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皇宮里各宮殿的名稱和作用等
1、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
(1)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2377.00㎡。長寬之比為9:5,寓意為九五之尊。面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築術語上叫重檐廡殿式。
(2)檐角有10個走獸(分別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重檐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
(3)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里慶祝。
2、中和殿(明朝稱華蓋殿、中極殿)
(1)故宮三大殿之一也是外廷三大殿中面積最小的,位於太和殿後。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建築面積580㎡。黃琉璃瓦單檐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建築術語上叫四角攢尖式。
(2)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官員行禮,然後進太和殿舉行儀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廟之前,也要先在這里審閱一下寫有祭文的"祝版",再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這里審視一下耕具。
3、保和殿(明朝稱謹身殿、建極殿)
(1)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40㎡。黃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
92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4、坤寧宮
(1)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檐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皇後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
(2)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正統、萬曆、康熙、同治、光緒五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5、交泰殿
(1)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
(2)明、清時,該殿是皇後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皇後在此接見嬪妃命婦。清代皇後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准備情況。清代的25枚"寶璽"(印章)也曾收藏在這里(現藏於珍寶館)。
(1)工具是哪個宮擴展閱讀:
中國皇宮
1、中國歷史兩千多年間,產生了數百位皇帝,差不多每個皇帝都營建了規模宏大、氣派豪華、富麗堂皇的陵寢,而且這些陵寢都建在了吉佳壤、風水寶地之上。在皇帝的心目中兩者同等重要。在世人的心目中,似乎往往更注重皇宮,而輕視皇陵。
2、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上看,皇陵的重要性比皇宮一點也不差,甚至更有價值。一座皇宮,可以多個皇帝居住,甚至幾個王朝共同使用。北京的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兩朝的24個皇帝都在那裡居住過,前後用了500年,紫禁城基本上沒有大的改變,所以皇宮可以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相沿承襲。最能代表皇權的的是寶璽,明朝寶璽二十四方,清朝寶璽二十五方。
