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小兒聽力篩查工具都有哪些
擴展閱讀
巨浪如何快速刷鑽石皮 2024-03-29 04:01:16
核桃有哪些種類及價格 2024-03-29 03:56:20

小兒聽力篩查工具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1-26 10:15:07

⑴ 新生兒聽力篩查用什麼設備

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
目前我國使用的聽力篩查儀器,主要有耳聲發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utomated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篩查的結果都以「通過」或「未通過」表示。一般而言,OAE和AABR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均可以達到95%以上,而OAE略低於AABR。
1. 耳聲發射: 耳聲發射是通常聲波傳入內耳的逆過程,即產生於耳蝸的聲能經中耳結構再穿過鼓膜,進入耳蝸的外毛細胞,然後由外毛細胞反射出能量,在外耳道記錄得到。耳聲發射據其有無外界聲刺激分為自發性耳聲發射(SOAE)和誘發性耳聲發射(EOAE),後者按刺激的類型分為瞬態誘發耳聲發射(TEOAE)、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和頻率刺激耳聲發射(SFOAE)。耳聲發射與內耳功能密切相關,任何損害耳蝸外毛細胞功能的因素使聽力損害超過40dBHL時,都能導致耳聲發射明顯減弱或消失。而且,耳聲發射是一項無創傷性技術,操作簡便,測試兩耳僅需要10分鍾。由於幾乎所有正常耳都能引出TEOAE和DPOAE,而SOAE只有50-60%的正常耳能記錄到。因此,新生兒聽力篩查常用TEOAE和DPOAE。
2. 自動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技術(AABR):通過專用測試探頭實現的快速、無創的ABR檢測方法。AABR 技術的出現和使用,目的在於與OAE技術聯合應用於篩查工作,全面檢查新生兒耳蝸、聽神經傳導通路、腦乾的功能狀態。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出現蝸後病變的比例較大。如果單純使用OAE,可能會漏篩蝸後病變。因此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最好採用OAE和/或AABR聯合進行聽力篩查,以免漏篩本病。

⑵ 新生兒聽力篩查怎麼做新生兒聽力障礙怎麼辦

嬰兒剛出生時看起來很健康,但在出生後的第一年,父母通常很難發現聽力問題。大多數孩子要到2到3歲時才會說話。聽力篩查的對象,有兩種,一種是所有新生兒,另一種是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聽力篩查 聽力篩查一般是在出生後3-5天的住院期間進行。有很多孩子需要二次篩查,也就是復篩,一般時間是41天左右,一般出生時篩查沒有 "通過 "的,在第一次篩查時是 "OK "的,在復篩時是 "通過 "的新生兒危險因素。篩查OAE(OAE)或自動聽覺腦干反應(AABR)被作為一線篩查工具。其結果是 "合格 "或 "不合格",家屬可以直接知道結果。

這些孩子大多是小時候就失聰了,他們的父母不知道,他們一般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正常的。當他們學會說話的時候,因為聽不到聲音,就不會學說話了,所以他們就成了聾啞人。如果孩子天生有聽力問題,可以及時糾正,大多數孩子可以是聾子,但不是啞巴。孩子只是聽不到或用助聽器能聽到,但能正常說話,大大有利於今後的學習和生活。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⑶ 醫生測量聽力的工具是什麼

一般來說新生兒出生後都會要求做聽力篩查,是正常流程
可以選擇康奈爾的新生兒聽力篩查儀,測量結果挺準的

⑷ 醫生測量聽力的工具是什麼

醫生用於測量聽力的儀器有兩種,一種是在人清醒時測量聽力的儀器叫做「聽力測試儀」,實際上就是一個可調聲音頻率和響度(音量大小)的音頻發生器,聽力測試儀輸出的不同頻率和響度的音頻信號通過耳機輸送被測者的雙耳或單耳,被測者通過聽到聲音按下對應耳朵的按鍵。醫生根據被測者對不同頻率和響度的值,描繪出聽力曲線。另一種是腦干聽力檢測,被測者在深沉的睡眠中(測試前被測者要按醫生要求吃葯的),醫生通過耳機向被測者輸送測試音頻信號,再有固定在被測者頭部的電極檢測被測者大腦對聲音信號的響應電波。這種檢測是比較准確的,它是在被測者無法感覺的情況下,由身體的本能作出的響應,因此是不可能有誤檢測的可能。

