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宏觀經濟的工具有哪些
擴展閱讀
營業費用成本是指什麼 2025-05-17 10:42:44
45的水草缸成本要多少 2025-05-17 10:38:50

宏觀經濟的工具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14 06:32:25

⑴ 宏觀經濟政策的政策工具

需求管理是指通過調節總需求來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它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以凱恩斯的總需求分析理論為基礎制定的,是凱恩斯主義所重視的政策工具。
需求管理是要通過對總需求的調節,實現總需求等與總供給,達到既無失業又無通貨膨脹的目標。它的基本政策有實現充分就業政策和保證物價穩定政策兩個方面。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擴張性的政策措施,刺激總需求增長,克服經濟蕭條,實現充分就業;在有效需求過度增長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緊縮性的政策措施,抑制總需求,以克服因需求過度擴張而造成的通貨膨脹。 供給學派理論的核心是把注意力從需求轉向供給。供給管理是通過對總供給的調節,來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在短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成本,特別是生產成本中的工資成本。在長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能力,即經濟潛力的增長。供給管理政策具體包括控制工資與物價的收入政策、指數化政策、人力政策和經濟增長政策。
1)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過限制工資收入增長率從而限制物價上漲率的政策,因此,也叫工資和物價管理政策。之所以對收入進行管理,是因為通貨膨脹有時由成本(工資)推進所造成的(參見成本推進的通脹)。收入政策的目的就是制止通貨膨脹。它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工資與物價指導線。根據勞動生產率和其他因素的變動,規定工資和物價上漲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規定工資增長率。企業和工會都要根據這一指導線來確定工資增長率,企業也必須據此確定產品的價格變動幅度,如果違反,則以稅收形式以示懲戒。二是工資物價的凍結。即政府採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在一定時期內提高工資與物價,這些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時期採用,在嚴重通貨膨脹時也被採用。三是稅收刺激政策。即以稅收來控制增長。
2)指數化政策。指數化政策是指定期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各種收入的名義價值,以使其實際價值保持不變。主要有:一是工資指數化。二是稅收指數化。即根據物價指數自動調整個人收入調節稅等。
3)人力政策又稱就業政策。是一種旨在改善勞動市場結構,以減少失業的政策。主要有:一是人力資本投資。由政府或有關機構向勞動者投資,以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與身體素質,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二是完善勞動市場。政府應該不斷完善和增加各類就業介紹機構,為勞動的供求雙方提供迅速、准確而完全的信息,使勞動者找到滿意的工作,企業也能得到其所需的員工。三是協助工人進行流動。勞動者在地區、行業和部門之間的流動,有利於勞動的合理配置與勞動者人盡其才,也能減少由於勞動力的地區結構和勞動力的流動困難等原因而造成的失業。對工人流動的協助包括提供充分的信息、必要的物質幫助與鼓勵。
4)經濟增長政策。主要有:一是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增加勞動力數量的方法包括提高人口出生率、鼓勵移民入境等;提高勞動力質量的方法有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二是資本積累。資本的積累主要來源於儲蓄,可以通過減少稅收,提高利率等途徑來鼓勵人們儲蓄。三是技術進步。技術進步在現代經濟增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進技術進步成為各國經濟政策的重點。四是計劃化和平衡增長。現代經濟中各部門之間協調的增長是經濟本身所要求的,國家的計劃與協調要通過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一、判斷宏觀經濟形勢,不僅要看經濟增長速度,還要看就業、通貨膨脹、國際收支。要全面地看,不能片面地看,防止出現以偏概全;
二、判斷經濟形勢特別是經濟增長速度,不能停留在過去的條件和基礎上,要看到多年來特別是過去四年來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帶來的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不能靜止地看;
三、判斷經濟形勢,不能只看增速,還要看經濟效益、經濟結構和民生等方面的改善情況。要從綜合的視角看,不能孤立地看。 名 稱:2011年中國經濟發展趨勢與宏觀經濟政策(音像解讀)作 者:中共中央黨校 韓保江 謝魯江 梁朋
單 位:套
類 別: 黨群組織— 音像
出版單位:中央文獻出版社
其它介紹:2010年12月/3盤DVD光碟/3講/每講時長約100分鍾
定 價:480元 201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為2011年我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了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大政方針和主要任務。
為了配合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和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中央文獻音像出版社邀請了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的專家、教授對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深度解析,並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匯到講座中,供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參考。 第一講:深刻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主講人: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導 韓保江
第二講:2011年宏觀經濟走勢及經濟工作重點
主講人: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博導 謝魯江
第三講:新形勢下財政貨幣政策的基本取向
主講人: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財政金融室主任、教授、博導 梁朋 韓保江 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重點課題的研究,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個人專著和編著20多部。對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收入分配、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等問題有獨到研究。
謝魯江 在中共中央黨校長期從事有關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中國工業化道路及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多部學術著作。
梁 朋 國家稅務總局特約研究員。在宏觀經濟、財政稅收、貨幣政策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參與和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研究,發表論文100餘篇,有多部個人學術專著。

