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什么情况不计入成本
扩展阅读
云南中化石油多少钱一升 2025-07-30 22:55:12
借卵生子的费用多少 2025-07-30 22:06:52

什么情况不计入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6-30 14:47:19

⑴ 有哪些费用应当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已验收入库原材料发生的仓储费用、?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这三种费用不计入存货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计入存货成本。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计入存货成本。
拓展资料:
存货成本是存货在订货、购入、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存货短缺造成的经济损失。它一般包括:
(1) 购置成本。指购买货物、取得货物所有权所花费的费用,通常包括货物的买价、运杂费、装卸费、保险费、相关税费等。它主要取决于购货数量和单位购置成本两个因素。
(2) 订货成本。指订购货物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包括采购部门费用、订货过程中的文件处理费、邮电费等。可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部分,其中变动性订货成本是与订货次数直接相关的费用,固定性订货成本是维持采购部门正常活动所必须的费用。
(3) 储存成本。指在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仓库房屋的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和占用资金的利息等。也可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部分,其中变动性储存成本是指与储存数量直接相关的费用,固定性储存成本则是维持一定的储存能力所必须的费用。
(4) 缺货成本。指因未能储存足够存货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存货短缺引起的停工损失、少生产产品而损失的边际利润、因延期交货而支付的罚金以及在商誉上的损失等。缺货成本取决于保险储备量,保险储备量越高,缺货的可能性越小,缺货成本越低;反之,缺货的可能性越大,缺货成本越高。
存货成本包括:
(1)商品购买时的发票价格(价目表价格扣除商业折扣)减去购货折扣;
(2)商品在运输中由买方负担的运费、保险费、税款支出和在途正常损耗等;
(3)处理费用,例如对运输中弄皱的衣服重新加以烫平的费用。
在企业中,为了方便,同一种存货往往堆放在一起,并不问它们究竟是何时从何地购入的。而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中,价格是千变万化的,不同批次购入的同种存货购价各不相同的情况经常发生,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个问题:企业在计算发出货品或期末存货的单价时,究竟以什么样的价格为基础呢?
通常有四种方法来确定发出货品的成本,分别叫具体辨认、先进先出、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它们都是企业经常采用的方法,各有优劣和使用条件。
在存货管理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最佳库存量的确定。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库存要求也各自有所不同。

⑵ 增值税为什么不记入成本

不是所有的企业、所有的增值税都不计入成本,只有一般纳税人企业购入与生产销售直接有关的,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的增值税才不计入成本(而且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为此时的增值税属于可抵扣的进项税,也就是说当你销售产品时,这部分的增值税可以抵减你需交的增值税销项税。(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 而像小规模纳税企业,它的进项税是不可以抵扣的,所以是要计入成本的。还有就算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如果是购入和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如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也是要记入成本的。 总之,计不计入成本,就看可不可以抵扣

⑶ 会计中计入成本,不计成本是什么意思

计入成本,是指支出的该笔款项可以计入到相关的资产的成本里,做为核算资产额度的一项支出,不计入成本,就是该笔支出可以费用化,不计入相关的资产里。

⑷ 为什么消费税不计入营业成本

一、消费税计入成本的情况有:

1、进口应税消费品在进口环节应交的消费税,计入该项物资的成本。

2、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3、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企业将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在建工程等非生产机构时,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记入工程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

二、除上述情况外,企业对外销售应税消费品应交的消费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4)什么情况不计入成本扩展阅读:

计税方法

1、从价计税时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额×适用税率

2、从量计税时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适用税额标准

3、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

a、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

b、用于其他方面的: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 消费税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适用税率

4、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由受托方交货时代扣代缴消费税。按照受托方的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 消费税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适用税率

5、进口应税消费品,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组成计税价格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 消费税税率)

应纳税额 =组成计税价格 ×消费税税率

6、零售金银首饰的纳税人在计税时,应将含税的销售额换算为不含增值税税额的销售额。

金银首饰的应税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购进原价×(1+利润率)÷(1-金银首饰消费税税率)

