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简述成本一效益分析的常用评价指标,并比较四种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的特点
成本-效益分析是卫生经济学中的一种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的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常用评价指标有3种:时间性指标、价值型指标、效率型指标。
常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主要有四种: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1)药物经济学的成本可划分为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核算成本分析
XX年医院一季度核算支出XX万元,比同期增长XX万元,增幅XX%,其中固定成本增幅XX%,变动成本增幅XX%。
1、电费支出XX元,比同期减少XX元,减幅XX%,工人核算成本分析表中看出各核算科室的电费都有所下降,说明各科在电费支出加强了控制。
2、卫生材料支出XX元,比同期只增加XX元,增幅XX%,大部分科室都随业务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幅,但产科病人减少的情况下,万元收入材料费比上年增加了,希望科室负责人要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杜绝浪费。
3、洗涤品支出XX元,比上年同期增加XX元,增幅了XX%,原因有:①洗涤中心的洗涤费涨价;②医疗质量的保证,消毒的费用增幅较大。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提出建议:树立成本效益观念,逐步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改变以前的粗放管理模式。
促使职工利益与科室经济效益紧密挂钩,科室领导和员工自觉加强经济管理,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各科室积极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贰’ 如何准确识别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和划分药物经济学成本的边界
成本和收益是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的两大要素。正确识别并计量成本和收益是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的基矗成本和收益的识别与计量的准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
‘叁’ 如何理解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的学科。
药物经济学的作用
1、提升公共疗资源的配置
医疗政策的罩链明制定需要综合大量的信息资源,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能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和证据,对于完善相关制度具有指导性作用。药物经济学对多种干预方案的评价,不仅能够确唤悔定适合的方案,同时能够节约医疗资源,提物告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其合理应用。
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药物经济学是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药物经济学研究能促进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药品的临床价值,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肆’ 执业药师考点: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执业药师考点: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最小成本分析(CMA)、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用分析(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BA)。
(1)最小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种特例,它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他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由于它要求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应用范围较局限。
顷返(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主要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分析比值)表示。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而采用临床指标,如抢救病人数、延长的生命年、治愈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
①成本与效果比值法。即每产生一个效果所需的成本。
②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给予一增量成本,是否能产生增量效果呢?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发展,是在结合考虑用药者意愿、偏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均不用货币来衡量成本,档乎枝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为一种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增加体重量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结果却与质量密切相关,注意到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效用函数变化而非健康结果变化。
(4)成本效益分析。是比较行敏单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之间或其他干预所耗费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结果值(效益)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成本和效益均用货币来表示。
成本效益分析不仅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还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效益,还可以进行不同疾病治疗措施间的比较,甚至疾病治疗与其他公共投资项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资)的比较,适用于全面的卫生以及公共投资决策。成本效益分析在卫生经济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上的应用远远少于成本效果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4种方法的主要差别在于对用药结果的不同测量上,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伍’ 药物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从广义上来说,药物经济学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2.预算新产品或新技术纳入医保目录对于医保资金池的影响。如果医保所承担费用越高,会形成入不敷出,造成医保的负担。医保是一个公共资源,只有处于合理的使用状态,社会才能够最大程度共享。3.估算疾病给社会带来经空烂睁济负担。一个家庭一个人患病历裂也可能影响一家人的工作,生活质量。4.分析药品的需求,供给,价格以及政策之间的互相影响。采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各个要素之间斗岁的关系,使得各方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陆’ 药物经济学研究视角有哪些
药物经济学研究视角包括全社会角度、医疗保障支付方角度以及患者角度等。
1、全社会角度
全社会角度是最宽的研究角度,在该研究角度下,社会中所有由某项医疗干预引起的资源消耗或者付出的代价都是成本,这些成本可能发生在患者身上和家庭中,也可能发生在医疗部门,还可能发生在非医疗部门。同时胡衫,在该社会中所有由该项医疗干预带来的效益也都应当包括今来,包括患者获得的效益和芦做州除患者以外的其他人获得的陪蔽效益,如公共医疗资金的节约等。
3、患者角度
患者角度是从患者及其家庭的立场出发,考虑某项干预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资源消耗和获得的效益。在具体的评价中,患者角度应当包含的成本项目范围与患者是否为医保覆盖人群以及被哪种医保政策覆盖有关系。
‘柒’ 四种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的特点比较
1、时间性指标 用时间反映方案对投入的回收或清偿能力;2、价值型指标 用于反映方案所获净收益绝对值的大小;效率型指标 用于反映单位投资的获利能力。 四种药学经济学评价方法的特点:1、最小成本分析 指对预防、诊治或干预的收益相同的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的成本进行比较,选择成本最小方案的一种分析方法。2、成本-效益分析 对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均以货币单位计量和描述,并对货币化了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方法。3、成本-效果分析 对本宣方案的成本以货币单位计量,收益或效果以临床指标、生命质量指标或健康指标表示,进而对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分析方法。4、成本-效用分析 是将预防、诊治或干预项目的成本以货币单位计量,收益则以效用指标(即人们对接受预防和诊治项目给自身健康状态带来的结果和影响的满意程度)进行描述,并对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方法。
‘捌’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包括哪些
如下参考:
成本-效益分析是卫生经济学中的一种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的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常用评价指标有3种:时间性指标、价值型指标、效率型指标。
常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主要有四种: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核算成本分析:
XX年,医院一季度支出较同期增加XX万元,增加XX%,其中固定成本增加XX%,变动成本增加XX%。
1、电费为XX元,比同期少XX元,XX%。从工人会计的成本分析表可以看出,各会计部门的电费都有所下降,说明各部门对电费的控制有所加强。
2、保健材料费支出XX元,较上年同期仅增加XX元,XX%,大部分科室均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产科患者病例减少,万元收入材料费较上年增加,希望部门负责人加强成本控制管理,杜绝浪费。
3、洗涤产品支出XX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X元,增长XX%,原因有:(1)洗涤中心价格上涨;(2)为保证医疗质量,消毒费用大大增加。
‘玖’ 第二章 最小成本法及评价基础(二2602)
1、什么是药物经济学评价?
