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做腸鏡前需要做好什麼樣的准備
腸鏡一般指的是結腸鏡的檢查,醫生可以通過腸鏡觀察到整個大腸以及一小部分的小腸,不過,為了做好腸鏡檢查,一般需要提前做好准備,一般來說,想要進行一下幾個方面的准備。
那麼,腸鏡檢查適用於哪些疾病?事實上,腸鏡適用於大腸息肉、大腸炎症性疾病、慢性結腸炎、結腸癌等。不過,腸鏡還是有一些禁忌症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1、肛門、直腸嚴重的狹窄;2、急性重度的結腸炎,比如: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重度潰瘍性結腸炎以及憩室炎等。3、急性的彌漫性腹膜炎、腹腔臟器的穿孔、多次的腹腔手術、腹內廣泛粘連以及大量的腹水者。4、妊娠期的婦女。5、相對比較嚴重的心肺功能的衰竭,精神失常以及昏迷的患者。
❷ 做胃腸鏡的鏡子是否要滅菌處理,用什麼滅菌
你說的就是胃鏡的消毒方法。
胃鏡一般都是用強效戊二醛等高效滅菌劑消毒,需要5-10分鍾。
現在很多醫院都是使用全自動內窺鏡清洗消毒機來進行消毒,只需要1-3分鍾就可以達到消毒效果。aqui te amo。
❸ 在醫做直腸鏡,由於等起做的人多,看醫生對器具未作任何消毒和清洗,連續給人做
絕對不可能
現在直腸鏡,一般的醫院都是進行了滅菌處理三甲醫院更是一人一套無菌設備。如果醫生沒有消毒和清洗,會導致多種嚴重的疾病!aqui te amo。
❹ 腸胃鏡是用什麼消毒的
目的觀察不同消毒方法對胃腸鏡的清洗消毒效果,確保內鏡清洗消毒質量。方法採用沖洗法采樣和細菌定量檢驗方法,對兩種清洗消毒方法對胃腸鏡清洗消毒效果進行了比較檢測。結果在清洗干凈的基礎上,將1條胃鏡浸泡於20 g/L戊二醛消毒液內消毒10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為97.14%;將2條胃鏡同時浸泡於20 g/L戊二醛消毒液內消毒10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為84.38%。將1條腸鏡浸泡於20 g/L戊二醛消毒液內消毒1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為100%;將2條腸鏡同時浸泡於20 g/L戊二醛消毒液內消毒1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為66.67%。結論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胃腸鏡,最好每次浸泡消毒1條胃鏡或腸鏡,能夠確保消毒質量。
❺ 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
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
生部關於印發《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內鏡清洗消毒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我部組織有關專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以下簡稱《規范》),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為保證《規范》順利實施,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必須高度重視內鏡消毒工作,將內鏡消毒質量納入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本《規范》實施前,開展內鏡診療業務的醫療機構必須按照《規范》的要求進行自查和整改工作。
建立健全並落實有關內鏡消毒的各項規章制度,切實保證消毒質量,嚴格預防和控制因內鏡消毒問題導致的醫院感染。
二、加強《規范》的學習和培訓工作。開展內鏡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必須認真組織學習和全面貫徹本《規范》,有關的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從事內鏡診療和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的醫務人員應當接受相應培訓,正確掌握內鏡的清洗和消毒滅菌技術。
三、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醫療機構內鏡消毒工作的監督管理,未達到本《規范》要求的醫療機構,不得開展相應的內鏡診療業務。
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醫療機構內鏡清洗消毒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本規范適用於開展內鏡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
第三條開展內鏡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應當將內鏡的清洗消毒工作納入醫療質量管理,加強監測和監督。
