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用工具有哪些特徵
收益性
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帶來收益,這是信用的目的。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三種:一種為固定收益,是投資者按事先規定好的利息率獲得的收益,如債券和存單在到期時,投資者即可領取約定利息。固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名義收益,是信用工具票面收益與本金的比例。另一種是即期收益,又叫當期收益,就是按市場價格出賣時所獲得的收益,如股票買賣價格之差即為一種即期收益。還有一種是實際收益,指名義收益或當期收益扣除因物價變動而引起的貨幣購買力下降後的真實收益。在現實生活中,實際收益並不真實存在,而必須通過再計算。投資者所能接觸到的是名義收益和當期收益。
風險性
為了獲得收益提供信用,同時必須承擔風險。風險相對於安全而言,所以風險性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安全性。信用工具的是指投入的本金和利息收入遭到損失的可能性。任何信用工具都有風險,程度不同而已。其風險主要有違約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 及流動性風險。違約風險一般稱為信用風險,是指發行者不按合同履約或是公司破產等因素造成信用憑證持有者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各種經濟因素發生變化,例如市場利率變動、匯率。 變動、物價波動等各種情況造成信用憑證價格下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政治風險是指由於政策變化、戰爭、社會環境變化等各種政治情況直接引起或間接引起的信用憑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流動性
金融工具可以買賣和交易,可以換得貨幣,此即為具有變現力或流通性。在短期內,在不遭受損失的情況下,能夠迅速出賣並換回貨幣,稱為流動性強,反之則稱為流動性差。
⑵ 短期信用工具與長期信用工具的特點有什麼不同
信用工具按期限劃分,可分為長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長期與短期的劃分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一般以一年為界,一年以上的為長期,一年以下則為短期。短期信用工具主要是指國庫券、各種商業票據,包括匯票、本票、支票等。西方國家一般把短期信用工具稱為「准貨幣」,這是由於其償還期短,流動性強,隨時可以變現,近似於貨幣。長期信用工具通常是指有價證券,主要有債券和股票。不定期信用工具是指銀行券和多數的民間借貸憑證。
⑶ 信用工具有哪些
1、商業票據
2、銀行券
3、銀行票據
4、國庫券
5、債券
6、股票
信用工具由五大要素構成:
1、面值,即憑證的票面價格,包括面值幣種和金額;
2、到期日,即債務人必須向債權人償還本金的最後日期;
3、期限,即債權債務關系持續的時間;
4、利率,即債權人獲得的收益水平;
5、利息的支付方式。
(3)信用工具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特徵:
1、收益性
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三種:一種為固定收益,另一種是即期收益,還有一種是實際收益。在現實生活中,實際收益並不真實存在,而必須通過再計算。投資者所能接觸到的是名義收益和當期收益。
2、風險性
風險是相對於安全而言的,所以風險性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安全性。任何信用工具都有風險,程度不同而已。其風險主要有違約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及流動性風險。
3、流動性
金融工具可以買賣和交易,可以換得貨幣,此即為具有變現力或流通性。
4、償還性
信用工具一般都註明期限,債務人到期必須償還信用憑證上所記載的應償付的債務。
⑷ 信用工具有哪些基本特徵信用工具有哪些基本分類
一、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徵:
1、收益性: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帶來收益,這是信用的目的。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三種:一種為固定收益,是投資者按事先規定好的利息率獲得的收益,如債券和存單在到期時,投資者即可領取約定利息。固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名義收益,是信用工具票面收益與本金的比例。
另一種是即期收益,又叫當期收益,就是按市場價格出賣時所獲得的收益,如股票買賣價格之差即為一種即期收益。還有一種是實際收益,指名義收益或當期收益扣除因物價變動而引起的貨幣購買力下降後的真實收益。
在現實生活中,實際收益並不真實存在,而必須通過再計算。投資者所能接觸到的是名義收益和當期收益。
2、風險性:為了獲得收益提供信用,同時必須承擔風險。風險是相對於安全而言的,所以風險性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安全性。信用工具的風險性是指投入的本金和利息收入遭到損失的可能性。任何信用工具都有風險,程度不同而已。其風險主要有違約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及流動性風險。
