原因,我相信已经迎刃而解了,肯定是会有它存在的道理,去满足这座桥的意义。
⑸ 青岛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价格
7座以下的小轿车收费标准:跨海大桥收费:50元海底隧道收费:30元。
在海峡、海湾和河口等处的海底之下建造沟通陆地间交通运输的交通管道技术工程。海底隧道一般分海底表面和海底地层之下两种类型,建筑方法也不相同。海底隧道不妨碍水上船舶航行、不受大风大雾等气象条件的影响。世界上着名的海底隧道有日本青函隧道和英法海峡隧道等。
全世界已建成和计划建设的海底隧道有20多条,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西欧、中国香港九龙等地区。从工程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上看,当今世界最有代表性的跨海隧道工程,莫过于英法海底隧道、青函隧道和日本对马海峡隧道。
英吉利海峡隧道(The Channel Tunnel)又称英法海底隧道或欧洲隧道(Eulotunnel)、海峡隧道,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于1994年5月6日开通。它由三条长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3×38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两条铁路洞衬砌后的直径为7.6m,开挖洞径为8.36~8.78m;中间一条后勤服务洞衬砌后的直径为4.8m,开挖洞径为5.38~5.77m。从1986年2月12日法、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Treaty of Kanterbury)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耗资约100亿英镑(约150亿美元)。
⑹ 为什么要建海底隧道,没有比海底隧道更合适的交通方式吗
“采用跨海隧道与修建海上桥梁的方式相比,海底隧道具有全天候通行的特点,具有不破坏航运、不影响景观、不占地或少拆迁、交通不受大风大雾影响等优点,是一种更好的交通设施.”
⑺ 为什么港珠澳大桥不搞成海底隧道这样成本低又好看
这要考虑经济,还有地理环境,主要是地理环境
⑻ 同样的一公里桥梁和隧道哪个的造价高
通常来说,地下工程的成本要比地上工程的成本高很多,一般情况下隧道的造价比桥梁高。当然到底要修桥还是修隧道要结合个别工程情况进行比选决定。
⑼ 相同的一段距离,隧道和大桥的成本哪个更高
与地形不同而不同,如果说是过山的话,是隧道的成本更高一点,如果说是过海的话,就是大桥的成本更高一点,因为大桥它不光是有成本在里面,它有施工难度,如果说是跨海大桥距离太远,它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就是桥墩的建筑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而隧道它仅仅需要兼顾的隧道墙体就可以了,所以很多的国家选择建跨海隧道,而不选择建跨海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