第四條各級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醫療機構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條開展內鏡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應當制定和完善內鏡室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並認真落實。
第六條從事內鏡診療和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的醫務人員,應當具備內鏡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識,接受相關的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嚴格遵守有關規章制度。
第七條內鏡的清洗消毒應當與內鏡的診療工作分開進行,分設單獨的清洗消毒室和內鏡診療室,清洗消毒室應當保證通風良好。內鏡診療室應當設有診療床、吸引器、治療車等基本設施。
第八條不同部位內鏡的診療工作應當分室進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內鏡的診療工作不能分室進行的,應當分時間段進行;不同部位內鏡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設備應當分開。
第九條滅菌內鏡的診療應當在達到手術標準的區域內進行,並按照手術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
第十條工作人員清洗消毒內鏡時,應當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透圍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條根據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備相應內鏡及清洗消毒設備:
一、內鏡及附件:其數量應當與醫院規模和接診病人數相適應,以保證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達到相應的消毒、滅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二、基本清洗消毒設備:包括專用流動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負壓吸引器、超聲清洗器、高壓水槍、乾燥設備、計時器、通風設施,與所採用的消毒、滅菌方法相適應的必備的消毒、滅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種刷子、紗布、棉棒等消耗品。
三、清洗消毒劑:多酶洗液、適用於內鏡的消毒劑、75%乙醇。
第十二條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必須遵照以下原則:
一、凡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者經外科切口進入人體無菌腔室的內鏡及附件,如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膀胱鏡、宮腔鏡等,必須滅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內鏡附件,如活檢鉗、高頻電刀等,必須滅菌。
三、凡進入人體消化道、呼吸道等與粘膜接觸的內鏡,如喉鏡、氣管鏡、支氣管鏡、胃鏡、腸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等,應當按照《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高水平消毒。
四、內鏡及附件用後應當立即清洗、消毒或者滅菌。
五、醫療機構使用的消毒劑、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設備,必須符合《消毒管理辦法》的規定。
六、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時間應當使用計時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動水對內鏡進行清洗。
第十三條內鏡室應當做好內鏡清洗消毒的登記工作,登記內容應當包括,就診病人姓名、使用內鏡的編號、清洗時間、消毒時間以及操作人員姓名等事項。
第十四條醫院感染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本規范,負責對本機構內鏡使用和清洗消毒質量的監督管理。
第三章軟式內鏡的清洗與消毒
第十五條軟式內鏡使用後應當立即用濕紗布擦去外表面污物,並反復送氣與送水至少10秒鍾,取下內鏡並裝好防水蓋,置合適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驟、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水洗
(一)將內鏡放入清洗槽內:
1、在流動水下徹底沖洗,用紗布反復擦洗鏡身,同時將操作部清洗干凈;
