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農耕文明最早使用的工具
我國農耕文明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是耒耜,傳說這一工具最早出現在炎帝時期。耒耜主要用於翻土,是一種古老的翻土農具。
钁最早出現在商代,春秋戰國時期使用更為廣泛。它形似鎬,用於刨土。銅鏟是商代的青銅器,也是一種用於鏟土除草的農具。
牛耕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而腳踏耕具和犁耕則在漢代得到普及。都勻犁和鏹犁(又寫作「槍犁」或「戧犁」)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產自山西。
曲轅犁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東江地區,是一種重要的翻土農具。耦犁則是一種二牛三人一組耕地的方式,盛行於西漢。
鐴土鐵鏵是秦漢時期的耕犁翻土器,而犁錧和犁鑱則分別出現在戰國和周朝。竹莜和銍也都是翻土農具,分別出現於西漢和戰國時期。
鐮是周朝的除草工具,而疀則是一種沒有出土文物的除草工具,大約時間在春秋戰國。劐子也是一種翻土農具,出現在戰國時期。
耨是秦代的鋤草工具,而鋤則是西周時代的翻土農具。耕作時,要用到弄碎土塊、平整田地的工具,如先秦時期的耰和用來平田鬆土的農具——耰鉬。
元代有記載的還有鐙鋤,具體出現時間不詳。桔槔是春秋時期的原始井上汲水工具,而渠疏則是漢代的灌溉工具。
櫝櫨在秦漢時期較為普遍,而翻車是東漢時期的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水車的雛形在東漢造出,三國時期完善。水轉筒車在隋朝興盛於唐朝,是一種農業灌溉工具。
浙碓大約出現在元代,是一種翻土農具。代耕架源於唐代,改進於明代,是人力牽引的耕地機械。孔明車也是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三國時期,同樣是一種農業灌溉工具。
龍骨水車始於東漢,三國時期改進,是一種排水灌溉的機械。鍤是漢朝的掘土工具,而鐵鍬在戰國時期出現,西漢時期開始使用。
三腳耬在戰國時期已出現,西漢時期開始使用。文獻記載的六爪犁在漢朝出現,隋朝將其注釋為「楎」。耙在北魏時期成為翻地農具。
連枷和簸颺最早大約在戰國時期,最晚在漢朝。連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簸颺則是去秕、脫殼的糧食加工用具。
杵臼是西周時期的臼舂搗糧食或葯物工具,而石磨在漢代以後才被稱為磨,漢代以前稱「磑」。踏碓是西漢時期的發明,用於去秕、脫殼。
風車是漢代的機械灌溉工具,而颺扇大約源於西漢時期,是一種揚除糠秕的風力機械。耩、竅瓠和耘杷都是北魏時期出現的農具。
耘盪和耘爪在元代被記載,是水田中除草松泥和除草鬆土的農具。秧馬是北宋時期的插秧和拔秧工具,而長鑱在唐代已經出現。
踏犁和犁刀都是唐代的翻土農具,其中犁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蹚頭的最早出土時間為北宋時期,用於疏鬆兩側的土壤,清除兩側的雜草。
推鐮和青銅耨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翻土農具,麥釤和麥綽則在元代被記載,分別是割麥刀和收麥工具。麥籠同樣在元代出現,也是收麥工具。
水碓魏末晉初時期就已經存在,是一種灌溉工具。水碾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靠水力推動的碾子,而船磨在元朝則是搗米器具。
碓機在西漢末年已經出現,是搗米器具。跖鏵在元朝有記載,也是一種翻土農具。
『貳』 我國古代有哪些農耕用具
(耒耜)傳說古工具約炎帝期(翻土農具)
(钁)
早現商代春秋戰較(似鎬刨土工具)
(銅鏟)商代(青銅器鏟土除草用農具)
(牛耕)始於春秋戰期(腳踏耕具)
(犁耕)漢代(翻土農具)
(都勻犁)春秋戰(翻土農具)
(鏹犁)寫作槍犁或戧犁間詳產自山西(翻土農具)