应纳税额 =组成计税价格×金银首饰消费税税率

7、对于生产、批发、零售单位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或未分别核算销售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⑸ 在什么情况下增值税计入购货成本什么情况下不计入成本

增值税是价外税,税款在价格之外由买方承担,所以通常购进时所支付的增值税税款是不计入成本的,而做为进项税金可抵扣销项税金。

从是否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角度来说: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为增值税属于价外税,购进时所支付的增值税税款是不计入采购实际成本,而进项税可抵扣销项金,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由于不能抵扣进项,所以要将购入商品或生产材料的增值税进项计入成本。

特殊的,一般纳税人购入的商品或材料用于不得抵扣增值税项目时,购入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入成本。

其中,不得抵扣的项目,如:

1、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2、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3、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4、国务院财政部门、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5)什么情况不计入成本扩展阅读:

由于增值税实行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的制度,因此对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水平要求较高,要求能够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但实际情况是有众多的纳税人达不到这一要求,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将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大小以及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一般纳税人

(1)生产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生产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即纳税人的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年销售额占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50万的;

(2)从事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经营,年应税销售额超过80万元的。

二、小规模纳税人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即纳税人的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劳务的年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

(2)除上述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含本数)。

⑹ ()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是“D”管理费用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产品成本应当与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进行配比。产品成本又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它们是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相对应的一组概念。


产品成本是与产品成本直接相关的,已经确定了归属期和归属对象的各种直接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期间费用、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

(6)什么情况不计入成本扩展阅读:

成本费用的做账方法

一、基本建设领用材料,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有些企业将不属于产品成本的费用支出列入直接材料费等成本项目.如企业为调节基建工程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通过人为多计或少计辅助生产费用的错误做法,达其目的。

例如某生产企业将自营建造工程领用的材料,直接列入"直接材料费"作"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的帐务处理,这样处理,把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计入了成本、费用,虚减了利润,违反了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二、福利费用开支记入成本项目

有些企业违反成本、费用开支的范围,将应由福利费开支的费用列入成本项目,加大成本、减少利润,如某企业将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列入成本项目"直接人工费".作"借:生产成本,贷:应付工资"的帐务处理.

三、福利部门接受劳务,不作转帐结算

有些企业将辅助生产车间为职工医院、食堂、学校等部门提供的水、电、汽、加工修理等费用全部转嫁给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管理部门.如果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向职工食堂提供水电,共计50万元,企业作"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5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50"的帐务处理,按规定应在"应付福利费"帐户内列支.这样一来,使产品成本虚增了50万元,"应付福利费"帐户则漏计50万元.

四、把对外投资的支出计入成本、费用项目中

有些企业以材料物资的方式,向其他企业进行投资时,不反映在"长期投资"科目中,而把减少的材料列入成本、费用项目中.如某机床生产厂以自己的钢材向某汽车制造厂进行投资,作"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的帐务处理.这样,一方面加大了产品成本,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另一方面也隐瞒了投资收益,再次少计利润,少交所得税.

五、修理费用,重复计入生产成本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修理费采用预提的方法,计入成本费用,但有些企业为控制利润实现数额,将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重复计入生产成本.例如某企业每月预提3万元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生产成本,但企业为了压缩超额利润,又将实际支出的45万元设备修理费全部计入生产成本.年终将预提修理费用结转下年度.这样处理的结果,使企业生产成本虚增了36万元,利润虚减了36万元.

六、多期材料,一期分摊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会计核算应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界限,但有些企业违反规定,将不属于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材料费用支出一次全部列入本期成本项目.例如,某企业1999年3月购入原材料100吨,计12万元.当月领用该原材料2.5吨,但企业却将12万元全部计入产品成本,由此造成该企业少计当月利润的后果.

七、虚计费用,调节成本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产品成本和当年利润,有意将不应计入本帐户的费用计入本帐户或者将应计入本帐户的费用转移计入其他帐户.如某企业为了压缩当年利润,于12月份以修理车间的名义,虚领材料,计入制造费用帐户,月份终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由此行为,造成企业本期利润虚减的结果.

