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外加工如何进行成本核算
扩展阅读
金木集团有多少产品 2025-05-25 11:50:45

外加工如何进行成本核算

发布时间: 2022-11-16 03:17:51

Ⅰ 加工型企业的成本核算

产品是小批量的,品种比较多,应该采用什么成本核算方法好?
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逐步结转法(按生产工序逐级累加形成最终成本),另是平行结转法(所有生产单位成本归集总部核算与结转)。如果企业生产车间较少,工艺不太复杂,且多品种小批量的情况下,使用平行结转法较好,生产单位直接把原始凭证(领用单、入库单等)交到总部财务,月末,财务根据原始单据和本期发生费用结转成本。
没有数字可提供,这样应该怎样进行成本核算?
“实作工时”是制造费用分配比较科学合理的依据,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可采用“按材料消耗数量或总成本或产品产量”分配制造费用。
例如,A产品生产100件,B成品生产50件,C产品生产30件,本月制造费用合计3000元
制造费用分摊:
A
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100
/
(100+50+30)×
3000元
=
1666.67(元)
B
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50
/
(100+50+30)×
3000元
=
833.33(元)
C
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30
/
(100+50+30)×
3000元
=
500(元)
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
产品
1666.67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B
产品
833.33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C
产品
500.00
贷:制造费用
3000.00
也可使用材料消耗作为分摊制造费用的依据,计算同理。
个车间都有好几个批次的产品在生产,无法确定每种产品的直接人工,这样应样分配人工?
无法确定人工成本的可将人工成本记入制造费用再分摊,因为制造费用就是专门用于归集那些没有特定对象的成本的,分配完后没有余额。
也可将人工成本按转入“生产成本”的总额分摊,月末生产成本科目转库存商品的金额是完工入库的,留下的是在产品的,这样分摊归集的人工成本可兼顾到产成品和在产品。
具体分配方法和计算同上,可计算出各产品的分配率,再用各产品分配率乘以“生产成本”总额,分别得出某产品的人工成本。
总之,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提供计划、分析、考核等依据,所以归集某产品的成本费用只要合理就行了。
仅此建议。

Ⅱ 代加工产品成本应如何核算

1、收到对方加工材料 单独设置备查账簿和有关的明细账,核算其收发结存数额,按接受加工的物资应设置表外科目核算。可以设置“代管材料物资”、“受托加工物资”两个表外科目。

借:代管材料物资

贷:受托加工物资

2、加工生产

借:生产成本---受托加工

贷:原材料

贷:应付工资等

3、加工完工产品

借:受托加工物资

贷:代管材料物资

4、结算收取加工费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的确定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销售产品(商品)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商业、农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商业等企业的代购代销收入;工业企业的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收入,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转让收入,商品房及配套设施销售收入等。

企业销售收入的确定,应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应当在发生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主营业务收入

Ⅲ 关于委外加工费的核算方式

2.我觉得把加工费直接转为应付账款有点不合适。
答:加工费直接转为应付账款符合会计准则处理.加工费如同货款,货款入账自然是以交货(收到发票)时入应付账款.并无不妥.

1.把加工费科目放在加工物资里,这样做合理么?
答:你公司的做法是正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加工费是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1)发出委托加工商品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库存商品
(2)发生加工费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
(3)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

Ⅳ 外协加工成本如何核算

你好,下面这张图是外协加工成本核算表,你按照这个表格来填写就好了。

外协加工的含义:

外协加工是指本单位因为设备或技术上的不足,独立完成某项整体制造加工任务有困难,或者达到相同质量要求所需费用更高,为了确保任务按时完成,及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社会存量资源,向外地或外单位订购或订作部分零部件或半成品。如某机床厂生产某种精密机床,本厂对其中有一种精密齿轮的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国内先进水平,为了保证机床产品的质量,只好到外地一厂家订货加工,以满足需求。这种方式称为外协加工。

Ⅳ 来料加工如何核算成本急急急!!!

