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早的紡織工具是什麼
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紡專、管狀骨針、打緯木刀和骨刀、繞線棒等紡織工具。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1)古代人絮棉花用哪些工具擴展閱讀:
織布系統:
1、三原組織:平紋組織、斜紋組織、緞紋組織。
2、變化組織:以原組織為基礎,加以變化而獲得各種不同的組織。
3、復雜組織:復雜的經緯紗中,至少有一種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的紗線組成。
4、聯合組織: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織按各種不同的方法聯合而成的新組織。
2. 中國古代紡織器具有哪些
隨著新石器時代農業的發展和手工技藝的提高,原始紡織技術得到了發展。經過提取、績、紡以後,纖維成為織造衣物的主要材料。早期紡織工具有紡輪、紡錘和紡墜。
(一)紡輪
紡輪主要是由陶質、石質製成的圓餅狀,直徑5厘米左右,厚1厘米,也叫「紡專」、「專盤」,中間有一個孔,可插一根桿。紡紗時,先把要紡的麻或其他纖維捻一段纏在專桿上,然後垂下,一手提桿,一手轉動圓盤,向左或向右旋轉,並不斷添加纖維,就可促使纖維牽伸和加拈。待紡到一定長度,就把已紡的紗纏繞到專桿上。然後重復再紡,一直到紡專上繞滿紗為止,利用紡輪的旋轉把纖維擰到一起,並用同樣的方法把單股的纖維合成多股的更結實的「線」,要紡的紗線原料一端在紡桿上,搓捻紡桿,紗線就源源不斷地紡出,並纏於紡桿上。紡輪是我國古代發明的最早的捻線工具,是紡車發明前人類最重要的紡紗工具。從全國大量出土的紡輪來看,新石器時期人們喜歡在紡輪上紋飾圖案,主要有同心圓、漩渦、對頂三角、平行直線、短弧線、卵點紋等。
(二)紡錘
紡輪是紡錘的主要部件。在紡輪中心小孔插一根兩頭尖的木質直桿,即是紡錘。紡錘是紡輪與直桿結合後的產物。紡錘也稱「專桿」,將野生麻等剝出的一層層纖維連續不斷地添續到正在轉動的紡錘上,一根根植物纖維紗條便產生了,這種紗條合並捻製成的線可以編織漁網、套索、籃子、系罐、制衣乃至建房。紡錘是紡織手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三)紡墜
紡墜是紡錘的發展形式。早期的紡錘比較厚重,適合紡粗的紗線,新石器時代晚期紡輪變得輕薄而精細,可以紡更纖細的紗。紡墜的形狀也由單一的圓形變為多種形狀,如圓形、齒輪形、球形、錐形、台形、蘑菇形和四邊形等。紡墜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原始社會的紡織生產,對後世紡紗工具的發展也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四)原始腰機
原始腰機是世界上最古老、構造最簡單的織機之一,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已出現。浙江河姆渡遺址、良渚文化遺址、江西貴溪春秋戰國墓群中都出土了一些腰機的零部件,如打緯刀、分經棍、綜桿等。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了許多紡線用的陶紡輪,用陶紡輪紡好一定量的線後即可織布。當時人們織布使用的工具是水平式踞織機,又稱「原始腰機」,原始腰機工作時要「席地而坐」、「掛腰足蹬」、沒有機架、卷布軸的一端系於腰間,雙足蹬住另一端的經軸並張緊織物,用分經棍將經紗按奇偶數分成兩層,用提綜桿提起經紗形成梭口,以骨針引緯,用打緯刀打緯。腰機織造最重要的成就是採用了提綜桿、分經棍和打緯刀,在雲南石寨山遺址出土的漢代銅制儲備器的蓋子上有一組紡織鑄像,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人們使用腰機織布的場景。
3. 怎樣彈棉花
真正的愛不是用言語可以表達的,是發自內心的,愛上一個人你的整顆心都會被你愛的人所吸引,為她著迷,為她牽掛,但願每一分鍾都可以見到他(她),見不到的時候時時刻刻都會想著她,見到的時候你會興奮,心跳加快,在一起的時候你會感覺很溫暖很安全,真正的愛一個人會心甘情願的照顧她關懷她,給與她想要的一切,看著你愛的人開心你也會跟著開心,看到她煩惱你也會跟著煩惱,但你會想盡一切辦法使你愛的人開心快樂,真正的愛一個人會想和她共同到老,與她相濡以沫,你會期待用你的全部愛心來帶給她最大的幸福,而你也在這種過程中得到了另一種幸福!時常想到她就開心,很介意她,很在乎她,沒有她好象失去了什麼,有了她就擁有了快樂
做到了這些,你們應該就沒問題了
如果不是,那可能是她沒有感覺到,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怎麼表達你的感情
有些時候就是因為彼此不清楚對方怎麼想的,才會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