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全成本核算怎么算
扩展阅读
钻石1ct多少克多少分 2025-05-06 04:46:18
结转购进成本是什么 2025-05-06 04:37:54
ps如何有选框工具弄圆 2025-05-06 04:37:47

全成本核算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3-06-27 08:33:01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计算方法有6种,具体分为:

1、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是工业企业计算产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简单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复杂生产。

2、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

(1)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启咐咐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

(2)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

(3)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3、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和各步骤的半成品。

4、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各生产步骤只归集计算本步骤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不计算结转本步骤所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各生产步骤分别与完工产品直接联系,本步骤只提供在产品成本和加入最终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独立、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平行地把份额简仿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

5、作业成本核算法又称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6、分类法是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分类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

计算成本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则。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

真实性就悄纯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 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而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

4、分期核算原则。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5、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主考试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

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

7、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则。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精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

Ⅱ 成本核算怎么算

在一个企业里,很多项目都需要涉及到成本的核算,那大家知道成本核算的方法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

二、分批法:分批法是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三、分步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总的来说,成本核算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分批法是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

Ⅲ 如何成本核算

企业如何进行成本快速核算,需把握以下几点:

  • 如何理解并衡量成本快速核算能力?

  • 是否能透过信息化系统获取成本管理能力现状?

  • 如何衡量这些前置的业务单据及时处理的能力?

  • 针对这些业务单据处理不及时/异常,我们应如何协助其改善?

  • 成本检测异常有哪些类型?(日期、价格、工时、低阶码、在制、返工/报废…)

  • ……

同时,面对成本核算难题,还可通过搭建智能核算平台,快速准确提升财务成本结算:

(1)异常快速处理:异常处理贯穿日常工作,财务人员根据基础信息检查表、生产异常检查表等异常处理的机制,分每日检查,每周检查拉取对应的异常数据并监督各部门处理,缩短月初异常处理的时间。

(2)工资快速产出:通过工艺转移及报工,每天进行车间工人生产数据的及时记录;月初通过系统自动抓取上月车间人员绩效数据明细提供给人事部门。

(3)成本快速核算:数据异常处理完成后,可以通过E10成本智能核算平台,一键进行成本数据核算,成本核算效率大幅提升。

Ⅳ 如何核算成本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销售11;
采购10,采购价格11;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

二、个别指定法:
个别指定法又叫个别计价法,是指定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计算该件或该批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个别指定法计算商品成本,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按照批号来分别计算,计算出来的的商品成本最为准确,主要适用于能分清进货件别获批次的库存商品的企业,比如医药销售企业、食品销售企业。

个别指定法的业务流程:
1、进仓类单据上面指定该批货品的批号,该单据上的进仓价格就是该批货品的成本价;
2、出仓类单据必须选择货品对应的批号,出仓成本就是该批货品的成本;
3、对应的报表可查看“报表”菜单下的“批次报表”;

注意:
1、个别指定法的货品每批的成本是按照进仓单确定的,它不会自动加权平均计算,所以查看个别指定法的货品资料的加权价是没有意义的;
2、个别指定法的货品在做单据的时候必须有批号;
3、存货调价、组装拆卸、库存变动三种单据不支持个别指定法货品;
4、个别指定法货品不支持零库存出库;

三、全月一次平均法:
全月一次平均法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比如移动加权平均法
由于各企业费用分摊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因此,用户可以手工进行计算,然后再将计算结果输入到各个产品入库单中。

Ⅳ 如何计算成本核算

1:材料成本,2:人工成本,3:仓库使用成本,4:耗材成本《水,电等》5:资金使用成本,6:运输成本,7:风险成本。成本的核算因业务量的增加而降低。刚开始有可能成本高于收入,慢慢来吧!坚持就是胜利!!!!!!
答案补充
现在应该挺忙的,公司步入正轨还是要正规化管理

Ⅵ 运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的的例题和详解

某企业有关成本的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10元,单位直接人工5元,变动制造费用7元,固定制造费用总额4000元,单位变动销售管理费用4元,固定销售管理费用1000元,期初库存为0,本期产量1000件,销售为600件,单价40元, 用两种成本法计算单位生产成本,期间费用,销售成本,营业利润 最佳答案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1、完全成本法是把生产制造过程的全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制度。 单位生产成本=(10+5+7)+(4000/1000)=26 期间费用=4*600+1000=3400 销售成本=26*600=15600 营业利润=40*600-26*600-3400=5000 2、变动成本法是把生产制造过程的变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制度(固定制造费用不计成本而直接计入期间费用)。 单位生产成本=10+5+7+4=26 期间费用=1000+4000=5000 销售成本=26*600=15600 营业利润=40*600-26*600-5000=3400 其他回答 工业企业生产并销售产品,其耗费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在这些耗费中,按照费用与产量(销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由此,产品成本计算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法: 1、变动成本法。 所谓的变动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制造成本,生产销售产品所耗费的固定成本,不构成产品成本,而在发生当期作为期间费用从当期营业利润中扣除。则,题中: 产品生产成本 = (10 + 5 + 7) * 1 000 = 22 000元 单位生产成本 = 22 000 / 1 000 = 22元/件 销售收入 = 40 * 600 = 24 000元 产品销售成本(变动成本) = (22 + 4) * 600 = 15 600元 期间费用(固定成本) = 4 000 + 1 000 = 5 000元 营业利润 = 24 000 - 15 600 - 5 000 = 3 400元 2、全部成本法。 在这种成本法下,变动制造成本以及固定制造成本,均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题中: 产品生产成本 = (10 + 5 + 7) * 1 000 + 4 000= 26 000元 单位生产成本 = 26 000 / 1 000 = 26元 销售收入 = 40 * 600 = 24 000元 产品销售成本 = 26 * 600 = 15 600元 销售管理费用 = 4 * 600 + 1 000 = 3 400元 营业利润 = 24 000 - 15 600 - 3 400 = 5 000元 由此可见,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小于全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1 600元(5 000 - 3 400),其原因在于后者的期末库存商品400件(1 000 - 600)共负担了1 6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4 000 / 1 000 * 400),而前者未负担而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利润,由此造成了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小于全部成本法。 另外,上述解答以“制造成本法”为基础,即产品成本构成范围只包括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不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种方法,即为现行的我国企业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与此相对应,还有一种计算方法,即“完全成本法”,这种成本计算方法下,产品成本构成范围除了制造成本以外,还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种方法,我国在1993年前曾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