違約風險一般稱為信用風險,是指發行者不按合同履約或是公司破產等因素造成信用憑證持有者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各種經濟因素發生變化,例如市場利率變動、匯率變動、物價波動等各種情況造成信用憑證價格下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政治風險是指由於政策變化、戰爭、社會環境變化等各種政治情況直接引起或間接引起的信用憑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3、流動性:金融工具可以買賣和交易,可以換得貨幣,此即為具有變現力或流通性。在短期內,在不遭受損失的情況下,能夠迅速出賣並換回貨幣,稱為流動性強,反之則稱為流動性差。
4、償還性:這是指信用工具的發行者或債務人按期歸還全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信用工具一般都註明期限,債務人到期必須償還信用憑證上所記載的應償付的債務。
二、信用工具的基本分類:
1、長期信用工具:長期信用工具通常是指有價證券,主要有債券和股票。
2、短期信用工具:短期信用工具主要是指國庫券、各種商業票據,包括匯票、本票、支票等。西方國家一般把短期信用工具稱為「准貨幣」,這是由於其償還期短,流動性強,隨時可以變現,近似於貨幣。
3、不定期信用工具:不定期信用工具是指銀行券和多數的民間借貸憑證。
(4)信用工具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一、信用工具的其他分類:
1、按信用形式劃分,可分為商業信用工具,如各種商業票據等;銀行信用工具,如銀行券和銀行票據等;國家信用工具,如國庫券等各種政府債券;證券投資信用工具,如債券、股票等。
2、按期限劃分,可分為長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長期與短期的劃分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一般以一年為界,一年以上的為長期,一年以下則為短期。
二、信用工具的構成:
1、面值,即憑證的票面價格,包括面值幣種和金額。
2、到期日,即債務人必須向債權人償還本金的最後日期。
3、期限,即債權債務關系持續的時間。
4、利率,即債權人獲得的收益水平。
5、利息的支付方式。
⑸ 傳統的信用工具特徵有哪些,並分別簡單介紹
償還性是信用的基本特徵
首先,信用是價值單方面的轉移,所以事後要償還。其次,信用和財政不同,財政資金來源是無償徵收,也可以無償分配,所以也沒有償還的問題。最後,信用和救濟的轉移也是有根本區別的。
1、收益性。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帶來收益,這是信用的目的。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三種:一種為固定收益,是投資者按事先規定好的利息率獲得的收益,如債券和存單在到期時,投資者即可領取約定利息。固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名義收益,是信用工具票面收益與本金的比例。另一種是即期收益,又叫當期收益,就是按市場價格出賣時所獲得的收益,如股票買賣價格之差即為一種即期收益。還有一種是實際收益,指名義收益或當期收益扣除因物價變動而引起的貨幣購買力下降後的真實收益。在現實生活中,實際收益並不真實存在,而必須通過再計算。投資者所能接觸到的是名義收益和當期收益。
2、風險性。為了獲得收益提供信用,同時必須承擔風險。風險相對於安全而言,所以風險性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安全性。信用工具的是指投入的本金和利息收入遭到損失的可能性。任何信用工具都有風險,程度不同而已。其風險主要有違約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及流動性風險。違約風險一般稱為信用風險,是指發行者不按合同履約或是公司破產等因素造成信用憑證持有者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各種經濟因素發生變化,例如市場利率變動、匯率變動、物價波動等各種情況造成信用憑證價格下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政治風險是指由於政策變化、戰爭、社會環境變化等各種政治情況直接引起或間接引起的信用憑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3、流動性。金融工具可以買賣和交易,可以換得貨幣,此即為具有變現力或流通性。在短期內,在不遭受損失的情況下,能夠迅速出賣並換回貨幣,稱為流動性強,反之則稱為流動性差。
⑹ 信用工具的四個特徵之間的關系
信用工具償還性這是指信用工具的發行者或債務人按期歸還全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
漢語詞語,所謂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間、單位之間和商品交易之間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信譽構成了人之間、單位之間、商品交易之間的雙方自覺自願的反復交往,消費者甚至願意付出更多的錢來延續這種關系。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年輕人不因一點小事而失去信用,因為是人生開頭時期,留下一道小小的傷疤。「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也正如《伊索寓言》中的《狼來了》告訴我們的,說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它即不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