3、皇陵則不然,一個皇帝一座陵,營建的時代不同,當時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情況各異;每個皇帝的愛好、志趣也不同,因而每座皇陵都帶有那個時代的鮮明特點。所以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上看,皇陵比皇宮更重要。
2. 古代女子進宮坐什麼後宮按位份乘坐的代步叫什麼
清朝參加選秀的一律乘坐騾車。
皇後有鳳輿、儀輿、鳳車和儀車四種正式代步工具,皇貴妃有翟輿、儀輿、翟車和儀車,貴妃有翟輿、儀輿和儀車,妃嬪只有翟輿和儀輿,在宮里的非正式代步工具都是肩輿,但顏色和裝飾都不一樣。
3. 需要古代宮殿的名稱
太和殿
俗稱「金鑾殿」,太和二字出自於《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極、宣布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皇後,命將出征,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中和殿
中和,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在明清兩代舉行大朝禮的時候,皇帝在趕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員朝賀。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時候,還要在前一日閱覽祝文或者檢查種子農具。清朝規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譜,也就是玉牒,在修訂好以後,就要在中和殿內讓皇帝閱覽,並舉行存放儀式。
保和殿
名稱來源與太和殿相同,都是取自《周易》「保合大和」。明朝的時候,在舉行冊立大典的時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內更衣。在年底,還要在此宴請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時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舉行宴會。而且這里還是清朝舉行殿試的地方。
乾清宮
乾清,取自唐代韓愈《六合聖德詩》中的詩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寢宮一直都是這里,到了雍正皇帝以後,就挪到了養心殿,從此,乾清宮九成了皇帝聽政的地方。在每年過節的時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宮舉行慶典活動,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還在宮內舉行了「千叟宴」。而且皇帝死後,必須要在這里停靈,祭奠15日,表示壽終正寢,之後才可以轉移到其他地方。
交泰殿
交泰,取自《易經》中的天地交泰,象徵著帝後生活和諧。交泰殿是皇後在元旦、千秋(皇後生日)等節日接受大臣朝賀的地方。在每年皇後到先蠶壇舉行儀式的前一天都要在這里檢閱採桑工具。
坤寧宮
在明代,坤寧宮是皇後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滿族的習俗,將其改為祭神的場所,把東曖閣作為皇帝大婚的洞房。
東西六宮 這是嬪妃居住的地方,俗稱「三宮六院」。
東六宮
鍾粹宮 明代為妃嬪所居,曾一度為皇太子宮。清代為後妃居所。恭親王奕昕的生母靜貴妃、咸豐帝慈安皇後、光緒帝的隆裕皇後都曾在此居住。
景陽宮 明代為嬪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後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後改作收貯圖書之所。
承乾宮 明代為貴妃所居。清代為後妃所居,清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後、琳貴妃、佳貴人,咸豐帝雲嬪、婉貴人都曾在此居住。
永和宮 一直為妃嬪所居。雍正帝的生母德妃、道光帝靜貴妃,咸豐帝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光緒帝的瑾貴人都曾在此居住。