(曲轅犁)早現於唐代期東江區(翻土農具)
(耦犁)西漢(二牛三組耕)
(鐴土
鐵鏵)秦漢期(鐵鏵耕犁破土鋒刃鐴土耕犁翻土器)
(犁錧)
戰期(翻土農具)
(犁鑱)
周朝(翻土農具)
(竹莜)叫竹爬
現於西漢(翻土農具)
(銍)戰(翻土農具)
(鐮)周朝(除草工具)
(疀)沒土文物約間春秋戰()
(劐)戰(翻土農具)
(耨)秦代(鋤草農具)
(鋤)西周代(翻土農具)
(耰)先秦(弄碎土塊,平整田用)
(耰鉬)先秦(用平田鬆土農具
鋤)
(鐙鋤)元代記載具體現間詳(翻土農具)
(桔槔)春秋期(原始井汲水工具)
(渠疏)漢代(灌溉)
(櫝櫨)秦漢代較普遍(翻土農具)
(翻車)東漢(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
(水車)東漢造雛形完善於三(農業灌溉工具)
(水轉筒車)隋朝興盛於唐(農業灌溉工具)
(浙碓)約元代(翻土農具)
(代耕架)源於唐代改進於明(力牽引耕機械)
(孔明車)東漢造雛形完善於三(農業灌溉工具)
(龍骨水車)始於東漢三改進(排水灌溉機械)
(鍤)漢朝(掘土工具)
(鐵鍬)戰現鐵杴於西漢(耕鏟土農具)
(三腳耬)戰期已腳耬車西漢現三腳耬(播種機種)
(六爪犁)漢朝文獻記載隋朝六爪犁
注釋
楎()
(耙)北魏(翻農具)
(連枷)戰、秦漢代(由柄組平排竹條或木條構用拍打穀物、麥、豆、芝麻等使粒掉)
(簸颺)早約於戰晚約於漢朝(簸萁)
(杵臼)西周(臼
舂搗糧食或葯物等工具)
(石磨)漢代才稱磨漢前稱磑(米、麥、豆等糧食加工粉、漿種機械)
(踏碓)發明於西漢(秕、脫殼糧食加工用具)
(風車)漢代(機械灌溉)
(揚扇)約源於西漢(揚谷器揚除糠秕種風力機械)
(耩)北魏記載(用耬播種或施肥)
(竅瓠)北魏(播種農具)
(耘杷)元代《農器圖譜》記載(翻農具)
(耘盪)元代(水田除草松泥農具)
(耘爪)元代(除草鬆土用)
(秧馬)北宋(插秧拔秧工具)
(鑱)唐已現(踏田農具)
(踏犁)唐代(翻土農具)
(犁刀)犁戰已經現(翻土農具)
(蹚)考古挖掘土早蹚北宋期(疏鬆兩側土壤清除兩側雜草)
(推鐮)叫青銅耨春秋戰期(翻土農具)
(麥釤)元代(割麥刀)
(麥綽)元代(收麥工具)
(麥籠)元代(收麥工具)
(水碓)魏末晉初期(灌溉)
(水碾)魏晉南北朝(靠水力推碾)
(船磨)元朝(搗米器具)
(碓機)
西漢末(搗米器具)
(跖鏵)元朝記載(翻土農具)
『叄』 為什麼叫磨剪子戧菜刀
叫磨剪子戧菜刀的原因
1、因為剪子的刃口要求是陡峭的,所以用磨的。菜刀的刃口要求是薄而光滑的(無厚才能入有間),所以要用工具鏟平削薄,戧在這里是鏜鏟的意思,就是用一種特製的工具(鋼制的類似於木工的推子)把菜刀表面鏟平。
2、由於以前的菜刀是手工打制,表面坑坑窪窪,刃口斜面不平,用刀時不方便,所以要鏟平或磨光。
(3)鏹刀工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磨剪子:磨剪刀還是挺有難度的,至少比磨刀要難些。剪刀是兩片,磨時剪刃與磨石的角度、剪刀中軸的松緊,都有相當的關系。剪刃兩片合在一起後,刀尖對齊,松緊適度,緊而不澀,松而不曠。用破布條試驗刃口,腕臂不叫勁,輕輕一剪,布條迎刃而斷,方合規格。
一般人自己磨菜刀,也能磨快,但磨起剪刀來,則多少要有點竅門,雖然用不著什麼力學、數學,可您磨出的剪刀,剪東西肯定打滑。磨刀人磨出的剪刀,雖達不到小說里寫的「吹毛立斷」的神奇效果,但將刃口放在指甲上,只需輕輕推一下,定能削下一小片指甲來。
鏹菜刀:家用菜刀時間長了刃部即鈍,就需要鏹薄,說句文話叫鋒利,俗話就叫「快」了。鏹菜刀很講究,先要看刀口,鋼是軟還是硬,硬的要用砂輪打,軟的用搶刀搶,然後完了再用磨刀石磨。鏹刀的工具是一根尺把長的鐵桿,兩頭有橫扶手,鐵桿中間鑲一把優質鋼的鏹刀,用它將刀的兩刃刮薄,再磨鋒利。
說得通俗些,這把鏹刀,就是個鐵刨子。也有的工匠用手搖砂輪代替鏹刀,省力,薄厚均勻,但內行人說,用砂輪磨刀刃,刀身遇熱退火,會減弱鋼性。刀鏟削完了,就在磨刀石上磨。一面磨一面往刀上淋上清水。磨刀人磨一陣,就用手指在刀刃上輕輕刮一下,又眯著眼看看刀鋒。一把鈍口的菜刀,在磨刀人的手裡,只需一根煙功夫,就改變了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