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挖溝的工具叫什麼
手動的叫鐵鍬
機動的叫挖掘機
Ⅱ 挖紅薯的農具叫什麼
挖紅薯工具各地不一樣,南方人用刨鏟或叉子,北方人用的一種叫做「抓狗」的工具,就像三個叉子的刨鏟,不過大面積種植紅薯的都是用犁子犁出來。
Ⅲ 挖地的工具叫什麼
鋤頭刀身平薄而橫裝,收獲、挖穴、作壟、耕墾、蓋土、築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業皆可使用,
Ⅳ 中國古代像鎬的工具
斧 古代兵器。與戈矛同時,亦為古仗之一。斧的起源很早,原始人類即用利石作為劈器。黃帝時即有斧銊之名,在當時非但用為兵器,抑且用為刑罰之具。刑書釋名載:黃帝五刑,四曰斧銊。按五刑即甲兵、刀鋸、鑽鑿、斧銊、鞭撲、是也。由此推之,則斧之始於黃帝時也,其理甚明;惟當時並無所謂三十六法,對敵時不過亂砍亂劈而巳;迄漢時,南中蠻人創斧法,亦如槍法之創於武吃氏而流入中原者,惟始創者之為何人,則不可考據矣。其法初亦無三十六手之多,後之武師,從而增益之,使變化不測,成為戰陣之利器,故今傳板斧有三十六法也。
漢劉熙《釋名·釋用器》:「斧,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斧之溯源甚早,原始人類,即知拾利石為劈器。而最早之銅斧,見於商代,不僅用於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鏤,極為精美,已為儀仗之用。周代用斧風氣不如商代,到了雙鋒劍出,與刀並用後,斧就更少人使用了,只作為砍迤工具,或為樂舞儀仗及斬殺之器。斧雖不作為主要兵器使用,但各代均有使斧者,尤其生活在北方地區的民族,喜練斧類兵器。
宋曾公亮《武經總要》載有大斧、鳳頭斧,都是隋、唐遺制。元代軍隊喜用小斧、大斧和寬體大斧。清代將士喜用雙斧,斧柄僅有尺余,斧刃甚小,雙斧均可插腰,戰場上使用靈活。
我國史籍中鮮見斧兵的記載,而古典小說中則多有描述。《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道榮出馬,手使開山大斧,……輪大斧竟奔孔明。」《水滸傳》第三十八回說黑旋風李逵,「使兩把板斧」,第七十二回說李逵「拿著雙斧,大吼一聲,跳出店門」。從這些小說反映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斧是歷代廣為使用的兵器,所以它也成了民間武藝小說中一般俠客的常用兵器之一。
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摟、截等,舞動起來顯得粗獷、豪壯,可以顯出劈山開嶺的威武雄姿。
在中世紀歐洲,斧作為一種有效的揮擊武器大受騎士階層歡迎。斧與劍(闊劍、長劍)、釘錘一起,作為除長矛外的輔助武器。事實上,在騎士沖入敵陣後長達數米的矛就失去了使用價值。在混戰中騎士的優勢僅在於重甲與騎馬的高度優勢。在自上而下的揮擊時,斧一類刃較厚的武器劈砍較有力,不易崩刃,而且這種情況下劍的反手回擊價值也不大。斧既有鋒刃可以殺傷無甲或軟甲的敵人——相較於劍,斧可以擊碎骨胳,而且會使傷道嚴重挫傷(厚刃)還可以利用較高的動能殺傷穿鏈甲甚至板甲的敵人。斧可以砸開鏈甲的鏈節,使鏈環嵌入傷口,造成易於感染而難以治癒的傷口,即使無法破甲,斧也可以利用自身動能造成鈍傷。
在步兵,斧可以作為反騎兵武器(反甲),還可以非常方便地向上磕開盾,然後向下……但斧相較於刀劍,笨重是其最大缺點(某些方面也是優點),因而不適用於近戰(例如城堡),步兵用單手斧則必須配盾,或裝備副手刀劍。
編輯詞條 鐮 lián
1、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開鐮。
鐮 <名> 形聲。從金,廉聲。本義:農具名。即「鐮刀」
同本義
鐮,鍥也。――《說文》
刈鉤自關而西或謂之鐮。――《方言五》
又如:佩鐮;兩刃鐮;開鐮收割的季節,村裡人都很忙
鋒利的稜角
凡箭鏃胡合嬴者四鐮。――《方言九》。注:「棱也。」
又如:鐮利(比喻議論或筆鋒銳利如鐮刀)
2、一種冷兵器,是槍和鐮刀相結合的兵器。鐮刀原屬農具,由農具演化成武術器械是很晚的事情,至清代鐮的實用才較為廣泛。清代八旗和綠營都裝備鐮,並作為進戰的主要兵器之一。其大體可分為長柄和短柄。長柄鐮多為單使,短柄鐮多為雙用。鐮大體可分為鐮首、鐮柄、鐮把三個部分。用法有鉤、割、掛、截、崩等。