来料加工企业的主要原材料,大部分辅料,一般都是由外商提供的,对于这部分资产不必进行会计核算,只要按时间先后登记进出口数量和结余量,作为备查账即可。因此,来料加工企业会计核算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把相关的费用,公缴费收入往来款等内容搞清楚就可以了。
企业对外进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而收到的原材料零件的应单独设置“受托加工来料”备查科目和有关的材料明细账,核算其收发放结存数额。至于发生的加工装配费用支出的核算,制度无明确规定,企业可自行增设有关科目进行核算,如可设“来料加工装备费用”科目,用以核算对来料进行加工,装配所发生的有关费用支出。
(一)收入的核算
首先,根据财政部1998年颁布的收入确认原则,来料加工企业在报关出口后就应确认收入。因为此时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外方,加工企业对商品已不拥有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不再对已出口的商品实施控制,同时与交易相关的加工费收入已转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已能够可靠地计量。
其次,对内外加工业务收入应分别核算。目前,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往往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可能既做进出口贸易,又做生产、加工业务。这就要求企业要分清业务的主次,主营业务在“营业收入”中核算,而兼营业务则在“其他业务收入”中核算。来料加工企业也有类似问题,比如来料加工企业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既从事对外加工业务,又搞国内加工,这时就应分别核算对内、对外加工业务。外加工费收入免征增值税,而内加工费收入则要征税,如果划分不清,就不能享受免税待遇。另外,企业出售废料的收入,应在“营业外收入”中核算,因为它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
第三,境外委托方代支的费用应如实计入收入。目前,国内来料加工企业加工费收入定得普遍较低,境外委托方往往与国内来料加工企业签订某些协议,代支部分费用(如厂租、报关费等大额支出),例如某制衣厂,1997、1998年两年亏损总额高达899万元,其中1998年的加工费收入为72万元,费用成本总额为445万元,收入仅占费用的16%,而仅工资一项开支就达312万元。该厂付出312万元的工资却只取得72万元的收入,且该厂成立10年来,一直处于这种状况,却能经营下去。究其原因,原来境外委托方经常付给该厂现金(是人民币而非外汇)以供日常开支,这部分现金则挂在“其他应付款”账上,而不在收入科目中反映,这就变相转移了企业加工费收入,从而转移利润,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同时由于加工费收入过低,也减少了国家外汇收入。对于外商代支的此类费用可理解为价外补贴收入,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费用的核算
首先,费用核算应细化。一般地,大的来料加工企业可将费用分为“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用于生产方面的费用计入“制造费用”,用于办公管理方面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而对于小的来料加工企业来讲,也可将所有费用都计入“管理费用”。对于出口方面的费用,如监管费、商检费、卫检费、打单费、场检费、招待费、补助费等,大部分企业都把它们放入“报关费”。其实,这样做不利于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最好的办法是分项单列。比如说,有的来料加工企业每月报关费有几十万元,但具体是什么开支却不清楚,而分开列记就不存在上述问题。同时,卫检费、场检费等是按车次收取的,监管费、商检费是按材料价值来计算的,如果实际支出金额偏差较大,就可检查是否有不正常开支,从而促进企业做好财务分析。
其次,购进原材料和辅料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而应单独核算并计入成本费用。来料加工企业主要原材料和大部分辅料是通过海关进口的,也有小部分辅料是从国内采购的。在国内采购的材料,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也不能抵扣,而只能计入成本费用。这是因为,按照现行税收政策,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一律实行“出口免税”管理办法,即进项税额(包括进口料件和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最后生产加工环节不征税,出口也不退税。这与进料加工贸易不同,进料加工企业使用的国产料件可办理出口退税(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对从事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出口企业,为生产或加工复出口的免税货物而购进的已税原材料、辅料等,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和办理退税,而应单独核算并转入来料加工经营成本中。若不能单独核算应税和非应税项目的进项税额的,按销售比例分摊其耗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
【拓展资料】
来料加工企业的税收优惠
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规定,出口企业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后,凭海关核签的来料加工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向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持此证明向主管其征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免征其加工或委托加工货物及其工缴费的增值税、消费税。货物出口后,出口企业应凭来料加工出口报关单和海关已核销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收汇凭证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核销手续,对逾期未核销的,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将会同海关和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及时予以补税和处罚。
从以上规定我们知道,承接来料加工业务的出口企业在料件进口后,可凭海关核签的来料加工进口报关单和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向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而无须等来料加工手册核销后再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
来料加工企业办理免税证明须报送的资料有:加工贸易业务合同批准证、对外加工装配合同、进口料件申请备案清单、出口成品申请备案清单、出口制成品及对应进口料消耗备案清单、合同基本情况(含封面)、税务登记副本复印件、申请免税报告、上一批货物的合同销案申请表。

Ⅵ 加工成本如何计算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原材料费用包括(外购零件 ,采购材料下料自制零件),前提是要做好基础工作。
2.加工费 (全部工序外发加工费,部分工序外发加工)
3.共同费用的分摊(工资 折旧 机物料)等,可以用工时法分摊,如实在不好分可以用产值法。
4.其他费用均摊。
做好生产核算成本基础工作比如
1.每个零件或按图号的原料成本核算,从下料开始算,要分摊损耗,像钢板,钢管等
2.外发加工费的核算,核算到每个零件,
3.共同费用的分摊,工资等就是按这个零件加工的小时分摊。前提是当月各零件或按图号工时单要齐全和正确,
上面就是成本核算需要提供的资料,这些就是要做好的基础工作。这要专门的成本会计核算,光靠主办会计核算是来不及做的。当然产量很少的话就比较好计算的。
如果公司有多种原材料和配件,生产的型号尺寸都不一样,按每个产品名称哪或是按图号来计算成本,从采购进来的原材料到零件,都要写上材质号,从 生产单号到每一张领料单都要写上产品名称或图号和生产批次,就是每个生产步骤都能看出生产哪个产品和那个批次的产品,包括外发加工件。按技术部门的工序步骤设计成本核算单,比如说用什么材质的哪个规格的哪几种原材料下料,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需要哪几道工序外发加工以及加工成本等等

Ⅶ 外协加工成本如何核算

外协加工成本核算表
外协加工成本核算表日期
零件名称


请购日期


订购单号


料号


验收日期


验收单号


制造数量


工程图号


单位






名称
用量
单价
金额




类别
工时
单价
金额
单位成本





类别
材料
工资
其他
合计
合计
单位成本
成本承制厂商

审核
会计
采购主管
采购员

Ⅷ 受托外加工如何核算成本

委外加工就当作自制产品一样核算成本,加工费跟材料费合计

Ⅸ 外包加工的成本如何核算

其实二种在成本上是一样理解的. 一种委外加工,是加工费用+材料成本. 一种制程外包,同样也是要付加工费的,这个加工费是挂在工单上,工单算成本,同样也包括物料以 及人工,机器成本,还有费用分摊,再加上制程外包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