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pp混合開發好還是native開發好
Native VS Hybrid
Native App:原生語言程序是為了特定的操作系統而編碼,用的也是特定操作系統的開發套件 (Platform SDK), 如 Apple iOS。因此它的性能和工具一向比 Hybrid App 優越。
Hybrid App: 混合語言程序的部份代碼會以 Web 技術編寫,如 HTML5, CSS 和 JavaScript。這些程序都是被包裹在原生容器 (Native Container) 和透過手機上的瀏覽器引擎來呈現 HTML 和執行 JavaScript。 Hybrid App 的優點是一個編碼程序能夠跨越不同的作業平台,不需要為每個操作系統編寫特定的編碼。
㈡ hybrid app開發用到什麼技術
Hybrid App是指半原生半web的混合類App,同時採用網頁語言和程序語言進行開發,通過不同的應用商店進行打包分發,用戶需要下載安裝使用。
混合開發中主流的是以web為主體型的開發,即以網頁語言編寫,穿插Native功能的hybrid App開發類型,網頁語言主要有html5、CSS3、JavaScript。Web主體型的App用戶體驗好壞,取決於底層中間件的交互與跨平台的能力。國內外有很多優秀的開發工具,如國外的AppmAkr、Appmobi,國內的APICloud,APICloud的底層引擎用Deep Engine,使用半翻譯式原理,將運行中的web翻譯成Native API,並且支持擴展API,開發時可調用用原生語言開發的功能模塊,以此達到媲美原生App的用戶體驗,同時節省開發時間。
㈢ 一個完整的App開發需要哪些技術
一個完整的App開發需要哪些技術?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App都有哪些類型,不同的類型適用於哪些需求,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App開發。
一、 App有哪些形式
WebApp:簡單來說,Web App就是針對iOS/Android優化後的web站點,用戶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訪問。一般的web站點測重使用網頁技術在移動端做展示,包括文字,視頻,圖片等,而Web App更側重「功能」,是基於網頁技術開發實現特定功能的應用,必須依賴手機瀏覽器運行。Web App開發成本低,維護更新簡單,支持雲修復,用戶不用下載更新,但是App的用戶體驗不足,頁面跳轉遲鈍甚至卡殼,頁面交互動態效果不靈活,而且可能上不了AppStore,如果企業的核心功能不多,App需求側重於信息查詢,瀏覽等基礎功能,可以選擇Web App。
Native App(原生App):Native App是基於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現在主流的是ios和Android)用原生程序編寫運營的App。Native App運行時是基於本地操作系統的,所以它的兼容能力和訪問能力更好,擁有最佳的用戶體驗、最好的交互界面,但也是開發難度最大,開發成本和維護成本最高的App。
Hybrid App(混合App):是指半原生半web的混合類App,同時採用網頁語言和程序語言進行開發,通過不同的應用商店進行打包分發,用戶需要下載安裝使用。Hybrid App兼具Native App良好的用戶交互體驗和web App跨平台開發的優勢,因在開發過程中使用網頁語言,所以開發成本和難度大大降低。Native App是現在的主流應用,大型的App如淘寶/掌上網路/微信都是走的Hybrid App路線。
二、開發不同類型的App需要用到哪些技術?
Web App:iOS/Android的內置瀏覽器是基於webkit內核的,所以在開發webApp時,多數使用html或html5、CSS3、JavaScript技術做UI布局,使其在網站頁面上實現傳統的C/S架構軟體功能,服務端技術用java、php、ASP。現在也有很多一鍵生成webApp的平台,如網路siteApp/移動開發平台APICloud,APICloud平台提供基於騰訊x5瀏覽器引擎生成webApp,因為移動端的超級流量入口微信/手機qq等用的也是騰訊x5內置瀏覽器,所以用騰訊x5瀏覽器生成的App在移動頁面展示時適配於微信的瀏覽體驗,這樣可以幫助webApp引流。
Native App:
開發Native App需要根據運行的手機系統採用不同的開發語言,開發Android App需要的開發語言是java,還需要熟悉Android環境和機制。主要知識點如下:
1. 開發環境,Android Studio、eclipse.如何搭建Android開發環境可以去網路。
2. 數據結構,App的某些功能涉及到做演算法,所以要有一定的數學基礎
3. Android SDK,會API介面開發,包括自行開發API的能力和調用第三發API的經驗。
4. 熟悉tcp、IP,socket等網路協議
5. 如果涉及到伺服器,你還需要了解webservice相關知識和相應的開發語言,常用有PHP、JSP、ASP.Net.