⑵ 宏觀經濟政策的工具是什麼

貨幣政策三大工具:
利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業務
財政政策主要是稅收、和財政刺激

⑶ 宏觀經濟政策的工具

宏觀經濟政策的工具有需求管理、供給管理、國際經濟政策

⑷ 宏觀經濟包括哪些方面

宏觀經濟包括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總量、國民經濟構成、產業發展階段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程度等方面。宏觀經濟就是指宏觀層面的國民經濟,反映的是一國的經濟總體在經濟活動中的表現。像總供給和總需求的變化,是會決定國家在相關政策上做出一定的調整。
宏觀經濟 指總量經濟活動。是指整個國民經濟或國民經濟總體及其經濟活動和運行狀態,如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及其增長速度;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系;物價的總水平;勞動就業的總水平與失業率;貨幣發行的總規模與增長速度;進出口貿易的總規模及其變動等。
宏觀經濟
1、高的且不斷增長的國民產出水平(即實際GDP)
2、高就業、低失業
3、穩定或溫和上升的價格水平
政策工具是一種處於政府的控制之下,並能對一個或多個宏觀經濟目標施加影響的經濟變數。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一國調控宏觀經濟的主要政策工具,兩者充分搭配協調才能達到最佳宏觀調控效果。據有關統計表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9.7%。在看似一路平穩遞增的經濟增長背後,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三次較大的調整。
1997年下半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使中國的外貿出口受到很大的影響,而這些年來我國經濟的增長有相當大的比重來之於外貿出口,進而也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國民經濟。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把宏觀政策的定位轉為擴大內需方面。國內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使本應再次回升的經濟出現了新變化,經濟存在振盪衰退、大幅下滑的危險。
上次調整的力度過大,雖然通貨膨脹得到治理,實現了「軟著陸」,但宏觀調控的慣性下滑,加之外部的沖擊,使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大幅度降低。

⑸ 經濟學簡答題: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及工具

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一般認為
,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四個。
(

)
持續均衡的經濟增長
(

)
充分就業
(

)
物價水平穩定
(

)
國際收支平衡
二、宏觀經濟政策工具
常用的有需求管理政策、供給管理政策以及國際經濟政策。

⑹ 宏觀調控經濟方面的工具

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分為: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你講的計劃手段包含在行政手段中. 經濟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 法律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法規; 行政手段則是政府發布的經濟命令。 經濟手段:這是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 法律手段:這是指政府依*法制力量,通過經濟立法和司法,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護公有財產、個人財產,維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各個經濟組織和社會成員個人的合法權益;調整各種經濟組織之間橫向和縱向的關系,保證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內容包括經濟司法和經濟立法兩個方面。經濟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各種經濟法規,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經濟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規定的制度、程序,對經濟案件進行檢察和審理的活動,維護市場秩序,懲罰和制裁經濟犯罪。 行政手段:這是依*行政機構,採取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方式來調節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權威性、縱向性、無償性及速效性等特點。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還不能放棄必要的行政手段。因為計劃手段、經濟手段的調節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計劃手段有相對穩定性,不能靈活地調節經濟活動;經濟手段具有短期性、滯後性和調節後果的不確定性。當計劃、經濟手段的調節都無效時,就只能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當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失調或社會經濟某一領域失控時,運用行政手段調節將能更迅速地扭轉失控,更快地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當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規的手段,不可濫用,必須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加以運用。

⑺ 經濟工具是什麼

宏觀經濟政策工具:
1。貨幣政策
目標;幫助經濟達到無通貨膨脹、充分就業條件下的總產出水平。
實現路徑:中央銀行通過調節商業銀行持有的超額准備金規模,來改變商業銀行體系的貸款能力,控制整個經濟的貨幣供給量。

工具:公開市場業務,准備金率、貼現率。
政策類型:寬松貨幣政策、緊縮貨幣政策。
2。財政政策
酌情使用的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開支、減稅);緊縮性財政政策(削減政府支出、加稅)。

非酌情使用的財政政策:自動或內在穩定器。

⑻ 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工具有哪些

政府通過財政政策的工具:稅收、政府購買、轉移支付、公債,來調節社會總需求,使之社會總供給相均衡,從而使社會與經濟既不發生經濟蕭條又無通貨膨脹的穩定增長。財政政策有三種類型:擴張型、緊縮型、平衡型。 貨幣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即商業銀行每吸收一筆存款上繳到央行的那部分,占該筆存款的比例 2、再貼現率:即持票人將一張未到期的票據向商業銀行請求變現,稱為貼現;支付給銀行的利息稱為貼現率;商業銀行將未到期的票據,向其他商業銀行或央行請求變現,稱為再貼現,所支付給他們的利息稱為再貼現率 3、公開市場業務:即央行在證券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的行為,這是央行最常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