⑸ 小兒聽力的客觀檢查都有什麼

小兒聽力學的客觀檢查有:聽性腦干反應,耳聲發射,中耳聲導抗測試,這三項是必查項,多頻穩態誘發電位,40HZ誘發反應這兩個選查

⑹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什麼

「新生兒聽力篩查」,所有已經當過父母的人對這個詞並不陌生。每個新出生的寶寶,都會在出生之後的3到5天進行聽力篩查,這叫「初篩」。「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方法:是通過耳聲發射、自動聽性腦干反應和聲阻抗等電生理學檢測,在新生兒出生後自然睡眠或安靜的狀態下進行的客觀、快速和無創的檢查。新出生的寶寶如果初篩沒「通過」、或初篩「可疑」、甚至初篩已經「 通過」,但屬於聽力損失高危兒(如重症監護病房患兒),需要在出生後的42天內進行第2次聽力篩查,又叫「復篩」。

每當寶寶的聽力篩查報告單送到孩子父母的手上時,看到結果是「通過」則皆大歡喜,「通過」意味著寶寶的耳蝸功能正常,除非患有一些很罕見的疾病,否則可以判斷為寶寶聽力基本正常;那要是看到「未通過」,父母心裡可就百感交集了。「新生兒聽力篩查」沒通過,並不等於聽力一定有問題。因為新生兒初篩不通過率達到15%-20%,而真正聽力有問題的寶寶只有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初篩不通過的小寶寶很大一部分聽力是正常的,只是這部分寶寶的耳朵里有羊水或者是被耳屎堵住了,暫時影響了聽力,家長們不用那麼緊張。但是寶爸寶媽們也不能掉以輕心,應該按照專業人員的指導到指定醫院進行進一步的聽力復篩或聽力診斷,千萬不要置之不理!復篩仍未通過的新生兒或嬰幼兒都應在3-6個月齡開始做相應的聽力學診斷和醫學評價,依靠診斷性聽力檢查結果評估患兒是否存在聽力障礙。

總之,孩子的語言發育是從耳朵反復聽到聲音開始的,再到用自己的聲音逐漸表達出來的過程。先天沒有好的聽力,就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寶寶的父母們一定要重視。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常規項目,通常會在孩子出生後48小時後進行;如果第一次篩查未通過需要在出生後42天再次進行;如果復查仍未通過的,需要在出生後3個月轉診到專業聽力障礙診療機構做進一步篩查。

新生兒聽力初篩主要是篩查耳聲反射和中耳聲導抗測試,通過該項測試說明寶寶外耳道能夠記錄到正常的耳聲反射,說明寶寶外周聽覺器官功能正常。

如果寶寶沒有通過第一次初篩,也並不意味著寶寶聽力就存在問題,因為導致未通過初篩的因素很多,比如外耳道殘留羊水、血性物等等導致外耳堵塞,可能存在中耳積液,還可能是因為耳蝸尚未發育完善或者生病了,也可能是測試時環境不安靜有雜訊等等,這時候父母不必過於著急。初篩沒通過,應該在出生後30~42天再進行復篩,如果仍未通過應該在3個月左右第三次篩查。

如果第三次排除耳道堵塞和耳朵分泌物過多等因素後,還是未能通過,這時候應該帶著孩子到兒童聽力診療機構進行診斷和治療。

當然,絕大多數寶寶在這1/2/3次篩查中都會通過。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這也是我經歷過的,

根據你的描述,一個耳朵未通過,可能是羊水進去耳朵,等稍微大點就會好的,不必太擔心。我孩子那時候雙耳均未通過

聽力篩查的兩個常見誤區

是不是孩子第一次聽力篩查沒有通過,就一定存在聽力方面的問題?

A:NO!

答案為不確定。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外耳道還會殘留羊水、胎脂等殘積物,這些物質會使得耳聲發射的信號減弱或者消失,所以一般來說會建議在新生兒出生48 小時之後再進行聽力篩查,同時在聽力篩查之前可以適當地用小棉棒來清理外耳道。

是不是孩子通過了聽力篩查,就一勞永逸了?

A:No!