鳳凰鐮 短兵器械。有槍頭和鐮合成。槍頭為四棱形,中有脊,兩邊薄刃,鐮橫於槍頭之下,一側為鐮刀狀,頭向下倒鉤,鐮身為四棱形狀,中有脊,兩邊薄刃;另側為三叉形狀,鐮身尾端有突出鐵刺3個,尾為鐵刺狀,長約二寸,尾部中空,可插於其內。柄為木製,頭略細,尾略粗,約寸半,柄長三尺,前可刺、勾、割;後可勾、刺,具有一器多用的功能特點。可以單使,也可雙練。
雞刀鐮 屬奇門兵械。俗稱"捆花腰子"。為心意拳門器械之一。相傳為形意拳創始人姬隆豐所創,長二尺六寸余,金屬製成,由鐮身和鐮柄組成,鐮身包括雞嘴、雞冠、鐮刃、鐮脊;鐮柄有鐮格、鐮首。技法有鉤、拉、帶、挎、掛、啄、纏等,以近戰為主。套路有單練和對練。
雁 鐮
【補充】鐮屬於戈類兵器,具有鉤割功能,鐮身微曲,平頂、雙刃,長約40CM、寬約3CM,下有橢圓形的銎孔用來裝柄。戰國及唐時稱為「長鐮」,主要用於守城戰,鉤擊攀登城頭的敵人,似乎與吳鉤的作用相反。鏟 武術器械之一。是薄體闊刃的長兵器。鏟是由生產工具演變而成為古代戰爭的兵器和武術器械。鏟也是古代百姓和僧侶隨行的武器。鏟頭一般是鐵制,但桿有木或鐵制兩種。鏟長六七尺。其中頭長一尺二寸,扁平的呈彎月形,月牙朝上,忍薄而銳,向後漸豐厚,底部有一套筒與柄連接。鏟柄尾部裝有鑽,可作刺點用。有的鏟頭,底部兩角各鑿一孔,上套粗大鐵環,舞動聲聲作響,以增威勢。主要擊法有推、壓、拍、支、滾、鏟、截、挑、撥、劈、沖、搖等。
月牙鏟 因其鏟頭如月牙而得名。
金鍾鏟 鏟頭外形似鍾,鏟刃朝上。鏟柄長六尺。
日月方便鏟
禪 杖 佛教僧人多持之。長約五尺,通體鐵制。兩頭有刀。一頭為新月牙形,月考處有四個小孔,分穿四個鐵環,另一頭形如倒掛之種,長約7寸。尾端兩側各鑿一孔,穿有鐵環,柄粗寸余。禪杖兩頭均可使用。宋代《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魯智深擅此械。
鐮刀 鐮刀:鐮刀 俗稱割刀,呈月牙狀,刀口有斜細鋸齒,尾端裝木柄,用以收割稻麥。50年代受蘇北、山東大鐮刀影響,刀體、刀柄稍有加長,為今收割常用工具。
是農村收割莊稼和割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鐓 鐓 拼音:ì dūn 繁體字:鐓
部首:釒,部外筆畫:12,總筆畫:17 ; 繁體部首:金,部外筆畫:12,總筆畫:20
五筆86&98:QYBT 倉頡:XCYDK
筆順編號:31115412515213134 四角號碼:8874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566
基本字義
--------------------------------------------------------------------------------
● 鐓
(鐓)
ī ㄉㄨㄟˉ
◎ 打夯用的重錘。
English
--------------------------------------------------------------------------------
◎ ferrule; castrate
詳細字義
--------------------------------------------------------------------------------
◎ 鐓
鐓 ì
〈名〉
(1) 矛戟柄末的平底金屬套。同「錞」 [metal sheath of spear handle]
(2) 另見 dūn
基本詞義
--------------------------------------------------------------------------------
◎ 鐓
鐓 dūn
〈動〉
(1) 沖壓金屬板,使其變形。不加熱叫「冷鐓」,加熱叫「熱鐓」 [stamp]
(2) 閹割 [castrate]。如:鐓雞
(3) 另見 ì
常用片語
--------------------------------------------------------------------------------
◎ 鐓短,鐓粗 dūnǎn,dūncū
[upset] 施壓力於加熱了的鐵棒的一端,把它鍛粗鍛短(如用錘擊)
◎ 鐓寬 dūnkuān
[swage-set] 加寬[鋸齒的]尖端,使其寬度大於鋸的厚度