2、取下活檢入口閥門、吸引器按鈕和送氣送水按鈕,用清潔毛刷徹底刷洗活檢孔道和導光軟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時必須兩頭見刷頭,並洗凈刷頭上的污物;
3、安裝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復抽吸活檢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氣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幹活檢孔道的水分並擦乾鏡身。
(二)將取下的吸引器按鈕、送水送氣按鈕和活檢入口閥用清水沖洗干凈並擦乾。
(三)內鏡附件如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籃、造影導管、異物鉗等使用後,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鉗瓣內面和關節處,清洗後並擦乾。
(四)清洗紗布應當採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應當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一)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時間按照產品說明書。
(二)將擦乾後的內鏡置於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沖洗送氣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將含酶洗液吸入活檢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三)擦乾後的附件、各類按鈕和閥門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還需在超聲清洗器內清洗5~10分鍾。
(四)多酶洗液應當每清洗1條內鏡後更換。
三、清洗
(一)多酶洗液浸泡後的內鏡,用水槍或者注射器徹底沖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內的多酶洗液及松脫的污物,同時沖洗內鏡的外表面。
(二)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沖氣,排出管道內的水分,以免稀釋消毒劑。
第十六條軟式內鏡採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或者滅菌時,應當按照使用說明進行,並進行化學監測和生物學監測。
第十七條採用2%鹼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滅菌時,應當將清洗擦乾後的內鏡置於消毒槽並全部浸沒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滿消毒液。非全浸式內鏡的操作部,必須用清水擦拭後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第十八條需要消毒的內鏡採用2%鹼性戊二醛滅菌時,浸泡時間為:
(一)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浸泡不少於10分鍾;
(二)支氣管鏡浸泡不少於20分鍾;
(三)結核桿菌、其他分枝桿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後的內鏡浸泡不少於45分鍾。
第十九條需要滅菌的內鏡採用2%鹼性戊二醛滅菌時,必須浸泡10小時。
第二十條當日不再繼續使用的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支氣管鏡等需要消毒的內鏡採用2%鹼性戊二醛消毒時,應當延長消毒時間至30分鍾。
第二十一條採用其它消毒劑、自動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器械時,必須符合本規范第十二條第五款的規定,並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
在使用器械進行清洗消毒之前,必須先按照第十五條的規定對內鏡進行清洗。
第二十二條軟式內鏡消毒後,應當按照以下方法、步驟進行沖洗和乾燥:
一、內鏡從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員應當更換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氣,以去除消毒液。
二、將內鏡置入沖洗槽,流動水下用紗布清洗內鏡的外表面,反復抽吸清水沖洗各孔道。
三、用紗布擦乾內鏡外表面,將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凈。取下清洗時的各種專用管道和按鈕,換上診療用的各種附件,方可用於下一病人的診療。
四、支氣管鏡經上述操作後,還需用75%的乙醇或者潔凈壓縮空氣等方法進行乾燥。
第二十三條採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的內鏡,使用前必須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去除殘留消毒劑。