答:运用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对不同药物治疗方案或药物治疗法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以及国家、企业相关决策、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经济学评价的作用是什么?或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学评价?
答:
1)用于宏观决策中,相当于市场中供求分析的作用。一句评价进行决策,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
2)用于微观决策中,常依据评价进行内部决策,实现组织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
3、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核心和前提是什么?
答:
药物经济学的核心:选择
要从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中或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选择最优方案。
药物经济学的前提:医药资源的稀缺性
药物经济学的目的:合理分配、使用 有限的医药资源
4、医药经济学评价应用于哪四大领域?
答:
1)药物的定价,包括政府定价和企业定价
2)医院用药目录和诊疗规范的确定,包括医疗机构和政府诊疗规范
3)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确定,包括基本药物遴选、报销比例确定等
4)医生合理处方或诊疗方案的选择,政府或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影响医务人员用药行为,达到合理用药
5、药物经济学评价要素有哪些?(两大类,四个概念)
答:
两大类:投入、产出
4个概念:成本、效果、效益、效用
6、效果特点是什么?(2点)
答:
1)效果的测量:用反映健康状况的自然指标来衡量
2)效果指标有反映中间产出的指标也有反映终产出的指标。
7、什么是效益?
答:是用货币价值形式表示药物治疗后带来健康改善结果,分为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
8、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效益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它是如何定义的?
答:
计算方法:人力资本化法
定义:
它是根据因疾病、伤残或死亡而带来的收入损失或实施药物治疗方案后所减少的收入损失,来测算药物治疗方案的间接成本或间接效益的方法。
9、人力资本化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
主要优点:比较易获得必要数据(如个人年平均收入、个人期望寿命等),故此法目前应用较多。
主要缺点(2点):
1)夸大了药物治疗的产出或疾病的经济损失
2)未考虑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疼痛、悲伤和对疾病风险厌恶的情绪等无形的因素。因此,当患病的健康状况无法对生产力产生影响时,用人力成本法难以衡量。
10、效用指标是什么?
答:质量调整生命年和伤残调整生命年
11、什么是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 adjust lifeyear ,QALY)
答:进行了生存质量调整后的生命年
12、生存质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答:
1)生理方面:自身患病情况的自我评价
2)社会方面:个体社会交往、参与情况
3)心理方面:包括焦虑、抑郁、认知、幸福感、满意度等
13、生存质量包括哪三个层次?
答:
1)最低层次:强调保持躯体完好,消除病痛,维持生命
2)第二层次:不仅维持生命,而且强调生活的好
3)第三层次:除上述两点外,还强调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对社会的作用
14、药物经济学中的生存质量与人的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涉及哪5个方面?
1)生理方面
2)社会功能
3)心理精神状态
4)患病情况
5)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自我评价
15、什么是生存质量调整年?
答:不同生存质量的生存年换算成相当于完全健康生存年的过程。
16、效用值的测量方法?
答:等级衡量法
即通过对患病者心理、生理功能状况的分级评分获得效用值。
17、引入质量调整生命年这一概念有什么意义?
答:这一概念的引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即药物治疗方案较好的产出并不仅仅是挽救了多少生命年,而应是具有良好生存质量的生命年。
18、效果、效益、效用三个产出指标有什么区别?