【戌集上】【金字部】 鐓
--------------------------------------------------------------------------------
【廣韻】【正韻】𠀤杜對切,音隊。矛戟下銅鐏。【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注】平底曰鐓。取其鐓也。【疏】鐓,為矛戟柄尾,平底如鐓,柄下也。以平向人,敬也。【釋文】鐓,本又作錞。杜對反。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杜罪切,音錞。又【集韻】都玩切,音鍛。又都昆切,音敦。義𠀤同。 又【集韻】都回切,音塠。下垂也。一曰千斤椎。或書作鐜。
鐓 <名>
矛戟柄末的平底金屬套。同「錞」
鐓 <動>
沖壓金屬板,使其變形。不加熱叫「冷鐓」,加熱叫「熱鐓」
閹割
鐓短,鐓粗
鐓寬
鐓 ì矛戟柄下端的平底金屬套。又見dūn。
鐓 dūn沖壓加工金屬板。又見ì。
鐓ī 1.打夯用的重錘。《說文.金部》:"鐜,下垂也。一曰千斤椎。"段玉裁注:"千斤椎,若今眾舉以築地者是也……按下垂、千斤椎二義皆鐓之餘義。"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三》:"秦始皇造橋,鐵鐓重不能勝,故刻石作力士孟賁等像以祭之,鐓乃可移動也。"一說通"墩"。指橋墩。上帶有小鋸齒,一般用來收割稻穀,在江南的一些農村現在還有廣泛的使用.鍬 鍬
(鍬)
qiāo
(1) ㄑㄧㄠˉ
(2) 挖土或鏟其他東西的器具。
(3) 鄭碼:PMUO,U:9539,GBK:C7C2
(4) 筆畫數:14,部首:釒,筆順編號:31115312344334
鍬
鍬
qiāo
〔名〕
掘土器,用於開溝掘土、鏟取什物,如:鐵鍬;鍬钁(鍬钁。鍬和钁頭);鍬鍤(即鍬);鍬撅(比喻逼迫、摧殘他人的手段)
鍬
鍬
qiāo
〔動〕
用鍬挖掘
如:鍬掘(比喻逼迫、摧殘他人的手段);鍬塘泥
钁 [高級漢語詞典]
钁
jué
<名>
大鋤 [big hoe;pick]
钁其城為坎。——《資治通鑒·唐紀》
又如:钁頭(一種掘土農具,類似鎬)
[國際標准漢字大字典]
钁
jué
ㄐㄩㄝˊ
方言,一種形似鎬的刨土農具。
挖掘:「~地種葯。」
鄭碼:PLNX,U:9481,GBK:E891,五筆86&98:QDUW 倉頡:XCMTO
筆畫數:28,部首:釒,筆順編號:3411243125111251113241112154
清朝馬益著所著《庄農日用雜字》:「開凍先出糞,制下钁和杴。」杴 杴
杴、杴、掀
xiān
<名>
(形聲。從金,欣聲。本義:掘土和鏟東西的工具。農具名。似鍬而較鏟方闊,柄端無短拐) 同本義 [shovel]
杴钁以歸監督。——明·魏大中《浚濠工竣疏》
又如:鐵杴,木杴 編輯詞條 鐵杴 拼音 tiěxiān
解釋 鏟沙、土等東西的工具,用熟鐵或鋼打成長方形片狀,一端安有長的木把兒。
鐵杴是農民經常使用的勞動工具之一 。編輯詞條 鋤 鋤
鋤、鉏
chú
【名】
(形聲。從金,助聲。本義:鋤頭。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中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同本義〖hoe〗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杜甫《兵車行》
又如:大鋤;小鋤
鋤
鋤
chú
【動】
用鋤頭整理田地,除草〖workwithahoe〗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又如:鋤社(古代北方農村的一種組織。平時協同耕作,有事時則互相幫助);鋤耘(耕作農地。也作鉏耘);鋤谷(耕作)
根除,鏟除〖eliminate〗
又不可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術錢也。——龔自珍《病梅館記》
又如:鋤拔(去除);鋤理(清理)
鋤草
chúcǎo
〖hoeupweeds;weedwithahoe〗用鋤頭為農作物除草、中耕或間苗
鋤地
chúdì
〖hoe(soil,weeds,etc.)〗以鋤頭進行中耕、除草等的田間管理
鋤奸
chújiān
〖eliminatetraitors,ferretoutspies〗鏟除奸臣、奸細