第二十四條內鏡附件的消毒與滅菌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籃、造影導管、異物鉗等內鏡附件必須一用一滅菌。首選方法是壓力蒸汽滅菌,也可用環氧乙烷、2%鹼性戊二醛浸泡10小時滅菌,或者選用符合本規范第十二條第五款規定的適用於內鏡消毒的消毒劑、消毒器械進行滅菌,具體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說明。
二、彎盤、敷料缸等應當採用壓力蒸汽滅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採用高水平化學消毒劑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 mg/L的過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鍾。消毒後,用水徹底沖凈殘留消毒液,乾燥備用;注水瓶及連接管採用高水平以上無腐蝕性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消毒後用無菌水徹底沖凈殘留消毒液,乾燥備用。注水瓶內的用水應為無菌水,每天更換。
第二十五條滅菌後的附件應當按無菌物品儲存要求進行儲存。
第二十六條每日診療工作結束,用75%的乙醇對消毒後的內鏡各管道進行沖洗、乾燥,儲存於專用潔凈櫃或鏡房內。鏡體應懸掛,彎角固定鈕應置於自由位。儲櫃內表面或者鏡房牆壁內表面應光滑、無縫隙、便於清潔,每周清潔消毒一次。
第二十七條每日診療工作結束,必須對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進行清洗消毒,具體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經清洗後,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 mg/L的過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鍾,刷洗干凈,乾燥備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經充分刷洗後,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 mg/L過氧乙酸擦拭。消毒槽在更換消毒劑時必須徹底刷洗。
第二十八條每日診療工作開始前,必須對當日擬使用的消毒類內鏡進行再次消毒。如採用2%鹼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時間不少於20分鍾,沖洗、乾燥後,方可用於病人診療。
第四章硬式內鏡的清洗消毒
第二十九條硬式內鏡的清洗步驟、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使用後立即用流動水徹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殘留物質,並擦乾。
二、將擦乾後的內鏡置於多酶洗液中浸泡,時間按使用說明。
三、徹底清洗內鏡各部件,管腔應當用高壓水槍徹底沖洗,可拆卸部分必須拆開清洗,並用超聲清洗器清洗5~10分鍾。
四、器械的軸節部、彎曲部、管腔內用軟毛刷徹底刷洗,刷洗時注意避免劃傷鏡面。
第三十條硬式內鏡的消毒或者滅菌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適於壓力蒸汽滅菌的內鏡或者內鏡部件應當採用壓力蒸汽滅菌,注意按內鏡說明書要求選擇溫度和時間。
二、環氧乙烷滅菌方法適於各種內鏡及附件的滅菌。
三、不能採用壓力蒸汽滅菌的內鏡及附件可以使用2%鹼性戊二醛浸泡10小時滅菌。
四、達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內鏡,如喉鏡、陰道鏡等,可採用煮沸消毒20分鍾的方法。
五、用消毒液進行消毒、滅菌時,有軸節的器械應當充分打開軸節,帶管腔的器械腔內應充分注入消毒液。
六、採用其它消毒劑、消毒器械必須符合本規范第十二條第五款的規定,具體操作方法按使用說明。
第三十一條採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的硬式內鏡,消毒後應當用流動水沖洗干凈,再用無菌紗布擦乾。
採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的硬式內鏡,滅菌後應當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再用無菌紗布擦乾。
第三十二條滅菌後的內鏡及附件應當按照無菌物品儲存要求進行儲存。
第五章內鏡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
第三十三條消毒劑濃度必須每日定時監測並做好記錄,保證消毒效果。
消毒劑使用的時間不得超過產品說明書規定的使用期限。
第三十四條消毒後的內鏡應當每季度進行生物學監測並做好監測記錄。
滅菌後的內鏡應當每月進行生物學監測並做好監測記錄。
消毒後的內鏡合格標准為:細菌總數<20cfu/件,不能檢出致病菌;滅菌後內鏡合格標准為:無菌檢測合格。
第三十五條內鏡的消毒效果監測採用以下方法:
(一) 采樣方法:監測采樣部位為內鏡的內腔面。用無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應中和劑的緩沖液,從待檢內鏡活檢口注入,用15ml無菌試管從活檢出口收集,及時送檢,2小時內檢測。