景仁宮 一直是歷代貴妃的居住地,像康熙皇帝的生母康妃、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後、乾隆的生母禧貴妃、咸豐帝的琬貴妃、光緒帝的珍妃等曾居住於此。
延禧宮 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
西六宮
太極殿(啟祥宮) 明萬曆年間,乾清、坤寧兩宮火災,神宗朱翊鈞曾暫居啟祥宮。遜帝溥儀出宮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極殿。
長春宮 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宮殿。明代天啟皇帝的妃子李氏,清代乾隆皇帝的孝賢皇後曾在這里住過。晚清時,同治皇帝親政後,西太後也曾在這里居住。
咸福宮 為後妃所居,前殿為行禮升座之處,後殿為寢宮,乾隆年間改為皇帝偶爾起居之處。道光帝琳貴人(庄順皇貴妃)、成貴妃、彤貴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嘉慶和咸豐年間還曾一度作為皇帝為先帝守孝之地。
永壽宮 為歷代後妃所居之處。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恪妃,嘉慶帝如妃、乾隆帝生母禧貴妃都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間和恪、和孝兩位公主下嫁還曾在此設宴。道光中晚期,外侮內患日盛,而朝廷內部一味諱飾,將各疆吏密奏匿於永壽宮。光緒以後,此宮前後殿均設為大庫,收貯御用物件。
翊坤宮 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地方。慈禧太後住儲秀宮時,每逢重大節日,都要在這里接受妃嬪們的朝拜。光緒帝選妃也在此舉行。
儲秀宮 意思是「內藏後妃秀美如花」,是慈禧太後初入宮居住的地方。
此外故宮里還有一些別的宮殿:
奉先殿(現為故宮鍾表館),顧名思義就是皇宮里的小太廟,是供奉帝王祖先牌位的地方。
養心殿 乾清門內的養心殿,從雍正清末近200年間,清朝皇帝大多住在這里。在同治、光緒兩朝,養心殿東曖閣是慈禧與慈安「垂簾聽政」之地。
慈寧宮 按照封建禮儀,皇帝不能與前朝妃嬪同居東西六宮。為了安置業已歸天的老皇帝的妃嬪,特地建造了慈寧宮供她們居住。明朝慈寧宮為前代皇貴妃所居。清代慈寧宮主要是為太後舉行重大典禮的殿堂,凡遇皇太後聖壽節、上徽號、進冊寶、公主下嫁,均在此處舉行慶賀儀式。特別是太後壽辰時,皇帝親自率眾行禮,並與近支皇戚一同綵衣起舞,禮節十分隆重。皇太後薨,梓宮奉安於慈寧宮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禮。
頤和軒 為乾隆皇帝歸政後憩息之所。「頤和」,即頤養精神。
外東路---寧壽宮景區(現為故宮珍寶館)
養性殿 乾隆做太上皇帝的寢宮;光緒年間慈禧太後居樂壽堂時,曾在養性殿東暖閣進早、晚膳。
寧壽宮 寧壽,出自《尚書》中的「五福」,有 健康 長壽之意。乾隆皇帝准備當太上皇時在此宮祭神。乾隆帝八十壽典、嘉慶帝五十壽典,曾在此賜宴皇子、王公大臣。
皇極殿 是乾隆皇帝第二次興辦千叟宴的地方;西太後也曾在皇極殿接見外國使臣。西太後死後,在這里為她停靈治喪。
4. 清代時在宮中的交通工具是什麼
皇帝的交通工具一般用輦和輿。清代皇帝常用的輦和輿有玉輦、金輦、禮輿、步輿、和輕步輿等幾種類型。
輦是一種人力大車。玉輦則是飾有玉板的輦,為皇帝專用。清代的玉輦高1丈1尺1寸,上覆圓頂,中設方座,用朱木製造,輦的四角各有一根高5尺2寸的柱子,柱上有4根鏤金垂雲曲梁,曲梁支撐著描金圓頂,頂上飾有4塊青玉圓板。金雲葉青緞料的帷幔從輦頂垂到輦箱。輦門高4尺8寸,夏天用紅色的簾,冬天用青氈簾。輦座高2尺4寸,描繪有金雲、彩雲,座位環著朱欄,欄內鋪花毯,毯上設雲龍寶座。寶座高1尺3寸。座左邊有銅鼎,右邊掛佩劍。輦有轅木四根,內轅兩根,長3丈8寸,外轅兩根,長2丈9尺。轅木兩端有銅鍍金龍裝飾。玉輦由36人抬行,是皇帝的重要交通工具。
金輦也是皇帝重要的交通工具。金輦的結構類似玉輦,但比玉輦略微矮小。金輦高1丈5寸,柱高5尺,門高4尺7寸。4根轅中,內轅長2丈8尺1寸,外轅長2丈6尺1寸。輦頂上裝飾著4塊金圓板,輦身垂著黃緞幔幄,由28人抬行。
