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hc內核工具是什麼
擴展閱讀
雲南中化石油多少錢一升 2025-07-30 22:55:12
借卵生子的費用多少 2025-07-30 22:06:52

hc內核工具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14 20:25:28

㈠ 三星i739用hc內核工具恢復efs後,開機鍵沒反應,充電不顯示,變黑磚,如何解決

由於網路中無法對手機進行具體的檢查,確定具體配件。為了更針對性的了解並解決您的問題,建議您將手機送至就近的三星服務中心進行檢測,服務中心會根據檢測結果確定手機的具體問題,並給出配件和維修的費用。

㈡ 請問中興u930可以使用HC內核工具備份efs文件嗎

可以的 當然可以了 efs備份文件一般都是通用的 u930 好 備份文件之間沒什麼沖突的

㈢ 用HC內核工具備份好efs文件怎麼找不到的

備份好了efs 文件名為Img格式的 20M , 刷機後基帶串號丟失,怎麼恢復。要詳細丶
把備份的efs.ing文件(20M)放在sdcard目錄下,用HC內核工具直接恢復到efs分區,就OK.

㈣ 專家,請教個問題,三星9300刷機是怎麼個流程 目前我所知道的就是1刷機前備份EFS,用hc內核工具……

三星9300刷機教程(在網路經驗及網路文庫上都有相關內容)
http://jingyan..com/article/c910274b23ac26cd361d2db7.html
http://wenku..com/view/a3b6e37e31b765ce050814ab.html
用電腦刷的話要下載好刷機包 下好後用數據線連接電腦 在電腦上裝一個刷機軟體例如手機騰訊精靈等 裡面會有刷機選項 選擇ROM的時候就選擇下好的刷機包 開始刷機 等待一會就好了

㈤ 詳細介紹Linux內核開發工具都有哪些

1、Source Insight
Source Insight是Windows平台下一款流行度極高的源碼閱讀和編輯工具。不少Linux開發人員還是習慣於在Windows下進行源碼編輯,甚至查看和編輯Linux內核源碼,依然在Source Insight中完成。

說明:Source Insight是一款版權軟體,需要自行解決版權問題。

安裝Source Insight軟體後,新建一個工程,取名並指定數據存放位置,如圖 1.1所示。

圖 1.1 新建工程

點擊OK按鈕,進入工程設置界面,如圖 1.2所示。

圖 1.2 工程設置

然後添加源碼。瀏覽選中Linux內核源碼文件夾後,點擊「Add Tree」按鈕,將內核源碼樹的全部文件添加到工程中,如圖 1.3所示。

圖 1.3 添加內核源碼

添加完成,即可在Source Insight中進行源碼閱讀和編輯了,如圖 1.4所示。

圖 1.4 在Source Insight中閱讀源碼
2、Eclipse
Eclipse是一個跨平台IDE,既能運行於Windows平台,也能在Linux下運行。不少習慣於圖形界面操作的開發人員,在Linux下則習慣於用Eclipse來查看和編輯Linux源碼。

如果僅僅是在Eclipse中查看Linux內核源碼,則可以不必事先安裝交叉編譯器,否則則須事先安裝好交叉編譯器。

創建內核源碼工程。點擊FileàNewàProject,開始創建工程,在工程創建界面選擇創建C工程,如圖 1.5所示。

圖 1.5 創建C工程

點擊Next,在C Project界面的Project name欄中填寫工程名稱,去掉「Use default location」的勾,點擊Browse將Location設置為Linux內核源碼目錄,如圖 1.6所示。如果不在Eclipse中編譯內核,則使用Linux GCC即可,否則請使用安裝好的Cross GCC。

圖 1.6 導入Linux內核源碼

然後點擊Finish,完成Linux內核源碼導入,在Eclipse中即可進行代碼閱讀和編輯了,如圖 1.7所示。

圖 1.7 在Eclipse中瀏覽內核源碼

在Eclipse中進行源碼跟蹤,只需選擇函數、變數或者宏定義後按F3即可。更多的操作可在Navigate中找到。

3、vim+ctags+cscope
Vi/Vim是一個文本編輯器,在Vim中能高效的實現代碼編輯。但Vim的功能不僅僅是一個文本編輯器,藉助ctags和cscope的配合,Vim能實現堪比圖形IDE環境的源碼編輯和閱讀功能,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圖形IDE更方便。