(二)菌落計數:將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盪,取0.5ml, 加入2隻直徑90mm無菌平皿,每個平皿分別加入已經熔化的45℃-48℃營養瓊脂15ml-18ml,邊傾注邊搖勻,待瓊脂凝固,於35℃培養48小時後計數。
結果判斷:菌落數/鏡=2個平皿菌落數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檢測:將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盪,取0.2ml分別接種90mm血平皿、中國蘭平皿和SS平皿,均勻塗布,35℃培養48小時,觀察有無致病菌生長。
第六章附件
第三十六條醫療機構設有內鏡診療中心的,其建築面積應當與醫療機構的規模和功能相匹配,設立病人候診室(區)、診療室、清洗消毒室、內鏡貯藏室等。
診療室內的每個診療單位應當包括:診療床1張、主機(含顯示器)、吸引器、治療車等,每個診療單位的凈使用面積不得少於20平方米。
第三十七條本規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原《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第六章第十一節「內鏡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同時廢止,其它與本規范不一致的規定以本規范為准。
❻ 醫院胃鏡、腸鏡是消毒液浸泡過夜嗎
有嚴格的消毒流程,每個地方不一樣,但基本都能做到避免交叉感染。不一定是浸泡過夜。消毒時間是有時間要求的。條件好的可能專門給乙肝病人用一套。我們這里做鏡子之前,必須首先完成心電圖、血常規、血凝、傳染病檢查。其中傳染病包括丙肝、艾滋病、梅毒,但不包括乙肝。
❼ 胃鏡,食道鏡,腸鏡等內鏡都怎麼消毒徹底嗎比如胃鏡,如果幽門螺旋菌患者用過,可以消毒徹底不交叉感染
我們國家在內鏡和牙科消毒方面都還算是過關,但比起國外來講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按照規定內鏡消毒不得低於45分鍾,必須經過泡 洗 沖過程,但是我們國家在內鏡檢查方面病人量很多 一般都沒有達到這樣的標准,三級甲等醫院也沒有達到,只是在個別傳染性疾病的病人檢查後才按照硬性標准消毒45分鍾以上,比如肝炎等病人檢查後 就必須消毒45分鍾以上,由於內鏡價格都在過百萬以上,三級甲等醫院也最多10多條鏡子 一天要檢查20多以上的病人所以就不可能按照要求來,在國外由於經濟條件好 一般的家庭都是選擇自己買內鏡帶到醫院去檢查,檢查完後要麼保留下次用 要麼就丟掉了,在我們國家還達不到這樣的條件,我做內窺鏡設備10多年了 一般我們再給醫院安裝新的內鏡的時候 第一個做檢查的人永遠是醫生的家屬或者好友,因為是新鏡子 別人沒有用過的,避免的交叉感染。但是你也沒必要那麼擔心 一般來講交叉感染的幾率還是很低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
❽ 結腸鏡詳細資料大全
結腸鏡是一種臨床常用的纖維內窺鏡。通過 *** 插入逆行向下可檢查到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和盲腸以及與大腸相連的一小段小腸(回盲末端)。可以清楚地發現腸道病變,同時還可對部分腸道病變進行治療,如:大腸息肉等良性病變鏡下直接摘除,對腸道出血進行鏡下止血,對大腸內異物進行清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結腸鏡
- 外文名 :colonoscope
- 分類名稱 :醫用內窺鏡
- 管理類別 :Ⅱ類/Ⅲ類醫療器械
發展歷史
結腸鏡有兩種:一種金屬硬管的;一種就是纖維結腸鏡。金屬硬管的因為痛苦大,已被廢棄;絕大部分醫院都採用纖維結腸鏡,只有極少數買不起纖維結腸鏡的醫院還在使用硬管結腸鏡。纖維結腸鏡檢查於20世紀70年代初傳人我國,1975年後國內很多醫院相繼開展此項檢查。80年代美國Welch—Allyn公司率先研製出了電子內鏡,使內鏡技術跨人了電子時代,現已廣泛套用於臨床。基本結構
纖維結腸鏡屬於光學內窺鏡,通常由物鏡系統和光學傳/轉像系統,含有或不含有觀察目鏡系統構成觀察光路的內窺鏡。可包含附屬檔案。附屬檔案是配合內窺鏡使用的配件或獨立產品。 電子結腸鏡屬於電子內窺鏡,通常由物鏡系統、像陣面光電感測器、A/D轉換集成模組組成。將所要觀察的腔內物體通過微小的物鏡系統成像到像陣面光電感測器上,然後將接收到的圖像信號送到圖像處理系統上,最後在監視器上輸出處理後的圖像。適應證
- 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持續糞潛血陽性者;
- 有下消化道症狀,如慢性腹瀉、長期進行性便秘、大便習慣改變,腹痛、腹脹、腹塊等診斷不明確者;
- x線鋇劑 *** 檢查疑有回腸末端及結腸病變者,或病變不能確定性質者;
- x線鋇劑 *** 檢查陰性,但有明顯腸道症狀或疑有惡性變者;
- 低位腸梗阻及腹塊,不能排除結腸疾病者;
- 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
- 需進行結腸鏡治療者,如結腸息肉切除術、止血、乙狀結腸扭轉或腸套疊復位等;
- 結腸切除術後,需要檢查吻合口情況者;
