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小米成本控制多少
扩展阅读
做石油机械的资产怎么样 2025-05-25 16:49:35

小米成本控制多少

发布时间: 2022-11-16 07:47:09

‘壹’ 小米的固定成本有哪些

有研发成本。
由于小米公司日益重_开发新产品,为了应对迅速增长的业务聘请了大量的研究人员,研发人员薪酬和福利总额增加以及扩展智能手机、人工智能、互联网服务及其他研发项目的费用大幅增加,所以其研发支出由2017年的32亿元人民币增加83.3%到2018年的58亿元人民币。而同时期的通信、电子设备、IT制造业的平均研发增速仅为24.27%,不足小米的三分之一。雷军曾说过:“研发意味着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后劲”。小米在开发研究方面毫不吝啬,具有极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精神,使互联网业务走向多元化。
小米公司2010年4月成立,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由前Google、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高手组建。目前已获得来自Morningside、启明、IDG和小米团队4100万美元投资,其中小米团队56人投资1100万美元,公司估值2.5亿美元。2010年底推出手机实名社区米聊,在推出半年内注册用户突破300万。此外,小米公司还推出手机操作系统MIUI,当年6月底MIUI社区活跃用户达30万。2011年8月16日,小米公司通过媒体沟通会正式发布小米手机、米聊、MIUI是小米科技的三大核心产品。

‘贰’ 小米是如何控制成本做到性价比高的

一般手机是上市价格高,后面随着零部件产能提高价格渐渐下降。所以小米采用预约抢购的方式延长时间,达到降低生产成本

  1. 小米采用做硬件期货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小米是一次就把价格放下来,前期不出货,后期零部件降价后再大批生产。

  2. 相比传统的手机销售模式采用的是网上商城直销,节约中间成本。

  3. 网上直销,省去了中间环节,相比其它手机有全国代理商省地市县各级代理,最后到商场,层层利润,手机价格当然高了。

‘叁’ 小米11的成本

小米11官网现在是四千多元,其成本也就在1500到两千元之间。

‘肆’ 小米3成本是多少

成本多少和价钱一定有关吗?
如果是消费者,其实关心它的成本意义不大,咱们决定不了价格,只要质量好,值得它所卖的价值就行了,小米的机子向来以性价比着称,要说成本要和其他比比才有意义!
国外网站又人算过M3成本在1500左右,你可以网络一下网页,应该可以看到此文

‘伍’ 小米手机的成本构成是怎样的

2012年,雷总曾在回应周鸿祎“小米手机每部赚七八百”的言论时,在微博上列出小米手机的成本构成。如下图:

‘陆’ 一斤小米谷子3元,出7俩小米,一斤的多少钱

一斤谷子出七两小米,就是说七两小米三元。
换算一下吧,每斤小米成本:3÷7/10=30/7≈4.33元。

‘柒’ 小米11手机的成本价是多少

小米米11与苹果iPhone12成本差不多,那么查一下iPhone12的成本,不就知道小米11的定价如何了吗?根据相关的报道来看,此前国外一家调查公司Fomalhaut 基于对 iPhone 12 的拆解进行推算,iPhone 12 的(物料)成本价为373美元(约合人民币2458元)。如果按照小米潘九堂的说法的话,那么小米11的物料成本差不多也就2400多,不到2500元。这与小米11的定价3999元相差了1500多元。差距只能说还是有些大的。

当然,2458元这只是iPhone 12的物料成本,物料成本受良品率影响,真实的成本应该高于这个数据。并且这还不包括苹果在研发、运营、推广等方面的成本。同理,小米11的成本除了物料成本外应该也要将小米的软硬件研发,推广,营销费用考虑进去。 那么大家觉得物料成本不到2500的小米11与售价3999中间1500的差价里,小米在软硬件研发,推广营销等方面的费用占多少,利润又有多少呢?

‘捌’ 小米12手机芯片占手机成本多少

大概占三分之一吧
美国芯片的关税成本约为1200,由于芯片的持续缺货,随后发布设备的品牌将不得不应对芯片成本的上升。

‘玖’ 失败一个损失几百万美金,研发小米芯片成本有多大

芯片代工行业迈入10nm工艺后,成本压力越来越高。10nm芯片的开发成本已超1.7亿美元,7nm接近3亿美元,5nm超5亿美元。如果制造基于3nm开发出NVIDIA GPU那样复杂的芯片,设计成本就高达15亿美元。芯片成本主要由流片费用、IP授权购买费、自研部件费用、高通专利费、研发工程师工资奖金等5部分组成。

1000名工程师每年按50万计算,3年合计15亿。

人力成本占研发成本主要部分,项目开发效率与资深工程师数量相关,国内资深芯片设计工程师年薪一般在50~100万元之间。EDA工具是芯片设计工具,是发展超大型集成电路的基石,EDA工具可有效提升产品良率。

20人的研发团队设计一款芯片所需要的EDA工具采购费用在100万美元/年(包括EDA和LPDDR等IP购买成本)。英伟达开发Xavier,动用了2000个工程师,开发费用共计20亿美金,Xlinix ACAP动用了1500个工程师,开发费用总共10亿美金。