Vi/Vim的安裝不再介紹了。如果不是通過遠程登錄在遠程伺服器上工作,而是在本地桌面系統操作,還可以用gvim啟動Vi編輯器。

Taglist
Taglist是Vim的一個源碼瀏覽插件,可從http://www.vim.org網站獲得。下載到壓縮包後,在本地解壓,然後將解壓得到目錄中的plugin目錄復制到~/.vim目錄。如果用戶主目錄下沒有.vim目錄,則建立一個這樣的目錄即可。

Ctags
Ctags是一個用於產生tags文件的軟體,可以下載源碼進行編譯安裝,在Ubuntu下,可通過apt-get進行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exuberant-ctags

源碼閱讀和跟蹤
進入准備查看的源碼所在目錄,首先生成tags文件:

ctags -R
執行時間長短取決於源碼數量的多少,執行完畢,在當前目錄下可看到一個tags文件。源碼越多,執行時間越長,產生的tags文件也越大。

注意:如果修改了源碼,代碼行號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生成tags文件。

(1)查看函數等定義。用Vi/Vim打開一個C文件。若想知道某個函數、變數、結構或者宏定義在什麼地方定義,先將游標移動到函數(變數、結構或者宏定義)上,然後按CTRL+]即可。查看後,按CTRL+o可回到原來所在位置。

(2)查看文件函數列表。打開C文件後,在Vi/Vim的命令狀態下輸入:TlistToggle(Vi/Vim的命令輸入支持補全),在Vi/Vim左邊就會出現函數列表側欄,如圖 1.8所示。按CTRL+ww(2次w),可在列表和代碼查看區間切換。

圖 1.8 Vi/Vim的函數列表側欄

如果在本地桌面,用Gvim打開C文件,使用起來比較接近IDE集成環境。用滑鼠雙擊函數即可跳轉到函數定義的地方,CTRL+滑鼠右鍵即可回退到原來所在位置。更多實用特性,還需要在實際操作中體驗。

4、LXR
LXR是Linux Cross Referencer的縮寫,是一個比較流行的Linux源碼查看工具,當然也不僅僅局限於查看Linux源碼。LXR的下載地址為:http://lxr.sourceforge.net,參考該網站的安裝說明,很容易在本機搭建一個本地LXR用於源碼查看。

如果不想搭建本地LXR,可以直接瀏覽已經搭好的LXR網站,推薦兩個網站:一個是開源中國網站提供的Linux源碼在線閱讀http://lxr.oss.org.cn,另一個是http://lxr.free-electrons.com網站,前者速度較快,但是提供的Linux內核版本較少,後者則提供的版本較多。網站提供了源碼閱讀、關鍵字搜索和自由文本搜索功能。兩者的網頁快照分別如圖 1.9和圖 1.10所示。

㈥ lgv50手機刷機忘了備份,沒有基帶怎麼重新刷入基帶

摘要 你好親確定root過的話,就下載下面的備份

㈦ 用HC內核備份工具的文件是這兩個嗎

2個!efs.img和efs.tar.gz

㈧ 內核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用

內核是操作系統最基本的部分。它是為眾多應用程序提供對計算機硬體的安全訪問的一部分軟體,這種訪問是有限的,並且內核決定一個程序在什麼時候對某部分硬體操作多長時間。內核的分類可分為單內核和雙內核以及微內核。嚴格地說,內核並不是計算機系統中必要的組成部分。
中文名
內核
外文名
kernel
類 別
軟體
發源時間
1991年10月
種 類
單內核,雙內核,微內核
目錄
1基本簡介
2歷史發展
3內核分類
▪ 單內核
▪ 微內核
▪ 混合內核
▪ 外內核
▪ 單內核與微內核的比較
4優點
▪ 抽象隱藏
▪ 源代碼管理
▪ 並行開發
▪ 代碼覆蓋分析
▪ 大量信息
5測試
▪ 應用測試
▪ 回歸測試
▪ 可擴展測試
▪ 追蹤缺陷