- 結腸癌手術後,息肉切除術後及炎症性腸病葯物治療後需定期結腸鏡隨訪者;
- 腸道疾病手術中需結腸鏡協助探查和治療者;
- 需進行大腸疾病普查者。
禁忌證
嚴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腹主動脈瘤、急性腹膜炎、腸穿孔等均屬絕對禁忌證。 下列各項為相對禁忌證:- 妊娠、腹腔內廣泛粘連及各種原因導致腸腔狹窄者、慢性盆腔炎、肝硬化腹水、腸系膜炎症、腸管高度異常屈曲及癌腫晚期伴有腹腔內廣泛轉移者等,如果必須檢查時,由有經驗的術者小心進行;
- 重症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結腸憩室患者應看清腸腔進鏡,勿用滑進方式推進結腸鏡;
- 曾做腹腔尤其盆腔手術、曾患腹膜炎以及有腹部放療史者進鏡時宜緩慢、輕柔,發生劇痛則應終止檢查,以防腸壁撕裂、穿孔;
- 體弱、高齡病例,以及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對檢查不能耐受者,檢查時必須慎重;
- *** 、直腸有嚴重化膿性炎症或疼痛性病灶,如肛周膿腫、肛裂等,對檢查不能耐受者,檢查時必須慎重;
- 小兒及精神病或不能合作者不宜施行檢查,必要時可在全麻下施行;
- 婦女月經期一般不宜做檢查。
維護保養
結腸鏡的清洗消毒常用槽式人工清洗消毒法。必須經過:清洗—消毒—無菌保管3個步驟。充分清洗很重要,不但可以洗除大的污物,同時可使病原菌減少到難以引起感染的程度,並可提高消毒劑的消毒效果。結腸鏡附屬檔案(如活檢鉗等金屬製品)可採用高壓蒸氣滅菌。 基本原則:- 凡穿破黏膜的結腸鏡附屬檔案,如活檢鉗、導絲、網籃、高頻電刀等必須消毒。
- 結腸鏡及附屬檔案用後應立即清洗、消毒或滅菌,並使用計時器控制消毒或滅菌時間。
- 結腸鏡清洗應使用流動水。
- 結腸鏡清洗消毒的記錄應齊全,登記內容應包括就診患者姓名、住址、電話及使用結腸鏡的編號、清洗時間、消毒時間、操作人員姓名及消毒人員樣名等事項。
結腸炎症狀
本病起病多數緩慢,少數可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遷延數年至十餘年,常有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或持續性逐漸加重,偶呈急性暴發,臨床表現:- 腹瀉:粘液便及膿血便,輕者每天3-4次,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 腹痛:輕度病人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陣痛,可涉及全腹有痛—便意—便後緩解的規律。
- 便秘,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葯不能通便。
- 其他症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症。
結腸炎的診斷
在日常生活中結腸炎是比較好確認,如有腹瀉大便不成形、腹痛、腸鳴、便秘、粘液便及膿血便,此病剛開始服用磺胺類及抗生素葯物可控制病情,多次復發後,用此葯療效甚微,應到當地醫院請專科醫生幫助診斷。1993年,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結合我國情況擬定3試行診斷標准: 結腸鏡- 潰瘍性結腸炎需先排除細菌性痢疾、阿迷巴性結腸炎等病因明確的結腸炎。
- 具有反復發作的腹瀉、腹痛、粘液、膿液等典型的臨床表現,至少有結腸鏡"X光線"的特徵性改變中的一項。
- 臨床表現不典型,但有典型結腸鏡或X光表現或黏膜活檢組織學表現。
結腸炎分型
臨床分型
結腸炎的臨床分型有利於治療和判斷預後,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和臨床過程,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輕度型:最多見、起病慢、症狀輕、輕度腹瀉,每天少於4次,並與便秘交替,便中不含或僅有少量血液粘液無全身症狀,病變多局限在直腸和乙狀結腸,血況正常。
- 中度型:介於輕度與重度之間,腹瀉每天多於4次,並有輕度全身症狀。
- 重度型:有發熱、倦怠、消瘦、貧血等全身表現腹瀉每天多於6次,血便或粘液膿血便。
- 暴發型:少見。
中醫分型
中醫認識:認為結腸炎大多為濕熱壅結、脾腎陽虛、氣血兩虛、氣滯血瘀、飲食失調、勞累過度、精神因素而誘發。本人經過20餘年臨床經驗和眾多專家共同努力總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獨特中醫分型論治,因此在臨床中取得奇特療效,從而對治癒結腸炎及預防結腸癌有一定作用。- 腹瀉型:泄瀉、大便不成型、腹痛、便血、粘液便、膿血便、腸鳴及排便不暢、不盡、里急後重,伴有消瘦、全身乏力、惡寒、頭昏等症。(此型最易治療,一般20-60天可根治)
- 便秘型:大便秘結,如羊屎樣,排便不暢、不盡,甚則數日內不能通大便,有一部分患者原有長期腹瀉史,伴有腹痛、消瘦、口乾、腹脹貧血等症,易惡變。(治療一般30-60天)
- 腹瀉便秘交替型:大便時干時稀、時有粘液、便血,伴有腹痛、腹脹等症。(治療一般20-60天)
檢查前准備
