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员工犯错公司应该承担吗
法律分析: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别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只有员工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在承担责任后才可以向员工追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员工在工作中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需要进行赔偿吗
如果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之中,因为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那么这个员工也是需要进行赔偿的,但是公司必须要根据合法的程序来进行操作。公司可以提前告知这名员工,并且也可以按照相关的程序来走,大家也可以提前去联系一下专业的律师。
总结
犯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错误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注意相关的举措。但是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没有必要要求对方进行额外的赔偿,因为对方可能也不是故意的,所以大家也一定要考虑到人情世故的原因,而且千万不要责备对方。
3. 员工犯错给老板带来损失,员工需要承担一半的责任吗
员工犯错给企业或者给老板带来损失,员工不一定需要承担一半的责任的,但是是需要赔偿的,赔偿的额度是不能超过工资的15%。
4. 员工犯错导致公司损失需要赔偿吗
员工的过失导致公司产生损失,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赔偿。损失较小就不需要赔偿,严重的可能会被公司解雇。
5. 员工犯错领导负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员工犯错,如果领导有失职行为的话,要承担相应的渎职或者失职的责任
法律依据:《员工工作失误责任追究条例》
第九条 发生以上过失过错的,相关责任人员各自承担的责任,涉及审批人、审核人、承办人、管理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过失的,因根据责任程度和具体情况,分别追究相应责任。
第十条 审批人、审核人、承办人都有故意或过失造成过错的,应当分别承担责任,其中审批人承担主要责任。审批人在审批时改变或不采纳,审核人、承办人的正确意见而造成过错 审核人、承办人的正确意见而造成过错的,由审批人承担全部责任。承办人不按审批意见处理而造成过错的,承办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一条 承办人或直接责任人从事或处理无需审批的工作,因本人原因产生的过错的,承办人或直接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二条 因主管工作安排不到位,任务要求不明确导致出现第十三条情况,主管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 第十三条 因承办人或审核人弄虚作假、隐瞒真相,导致审批人错误审批造成过错的,由审核人或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的,由审批人承担全部责任。承办人不按审批意见处理而造成过错的,承办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一条 承办人或直接责任人从事或处理无需审批的工作,因本人原因产生的过错的,承办人或直接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二条 因主管工作安排不到位,任务要求不明确导致出现第十三条情况,主管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
第十三条 因承办人或审核人弄虚作假、隐瞒真相,导致审批人错误审批造成过错的,由审核人或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
6. 员工犯错,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员工需承担多少责任
法律分析: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从劳动者工资中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由于此时公司已与白某解除劳动合同,每月从工资中扣减已无可能,因此经过协商后,扣除的比例可以大于解除劳动合同当月月工资的20%。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发劳动者的工资。
7. 员工犯错给老板带来损失,员工需要承担一半的责任吗
员工因为本身过失造成用人单位损失,应当予以适当赔偿。
员工工作中因为本身工作失误,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何赔偿,法律法规并没有具体规定,劳动合同有约定,或者用人单位依法指定的规章制度有规定的,且该约定和规定符合法律规定基本公平的,可以从其规定。
对于员工的过错,用人单位管理和教育或多或少存在缺失,出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和公平原则,司法实践中,一般由员工按照直接经济损失的30%左右赔偿,最多不超过50%。且每月工资扣除额度不超过30%,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7)员工犯错需要承担什么成本扩展阅读
扣员工工资的各种情形:
1、代扣工资情形
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暂行规定》第15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劳动者个人所得税;
(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保险费用;
(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2、扣工资赔偿损失情形
该规定第16条还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以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上述代扣劳动者工资的情况,不得视为克扣工资。
3、法定扣工资情形
此外,根据劳动部的有关规定,下列减发工资的情况也不得视为克扣工资:
(1)国家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
(2)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
(3)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
(4)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必须下浮的,但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5)因劳动者请假等原因相应减发工资。
8. 员工犯错造成公司损失员工怎么承担
法律分析:造成损失通常是在员工离职后发生的,双方已不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追究劳动者的损失赔偿责任,可以按照双方约定并结合实际损失大小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9. 员工做错劳动法规定最高罚款多少。
一般是每月的扣除数额不能超过工资的20%,具体看情况根据法律的规定,即使公司有证据证明员工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在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赔偿的时候,每月的扣除数额不能超过工资的20%。如果公司没有证据证明造成损失的,则即使存在犯错违规,公司也是不可以罚款的。
法律分析
这个要根据具体损失程度和责任程度来决定的,罚款一般没有具体的上限,可以在工资中扣除,但原则上一个扣除的钱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且也不能很高因为罚款只是一种惩戒手段,主要是用来教育和约束犯错误的员工。对于违法犯罪的行为则是按照具体相关法律提出索赔的。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用人单位直接以劳动者违反其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进行罚款的行为,属于克扣工资行为,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克扣的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