輿是皇帝乘坐的轎子。禮輿為皇帝在進行某些祭祀時乘坐的交通工具。禮輿用楠木造成,高6尺3寸,內外都用金龍裝飾,輿頂上的八角和下層的四角都有金飛龍,輿身的兩層黃緞垂幄上綉著金雲龍,輿內有金龍寶座,抬輿的轅木、大小橫桿上都描繪著朱漆金雲龍。輿身左右各開一扇小窗,夏天用藍紗窗簾,冬天用玻璃。輿由16人抬行。
5. 星座所在的宮 第幾宮第幾宮是什麼意思
占星學上的宮位淺論
占星學,故名思義,就是以天上的星星做為一種工具,而研究事理的學問,而在占星學中,又以用來分析個人性格的心理占星學最為人知,所以在解釋占星學的工具時,就常以心理占星學的內容作為一個淺論的對象;占星學對個人的基本分析大部分是基於一個人的出生時間、地點而為,也就是以一個人出生當時、當地星體的狀態來代表一個人,據之而分析。
在占星學中,主要的分析基於星體所落入的星座和宮位來判斷,再加上星體間相對位置的分析,就可以大致地分析一個人天生的性格,由於市面上討論星體落入星座的書藉也有不少,所以這里就以占星學上的宮位作一個概括性的介紹。
所謂的宮位,是依照一個人出生的時、地不同,而將天空分成不同的區塊,和星座固定依太陽的運行而劃分是不同的。因此,就算有兩個人同一時刻出生,也會因為星體在宮位的分配不同,而有著不同的表現。
現在占星學上所用的宮位制,大致可分為兩種(等宮制和四分儀制),但是相同的都把天空分成十二個區間,也就是十二個宮位,而且在宮位的使用和解釋上,也是相近的,所以,以下就只對十二個宮位的一些思考作一種簡單的描述,而不去論宮位制的不同。
在個人的出生圖中,不同的宮位是代表一個人不同的生活領域,但也同時反映出各個不同的心理面向,在現代的心理占星學中,不但把傳統占星學的說法重新解釋,更利用了不少新的心理學知識來所為論述。
在占星學上第一宮,是和一個人心理的形成有關,所以同時也和一個人的幼年生活有關,再加上第一宮也和一個人的體質有關,占星學家對於第一宮的重視就不足為奇了;如果第一宮中有某一個星星落入,則一個人的想法會帶有這個星的特質,但是如果有太多星在第一宮,則可能會太過主觀而不為別人著想。
第二宮,是和一個人的價值觀有關,所以一個人對金錢、美的事物……等等都和第二宮有關,因此,第二宮和一個人的財產有關,如果有星星落入第二宮,這個人對金錢的法就會受到這個星的影響;當然,如果有不好的星星落入或是宮中的星受克嚴重,這個人的財運可能就會不佳。
第三宮,和一個人的溝通有關,所以舉凡思考方式、與人的溝通方式、運用語言和文字的能力……等等和第三宮有關,另外,一個人早年(大學之前)的學習也是本宮的范圍;所以如果有不好的星落入,則可能會有與人溝通不良的情況發生。
第四宮,和一個人的家庭有關,所以一個人的家庭觀,和父、母的關系和在家中的表現,都是和本宮有關;換一個說法,第四宮是一種「代」的關系,同時也和家族有關,當有星星落入本宮,可以看出他在家庭中的表現,如果是不好的星,可能在家中會格外的壞脾氣。
第五宮,和一個人純粹的快樂有關,所以舉凡戀愛、賭博、浪漫……等等都和本宮有關,同時本宮也和一個人生的孩子有關,所以如果有星落入本宮,可以看出他對戀愛的態度,也能推測他對小孩的看法,當然,如果有不好的星星落入本宮,可能會在戀愛方面有比較大的困難。
第六宮,在傳統上是和一個人對待僕人的態度有關,在現代,則轉換成為對待工友、水電工、水管工……等等的關系;另一方面,本宮也和一個人對健康的態度有關,同時也影響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所以如果有不好的星落入本宮,可能會有某些特定的疾病。
第七宮,和一個人對「一對一關系」的態度有關,所以本宮和一個人對婚姻、合夥、……等等的想法有關,另一方面來說,本宮和第一宮有對宮的關系,所以當有太多星在第七宮時,會太在意別人的想法而缺乏主見,如果有不好的星在本宮,也可能有在婚姻方面有較大的困難。
第八宮,主要可分為兩個面向來說,第一,是由第七宮發展而來,有關於維持「一對一關系」的相關事物,例如夫妻共同的財產、性、遺產、……等等;第二,是由冥王星的守護而來,和一個人對死亡的態度有關,如果有本宮有好的影響,就會對死亡有比較健康的態度。
第九宮,是一個人對於安身立命的價值追求,反應出一個人的宗教、哲學觀點,同時因為和第三宮的對宮關系,和大學或高深的學術研究有關,另一方面,本宮也和增廣見聞的長途行有關,如果本宮有好的影響,可能會有較好的出國運或是留學深造的機會。
第十宮,和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外在表現有關,所以和一個人對於事業、社會地位、……等等也有關系,同時,也和一個人的自我實現有關,如果一個人有不好的星在本宮或是宮中的星嚴重受克,可能會在事業上遇到較多困難,另一方面來說,也會有不滿足的感覺。