6. 除了這些功能基礎,App開發還涉及到UI設計、框架、性能優化、調試適配等。
Objective-C是開發iOS系統App的主流編程語言,開發者一般用蘋果公司的iOS SDK搭建開發環境,iOS SDK是開發iOS應用程序中不可少的軟體開發包,提供了從創建程序,到編譯、調試、運行、測試等多種開發過程中需要等工具。學習iOS開發可以去看蘋果官方文檔,這是最權威的ios教程。
Hybrid App:混合開發中主流的是以web為主體型的開發,即以網頁語言編寫,穿插Native功能的hybrid App開發類型,網頁語言主要有html5、CSS3、JavaScript。Web主體型的App用戶體驗好壞,取決於底層中間件的交互與跨平台的能力。國內外有很多優秀的開發工具,如國外的AppmAkr、Appmobi,國內的APICloud,APICloud的底層引擎用Deep Engine,使用半翻譯式原理,將運行中的web翻譯成Native API,並且支持擴展API,開發時可調用用原生語言開發的功能模塊,以此達到媲美原生App的用戶體驗,同時節省開發時間。
對企業來說,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開發類型和開發工具,目前來看,Hybrid App已經成為移動開發趨勢,一方面Hybrid App開發時不採用或者大部分不採用原生語言,卻能擁有原生應用的特性,一方面隨著web技術的發展,Hybrid App技術已經成熟,很多大型App淘寶、微信、攜程都屬於這種開發模式,Hybrid App給企業移動應用的開發、維護、更新都帶來了極高的便捷性,從成本投入用戶體驗考慮,Hybrid App都是首選。
㈣ 混合APP開發工具哪個好
appcan混合開發工具;
apicloud混合開發工具;
hbuilder混合開發工具;
WEX5混合開發工具;
這裡面那個好點?其實都差不多,隨便用吧!
㈤ Hybrid App 用哪個框架好
您好,國內外Hybrid App的開發框架眾多。如何選擇又成為一個難題。下面對開發者比較關心的集中知名跨平台開發移動應用中間件進行列表和對比,以便選擇最適合您的移動應用中間件。 PhoneGap是相對比較早進入公眾視線的一種選擇。但是,開發者簡單的基於PhoneGap來開發移動應用肯定會發現結果和Web App比較差的用戶體驗類似。這也是為什麼基於PhoneGap有實用性的移動應用主要集中在iOS上。可是PhoneGap這種現狀弱化了HTML5的跨平台價值。Titanium是一種基於翻譯機制的跨平台中間件,能夠開發出具有Native體驗的移動應用,但是因為翻譯機制的限制導致移動應用開發不能像真正的HTML5開發一樣靈活。哪怕一個按鈕也不能像普通HTML一樣來編寫,而必須按照Titanium約定的特定格式。Salama是全新研發的一套Hybrid APP和雲端服務整合的開發套件。在終端,一共有三種開發模式:高度混合模式、JS模式和低度混合模式。在低度混合模式下,需要追求終端速度和顯示效果的開發者,可以在不改變原有的構架思路的前提下進行開發。在JS模式下,所有的畫面顯示及業務邏輯均由JS程序實現,對於原來的基於WEB的開發者,只要熟悉JS、CSS、HTML的前端工程師就可以輕松構建自己的應用。在高度混合模式下,原生和HTML5可以隨意組合,可以為開發者在進行大型商業軟體開發的過程中提供最高的性價比。不僅如此,在雲端Salama還提供了一整套雲服務,涵蓋了業務處理、資料庫操作、文件等資源的存儲分發等服務。Salama已經為多家公司提供了方案,知名客戶有TOSHIBA-AIRCON、GEDORE等品牌商,同時也在Salama平台上構造了Ishow企業電子目錄產品服務。AppCan在技術架構上和PhoneGap類似是Web主體型中間件,但是通過結合了一些原生交互效果能夠達到iOS、Android平台都比較一致的用戶體驗。但是相比PhoneGap的開源,AppCan相對封閉的路線顯得過於謹慎。Hybrid App這個領域雖然還處於比較初期的階段,但是已經有很多優秀的公司和技術團隊在致力於跨平台開發移動應用中間件技術的研究,給了開發者眾多選擇。開發者可以根據實際的項目需求來選擇中間件。Web App雖被瀏覽器廠商和搜索引擎公司所推崇,但存在用戶體驗差、盈利模式不明確等現階段無法解決的問題,或最終夭折。Hybrid App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公司和開發者所認同,勢必會成為新世界的王。