鋤奸務盡
鋤強扶弱
chúqiáng-fúruò
〖〗鏟除豪強,扶助弱小者
鋤頭
chútou
〖hoe;pickax;pick〗[方言]∶鋤
用於中耕、培土、鬆土、間苗和除草的農具。有大鋤、小鋤之分。又有叉形和鏟形之分。
青銅鋤最早出現於西周時代,一直沿用到戰國時代。
戰國時出現鐵鋤
1950年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長10、寬10.5、距2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這種形制的鐵鋤,造型合理,安裝把柄後有利於使用。它不僅可以鋤草,還有利於保墒。說明當時農業技術有了較大進步。
西漢梯形鋤
通高19.8厘米、刃寬18.8厘米整體呈梯形,鋤刃齊平,兩側呈梯狀向上收至銎口。鋤現正中起脊至刃部,銎口正方形。下沿飾弦紋三道,銎身由點、線組成雲雷紋圖案。
Ⅳ 挖東西用的工具叫什麼
鐵鍬
Ⅵ 請問種地需要什麼工具呀
1、钁頭
钁頭,是指耕地用具的一種,一頭是鐵制的一頭是木製的。木製的作為用手握住的部分,就像我們所拿的鐵鍬的後部,鐵制部分一頭有一個圓環扣在木製部分上面,鐵制部分的另一頭比較鋒利。
2、鐵杴
鐵杴,鏟沙、土等東西的工具,用熟鐵或鋼打成長方形片狀,一端安有長的木把兒。
3、挖鋤
挖鋤相當於鋤頭。在四川一帶通用這種叫法。是一種我國傳統的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收獲、挖穴、作壟、耕墾、蓋土、築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業皆可使用,屬於萬用農具,是農民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4、耙子
耙子,包括耙體、柄頭和手柄,其要點在於,柄頭為一種圓管,該圓管中心位於耙體對稱中心線上,其下端與耙體固接的接合部呈圓環形。
5、水桶
可用於盛裝水等液體容器,通常帶有提手,方便澆水。
Ⅶ 老牛耕地的工具叫什麼
犁。
犁是一種耕地的農具,是由在一根橫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構成。其通常系在一組牽引它的牲畜或機動車上,也有用人力來驅動的,用來破碎土塊並耕出槽溝從而為播種做好准備。
犁主要有鏵式犁、圓盤犁、旋轉犁等類型。
(7)挖地的工具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1、新式雙面犁
傳統犁鏵為單面,可以單向耕地,2008年國內著名專業生產犁鏵廠家奎田犁耙廠生產了一種新型雙面犁並獲得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證推廣,比起原來的單面犁,雙面犁可以雙向犁地,用調節桿控制左右方向,可以在左右45°角自由旋轉,犁的材質採用全鋼,比起歷史上所用的生鐵犁更耐用。
2、現代犁鏵的發展:
現代犁鏵的主要生產地位於山東臨沂莒南(中國小型農業機械生產基地),現代犁鏵比起歷史上的犁鏵改進了很多,現代犁嘴多用純鋼代替,犁底則用生鐵鑄造件製成,犁桿可以調節高度,靈活機動型更高,耕深由原來的固定深度改為可調節高度。
Ⅷ 建房子挖基礎用什麼工具
是旋挖樁吧。旋挖樁,一般是指由旋挖鑽機施工的樁型,全稱旋挖鑽孔灌注樁,工程上簡稱旋挖樁。由於使用機械作業,對工人人數要求不高,可節省很大的人工費用。施工工藝:旋挖鑽機成孔首先是通過底部帶有活門的桶式鑽頭回轉破碎岩土,並直接將其裝入鑽斗內,然後再由鑽機提升裝置和伸縮鑽桿將鑽斗提出孔外卸土,這樣循環往復,不斷地取土卸土,直至鑽至設計深度。對粘結性好的岩土層,可採用乾式或清水鑽進工藝,無需泥漿護壁。而對於鬆散易坍塌地層,或有地下水分布,孔壁不穩定,必須採用靜態泥漿護壁鑽進工藝,向孔內投入護壁泥漿或穩定液進行護壁。
Ⅸ 采礦工人用的工具叫什麼
鑿岩工具叫鑿岩機,用於打眼。
Ⅹ 用來挖地的農具叫
鐵鍬:用於挖比較軟的沙土地,或鏟土,是一種農具可以用於耕地
鋤頭: 用於挖一般的土地,是一種農具可以用於耕地
鎬頭: 俗稱「十字鎬」 用於挖比較硬的山土地,是一種農具可以用於耕地
鎬釺: 用於開山鑿石頭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