作結腸鏡前只需要在檢查前3天開始進食流質或少渣半流質飲食,檢查當天上午空腹,檢查前一天晚上服用甘露醇等導瀉劑清潔腸道,以免影響觀察和操作,或清潔 *** 以保證腸道的清潔度。檢查時醫生會通過結腸鏡向腸腔內注入一定量氣體便於觀察。由於結腸結構迂迴曲折,檢查過程中被檢查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脹痛或牽拉感覺,只要被檢者能夠鎮定地按照醫生的囑咐積極配合,絕大多數人可耐受並完成檢查。對於過分緊張或高度腸痙攣的受檢者,則需要使用鎮靜劑或解痙葯物。對於不能配合的小兒,則需要在麻醉下進行。檢查結束前將注入的氣體吸出,大多數人沒有明顯不適。如未發現病變及未進行治療,受檢者可正常活動和進食。結腸鏡檢查反應
乙狀鏡
乙狀鏡很短,進鏡相對順利,檢查時間也短,所以痛苦不大,只有憋脹、異物感和排便感。纖維結腸鏡
由於結腸較長,且乙狀結腸腸管游離、肛腸內皺襞多,易於結圈而插鏡通過困難,結腸脾曲和結腸肝曲這兩個拐彎角度常不足90°,鏡子通過也有一定難度,所以做纖維結腸鏡檢查費力、費時、有一定痛苦。檢查注意事項
- 看不清腸腔不能盲目插鏡。操作應輕柔,切忌盲目和暴力推進,這樣易損傷腸壁,造成穿孔。當看不清腸腔或推進受阻時,可稍等片刻或向後退鏡,再行推進。
- 注入空氣不能過多。因注氣過多,腸內張力增大,易引起穿孔,特別是結腸已有病變者,更易發生。由於顧慮穿孔,有人主張盡量不注氣或少注氣為佳。但初學者往往看不清,就大量注氣,這是十分危險的。
- 結腸鏡檢查時,不能過深,過深或組織撕拉過多,也易引起出血或穿孔。
- 一旦發生腸穿孔,應立即密切觀察,進行腹部透視,確診後當及時手術。
檢查時機
在一天中,結腸鏡檢查越早,就越能及早發現腫瘤組織,上午做結腸鏡檢查效果比下午更好。 近年來,由於大腸癌對人們生命的威脅越來越大,建議40歲後每年做次 *** 指診;50歲後應每年做次糞便潛血試驗,3—5年做次結腸鏡,以便及早發現結腸息肉等癌前病變,並及時切除。結腸炎的治療
慢性結腸炎屬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某些病原體感染、遺傳基因及精神因素有關,大多病程長,病情纏綿難愈,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大便帶粘液和膿血,患者十分痛苦,這些症狀不是通過調理脾胃、健脾益腸就能解決的,而應寒熱通補、健脾和中、燮理陰陽,就能從根本上治療腸炎。 山東患者劉某,腹痛腹瀉5年,服用過很多中西葯物,開始見效,越用效果越差,有的葯服用時減輕,停葯後復發。就診時患者腹瀉加重,大便帶粘液,每天5-6次,里急後重,大便後 *** 有灼熱感,飲食尚好,但吃飯後就得去廁所,行動稍有遲緩,大便就不能控制,身體逐漸消瘦,全身無力。舌質紅,苔白膩,脈弱。根據病情,用健脾祛濕、寒熱通補法治療,服葯15劑後,大便次數減少,每天3次,但仍有粘液,不成形,在原方基礎上用補腎葯,用服15劑,大便基本上恢復正常。患者以為完全好了,沒鞏固治療,但因飲食不節而病情復發,大便日3-4次,病症基本同前,但反應較輕,仍用原方加炒薏米30g,繼服15劑,大便基本恢復正常,再服15劑,完全恢復正常,未再復發。 結腸炎的治療用葯,關健是在組方,大便次數多不一定就用補葯,要辨證和辨病相結合,健脾和中和通補通用相結合,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扶正就是治本,祛邪就是要消除炎症,這樣效果才能更好。
❾ 做腸鏡是否會感染新冠病毒不出門就能預防嗎
1、糞便中發現新冠病毒,去醫院做腸鏡會不會被感染?
在疫情傳播期,如果去醫院做腸鏡、胃鏡等等消化道內鏡的檢查,是有被感染的風險的,所以很多醫院在疫情期已經關閉了消化道內鏡的門診來預防交叉感染。
如果十分有必要的內鏡檢查,應先咨詢醫生,確診去醫院就診的具體時間,如果不是十分著急的情況,建議酌情推遲檢查時間。
對於本身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來說,首先應遵醫囑繼續服用葯物,如果葯物服用完畢,可以選擇在附近有資質的葯店、社區醫院或者互聯網的方式進行購葯。
對於待確診的患者,如果因疫情而耽誤了檢查,可以先咨詢醫生,服用葯物對症治療,來達到穩定病情的效果。
5、消化道患者日常應該如何做好疫情防護?
首先,不要自行停葯,以免引起病情的反復,或者治療中斷。
對於患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來說,如果夜間反酸的情況加重,影響睡眠、休息時,建議減少晚餐的進食量,同時可以在睡前服用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
對於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葯的患者來說,是有一定的消化道損傷的風險的,在疫情爆發的高危時期,可以加服質子泵抑制劑,保護消化道,預防消化道損傷。
❿ HIV病人使用過的腸鏡怎樣消毒
艾滋病病毒是親脂病毒,在外界抵抗力較弱,艾滋病病毒不耐酸、較耐鹼、對紫外線不敏感。加熱100℃持續20分鍾,即可滅活。
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應該遵守為患者保密的原則。不得隨意將結果告知無關人員。
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應當遵照標准預防進行相應的防護。
病房環境及物體表面的消毒,可以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所有物體表面、檯面、地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