以上各项共计 2+20+10+5+15=52亿人民币。

没错,52亿!而这些还不包括架构开发,生态构建等的费用。

‘拾’ 硬件利润控制在5%之后,小米凭什么还值700亿市值

雷军说:“小米公司董事会已经通过决议,从今天起,小米向用户承诺,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如超过,我们将把超过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

1、5%不是手机的边际利润率
对于雷军所说的5%,一种常见的错误理解是将它简单的等同于手机单品的利润率。
比如小米今年3月上市的MIX2S,售价3299元,如果简单的按照5%的利润率计算,也就是每卖出一台 MIX2S小米可以赚到164.95元。这其实是混淆了边际净利润率和综合净利润率的概念。
边际利润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利润,也就是所举例子中的每卖出一台 MIX2S能赚多少钱。
边际利润反映了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能为小米增加的收益,而综合税收净利润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由小米硬件业务总的营收扣除各项成本开支,包括研发、销售、广告等,这个概念更接近于小米硬件业务的毛利率。
因此,简单的拿着小米手机的售价乘以雷军所说的5%并不能得出小米准确的边际利润,前者是总体性的概念,要计算的结果却是具体到每一台手机的。

2、5%很低了吗?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目前智能手机整体利润率还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苹果达到了35%,三星在15%左右,国产手机低一点,平均净利率大约为10%。
与国产厂商10%的平均净利率相比,5%的确很低了,但对于主打性价比但小米来说,5%更大的意义在于未来。
根据此前曝光的一份Pre-IPO融资推介材料,小米2016年硬件业务的净利润率仅为2.8%。
小米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润率其实并没有达到5%,因此,雷军此时说出的这个5%,是在给未来的小米定下一个目标,一个利润率增长的上限。
小米目前的手机业务,依然是薄利多销的策略。比如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销量最高的手机单品中前四名均为苹果三星的旗舰手机,而售价599元的红米4A销量也排到了第五名。
这种“小米模式”在印度也获得了成功,数据显示,先于国内上市的红米Note5在印度开售1秒钟就卖出了25万台。
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超过了三星,达到了23.9%,成为印度销量排名第一的手机品牌。
因此,雷军提出5%的上限,也有助于小米继续保持这种高性价比、通过爆款迅速占领市场的优势。

3、5%不仅是手机业务的上限,也是生态链产品的上限
在内部信中,雷军特意说明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相比手机,5%对生态链产品来说是一条更严格的红线,一块更容易触顶的天花板。
以空气净化器为例,这种“风扇+滤网”的设备利润空间很大,一位空气净化器生产商透露,空气净化器产品价格普遍虚高,部分品牌产品即使是降价60%之后依然有利润,但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空气净化器的产品差异并没有价格显示的那么大。
在北京雾霾严重,空气净化器需要抢购的那一段时间里,淘宝上有不少商家索性直接兜售滤芯,配合视频教程,用户买到之后配合风扇就可以自制一个简易的空气净化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米的那款699元的空气净化器很快就成为了爆款。小米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小米空气净化器销量为200万台,在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中销量排名第一。
掌握了生态链产品定价权的小米,通过这个5%的红线,可以确保小米生态链企业提供的产品也有很强的“小米属性”。
无论是空气净化器还是小米手环,这样的定价使得“小米百货”每推出一个新产品,几乎就决定了这一品类的最低价格(在同等质量和易用性的前提下)。

4、小米在IPO前夕通过“5%”向资本市场“喊话”
如果是平时雷军提出小米硬件业务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对小米用户的承诺。但这个时间点非常特殊,距离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所以雷军在这个时段提出5%,更多的是在向资本市场“喊话”。
在这之前,关于小米上市最大的争议是小米的估值,目前较为合理的数字普遍认为是在1000亿美元左右。而从大量质疑小米估值的声音中,不难找出背后的原因:大部分人质疑的是小米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小米最终能不能达到高估值还要乘上一个合适的PE值(市盈率)。
我们来看一下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几家公司的PE值:苹果,最赚钱的手机厂商,2016年手机业务的毛利率高达36%,2017年的 PE值约为16倍。而对于互联网公司BAT来说,苹果这样的市盈率就不算高了,腾讯和网络市盈率分别达到了33倍和30倍。讲好小米硬件业务的故事不足以支撑起小米的估值。
在这个背景下,雷军公开表示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背后的意图就很明显了——小米不是一家依仗硬件赚钱的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为了IPO,为了估值,小米需要讲好小米是互联网公司的故事,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互联网业务的盈利能力。
根据Pre-IPO融资推介材料,与小米硬件业务2.8%的净利润率相比,小米2016年互联网服务业务的净利润率超过了40%。而且小米正在扩大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比例:
在小米2016年的收入组成中,79%来自于硬件,21%来自于互联网服务业务。2017年,预计小米收入为176亿美元,其中硬件业务的收入占比为68.3%。预计到2019年,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超过硬件收入。
这份材料也披露了小米互联网服务的盈利来源,其中最赚钱的是游戏和广告业务。
“我们不是一家纯粹的硬件公司,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或许才是雷军的5%想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