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
貨幣政策分為如下三種:
1、擴張性貨幣政策。是指以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降低利率,然後用來擴大信貸支出的規模和增加貨幣供應量,以便刺激投資和消費。
2、緊縮性貨幣政策。是指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提高利率,然後來減少信貸支出的規模和減少貨幣供應量,抑制投資和消費。
3、穩健的貨幣政策。在貨幣政策措施方槐野面,需要保證貨幣供應量或利率的穩定。
(1)貨幣政策具有哪些工具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是用來調節基礎貨幣,銀行儲備,貨幣供給量,利率,匯率以及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以實現其政策目標的各鉛銷喊種經濟和行政手段。主要方式有以下方面:
1、控制貨幣發行。
2、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
3、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4、斗森改變存款准備金率。
5、調整再貼現率。
6、選擇性信用管制。
7、直接信用管制。
② 貨幣政策的工具是什麼
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是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利率和公開市場操作,貨幣政策的總體操作原則是逆經濟周期,熨平經濟周期。
如果流動性過剩,經濟過熱,即增長速度太快或者通貨膨脹率很高,則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即提高存准金率、再貼現利率,公開市場上賣出債券,回籠貨幣。
如果流動性不足,經濟發展乏力,則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即降低存准金率、再貼現利率,公開市場上買入債券,投放貨幣。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神旦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春瞎頃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四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扒陸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基準利率。
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調節基礎貨幣,銀行儲備,貨幣供給量,利率,匯率以及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以實現其政策目標的各種經濟和行政手段。主要措施有七個方面:
第一,控制貨幣發行。
第二,控制和調節對商業銀行的貸款。
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第四,改變存款准備金率。
第五,調整再貼現率。
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③ 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
中央銀行傳統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
1.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是指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資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的總額的比率。
2.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是指各種有價證券自由成交,自由議價,其交易量和價格都必須公開顯示的市場。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的辦法來調節信用規模、貸幣供應量和利率以實現其金融控制和調節的活動,是貨幣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3.再貼現
貼現,是票據持票人在票據到期之前,為獲取現款而向銀行貼付一定利息的票據轉讓。再貼現,是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作的票據轉讓。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
中央銀行產生背景:
(1)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 18世紀初,西方國家開始了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商品經濟的迅速擴大,促使貨幣經營業越來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圖,由此產生了對貨幣財富進行控制的慾望。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頻繁出現資本主義經濟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導致連續不斷的經濟危機。面對當時狀況,資產階級政府開始從貨幣制度上尋找原因,企圖通過發行銀行券來控制、避免和挽救頻繁的經濟危機。
(3)商業銀行的普遍設立,伴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銀行業也逐步興盛起來。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在推動歐洲大陸的貨幣兌換商轉變成商業銀行的同時也加速了新銀行的涌現。
(4)貨幣信用與經濟關系普遍化。資本主義產業革命促使生產力空前提高,生產力的提高又促使資本主義銀行信用業蓬勃發展。
(5)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危機的頻繁發生,銀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為中央銀行的產生奠定了經濟基礎,又為中央銀行的產生提供了客觀要求。
④ 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經濟繁榮時,可以使用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貨膨脹的發生。
蕭條時,應該採用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
1 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債券等有價證券
2 貼現率,存款准備金等
3 直接控制貨幣供應量(這個比較少用吧)
4 利率政策
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指擴大貨幣供應量的政策,比如在公開市場上賣證券,減低利率,多放貸款,降低貼現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等。
緊縮的政策正好相反。
(4)貨幣政策具有哪些工具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搏碰蔽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
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窗口指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網站新增基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並正式發布常備借貸便利開展情況,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補充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規性、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外,中央銀行有時還運用一些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信用進行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依法對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業務進行直接干預而採取的各種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種貸款;
②信用間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憑借其在金融體制中的特殊地位,通過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磋商、宣傳等,指導其信用活動,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導、道義勸告。
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國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於2013年初創設這一工具。常備借貸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簡稱SLF),在各國名稱各異,如美聯儲的貼現窗口(DiscountWindow)、歐央行的邊際貸款便利(MarginalLendingFacility)、英格蘭銀行的操作性常備便利(OperationalStandingFacility)、日本銀行的補充貸款便利(ComplementaryLendingFacility)、加拿大央行的常備流動性便利(StandingLiquidityFacility)等。
所謂常備借貸便利就是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流動性需求,通過資產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銀行申請授信額度的一種更加直接的融資方式。由於常備借貸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一對一」的模式,因此,這種貨幣操作方式更像是定製化融資和結構化融資。
常備借貸便利的主要特點:一是由金融機構主動發起,金融機構可根據自身流動性需求申請常備借貸便利;二是常備借貸便利是中央銀行與金融機構吵念「一對一」交易,針對性強。三是常備借貸便利的交易對手覆蓋面廣,通常覆蓋存款金融機構。
⑤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哪幾項
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選擇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補充性政策工具三類。
(1)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所謂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對貨幣供給總量或信用總量進行調節,且經常使用,具有傳統性質的貨幣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三個,也稱貨幣政策的「三大法寶」。
①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
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銀行強制要求商業銀行等存款貨幣機構按規定的比率上繳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通過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達到收縮或擴張信用的目標。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是中央銀行控制銀行體系總體信用創造能力和調整貨幣供給量的工具。
②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政策,是指央行通過正確制定和調整再貼現率來影響市場利率和投資成本,從而調節貨幣供給量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再貼現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它具有雙重效力,它既能起到引導信貸注入特定領域以增加流動性總量的作用,又能對社會信用結構、利率水平、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等方面發揮調節作用。
③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則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統投入或撤走准備金,用來調節信用規模、貨幣供給量和利率以實現其金融控制和調節的活動。
(2)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貸而採用的信用調節工具。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消費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不動產以外的各種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融資予以控制,如規定分期購買耐用消費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額等。
②證券市場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有關有價證券交易的各種貸款進行限制,目的在於限制用借款購買有價證券的比重。
③不動產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房地產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是為了抑制房地產投機。
④優惠利率,是指中央銀行對按國家產業政策要求重點發展的經濟部門或產業,規定較低貼現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種管理措施,如基礎產業、高科技產業等。
(3)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①直接信用工具,是指中央銀行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用活動進行直接控制,如規定利率最高限額、信用配額、流動性比率和直接干預等。
②間接信用指導,是指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和金融檢查等辦法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用變動方向和重點實施間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