八、回收物资,帐外处理

有些企业将回收的废料收集起来,不去冲减当月的领料数,而作为帐外物资处理.这样的结果使企业不仅没有如实反映产品生产中材料的实际消耗,而且也相对加大产品的直接材料费成本,少计利润,少纳税金.例如某企业将职工交回加工后余下的边角余料,不办理交库手续,不填废料交库单,不冲减当月的领料数.

九、生产费用分配,张冠李戴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将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在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之间进行不合理分配,造成盈亏不实.例如某服装厂生产男装、女装和童装,1999年10月该企业女装和童装的销售要好于男装,该企业在分配间接费用时,按规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数额后,有意将应分配计入亏损产品的制造费用,加计在盈利产品中.

十、未用材料,不作退库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本期损益,对车间领用原材料采用以领代耗的办法,将投入产品生产的材料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期末有剩余材料,不管下期是否需用,均不作退库处理.如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10月份多领用原材料20多万元,期末车间未办理材料退回和"假退料"手续,财会部门也未作扣减材料费用的帐务处理.由此,该企业造成多计费用少计利润的结果.

十一、改变分配方法,调节当年盈亏

企业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目标在产品费用和本月发出的生产费用,应在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分配方法,但有的企业为了调节本期盈亏,往往改变已经选用的分配方法,并且在会计当期不作披露.

十二、虚估约当产量,调整本期损益

有些企业利用约当产量估算的特点,采用多计(少计)在产品数量的手法,虚增(或虚减)利润,来调节当年损益,例如某制造企业年末在产品30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为60%,约当产量为180件,但在分配费用时约当产量仅为200件,相应地使完工产品少计成本,随着产品的销售,也就自然少转了产品销售成本,导致利润增加.

十三、期间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计入期间费用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利润,将发生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采用将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例如某企业为了实现计划利润目标,12月份将应计入"管理费用"帐户的1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挤入了"制造费用"帐户,月末分配制造费用时,将上述费用全部分配计入了"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帐户,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共同负担,这样,就造成少计期间费用,虚增利润的结果.

十四、已销产品不结转成本

有些企业对已销产品不作成本结转,只记收入不记成本;或者相反,对未销售产品视为销售、多转成本.例如某企业2000年5月销售产品1万件,成本80万元,销售收入100万元,该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帐务处理时,只记收入100万元,不转成本80万元,由此造成虚增利润80万元.

十五、随意改变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方法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某一个会计年度内,一般只能确定一种计价方法.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改变计价方法的,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有些企业出于调节当年损益的需要,在年度中间随意改变既定的计价方法。

例如,某企业发出商品一直采用先进先出法,但在11月份时,材料市场价格上涨,该企业为了压低年末利润,遂改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出库产品的实际成本,并且在年末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并未披露.

十六、随意调节成本差异率

有些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在结转产品成本差异时,通过调高或压低成本差异率的方式,多计算或少计算结转的产品成本差异,以达到虚减或虚增利润的目的.例如某企业为了压低利润,有意提高产品成本差异率,多转产品销售成本,以达到虚减利润的目的.

十七、不按比例结转成本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采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销售产品,按合同约定日期确认销售收入,在每期实现销售的同时,应按产品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出本期应结转的销售成本.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在分期收款销售的产品实现收入时,人为地确定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比率,多转或少转销售成本,以虚增或虚减利润。

如某企业年初销售一批产品价款500万元,成本400万元,在一年内分四次收款,每次收款比率为25%,按季度收款,在4月份本应收取款项125万元,结转成本100万元,但该企业为了体现上半年的利润,采用人为少转成本的方法,结转成本80万元,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十八、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费用标准

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各项开支均有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乱花、乱摊、乱计费用的问题.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任意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从而提高企业费用水平,减少当期利润.如某企业领导人将其家属的"游山玩水"费用列为本单位职工的差旅费来报销,使该企业虚增管理费用,虚减利润.

