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经济学
外部性理论主要是现代西方经济学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厂商污染了环境,等于占用了一定的环境资源,但厂商却并不为此支付任何费用。后来这个概念推广了,一般指,厂商生产经营活动给外部环境带来了某种影响,但厂商却并不为此承担任何经济责任,既不能从中获益,也不能需要为此支付费用。 不但厂商生产经营外部性,消费者行为也有外部性。如有人从事一些公益活动,对大家都有好处,但并不能因此从市场上获得经济报酬;反过来,有人做一些有违公德的事,如乱扔垃圾等,市场上也没有人能向他收取相应的排污费。 概括起来,外部性有两个关键,一是外在于经济行为人(个人或厂商),即一项经济行为对外部环境造成了影响;其中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二是外在于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对于这些经济行为失去了调节作用。 作为经济学来讲,目前研究的焦点问题主要是厂商的负的外在性,即类似环境污染这样对外部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厂商却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为此,经济学家提出了产品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概念。私人成本是指厂商负担的产品成本,大体上等同于产品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则是产品私人成本再加上外在成本的总和,是全社会负担的产品成本。外在成本是指厂商以外的社会负担的产品成本。 显然,外在性的存在,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了市场失灵。为此,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种种对策措施: 一是征税,即向污染环境的企业收取类似排污费性质的税收。这种方法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又名“庇古税”。 二是津贴,即由政府向有污染行为的企业提供津贴,帮助企业完善相关环保设施,减少污染,以至消除污染。不过,这种方法遭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反对,因为这种做法等于由社会承担了企业污染的成本。 四,规定产权与协商。这是根据科斯定理,只要明确产权,并且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两条前提下,一旦有污染行为,则受害者就会与污染企业协商谈判或提起诉讼,来解决问题。这个方案因不需要政府主动干预,基本上是通过市场途径解决问题,迎合了上个世纪80年代全球性的自由化思潮,因而曾一度大受追捧。但现在看来,事实上也很做到,也不过是书呆子式的空想罢了。首先,产权很难完全明确,如一条河流的产权应该归谁?清洁的空气的产权又该归谁?诸如此类,无法回答;其次,交易成本绝非可以忽略不计,一次次的协商谈判,以至诉讼,常常需要巨额的成本费用。 五、政府直接管制。目前,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多数外在性行为,还要靠政府主动的强制干预。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外在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全心全意为人民造谏,是不会存在外在性现象的。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在性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也需要国民观念上普遍重视起来,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应该说消除外在性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短期内很难一下子解决。
② 如何看待产品开发设计超出成本
产品开发超出成本,之前我的导师映善咨询集团Cary专家有讲过,可以从这两个维度来进行考量:
一、付出成本与价值回报
这里我们假设采用模型的形式来进行表达
(付出成本与价值回报模型)
1.高价值率:左边代表付出成本高低,那右边是回报价值高低,假设付出一元的成本能够带来“?”级的回报价值,那么价值率是非常高的。
2.中价值率:假设付出了三元的成本,仍然得到了“?”级的回报价值,那么我们认为他是可以接受的,虽然回报率不如前者。
3.价值率平衡:假设我们付出了五元的成本,仍然得到“3”级的价值,这时候应该再三考量后决定。
4.价值亏损:假设我们付出了十元的成本,仍然得到“?”级的价值回报,回报率为负数,就应果断放弃。
通常连接线朝右上升代表回报高。在设计方向和设计评审决策时候不能一味看效果,效果背后的价值回报更为关键。但是宏观因素也应纳入考量,通常受商品流通、用户接受价格、产品价格、竞争优势这四个要素影响。
二、找好自己产品价值定位:“成本领先+”或“价值差异+”
依据同渠道竞品的竞争现状重新设计产品价值定位,产品价值定位指导增加或减少成本。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价值差异+。例如成本领先时多用拆件少、生产快、装配快、产能高、基础形、局部异。价值差异时则需要考虑如何将价值放大化、提升价值例如引入新表面处理、美学极致、色彩多选等。
这些都是当时跟着cary老师学的,我个人觉得很详细很有效,所以分享给你。我现在也跟着他在映善咨询集团实习,欢迎来找我深入沟通哦,大家互相学习~网络也有很多相关资料。
③ 会计成本,隐性成本,外在成本间什么关系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成本计量有五种计量方式,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即是指实际支付的货币成本。机会成本可能等于会计成本,也可能不等于会计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机会成本等于会计成本;在商品(或生产要素)供应不足、实行配给的条件下,机会成本高于会计成本;在商品积压或要素闲置的条件下,机会成本低于会计成本,甚至为零。通常,在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不等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在机会成本高于会计成本的情况下,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它可以用货币计量,是可以在会计的账目上反映出来的。除了会计成本之外,
