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現代化水稻種植工具有哪些
中國現代化水稻種植工具是插秧機,插秧機的效率比人工插秧快,而且也省時,省事,省人工。
⑵ 水稻的耕作工具有哪些
一、耕地整地工具耕地整地工具用於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業。經歷了從耒耜到畜力犁的發展過程。漢代畜力犁成為最重要的耕作農具。魏晉時期北方已經使用犁、耙、耱進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體系。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耕、耙、耖等,這套耕作體系在宋代已經形成。晉代發明了耙,用於耕後破碎土塊,耖用於打混泥漿。宋代出現了耖、礪礋等水田整地工具用於打混泥漿。秧馬,出現於北宋時期,是拔稻秧時乘坐的專用工具。二、播種工具耬車是我國最早使用的播種工具,發明於東漢武帝劉秀時期,宋元時期北方普遍使用。北魏時期出現了單行播種的手工下種工具瓠種器。水稻移栽工具――秧馬,出現於北宋時期,它是拔稻秧時乘坐的專用工具,減輕了彎腰曲背的勞作強度。三、中耕除草工具中耕工具用於除草、間苗、培土作業,分為旱地除草工具和水田除草工具兩類。鐵鋤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時期開始使用。四、灌溉工具商代發明桔槔,周初使用轆轤,漢代創制人力翻車,唐代出現筒車。筒車結構簡單,流水推動,至今我國南方丘陵河溪水力豐富的地方還在使用。五、收獲工具收獲工具包括收割、脫粒、清選用具。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莖桿的鐮刀、短钁等。脫粒工具南方以稻桶為主,北方以碡碌為主,春秋時出現的脫粒工具槤枷在我國南北方通用。清選工具以簸箕、木揚杴、風扇車為主,風扇車的使用領先西方近千年。六、加工工具加工工具包括糧食加工工具和棉花加工工具兩大類。糧食加工工具從遠古的杵臼、石磨盤發展而來,漢代出現了杵臼的變化形式踏碓,石磨盤則改進為磨,礱。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碾。元代棉花成為我國重要紡織原料,逐步發明了棉攪車、紡車、彈弓、棉織機等棉花加工工具。七、運輸工具擔、筐、馱具、車是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擔筐主要在山區或運輸量較小時使用,車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區,其運載量較大。
⑶ 收割水稻時,從田裡把水稻挑上岸來的用的那個工具叫什麼
收割水稻時,從田裡把水稻挑上岸來的用的那個工具叫
筐。
⑷ 曬稻穀時,收稻穀那工具叫什麼
一種是雙從用的大板叫推板,另一種是單人用的叫耥。
⑸ 用什麼工具割稻穀就人不用彎腰
割曬機。你駕駛著割曬機到大田裡去割稻穀,人就不用彎腰了。
⑹ 農民曬稻穀,麥子的工具叫什麼
篾匠,在以前是個很吃香的手藝,農戶們幾乎每年都要請一次,到家裡來對曬墊、竹筐等農具進行修補,當然,很多人也會新做一些。而製作這個的材料基本都是毛竹。
竹子曬墊曬稻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霞浦農村人估計都用過,苦也好,累也罷,滿滿的都是回憶。
在小麥、稻穀收獲的季節,我們經常見到在柏油馬路上,一些農民揮動木掀清除谷殼和灰塵的場景,經過的車輛和行人都會放慢車速掩面捂鼻通過,雖然這樣的現象很不受待見,但是農民也是無奈之舉。
(6)收稻米工具哪個好擴展閱讀:
曬稻穀是秋收後農村一項重要勞動,剛秋收的稻穀都是生的,帶有水分,必須經過晾曬干水分後才能方便存儲和脫殼,獲得飽滿圓潤的大米。
水稻種植於水田中,需水量多,產量高,品質較好;陸稻則種植於旱地,耐旱性強,成熟早,產量低,谷殼及糠層較厚,米粒組織疏鬆,硬度低,出米率低,大米的色澤和口味也較差,因此播種面積一直較少。
稻穀的儲藏具有三種明顯的特性:容易陳化,不耐高溫;容易發熱、霉變、生芽;容易黃變。因此,稻穀保管的原則是「乾燥、低溫、密閉」。按照這個原則保管稻穀,能夠實現安全儲藏,較長期地保持稻穀品質和新鮮度。
⑺ 打稻穀的農具是什麼
打穀機。。就是把整束穀子往自己面前的圓形滾筒上舉著,腳下用踏板使勁踩,圓形滾筒就會轉動,滾筒上的鐵絲凸起會把穀子從稻草上打下來。
然後是 風車 。把穀子從風車的口子里倒進去,一邊轉動風車的把手,風車就把空的谷殼給吹走。
⑻ 請問個割稻子有什麼好的方法,天氣太炎熱了。
在南方,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稻,有水稻的地方就得割稻子。割稻子是農活中最累、最苦、程序最多的一種,夏收這一茬尤其如此。以前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一說到了暑假回家「雙搶」就感到頭皮發麻,累啊!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知個中滋味。
割完了一丘田的稻子後,接下來還要把一部分稻草紮起來,用禾架子挑到岸上去曬,幾天後曬幹了,再利用中午或者是晚上的時間把稻草捆回家,收藏起來用於耕牛過冬的草料。剩下的稻草就撒在地里作肥料。用禾架子把稻草挑到岸上去曬也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一擔生稻草至少也有一百三四十斤重,從水田裡挑上岸可不件容易的事,上了岸還要走田埂道,我們那裡的田埂都插種了豆子,田埂又小又滑,沒走過的人空手走都難走,不要說還得挑這么重的一擔稻草,不小心就會摔到田裡。我們挑稻草時都是打赤腳,那時也沒有鞋穿,有鞋也沒辦法在田裡穿,每走一步都是小心亦亦。
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北方收割糧食的時候,用大型收割機,整片整片地收割,一邊收割一邊把糧食打出來用汽車拉走,根本不用人工去割,而且有專門的收割隊伍,還跨區作業,這令我非常地羨慕,我想什麼時候我們山區也能做到這樣就好了。現在,這種想法已經成為了現實,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外出打工後,為了解決勞力少,提高工作效率的問題,家鄉也有了小型收割機,勞動強度大大減少。
收割稻子雖然辛苦,但對於農民來說豐收的喜悅要勝過辛苦千萬倍,再苦再累心裡也是甘甜的。
⑼ 曬稻穀時,收稻穀那工具叫什麼,像耙,但沒有齒
曬稻穀時用的工具之一,像耙不叫耙的應該叫板。將糧食歸堆用的板有兩種:
一種是雙從用的大板叫推板,比較大,一人掌握著大板的把手,另外有人在前面拉。
另一種是單人用的叫耥(tang,一聲。方言口語說成四聲:燙)板。小長方形木板中間有一眼,一根長木把的粗端穿進板中間的眼中固定。
區別是:大小不同、把桿不同、可使用的邊不同。推板僅只一個邊著地使用,而耥板(小板)的四個邊都可以使用。
⑽ 有什麼專門打稻穀的機器
將稻穀從收獲的水稻上打下來的器具中,純手工的是谷桶,半機械化的是腳踏式打穀機(掛在傳統的谷桶上用腳踏驅動滾筒將穀粒打下來的機器),有用柴油機或電機帶動的打穀機;水稻聯合收割機可以直接將水稻收割後打出穀子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