十九、期间费用,转作待摊处理

有些企业为了实现既定利润目标,就采用将本期发生的期间费用总额中,转出一部分数额列作待摊费用的作假手法来达到目的.如某企业年计划利润300万元,1-11月份已实现利润270万元,尚需实现30万元的利润才可达到计划,但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预计12月份至多能实现利润20万元.为了完成300万元的利润目标,该企业财务人员从管理费用中转出10万元计入"待摊费用"帐户,并结转下年度挂帐,从而使当期利润达到既定目标.

二十、利用"汇兑损益"帐户人为调节利润水平

会计制度规定对外币帐户,应采用月初或业务发生当日市场汇率作为记帐汇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汇兑损益,可以采用集中结转法或逐笔结转法进行计算结转,一种方法选用后1年内不得变更.但有些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为了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采用多种方法人为调整汇兑损益.例如某企业为了调低年末利润,就有意在期末按低于帐面汇率的期末汇率计算期末人民币余额,使当期发生汇兑损失,减少当期利润等.

二十一、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向银行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前而支付的借款利息记入财务费用.企业用借款进行在建工程,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前发生的贷款利息,应计入固定资产的造价.但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故意混淆记入成本与费用的界限。

例如某企业1999年1月1日向银行借款用于自营营业大厅,期限3年,该营业厅于2000年1月1日竣工并交付使用.但企业在2000年2月的帐务处理中,依然作:"借:在建工程,贷:长期借款"的会计分录,少计财务费用,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二十二、将利息收入转作"小金库",不冲销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以及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等.但有些企业在实务操作中,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利息收入转作"小金库",不冲销财务费用,而虚增期末利润.如某企业出纳人员将每期的利息收入不作帐务处理,不在"银行存款"与"财务费用"帐簿上进行反映,而是提取后存入部门"小金库",留待日后部门搞职工福利之用.

二十三、不按规定摊销无形资产和开办费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销都应记入"管理费用",作"借:管理费用,贷: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帐务处理,但有些企业为了调节期末利润,人为地多摊或少摊无形资产(或开办费),从而多计或少计费用,以达到其目的.

二十四、坏帐损失不按规定提取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的企业,应于期末计提坏帐准备,计入管理费用.作:"借:管理费用,贷:坏帐准备".有些企业为了调高或调低期末利润,就会于期末人为地提高(降低)提取比例,或变动提取依据(应收帐款)的数额,以增加或减少期间费用,来达到目的的.

二十五、把应计入成本的运输费列入期间费用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购入固定资产、专项投资用的材料和设备的运输费应计入设备或材料的成本,作为其原值的组成部分;但有些企业却将这部分运输费列入期间费用而增大了本期利润.

二十六、职工医药费、记入管理费用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职工医药费开支应在"应付福利费"列支,有些企业为减少福利费开支,往往将部分药费挤入管理费用.从而虚减了当期利润.如某炼铁厂自1999年12月份开始在报销职工医药费时,作"借:管理费用,贷:现金"的帐务处理,将医药费全部挤入了管理费用,违反了国家有关制度的规定.

产品成本----网络

⑺ 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哪些

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三项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⑻ 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有哪些

比如说这种工厂,这种研发的费用肯定不会直接计入这种产品的成本里面去

⑼ 下列各项中,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下列各项中,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 A.辅助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B.直接材料费用 C.车间厂房折旧费 D.厂部办公楼折旧费
答案选D.厂部办公楼折旧费
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属于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一般以制造产品的成本计算为例。在制造产品成本的过程中,会有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材料、人工、燃料、动力和制造成本,一般指基本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为辅助生产成本。
2.生产成本,又称生产成本,是指企业的经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成本;间接成本与产品的生产有关,但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应分摊到成本中。计入成本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产品实体并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原材料和燃料;直接劳动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劳动者的工资和津贴。
3.制造费用,是指生产单位为组织、管理生产而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等。正常情况下,非生产经营活动的消耗不能计入产品成本,只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才能计入产品成本。成本可以计入产品成本,异常业务活动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非正常经营成本包括灾害损失、盗窃损失和其他非正常损失;滞纳金、违约金、罚金、损害赔偿金等赔偿费用。
拓展资料:因非预期原因造成的资产减值损失,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存货减值损失、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等;以及债务重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