经济成本相关书籍还有另一种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认识。它与显性成本即会计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隐性成本不能直接从帐面上反映出来,因而难以精确计量。比如,机会成本就属于隐性成本。
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经济成本是一个比会计成本含义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概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济成本几乎涉及了企业所有的经营内容和领域。经济成本是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全部成本,有些经济成本项目我们没有认识到,也有些经济成本项目我们虽然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却没有把其当作独立的成本项目来进行分析,比如组织成本。
④ 外部质量成本的外部,如何理解呢,是企业本身提供的质量保证措施之外吗请列举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指产品生产出来之后,为客户证明质量符合一定的标准等所花费的费用。比如产品ISO9000认证所花费的费用。
⑤ 如何看待成本控制
成本的管控分为两大类。
1.成品的管控。
2.材料的管控。
⑥ 什么是外在性简述外在效益和外在成本
他如同如同
⑦ 能否讲解一下西方经济学的外部性
外部性理论主要是现代西方经济学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厂商污染了环境,等于占用了一定的环境资源,但厂商却并不为此支付任何费用。后来这个概念推广了,一般指,厂商生产经营活动给外部环境带来了某种影响,但厂商却并不为此承担任何经济责任,既不能从中获益,也不能需要为此支付费用。
不但厂商生产经营外部性,消费者行为也有外部性。如有人从事一些公益活动,对大家都有好处,但并不能因此从市场上获得经济报酬;反过来,有人做一些有违公德的事,如乱扔垃圾等,市场上也没有人能向他收取相应的排污费。
概括起来,外部性有两个关键,一是外在于经济行为人(个人或厂商),即一项经济行为对外部环境造成了影响;其中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二是外在于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对于这些经济行为失去了调节作用。
作为经济学来讲,目前研究的焦点问题主要是厂商的负的外在性,即类似环境污染这样对外部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厂商却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为此,经济学家提出了产品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概念。私人成本是指厂商负担的产品成本,大体上等同于产品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则是产品私人成本再加上外在成本的总和,是全社会负担的产品成本。外在成本是指厂商以外的社会负担的产品成本。
显然,外在性的存在,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了市场失灵。为此,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种种对策措施:
一是征税,即向污染环境的企业收取类似排污费性质的税收。这种方法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又名“庇古税”。
二是津贴,即由政府向有污染行为的企业提供津贴,帮助企业完善相关环保设施,减少污染,以至消除污染。不过,这种方法遭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反对,因为这种做法等于由社会承担了企业污染的成本。
三是合并企业。如假定一条河流上游的企业污染河道,下游的企业受害,现把上下游的两家企业合并起来,这样通过外在经济内在化,将负的外在性消除。不过,这样做恐怕很难做到。一条河流两岸成千上万的企业,如何合并?事实上做不到。
四,规定产权与协商。这是根据科斯定理,只要明确产权,并且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两条前提下,一旦有污染行为,则受害者就会与污染企业协商谈判或提起诉讼,来解决问题。这个方案因不需要政府主动干预,基本上是通过市场途径解决问题,迎合了上个世纪80年代全球性的自由化思潮,因而曾一度大受追捧。但现在看来,事实上也很做到,也不过是书呆子式的空想罢了。首先,产权很难完全明确,如一条河流的产权应该归谁?清洁的空气的产权又该归谁?诸如此类,无法回答;其次,交易成本绝非可以忽略不计,一次次的协商谈判,以至诉讼,常常需要巨额的成本费用。
五、政府直接管制。目前,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多数外在性行为,还要靠政府主动的强制干预。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外在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全心全意为人民造谏,是不会存在外在性现象的。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在性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也需要国民观念上普遍重视起来,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应该说消除外在性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短期内很难一下子解决。
⑧ 成本外在化是什么意思
“外在化”是相对于“内在化”而言的。
内在化是,必要的成本由自身支付或承担。
外在化是,应由自身承担的成本,转嫁给他人或转嫁给社会。
比如,贩卖服装的商贩,从广州天马服装购入货物,搭乘公交汽车到番禺店铺。本来应由商贩本人承担的运输费用,转嫁给了外部。
比如,生产食品的小工厂,生产污水直接排放。本应由其承担的排污费用,转做了污染环境。
⑨ 如何看待企业的成本,质量,时间,创新
企业的成本,质量,时间,创新主要如下:
1、成本: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2、质量: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提高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时间: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时间概念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
4、创新: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