並非如此, 因為根據美國《兒童聽力篩查指南》的數據分析表明,嬰兒期的永久性聽力損失發病率為3‰,學齡期則增長到9‰ 10‰,單耳和雙耳的暫時性與永久性聽力損失可達14‰以上,年齡在6 19 歲之間的患病總數超過700 萬。這也告訴了我們,由於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兒童期聽力損失的發病人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目前我國聽力篩查的年齡界定為0~6 歲,而發達國家則提出聽力篩查的范圍應該擴大到高中生。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一項系統化的 社會 優生工程。他是通過專業醫務人員通過使用客觀的生理學方法和主觀測試的方法,對所有活產的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聽力篩查的總體目標是早期發現有聽力障礙的兒童,並及時的干預治療,目的是盡量使孩子的語言發育和其他方面的發育不受影響。

新生兒聽力篩查測試要求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下進行,雜訊需控制在40分貝以內。進行聽力篩查時,孩子需處於自然睡眠狀態或者在哺乳後安靜的狀態。篩查時需如上圖所示,平卧頭側位,檢查耳朝上。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聽力篩查只是 篩查,不是確診。

如果孩子存在聽力篩查不通過的情況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才能明確是否存在聽力問題。

每個新生兒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都要接受聽力篩查,如果第一次不通過,那麼在42天後還要接受復查,如果42天還是不通過,那麼在3個月左右就要到上級醫院進行聽力診斷性檢查。如果確診寶寶確實存在聽力損傷的話,那麼要及時到醫院進行專科治療。

那麼,什麼是新生兒聽力篩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通過耳聲發射、自聽性腦干反應和聲阻抗等電生理學技術,在新生兒出生後取自然睡眠狀態下,或者是安靜的狀態下進行客觀、快速、無創的檢查。

聽力篩查的所用時間很短,只要5-10分鍾就可以完成測試,如果寶寶初次沒有通過聽力測試,家長也不用擔憂,大多數寶寶在第二次測試時都會成功通過的。因為第一次測試時寶寶是處於剛出生狀態,耳朵里可能存在胎脂或者羊水,所以會影響測試結果。

除了聽力篩查,寶寶還要進行哪些檢查呢?

寶寶出生後的幾分鍾內要進行一次阿普加評分,就是對新生兒的膚色、心率、反射刺激、肌張力、呼吸等進行評分,以此來判斷新生兒是否適應從子宮轉到外部世界的轉變,然後護士就會給寶寶稱體重、量身高等。進行一系列的檢查之後,護士會給寶寶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24小時內還需要接種卡介苗。

總之,媽媽在生完寶寶後,寶寶被護士抱走的這段時間里,寶寶要經歷很多的事情,其實想想也是挺「辛苦」的。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指對每一個新出生的嬰兒,在出生後48-72小時內由聽力篩查技術人員到產科對其進行快速的初步測試(聽力初篩),初篩通過的新生兒說明聽功能基本正常,未通過篩查人群需在出生後42天內復篩;復篩通過的新生兒也說明聽功能基本正常,而未通過復篩的嬰兒需要3個月齡前到國家指定的醫院耳鼻喉科聽力篩查診斷中心做進一步聽力檢查,最終確定是否真正存在聽力損失,以及聽力損失的程度和性質,從而達到早期發現及早期干預的目的。

目前的新生兒聽力篩檢工具為「自動聽性腦干反應」,篩檢結果為通過與不通過。在第一次篩檢後,部分新生兒需接受滿月復篩,未通過的要在3 個月內陸續接受各種診斷式聽力檢查,以盡早確認聽力受損的類型與程度。除了聽力篩檢外,父母也可以從孩子的行為,例如對聲音的反應來觀察他們的聽力狀況,有聽力障礙家族史者要特別注意。

如果不能盡早診斷、治療,語言發育可能會受到局限,甚至會影響學習。這是因為在 3 歲以後,大腦聽覺中樞的可塑性會逐漸變差,變得不太容易接受聲音的刺激,治療與康復的效果會很有限。正因如此,先天性聽力障礙如果能在3 個月前得到診斷,並讓孩子在 6 個月大前開始戴聽覺輔助工具,接受聽力康復訓練,孩子的大腦聽覺中樞才能得以發育。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常規項目,通常會在孩子出生後48小時後進行;如果第一次篩查未通過需要在出生後42天再次進行;如果復查仍未通過的,需要在出生後3個月轉診到專業聽力障礙診療機構做進一步篩查。