信用的意思是能夠履行諾言而取得的信任,信用是長時間積累的信任和誠信度。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一事的言行而失掉。它還是指我們過去的履行承諾的正面記錄,它還是一種行為藝術,是一種人人可以嘗試與自我管理的行為管理模式。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信用」這個詞已經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它可能是人類認識中最為復雜、最難以捉摸的概念之一,「一些事物僅僅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在所有的這些事物中。
沒有哪一件比信用更加古怪,更加微妙;信用從來不是強迫的,而是自覺自願的,依賴於期望與擔心這樣一些感情;信用常常不用爭取而自行出現,又總是無緣無故地消失;而且信用一旦喪失,就很難完全恢復……信用非常類似於,而且在很多場合就如同是,人們靠管理國家的才智以及戰場上的勇猛和指揮才能贏得的聲譽與名望。精明強乾的政治家與傑出優異的船長,會因為一些倒霉的偶然事件,一時失誤或運氣不佳而名譽受污,失去眾人的愛戴。
但是只要他有卓越的才能、真正的本領,名譽遲早是會恢復的。同樣,信用雖然會暫時黯然失色,在困境中掙扎,但是只要它有可靠而堅實的基礎,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夠得到恢復。」對信用的真正含義的認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究,在通常意義上,我們至少可以從4個角度來理解「信用」。
⑺ 信用工具的特徵有哪些
1.償還性信用工具記載著信用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債務人具有按期還本付息的義務。
信用工具一般記載著償還期限,通俗來講就是最終支付錢的時間長度。
當然,這個償還期限也是有特殊情況的,如活期存單,零到期日,也就是債權人可以隨時支取,債務人需要准備隨時償還;如股票,無限長的期限,也就是股票是沒有償還期限的,只有在股票市場上轉讓才能收回投資。
2.流動性信用工具能夠快速變現而不受或少受損失的能力,即為信用工具的流動性。
信用工具作為一種金融資產,歷來被認為包含在廣義貨幣的范疇內,具有貨幣性。
無論到期與否,都可以在市場上進行轉讓流通來變現。
一般來說,流動性強弱有兩個評判標准:一是變現的速度,二是變現過程中的交易成本。
變現期限短,交易成本低的信用工具流動性強,反之則流動性弱。
如銀行活期存款,可以隨時變現,流動性強;如股票,不易在短期內轉手,流動性弱。
3.收益性信用工具的收益性源自債權人轉讓資金使用權的最根本原因——獲取收益。
通過信用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地獲得收益,是信用的原始目的。
信用的收益有兩種:一種為固定收益,如銀行存款利息,是按照存單上已經載明的利率和存款期間計算而得;另一種為即期收益,如在證券二級市場上出售股票所得的收益,是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計算而得。
信用工具收益可以通過收益率來表示,一般表現為凈收益與本金相除所得的年化收益率。
4.風險性任何一種信用工具的投資和交易都存在著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可能有盈利,也可能本金遭到損失。
信用工具預期收益甚至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就是信用工具的風險性。
信用工具的風險包括違約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等,其中違約風險是信用工具最主要的風險。
⑻ 信用工具的主要特徵包括()。
[多選] 信用工具的特徵包括()。
A . 流動性
B . 收益性
C . 償還性
D . 時間性
E . 風險性
參考答案:
、
、
、
、
A, B, C, E
⑼ 8、怎樣理解信用工具的含義、種類、要素和特徵
一、信用工具及其種類 信用工具通常是指以書面形式發行和流通、藉以保證債權人或投資人權利的一種憑證。信用工具可以分為金融類信用工具和非金融類信用工具或直接信用工具和間接信用工具。 典型的非金融工具類信用工具有賒銷合同、信用證等;典型的金融工具類的信用工具包括信用卡和消費信貸等。 直接信用工具是工商企業、國家和個人發行或簽署的商業票據(包括匯票、本票、支票等)、債券、股票和抵押契約。間接信用工具是銀行和金融機構發行的銀行券(或紙幣)、存款單、人壽保險單和各種銀行票據。 狹義的信用工具就指金融工具類的信用工具。它是指在金融市場的融資活動中,證明資金的需求者與供給者之間的債務、債權關系或所有權關系的憑證。它是代替貨幣流通的信用支付工具,具備一定的貨幣性質,是重要的金融資產,是金融市場上重要的交易對象。所以,信用工具也稱為金融工具。 隨著信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不斷深化和擴展,信用工具種類越來越多。還可以從其他角度對信用工具進行劃分: 1、按信用形式劃分,可分為商業信用工具,如各種商業票據等;銀行信用工具,如銀行券和銀行票據等;國家信用工具,如國庫券等各種政府債券;證券投資信用工具,如債券、股票等。 