㈥ 最近准備開發一個app,但不知道該做Web App、Hybrid App還是Native App
1. Web APP
Web App 指採用Html5語言寫出的App,不需要下載安裝。類似於現在所說的輕應用。生存在瀏覽器中的應用,基本上可以說是觸屏版的網頁應用。
優點:
開發成本低,
更新快,
更新無需通知用戶,不需要手動升級
能夠跨多個平台和終端。
缺點:
臨時性的入口
無法獲取系統級別的通知,提醒,動效等等
用戶留存率低
設計受限制諸多
體驗較差
2. Hybrid App
Hybrid APP指的是半原生半Web的混合類App。需要下載安裝,看上去類似Native App,但只有很少的UI Web View,訪問的內容是 Web 。
例如Store里的新聞類APP,視頻類APP普遍採取的是Native的框架,Web的內容。
Hybrid App 極力去打造類似於Native App 的體驗,但仍受限於技術,網速,等等很多因素。尚不完美。
3. Native App
Native APP 指的是原生程序,一般依託於操作系統,有很強的交互,是一個完整的App,可拓展性強。需要用戶下載安裝使用。
優點:
打造完美的用戶體驗
性能穩定
操作速度快,上手流暢
訪問本地資源(通訊錄,相冊)
設計出色的動效,轉場,
擁有系統級別的貼心通知或提醒
用戶留存率高
缺點:
(1)分發成本高(不同平台有不同的開發語言和界面適配)
(2)維護成本高(例如一款App已更新至V5版本,但仍有用戶在使用V2, V3, V4版本,需要更多的開發人員維護之前的版本)
(3)更新緩慢,根據不同平台,提交–審核–上線 等等不同的流程,需要經過的流程較復雜
相比Native App,Web App體驗中受限於個因素:網路環境,渲染性能,平台特性,受限於瀏覽器,系統限制。
TestBird
㈦ hybrid app開發工具哪個比較好
國內外Hybrid App的開發框架眾多。如何選擇又成為一個難題。下面對開發者比較關心的集中知名跨平台開發移動應用中間件進行列表和對比,以便選擇最適合您的移動應用中間件。
PhoneGap是相對比較早進入公眾視線的一種選擇。但是,開發者簡單的基於PhoneGap來開發移動應用肯定會發現結果和Web App比較差的用戶體驗類似。這也是為什麼基於PhoneGap有實用性的移動應用主要集中在iOS上。可是PhoneGap這種現狀弱化了HTML5的跨平台價值。
Titanium是一種基於翻譯機制的跨平台中間件,能夠開發出具有Native體驗的移動應用,但是因為翻譯機制的限制導致移動應用開發不能像真正的HTML5開發一樣靈活。哪怕一個按鈕也不能像普通HTML一樣來編寫,而必須按照Titanium約定的特定格式。
㈧ 同為Hybird框架,Cordova/PhoneGap和AppCan有什麼異同
Cordova:是驅動PhoneGap的核心引擎,和PhoneGap的關系類似於Webkit和Google Chrome。自然的,PhoneGap核心優缺點,也與Cordova密不可分,比如SPA模式(單頁面)。目前國內也有基於Cordova引擎的,做了不少優化,比如Wex5,使用了xid、CSS頁面域、RequireJS等技術填SPA模式的坑,但個人感覺治標難治本。
AppCan:國內Hybird跨平台的代表,底層技術都是自己研發的,AppCan引擎、AppCan打包編譯伺服器、AppCan IDE…整套都是AppCan的,體系和適配性比較好,在國內還是很贊的,但是細節稍差,比如文檔,普遍感覺不清晰,他們自己也意識到這點,最近的更新勤快了。對開發者免費,對企業收費,體系比較完整,工具、平台、服務都很穩定,總體感覺,穩定實用,但不新潮。
再來說基於兩種引擎的開發工具,所表現出的區別:
1.開發模型不同:單頁面VS 多窗口。