新生兒聽力初篩主要是篩查耳聲反射和中耳聲導抗測試,通過該項測試說明寶寶外耳道能夠記錄到正常的耳聲反射,說明寶寶外周聽覺器官功能正常。

如果寶寶沒有通過第一次初篩,也並不意味著寶寶聽力就存在問題,因為導致未通過初篩的因素很多,比如外耳道殘留羊水、血性物等等導致外耳堵塞,可能存在中耳積液,還可能是因為耳蝸尚未發育完善或者生病了,也可能是測試時環境不安靜有雜訊等等,這時候父母不必過於著急。初篩沒通過,應該在出生後30~42天再進行復篩,如果仍未通過應該在3個月左右第三次篩查。

如果第三次排除耳道堵塞和耳朵分泌物過多等因素後,還是未能通過,這時候應該帶著孩子到兒童聽力診療機構進行診斷和治療。

當然,絕大多數寶寶在這1/2/3次篩查中都會通過。

正常新生兒出生48小時後至出院前在分娩機構由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採用耳聲發射法完成聽力初篩,結果分為「通過」和「未通過」。「通過」說明寶寶耳蝸前的聽功能是正常的,「不通過」及漏篩者應於生後30-42天內回到原助產機構進行雙耳復篩。如果復篩仍未通過,則需要引起寶寶的爸媽高度重視,應當在寶寶出生3個月齡內轉診至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聽力障礙診治機構接受進一步診斷。

對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的嬰兒應進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篩查,未通過者直接轉診至聽力障礙診治機構。對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即使通過聽力篩查仍應當在3年內每年至少隨訪一次,在隨訪過程中懷疑有聽力損失時,應當及時到聽力障礙診治機構就診。

常見新生兒聽力損失高危因素有:早產、體重低於1500克、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生後有嚴重的黃疸或腦部的缺氧和損傷、有聽力障礙家族史、顱面形態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聽力篩查不通過怎麼辦?

這里需要提醒爸爸媽媽的是,篩查不通過的寶寶一定要回到醫院復查,千萬不要認為寶寶「能聽見關門聲」「能聽見打雷聲」「能發出哦哦聲」「家裡沒有遺傳基因」等便自認為聽力肯定不會有問題,因為寶寶單耳聽力障礙、輕中度的聽力障礙、高頻聽力損失低頻聽力還存在時,對關門、打雷常常會有反應;另外,6個月以內小兒發出的哦哦聲並非是對聽到聲音的反應,即使是嚴重聽力障礙的小嬰兒也會發出哦哦聲;至於「家裡沒有遺傳基因」的聽力障礙的寶寶更是多見,因為有些聽力障礙的遺傳是隱性遺傳。

對聽力損失兒童要做到「三早」:早期發現和診斷、早期驗配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和早期進行聽覺言語訓練。只有做到了「三早」,孩子才有可能走出無聲世界, 健康 正常的成長。

⑺ 兒童聽力篩查都做哪些檢查

你好,

懷胎十月,終於呱呱墜地。這么小的寶貝,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居然還要做各項檢查。

這么小的小孩就要做檢查啊?

做這些檢查要打針吃葯嗎?

這個檢查痛不痛啊?

這是很多新生兒的爸爸媽媽、姥姥姥爺、七大姑八大姨對著醫護人員發出的一連串疑問。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寶寶出生沒幾天就做的聽力檢查具體有哪些,是否要喝葯打針,逐一消除家長們的顧慮。