2、按期限劃分,可分為長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長期與短期的劃分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一般以一年為界,一年以上的為長期,一年以下則為短期。短期信用工具主要是指國庫券、各種商業票據,包括匯票、本票、支票等。西方國家一般把短期信用工具稱為「准貨幣」,這是由於其償還期短,流動性強,隨時可以變現,近似於貨幣。長期信用工具通常是指有價證券,主要有債券和股票。不定期信用工具是指銀行券和多數的民間借貸憑證。 二、信用工具的要素和特徵 (一)信用工具的要素 信用工具由五大要素構成: 1、面值,即憑證的票面價格,包括面值幣種和金額; 2、到期日,即債務人必須向債權人償還本金的最後日期; 3、期限,即債權債務關系持續的時間; 4、利率,即債權人獲得的收益水平; 5、利息的支付方式; (二)信用工具的特徵 信用工具紛繁復雜,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徵,概括起來主要是: 1、收益性。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帶來收益,這是信用的目的。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三種:一種為固定收益,是投資者按事先規定好的利息率獲得的收益,如債券和存單在到期時,投資者即可領取約定利息。固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名義收益,是信用工具票面收益與本金的比例。另一種是即期收益,又叫當期收益,就是按市場價格出賣時所獲得的收益,如股票買賣價格之差即為一種即期收益。還有一種是實際收益,指名義收益或當期收益扣除因物價變動而引起的貨幣購買力下降後的真實收益。在現實生活中,實際收益並不真實存在,而必須通過再計算。投資者所能接觸到的是名義收益和當期收益。 2、風險性。為了獲得收益提供信用,同時必須承擔風險。風險相對於安全而言,所以風險性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安全性。信用工具的是指投入的本金和利息收入遭到損失的可能性。任何信用工具都有風險,程度不同而已。其風險主要有違約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及流動性風險。違約風險一般稱為信用風險,是指發行者不按合同履約或是公司破產等因素造成信用憑證持有者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各種經濟因素發生變化,例如市場利率變動、匯率 變動、物價波動等各種情況造成信用憑證價格下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政治風險是指由於政策變化、戰爭、社會環境變化等各種政治情況直接引起或間接引起的信用憑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3、流動性。金融工具可以買賣和交易,可以換得貨幣,此即為具有變現力或流通性。在短期內,在不遭受損失的情況下,能夠迅速出賣並換回貨幣,稱為流動性強,反之則稱為流動性差。
⑽ 區分各類信用工具在經濟和金融的作用
信用工具
financial instruments
使信用活動得以進行並證明債權債務關系的合法憑證。
(1)按信用形式劃分,可分為商業信用工具,如各種商業票據等;銀行信用工具,如銀行券和銀行票據等;國家信用工具,如國庫券等各種政府債券;證券投資信用工具,如債券、股票等。
銀行信用工具 有銀行券和支票。在商業票據流通的基礎上,為滿足生產發展和信用要求,擴大對貼現業務的需要,首先產生了銀行券。它是由銀行發行、用來代替私人票據、具有不定期性質並隨時保證兌現的債務憑證。隨後,在銀行存款業務的基礎上產生了支票形式的債務憑證。支票是活期存款存戶對銀行發出的一種支付通知,有記名支票、不記名支票、現金支票(可支取現金)、轉帳支票(又稱劃線支票,專用於轉帳)和保付支票(銀行確認兌付)等多種形式。藉助於支票,銀行可以超越自有資本和吸收資本的總量擴大信用。當支票被存款人用來提取現款時,只作為一種普通信用憑證發揮職能。但是,當被存款人用來向第三者履行支付義務時,就成為代替貨幣發揮流通與支付手段職能的信用流通工具了。支票流通的比重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尤其是銀行業的發展而大大超過銀行券流通的比重。支票流通在節省現金方面起著巨大作用,由此推動了非現金結算制度的形成和票據交換所的出現。此外,本票作為由出票人本人付款的票據,也是銀行信用的一種重要工具。
國家信用 主要工具是政府債券,其中國庫券是由政府發行的一種籌借短期性借款的證書;而公債券則是政府為取得長期借款向債權人開具的債權憑證。國家信用債券的持有者除定期向債券發行者取得利息外,到期還要收回本金。
社會信用和股份信用工具 主要有股票和公司債券。股票是按股份制形式組織起來的企業用來籌集自有資金而發行的代表企業管理權力並給持有人帶來收益的所有權證書。股票持有者可以將股票轉讓給他人,但是無權向企業要求退股。股票有普通股票和優先股票兩種,普通股票的股息隨企業利潤的變動而變化;優先股票的股息則是固定的。公司債券是股份制企業為了籌措資金而發行的一種債權證書,持券人每年可以依票面規定的利率從企業取得固定利息,到期時企業應向持券人償還本金。
一般情況下,商業信用工具和銀行信用工具都可以在市場上直接流通;而國家信用工具和社會股份信用工具作為有價證券不能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市場上自由流通,但作為有價證券本身具有價格,可以在證券市場上進行買賣。