第十一宮,主要是和一個人對團體的態度有關,所以舉凡朋友、社團……等等都和本宮有關,由於和第五宮的對宮關系,如果本宮有太多星,可能會有太重視朋友而忽視自己的傾向,如果本宮有不好的星落入或是宮中的星受克嚴重,則可能對團體不滿或有疏離感。
第十二宮,和一個人無私的愛有關,所以也有人說第十二宮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愛心,另一方面,本宮也和靈魂的概念有關,同時還和一個人隱藏、逃避的心態有關,所以如果有太多星在本宮,一個人可能過度的隱藏或逃避,還可能太容易同情別人而吃虧。
對於占星學的宮位,其實也會因為落入的星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解釋方式,上面只是一個基本面的解釋,可以作為一個入門的導論。
行星落入十二宮位的經驗談
太陽
第一宮:自私、健壯、強勢時極自私,受克時健康不佳
第二宮:強烈賺錢欲
第三宮:有口才、活潑、冇耐性
第四宮:家庭生活良好,受克時家庭生活不好
第五宮:享受人生,愛冒險
第六宮:重視健康、工作勤勞,受克時不被賞識
第七宮:婚姻成功,重視對方
第八宮:有玄學之興趣
第九宮:長年在國外,濃厚求知慾
第十宮:強烈事業興趣,強勢時影響婚姻、友誼
第十一宮:多團體活動,朋友很多
第十二宮:愛幕後工作,不喜拋頭露面
月亮
第一宮:情緒強烈,受克時母生產困難
第二宮:收入不定,有生意頭腦
第三宮:觀念多變,保護弟妹
第四宮:有母性,教育天份
第五宮:愛運動,教育天份
第六宮:工作憑興趣,年幼時體弱
第七宮:情感多變,需要對方安慰
第八宮:有玄學研究天份
第九宮:喜歡研究冷門科目,移民
第十宮:名聲或短或長,適合大眾事業
第十一宮:愛結社,喜演講
第十二宮:心理極需獨處
水星
第一宮:強化智力,自我、反復
第二宮:講價能手,計較金錢
第三宮:多言,愛外出旅遊
第四宮:戀家
第五宮:有智力游戲天份,喜表演
第六宮:注重健康
第七宮:伴侶須聰明
第八宮:喜研究神秘學,有揭秘能力
第九宮:喜讀書,充實自己
第十宮:從事腦力研究工作
第十一宮:朋友多
第十二宮:隱藏自己思想
金星
第一宮:容貌出色但懶散
第二宮:有擴充收入來源能力
第三宮:善於溝通,講話動聽
第四宮:家中環境美觀,喜歡和親戚交往
第五宮:戀愛機會多,有鑒賞能力
第六宮:健康良好
第七宮:有助婚姻,受克時婚姻不美滿
第八宮:性關系和諧,受克時性方面不易滿足
第九宮:與外國人關系良好,可能與外國人通婚
第十宮:事業上受別人幫助,受克時事業易會失望
第十一宮:善交際,朋友中追求者多
第十二宮:感情消極,愛逃避
火星
第一宮:精力旺盛,多意外,受克時太沖動
第二宮:賺錢野心大
第三宮:言辭激烈,易與人吵架
第四宮:不愛在家,受克時與家人不合
第五宮:愛運動,戀情多變
第六宮:工作積極努力,工作狂
第七宮:易於伴侶發生爭執
第八宮:性方面需求強烈,喜歡投機
第九宮:冒險,有運動天份
第十宮:事業有雄心,但工作不穩定
第十一宮:講義氣但會受朋友拖累
第十二宮:隱藏自己思想,有被虐欲
木星
第一宮:寬大,幸運,受克時驕傲自滿
第二宮:運用金錢的能力很強
第三宮:善於談判,出門遇貴人
第四宮:受家庭照顧,不動產很好
第五宮:喜歡棋、牌,賭運好,子女有成就
第六宮:工作運好,很多人幫助
第七宮:待人寬厚,異性緣很強
第八宮:繼承遺產,偏財運好
第九宮:出國運強,喜歡國外事物
第十宮:有社會聲望和地位
第十一宮:朋友幫忙,能認識社會名流
第十二宮:有思想修養,愛獨處
土星
第一宮:嚴肅、禁慾,自信心不強
第二宮:賺錢很辛苦
第三宮:不愛交流,和兄弟姐妹關系冷淡
第四宮:家庭難以給予溫暖和保護
第五宮:不愛娛樂,子女不利
第六宮:責任感強,工作辛苦
第七宮:晚婚,對待伴侶態度嚴肅
第八宮:謹慎、嚴肅,受克時易患慢性病
第九宮:不得不經常在外奔波,背祖離鄉
第十宮:有雄心壯志,晚年事業容易出問題
第十一宮:知心朋友少,年長朋友多
第十二宮:愛獨處,易患心理疾病
天王星
第一宮:情緒困擾、起伏不定
第二宮:經濟狀況大起大落
第三宮:學校生活多變
第四宮:受克時家庭易於分裂
第五宮:興趣奇特,創造力強
第六宮:突然改變心意,以自己的方式來工作
第七宮:婚姻容易有突然變化
第八宮:性慾奇特,突然患病
第九宮:在外游歷時多怪事或意外
第十宮:不滿現狀,喜改革
第十一宮:喜參與社團,有變革願望
第十二宮:隱藏感情,受克時古怪
海王星
第一宮:愛幻想,人格脆弱