如上所說,Cordova/PhoneGap 是SPA模式(單頁面模式),所有基於Cordova的開發工具也必然是SPA模式,所有的網頁都運行在這個窗口當中,這導致Cordova寫出來的應用失去了很多native應用的原生特性。這種模式在開發移動應用時需要自行處理各種沖突。例如元素ID沖突,CSS樣式沖突、JS變數沖突。即便,有些工具使用了xid、CSS頁面域、RequireJS等技術來解決,需要開發人員投入更多精力去處理。比如,使用SPA模型可以降低JS、CSS等資源的載入時間,通過RequireJS等工具實現隨用隨載入,但是在目前網速下,意義不是很大。單個移動應用界麵包含的資源已經很少,這種非同步載入也是由於使用了SPA模型後,為解決自身問題所添加的。
AppCan是uexWindow,即多窗口機制對象,是AppCan區別於同類產品的最大特點,對應用底層代碼,就是多個webview實現核心引擎的跨平台能力。每個窗口獨立存在,可以相互跳轉,並且可以指定一個跳轉時的過渡動畫效果,如此一來,用戶體驗效果就非常接近native應用了,並且不存在影響效率的問題。通過對操作系統和系統中瀏覽器引擎底層Webview及其API的封裝和擴展,將原本不支持本地功能的HTML標准,以Javascript API介面的形式開放給HTML頁面調用,同時提供一套完整的Callback機制,實現HTML頁面直接與操作系統底層的交互通信,實現系統與HTML頁面的無縫融合。
但是對於SEO,單窗口優於多窗口。AppCan框架主要用於開發移動應用,但也提供能力轉換為網站,但這個網站就是B/S的MPA模式了,性能上會比SPA方式差,由於界面也是使用AJAX在前端組裝,對SEO支持不夠。如果要支持SEO的話,目前在國內還是要進行後端拼裝的。
2.UI框架:BOOTSTRAP框架VS 彈性盒子模型
Cordova/PhoneGap採用BOOTSTRAP框架作為界面布局方案。BootStrap作為響應式布局,可以簡化網頁排版。做到移動應用、PAD、PC瀏覽器全兼容。但是由於全兼容,庫會比較大,尤其在移動端體驗和響應不好;其次由於BootStrap使用CSS3的Media Query技術對界面進行排版,這時無法保證最大屏幕顯示精度,移動端顯示時,會在一些終端出現一定的顯示粗糙感。例如邊框1個像素,實際顯示不是一個像素,造成效果降低。Android終端中使用BootStrap框架響應會比較慢。
AppCan 採用彈性盒子模型,專為移動應用、網站進行設計,更加輕量。通過原生適配技術,可以使界面效果與原生應用相同。AppCan採用MPA模型,即多頁面模型,單個頁面負責單獨的事情,開發人員不需要考慮沖突、加卸載、變數隔離等由於採用了SPA所引起的問題。AppCan界面間動畫採用原生實現,相比於JS的界面間動畫,體驗會更好。
3.原生能力:
AppCan採用自主知識產權的引擎,可以提供更多的原生組件能力,又開放了原生插件擴展機制,可以比較靈活的自定義插件擴展架構,方便開發者集成自定義功能到應用開發。尤其是國內特有的各種組件,都進行了商業化的運營維護,例如微信等,擴展性強。引擎中封裝的原生插件調用部分代碼,支持插件的同步/非同步調用,允許插件直接返回值給前端,調用更加簡單。
PhoneGap/Corovda在設計時按照SPA模型進行的支持,因此在開發復雜度、體驗上都有一定的弱點。而基於Corovda的跨平台工具,需要自行編寫原生組件,並且打包會更加復雜。
㈨ hybrid app開發工具哪個好
提主,我經常在「應用之星」網站開發app,這是一個基於html5一鍵開發webapp的平台,無需編碼,人人都能開發。
你追問我,我把地址發給你~
㈩ 目前有哪些hybrid app
Hybrid App(混合模式移動應用)是指介於web-app、native-app這兩者之間的app,兼具「Native App良好用戶交互體驗的優勢」和「Web App跨平台開發的優勢」。
Hybrid App是指介於web-app、native-app這兩者之間的app,它雖然看上去是一個Native App,但只有一個UI WebView,裡面訪問的是一個Web App,比如街旁網最開始的應用就是包了個客戶端的殼,其實裡面是HTML5的網頁,後來才推出真正的原生應用。再徹底一點的,如掌上網路和淘寶客戶端Android版,走的也是Hybrid App的路線,不過掌上網路裡面封裝的不是WebView,而是自己的瀏覽內核,所以體驗上更像客戶端,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