(2)按期限劃分,可分為長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長期與短期的劃分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一般以一年為界,一年以上的為長期,一年以下則為短期。短期信用工具主要是指國庫券、各種商業票據,包括匯票、本票、支票等。西方國家一般把短期信用工具稱為「准貨幣」,這是由於其償還期短,流動性強,隨時可以變現,近似於貨幣。長期信用工具通常是指有價證券,主要有債券和股票。不定期信用工具是指銀行券和多數的民間借貸憑證。
商業信用工具 主要是商業票據。它是在商業信用中, 表明債務人有按照約定期限無條件向債權人償付債務的義務的合法憑證。商業票據有期票和匯票兩種。期票是債務人對債權人發出的在一定時期內支付款項的債務證書;匯票是債權人簽發給債務人令其支付一定款項給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書。商業票據可以經過背書等手續在一定范圍內流通,一般由持票人提請銀行貼現,以取得現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長期只有銀行信用,信用工具單一,並且禁止流通,不開展貼現。1979年後,在金融體制改革過程中,信用工具逐步趨於多樣化,貼現業務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並有步驟地開放證券市場,開展證券轉讓業務。截至1991年,可上市轉讓的有價證券主要包括債券、股票兩大類。上市債券主要是對個人公開發行的國庫券、基本建設債券、重點企業債券、保值公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企業短期融資債券、大額可轉讓存款單等,股票市場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深圳。
信用工具是指以書面形式發行和流通、藉以保證債權人或投資人權利的憑證,是資金供應者和需求者之前繼續進行資金融通時,用來證明債權的各種合法憑證。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資產,是金融市場上重要的交易對象。
一般來說,信用工具由五大要素構成:
(1)面值,即憑證的票面價格,包括面值幣種和金額;
(2)到期日,即債務人必須向債權人償還本金的最後日期;
(3)期限,即債權債務關系持續的時間;
(4)利率,即債權人獲得的收益水平;
(5)利息的支付方式。
隨著信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不斷深化和擴展,信用工具種類越來越多,從不同的角度可以進行不同的劃分:
(1)按信用形式劃分,可分為商業信用工具,如各種商業票據等;銀行信用工具,如銀行券和銀行票據等;國家信用工具,如國庫券等各種政府債券;證券投資信用工具,如債券、股票等。
(2)按期限劃分,可分為長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長期與短期的劃分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一般以一年為界,一年以上的為長期,一年以下則為短期。短期信用工具主要是指國庫券、各種商業票據,包括匯票、本票、支票等。西方國家一般把短期信用工具稱為「准貨幣」,這是由於其償還期短,流動性強,隨時可以變現,近似於貨幣。長期信用工具通常是指有價證券,主要有債券和股票。不定期信用工具是指銀行券和多數的民間借貸憑證。
信用工具的特徵
信用工具紛繁復雜,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1、收益性。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帶來收益,這是信用的目的。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三種:一種為固定收益,是投資者按事先規定好的利息率獲得的收益,如債券和存單在到期時,投資者即可領取約定利息。固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名義收益,是信用工具票面收益與本金的比例。另一種是即期收益,又叫當期收益,就是按市場價格出賣時所獲得的收益,如股票買賣價格之差即為一種即期收益。還有一種是實際收益,指名義收益或當期收益扣除因物價變動而引起的貨幣購買力下降後的真實收益。在現實生活中,實際收益並不真實存在,而必須通過再計算。投資者所能接觸到的是名義收益和當期收益。
2、風險性。為了獲得收益提供信用,同時必須承擔風險。風險相對於安全而言,所以風險性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安全性。信用工具的是指投入的本金和利息收入遭到損失的可能性。任何信用工具都有風險,程度不同而已。其風險主要有違約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
及流動性風險。違約風險一般稱為信用風險,是指發行者不按合同履約或是公司破產等因素造成信用憑證持有者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各種經濟因素發生變化,例如市場利率變動、匯率
變動、物價波動等各種情況造成信用憑證價格下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政治風險是指由於政策變化、戰爭、社會環境變化等各種政治情況直接引起或間接引起的信用憑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3、流動性。金融工具可以買賣和交易,可以換得貨幣,此即為具有變現力或流通性。在短期內,在不遭受損失的情況下,能夠迅速出賣並換回貨幣,稱為流動性強,反之則稱為流動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