答:
效用、效果与效益不同
1)后者是用货币衡量,前者不能用货币衡量
效用与效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反映健康改善结果的指标衡量
不同点(3)点:
1)效果既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方案的终产出指标,也可以采用一些中间产出指标,而效用只能采用终产出指标。
2)效用采用的生命年指标需要经过生命质量的调整,而效果指标不需要经过质量调整。
3)效果采用的是天然的计算指标,而效用采用的是人为制定的计量指标。
19、什么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答: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即资金的时间价值。
20、资金为什么会有时间价值?(2点)
答:
1)资金可用于投资,获得利息收入
2)资金的购买力会因通货膨胀而随时间改变
21、什么是等值?
答:不同时期收入或支出的两笔资金,虽然数额不等,但其价值相同。
22、等值的计算建立在什么之上?
答:建立在利率的基础上
23、等值中的利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什么?
答:银行利息、企业利率、物价指数等
24、利率有什么作用?
答:计算利息或利润、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
25、单利的计算公式?
答:S=P+P*i*n
本利和=本金+本金*利率*年份
26、复利的计算公式?
答:S=S(1+i)的n次方
本利和=本利(1+利率)的n次方
27、什么是贴现?
答:利用利润进行时间的换算,实际上是计算现金和未来值
28、什么是贴现率?
答:有多种选择,可以是CPI(物价指数)
29、什么是现值?
答:现值也称贴现值,指资金目前的价值
现值计算公式:
现值=未来值/(1+i)的n次方
30、什么是未来值?
答:未来值也叫终值,指现在一定量的资金在折算到未来某一时点所对应的数额
31、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贴现问题有哪些?(3点)
答:
1)药物经济学评价时,一般把贴现的基准时点选择在投资的初始点,即方案实施的第一年,也就是要换算为现值进行评价。
2)评价时,若一个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或效益不是同一年,而是在若干年里分别发生,就应对各年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贴现,即将不同时点上的成本、效益换算为同一时点上的成本、效益,然后才能相加和比较
3)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物质贴现率的选择,可用银行利息率或或价值数的变动或选定的贴现率(3%~6%)
32、卫生经济学中有一个最小成本法,那么最小成本法的定义是什么?
答:通过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效果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方法。
33、最小成本法的评价思路是什么?
答:成本最小的方案为优
34、最小成本法的前提是什么?
答: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大致相同。
35、最小成本法的局限性在哪?
答:治疗方案临床效果不同不适用,实际应用较少。
课程很赶,7门考试课5门难度系数大的想撞墙,重点是平时不好好听课记笔记,复习一找不到资料,二找不到重点,三课还没上完,四考试安排一天接一天,连背书的机会都不给你。
进入6月份,除六级外,还有兼职,还有各科考试,所以别急一点点的拿去消化。
‘拾’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核心内容
药物经济学是一项为决策者提供实证分析的评价技术。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用药物经济学来制定药品价格和医疗保险报销价格及新药研发,但我国却起步晚、发展慢,原因是制度、体制、研究方法及人员短缺等因素制约,因此,建议我国政府,提高政策引领、完善制度保障、健全药物评审评价机制、规范技术支撑和培养研究型人才,使药物经济学在医药领域里发挥应有的作用。
药物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药物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并以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人类健康状况最大限度改善的科学。是一项为决策者提供实证分析的新兴学科。药物经济学评价是其主要研究的内容,其的主要评价方法有:成本最小化分析法(CMA)、成本效果分析法(CEA)、成本效用分析法(CUA)和成本效益分析法(CBA)。我国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与应用才刚刚起步,大多数研究尚处于学术研讨阶段,其根本原因是政策引导乏力、制度保障缺位、体制机制环境缺失、研究方法、评价标准不够完善及研究人员短缺等因素,如此障碍使药物经济学处于发展的瓶颈。
1.我国药物经济学存在的问题
1.1政策引导乏力
药物经济学已被众多国家运用于控制药品费用控制的工具与手段。世
界经合组织(OECD)中约三分之一的国家都已利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来制定药品价格和医疗保险报销价格,如澳大利亚就强制规定药品注册申请时提交药物经济学评价数据, 加拿大将药物经济学评价作为医疗保险赔付的依据, 日本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不仅用于企业申报新药和药品定价,还用于新药研发方案的设计和制定营销策略。但在我国,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宏观药品政策中的应用甚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在《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对可替代药品和创新药品定价逐步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促进不同种类药品保持合理比价关系”。《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提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原则上3年调整一次。在三年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时要根据“已上市药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这仅仅说明,药物经济学评价已列入药物相关政策制定的参考因素,至于在国家宏观药品政策中如何具体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还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和严格的技术标准,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去引导药物经济学在相关政策里进行有效应用,特别是在临床用药、新药研发及药品价格制定方面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