1基本簡介
內核,是一個操作系統的核心。是基於硬體的第一層軟體擴充,提供操作系統的最基本的功能,是操作系統工作的基礎,它負責管理系統的進程、內存、
內核體系結構[1]
設備驅動程序、文件和網路系統,決定著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2]
現代操作系統設計中,為減少系統本身的開銷,往往將一些與硬體緊密相關的(如中斷處理程序、設備驅動程序等)、基本的、公共的、運行頻率較高的模塊(如時鍾管理、進程調度等)以及關鍵性數據結構獨立開來,使之常駐內存,並對他們進行保護。通常把這一部分稱之為操作系統的內核。[3]
程序可以直接地被調入計算機中執行,這樣的設計說明了設計者不希望提供任何硬體抽象和操作系統的支持,它常見於早期計算機系統的設計中。最終,一些輔助性程序,例如程序載入器和調試器,被設計到機器核心當中,或者固化在只讀存儲器里。這些變化發生時,操作系統內核的概念就漸漸明晰起來了。[4]
(概述圖片來源:[5] )

2歷史發展
Linux的第一個公開版本是1991年10月的0.02版本,兩個月以後,在1991年12月,Linux發布了0.11版本,這是第一個可以不依賴於Minix就可以使用的獨立內核。
0.12版本發布一個月以後,在3月,版本號跳到了0.95,反映出系統正變得成熟,不僅如此,直到兩年後,也就是1994年3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0.0才完成。
大約從這時起開始使用兩「路」編號方法標注內核的開發,偶數號的內核
理解linux內核[6]
(比如1.0、2.2、2.4、2.6)是穩定的,「產品」型號,同時,奇數號的內核版本(1.1、2.3)是前沿的或者「發展中的」內核。一個穩定的內核發布以後幾個月就開始新內核的開發工作。然而,2.5的開發工作是在2.4完成後幾十個月以後才開始的。[7]
post-halloween文檔的大部分討論內容是用戶需要注意的主要改變,以及需要更新的系統工具(為了利用它們)。關心這一信息人的主要是那些期望提前了解2.6內核中有哪些內容的Linux發行商,還有終端用戶,這可以讓他們確定為了能利用新部件是否有需要升級的程序。
KernelJanitors項目保持了一個列表,內容是需要修復的較小缺陷和解決方法。這些缺陷解決方法中大部分是由於向內核打較大的補丁時需要改動很多部分代碼而導致的,比如有些地方會影響設備驅動程序。那些新近從事內核開發的人開始時的工作可以選擇列表中的條目,這樣讓他們可以通過小項目學習如何編寫內核代碼,同時有機會為社區做出貢獻。
還有,在另一個預發布的項目中,JohnCherry追蹤了在對每個已經發布的內核版本進行編譯時發現的錯誤和警告。這些編譯統計數字隨著時間的流逝一直持續下降,而且,以系統的形式來發布這些結果使得所取得的進展一目瞭然。在很多情況下,可以像使用KernelJanitors列表一樣來利用這些警告和錯誤消息中的一部分,因為編譯錯誤通常是由小的缺陷引起的,需要一些努力去修復。
最後,還有AndrewMorton的「must-fix」列表。由於他已經被選定為2.6內核發布後的維護者,他運用他的特權概括地列出了那些他認為在最終的2.6內核發布前最迫切需要解決方案的問題。must-fix列表中包含了內核Bugzilla系統中的缺陷,需要完成的部件,以及其他已知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解決將阻礙2.6發布。這一信息可以幫助指明在新內核發布前還需要哪些步驟;對那些關心這一萬眾期待的2.6內核發布何時能完成的人來說,它還可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8]

㈨ Linux內核編譯要用什麼工具

GNU toolchain工具鏈
包含binutils/gcc/glibc
binutils包含鏈接器,匯編器等處理obj文件的工具
gcc是編譯器
glibc是GNU的標准C庫
這是一個最小集合,除此之外工具鏈還有其他的一些工具,比如:
make,tar,ncurses等等
參考資料是如何從源代碼構造Linux(LFS)關於工具鏈的說明

㈩ 三星9500開機顯示SIM卡無效SIM卡網路解鎖PIN碼

手機開機提示SIM網路解鎖PIN碼時,建議:1.若是SIM卡的PIN密碼:建議您聯系手機SIM卡對應的網路運營商詢問手機卡PIN碼。2.若提示的是網路鎖密碼:中國大陸上市的行貨手機沒有網路鎖。若您購買的是非中國大陸上市的手機,可能是手機網路提供商對於同充值卡一起捆綁銷售的手機在軟體上做的一個限制,手機廠商無法解開網路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