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均人工成本怎样计算
计算公式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人均人工成本,表示用人单位雇用一名职工所要支出的平均人工费用水平。这一指标可以用于一个企业,也可以用于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工成本水平。
即行业平均人工成本或社会平均人工成本。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发表的各国人工成本指标,就是按行业分类的平均人工成本额。
计算公式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通过这一公式,可以分析企业间人工成本的结构差异,对各自竞争潜力和用工效率产生的影响,为调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参照。
(1)2020年招聘人均成本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人工成本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分三类:一是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二是人工成本结构性指标;三是人工成本的效益指标。
1、总量指标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
由于不同企业职工人数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该指标可以显示本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业聘用一名职工大致需要多少人工成本支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等。
人均人工成本能够表示企业职工的工资和保险福利水平,也就能作为企业向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劳动力价格信号。企业要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吸引高素质的劳动者到企业来,就需要建立人均人工成本指标,以便企业对人工成本水平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
2、结构性指标
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其中,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结构指标中的主要项目。
3、效益指标
人工成本效益指标(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指标,是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
人工成本效益指标包括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指标。其中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为主要指标。
(1)劳动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2)人事费用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销售(营业)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它的倒数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人工成本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润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额与利润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人工成本投入的获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劳动对物化劳动的吸附程度,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反之,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小。
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有机构成高低和确定人工费用定额。由于各行业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因此,不同行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这一指标可能差异很大。
2. 怎么计算人力成本
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人力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总和。
人力成本构成:
直接成本:员工的直接所得,包括工资、奖金、加班费、红利、职务津贴、遣散补偿等。换句话说,直接成本就是企业以货币的形式直接发放给员工的报酬。
间接成本:企业付出但员工未必能够直接所得,包括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住房公积;还包括为增加企业人员数量或能力而支出的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等。
(2)2020年招聘人均成本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首先,人力成本不等于工资和奖金。比如:企业给员工支付1000元的工资,那么人力成本绝不会是这直接的1000元,还有其它的间接费用。
其次,人力成本不等于工资总额。按照劳动部1997年261号文件规定,人力成本包括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住房费用以及其它人工成本。
再次,人力成本不等于使用成本。从人力资源的分类来看,人力成本可分为获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离职成本,可见“使用成本”只是人力成本的一部分而已。
3. 在招聘中,人均招聘成本的合理数值应该怎样计算呢
我认为人均招聘成本不存在所谓的“合理数值”,只有所谓的“考核数值”。因为招聘的效果会随着时间、地域、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企业自身情况等不同的因素而带来变化,所以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一个对其招聘业绩进行考核的数值是允许的,而提一个不变的“合理数值”根本是不可能的。
既然只能有“考核数值”,那么下面就涉及考核期的问题。你们可以每个月考核,也可以按季或按年度考核。这主要要看你们当期的人员招聘需求。如果因企业发展或工作要求,本月必须有5名员工补充缺岗,那么这个任务基本就是死的,可以不太计成本的进行招聘。反之,如果缺编的岗位不是很急需的,可以把招聘时间放长,以便通过相对较少的投入招聘来最为适合的人员。
根据上面的内容,我认为招聘成本最好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年底统一考核。当然考核人力资源部门招聘工作的绩效,除了“招聘成本”外,还要考虑招聘人员对岗位的胜任能力,人力资源部门主责面试人员的职业素质等方面。
公式是:
1、年人均招聘成本:年招聘总投入\录用总人数(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
2、年人均有效招聘成本:年招聘总投入\签约人数(不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
其中“年招聘总投入”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1、直接招聘成本:
(1)招聘会、广告、网络信息发布等用来传播招聘信息的媒体、场所使用费;
(2)图片、文字等信息制作费;
(3)付给猎头公司的中介费。
2、间接招聘成本:
(1)主责招聘的员工加班费;
(2)因招聘而产生的通讯费、饭费、交通费等管理费用。
大致的内容就这些。请参考使用。
4. 如何计算招聘成本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来制订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核算办法,包括核算单位,核算形式和计算方法等。在核算招聘和配置人力成本时,一般要注意以下问题:
1、人员招募与人员选拔的成本应按实际录用人数分摊。比如,某企业为招聘5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招募和选拔活动,共有50名应征求职者,在招募和选拔过程中支出的广告、接待、资料、面试以及测试等各种费用共10000元。核算时应按5人计算,折合招募选拔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成本为2000元,而不应按50人计算,折合为每人200元,因为这一万元成本是为招募5人而非50人所付出的。
2、在某些直接成本项目中也会包括间接成本。比如,在在录用安置项目中,不仅包括为员工上岗所直接付出的经费,而且还包括各种有关的行政费用以及管理人员为员工上岗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而付出的时间等。在核算时,这些间接成本需折算合并计算清楚。一般说来,对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参与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的时间成本,应按其涉及具体工作的时间,根据其工资标准折合为具体金额。
3、某些管理成本项目中部分存在交叉可能。比如,职业生涯管理成本(包括人力规划预算)与教育培训(训练和学习)成本会有部分交叉的可能性;特别是需要进行多次研讨和检验的项目。因此,在具体核算时,要注意鉴别成本的交叉部分,避免重复核算。
5. 请问人力成本,人均成本,人均成本占比怎么算
人力成本=基本工资+劳务工资+社保+公积金+其他
人均成本=总成本/人数
人均成本占比=单位人力成本/人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