第二宮:運用金錢能力混亂
第三宮:表達能力不好
第四宮:家中生活較混亂
第五宮:有表演能力,愛情幻想多
第六宮:服務精神強
第七宮:遇上才子佳人,受克時易受騙
第八宮:想像力強,有靈感
第九宮:濃厚哲學和玄學興趣
第十宮:目標常變,幻想多於現實
第十一宮:理想主義,好心,受克時被朋友牽累
第十二宮:有藝術天份,想像力極強
冥王星
第一宮:孤單自閉
第二宮:貪心,理財能力強
第三宮:心智不穩,易對事物著迷
第四宮:與家人親戚關系淡漠
第五宮:對感情消極
第六宮:工作上比較執著
第七宮:和伴侶關系不密切
第八宮:有生意頭腦
第九宮:用腦過多
第十宮:對事業較淡漠
第十一宮:不太願和朋友交往
第十二宮:受克時心理困擾
6. 醫院醫生用的叫什麼工具檢查女人陰道可以看到子宮呢
用擴陰器可以從陰道內見到子宮的宮頸。子宮體看不見,通常需要通過B超來檢查。
7. 古代工具的資料
司馬遷在《中記》中寫到大禹治水時有這樣一段話:「(禹)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攆,左准繩,右規矩,載四行,以開九州,通九道」。在這里,司馬遷給我們展現了禹帶領測量隊治水的生動畫卷。你看,禹帶著測量人員,肩扛測量儀器,准、繩、規、矩樣樣具備。他們有時在陸地坐車行進,有時在水上乘船破浪,有時在泥濘的沼澤地里坐著木橇,有時穿著帶鐵釘的鞋登山。由此可見,「准、規、矩」是古代使用的測量工具。
「准」是古代用的水準器。這在《漢書》上就有記載。「繩」是一種測量距離、引畫直線和定平用的工具,是最早的長度度量和定平工具之一。禹治水時,「左准繩」就是用「准」和「繩」來測量地勢的高低,比較地勢之間高低的差別。「規」是校正圓形的用具。「矩」是古代畫方形的用具,也就是曲尺。古人總結了「矩」的多種測繪功能,既可以定水平、測高、測深、測遠,還可以畫圓畫方。一個結構簡單的「矩」,由於使用時安放的位置不同,便能測定物體的高低遠近及大小,它的廣泛用途,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無窮智慧。
然而,「准、繩、規、矩」還不是最早的測量工具。1952年,人們在陝西省西安市半坡村發現了一處距今約六七千年的氏族村落遺址。在這個遺址中,有完整的住宅區,其中有四十六座圓形的或方形的房子,門都是朝南開的。由此可以斷定,氏旅人是能准確地辨別方向的。他們用什麼辦法來辨認方向呢?據推測,他們是觀察太陽、星星來辨別方向的。
一般的物體,如樹木、房屋等,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都會投射出影子來,人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常常觀察這些影子,慢慢地,人們發現這些影子不僅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著,而且還發現這些影子的變化是有規律的。「立竿見影」便是我國古老的測量工作。古人們用「立竿見影」來確立方向,測定時刻,或者測定節氣乃至回歸年的長度等等。由此可以說,中國最古老、最簡單的測量工具是「表」,也就是普通的竹竿、木竿或者石柱等物。人們從遠古研究「竿影」不知有多少千萬年了。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人們通過「竿影」的丈量和推導,創造出一套「測量高遠術」來,「立竿見影」成了漢語中的一句成語。
我國古代,人們發明了很多計時的方法或工具。
圭(讀作guī)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回歸年長度。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日晷(讀作guǐ)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准確到刻(15分鍾)。
銅壺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壺」。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計時方法之外,我國古代人們還用「沙漏」、「火計時」、「燭光計時」等方法來計時。
8. MOTO L7的12宮或者XX宮(L7(12宮面板工具SEEM),那是什麼東西
12宮就是你手機的菜單是3*4的格式
9. 古代皇宮里有那些宮各宮又是干什麼的
1、乾清宮
