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企业车间内部承包制怎么算成本
扩展阅读
火车票历史价格怎么看 2025-05-16 08:16:54
卖钻石如何夸别人 2025-05-16 08:14:32
王者一天能积攒多少钻石 2025-05-16 07:40:07

企业车间内部承包制怎么算成本

发布时间: 2022-10-25 07:11:49

㈠ 怎样进行企业内部承包核算

承包刚性指标:如:销量、收入、回款,成本、质量、费用、消耗等等。承包柔性指标:如:安全生产无事故、防火防盗、企业管理等等。

㈡ 内部结算收入怎么算成本

内部结算收入计算成本:公司内部做的利润表,收入和成本一般是不含增值税的。

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实行制造成本法,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全部成本费用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成本核算内容是完整的。

而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内容没有企业那么完整,有些费用项目可能没有发生,有些费用发生了但又难以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一般定义

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

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㈢ 如何核算出每个车间的成本

车间成本涉及东西较多,笼统的说如下: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
核算的方法也是有好几种的,理论的步骤如下: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二)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耗费的界限
1.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2.正确划分成本费用、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3.正确划分本期费用与以后期间费用的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费用的界限;
5.正确划分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三)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二)确定成本项目。企业一般应当设置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五个成本项目;
(三)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
(四)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入库量、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动力消耗等,并对所有已发生费用进行审核;
(五)归集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并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予以分配,按成本项目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单位成本;
(六)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㈣ 工程类企业内部承包财务如何核算

内部承包应该有合同吧。可以在合同中规定承包范围,比如

1、只提供劳务。所有费用由公司报销。待完工后承包人收取公司约定的承包劳务费。
2、全部承包。所有费用均由承包人负担,自负盈亏。这时不需要去公司报销,但需要另外向公司提供一张全额发票。
3、部分承包。主要材料或设备由公司提供,辅助材料等由承包人自行购买。

㈤ 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现在我给你介绍一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采用制造成本法。即: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分为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将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将期间费用在发生的会计期间内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无论什么工业企业、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 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2. 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3. 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 ,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4. 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5. 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6. 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7. 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8. 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帐同时即进行分配。9. 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10. 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二)月底1.计提折旧, 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2. 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二)、1、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归入相应产品。2、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 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2. 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3. 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着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效果却相近。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 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 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 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 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4、正如中国会计视野网友qiqiaoao所说,我国现行的所得税法是重损益而轻资产,即对期间损益作了大量详细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而对资产价值及生产成本的计量却缺乏相应的规定。可是资产最终会通过折旧、摊销、销售等方式转化为期间费用,现在的资产价值即是今后的期间费用的来源和依据,在我国的成文法中法无禁止即为合法,税法既然没有对相关的资产计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规定,那么会计功夫的深浅就会决定今后期间费用的多少,而会计本身就是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离不开估计、判断并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会计魔术,这为企业纳税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现行税法重损益而轻资产计量的做法无异于开门闭窗。这也为在成本核算这方面提供了足够的筹划空间。 5、电算化对成本核算的促进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 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

㈥ 工厂里面产品的成本是怎么一步步算出来的啊

成本计算对象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品种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2)以产品批别或定单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分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单件、小批生产。

(3)以各种产品及其所经各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分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6)企业车间内部承包制怎么算成本扩展阅读:

以下不计入成本:

1. 资本性支出,即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 对外投资的支出。

3.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4. 违法经营罚款和被没收财产损失。

5. 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6. 灾害事故损失赔

7. 各种捐赠支出。

8. 各种赞助支出。

9. 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10. 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㈦ 车间成本怎么核算

成本核算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原材料
根据每月领料单上领用材料品名、规格、数量,月末根据库存明细账中每种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乘出每月耗用金额,即为本期投入原材料金额,计入“生产成本——原材料”科目
二、人工成本
每月根据人力资源部提供明细,将人员工资、福利、保险等人工费用分到直接人工部分,即为本期投入直接人工金额,计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科目
三、制造费用
车间发生的无法直接归集到产品的其它费用,如油料费、折旧费等等,这些费用即为本期发生制造费用金额,计入“制造费用”科目各明细,月末一次性全部结转至“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
每月按产品生产线统计工时,月末汇成工时表。
算成本时,你车间肯定有在产品成本,即生产线上有没有入库的产品。
一般来说,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由于生产线上可能存在各种情况的在产品:刚领用材料的,加工一半的,快入库的...所以一般在产品约当产量按50%计算。由于原材料一般是一开始加工时一次性投入,在产品原材料约当产量按100%计算。
月末,将所有产品分品种,按
(期初在产品原材料金额+本期投入原材料金额)*本期入库产品数量/(本期入库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量*100%)=本期入库产品原材料金额
期初在产品原材料金额+本期投入原材料金额-期末入库产品原材料金额=期末在产品原材料金额
(期初在产品直接人工金额+本期投入直接人工金额)*本期入库产品数量/(本期入库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量*50%)=本期入库产品直接人工金额
期初在产品直接人工金额+本期投入直接人工金额-期末入库产品直接人工金额=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金额
(期初在产品制造费用金额+本期投入制造费用金额)*本期入库产品数量/(本期入库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量*50%)=本期入库产品制造费用金额
期初在产品制造费用金额+本期投入制造费用金额-期末入库产品制造费用金额=期末在产品制造费用金额
本期入库完工产品金额=本期入库产品原材料金额+本期入库产品直接人工金额+本期入库产品制造费用金额
期末在产品金额=期末在产品原材料金额+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金额+期末在产品制造费用金额
单位成本=本期入库完工产品金额/本期入库完工产品数量

㈧ 生产车间的成本是怎么计算的怎么算制造成本,进而制定产品价格

生产车间的成本计算都是根据料、工、费来计算的。料是组成产品的材料,如果有配方根据配方计算,如果没有根据实际投料计算成本,工是人工费。费用是指机器设备的折旧及分不清的辅助材料费。
产品定价是企业管理内部的工作。有的是根据成本+利润,有的是市场价格。

㈨ 工程类企业内部承包财务如何核算

摘要 1、向出包单位开具发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