主要是皇帝的寢宮,明清十六個皇帝都在乾清宮居住,分別是 明朝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
他們在這里居住,也在平時處理日常政務。清代順治、康熙年間,乾清宮與政務關系相當密切,皇帝在這里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
2、交泰殿
是皇帝和後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約為明代嘉靖年間建,順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
明清時於此舉行冊封皇後和皇後誕辰典禮。皇後於此接受後宮妃嬪朝拜,同時,皇後在春分要去西苑親自採桑喂蠶,因此在春分前一天皇後要在此驗看採桑工具。
3、坤寧宮
是皇後的寢宮,在古代皇後的地位跟皇帝相對,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貴的,皇帝是天,皇後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後是坤,皇後也是天下間之唯一,皇後的寢宮取自道德經中的,坤得一以寧這一句,故名坤寧宮,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寢宮名乾清宮。
坤寧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兩次毀於火,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於順治二年(1645年)重修,順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陽清寧宮再次重修。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延燒此殿前檐,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乾清宮代表陽性,坤寧宮代表陰性,以表示陰陽結合,天地合璧之意。
4、長春宮
長春宮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宮殿。明代天啟皇帝的妃子李氏曾居住在此宮。乾隆皇帝的孝賢純皇後、咸豐皇帝的慈安太後、西太後、禧妃曾在這里住過。孝賢皇後的東珠頂冠、東珠、朝珠等物件,曾在這里陳設。
明朝嘉靖皇帝的尚壽妃、天啟皇帝的李成妃,曾居住在此宮。清代乾隆皇帝的孝賢皇後曾在這里住過。乾隆把長春宮賜予孝賢皇後居住是有深深愛意的。
5、景仁宮
明代時為嬪妃居所。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後胡善祥被廢之後就居住在此宮。清順治年間,這里是孝康章皇後佟佳氏(當時為佟妃)的居所。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於此宮。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碩裕親王福全喪,康熙帝為悼念其兄,再次於此宮暫居。其後此宮一直作為後妃居所。光緒帝的寵妃珍妃他他拉氏也在此宮居住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故宮
10. 故宮博物院中所有宮殿名字
乾清宮、坤寧宮、寧壽宮、齋宮、長春宮、翊坤宮、景仁宮、承乾宮、永和宮、鍾粹宮、景陽宮 、壽安宮、壽康宮、建福宮、慈寧宮、咸福宮、重華宮、儲秀宮、永壽宮、毓慶宮、延禧宮、景福宮、咸安宮。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不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建築多是自成院落。
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檐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後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10)工具是哪個宮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