為了讓整個測試過程更快速高效,做好准備工作很重要。

(1)控制環境雜訊,一般安靜的房間即可,無需標准隔聲室。

(2)寶寶最好處於安靜、睡眠狀態,避免呼吸音粗糙、搖動、咳嗽等干擾,必要時可用安慰奶嘴。

(3)體位舒適,盡量側卧位並使受試耳朝上,以便OAE測試時固定探頭。

(4)用細棉棒擦拭清理外耳道,避免耳垢、胎脂、羊水等堵塞探頭。生後48-72小時進行篩查為宜,大量資料顯示生後24-48小時由於羊水殘留,影響測試結果。

(5)進行OAE測試時,輕輕將耳廓向下拉,使外耳道伸直,確保探頭在無外力幫助下(不推薦用手扶探頭),能夠穩定保持插入狀態,且外耳道密封。

(6)AABR測試,用酒精棉除脂(新生兒皮膚薄嫩,磨砂膏會使皮膚破損),對於胎脂較多者,可用消毒肥皂水擦拭,以降低測試電阻。

所以,新生兒聽力篩查都是無創的,也不會給寶寶打針吃葯,如果做好了以上這些准備工作,能讓整個篩查過程既快速又高效。

教你一招解讀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

新生兒聽力篩查都使用自動反應檢測設備,由儀器自動判讀取代人為判讀,減少篩查者個人偏見和操作失誤對結果的影響。

測試結果有兩種:「PASS」(通過),「REFER」(轉診)。

PASS:為通過,家長們懸著的心可以稍稍放下。但不能預測有無遲發性聽力損失、認定寶寶以後聽力就沒有問題了。家長們還需留個心眼兒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其聽力和言語發育情況。

REFER:為陽性結果(表示「轉診」,需要進一步轉診至復篩環節,或已為復篩者則應轉診至相關聽力門診)。家長們也不要過度擔心,因為篩查陽性率可高達5%及以上,而真正患病率僅為1‰~3‰。

作為篩查形式的聽力檢查,新生兒聽力篩查易操作,也都是非侵入性的,對寶寶無任何副作用,家長們大可放心。檢查結果也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家長們也可安心。

⑻ 小兒聽力篩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有耳聲發射(OAE)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耳聲發射(OAE)檢查時,醫護人員會把一個小型軟頭耳機放入寶寶耳朵的外部,耳機會沿著耳朵發出咔噠聲,當耳朵的內部收到聲音時,通常會發出回聲,然後儀器會接收到回聲,顯示「通過」。耳聲發射(OAE)技術具有簡便、靈敏和客觀等特點,已經被常規應用於新生兒聽力篩查中,但是耳聲發射(OAE)只能反映耳蝸功能狀態,不能反映蝸後病變情況。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是在聽性腦干反應測試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新演算法以及特殊測試耳機進行的一種檢測方法,具有快速、可靠、無創等優點。檢查時,會把三個小型感測器放在寶寶的頭部,然後把耳機放在寶寶的耳朵上,播放一系列咔噠聲,一台電腦可以測量寶寶對聲音的反應情況。因為中耳滲出和外耳道碎屑對AABR的影響比較小,因此AABR能夠客觀地反映耳蝸的功能狀態,也能反映蝸後病變情況。

⑼ 小孩聽力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嬰幼兒早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此時即使是輕度聽覺功能障礙也可導致小兒心理和行為交往上的缺陷。因此,早期確定有無聽力損失,從而早期進行相應處理或聽 力言語康復,可最大限度減少因聽力問題造成的殘疾。嚴格地講兒童聽力檢查應是一個包括聽力學、兒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言語和語言學、聲學、心理聲學、 影像學和醫學工程學等在內的廣泛范疇。

方法/步驟

  • 1

    (1)非條件反射聽力檢查法:適用於4個月以下的嬰兒尚不易建立聽覺條件反射時,有聲響反應測試、童床動感圖、新生兒聽覺反應搖籃法

  • 2

    (2)條件反射聽力檢查法:適用於1歲以上的兒童,包括條件定向反射聽力測試、配景聽力測試、游戲聽力測試。

  • 3

    (3)主觀聽力檢查法:適用於3~5歲以上的兒童。檢查要根據受試兒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測試方法,年齡小的要配合一些游戲的方法進行測試。方法有:音叉試驗、純音聽力測試、言語測試、閾上功能測試。

  • 4

    (4)客觀聽力檢查法:適用各個年齡的兒童。客觀聽力檢查要求受試兒處於比較安靜的狀態或睡眠 下進行。如不能配合者可先給予鎮靜葯物,待其入睡後進行檢查。項目包括聲導納測試、電反應測聽、耳聲發射。對於兒童聽力檢查的各種結果進行分析時,要綜合 分析、全面評價,盡可能客觀地做出可靠、准確的評估。

⑽ 常用的聽力障礙檢查法有哪些

(1)赫茲(Hz)

是音振頻率單位,即每秒鍾的音振次數赫茲多用來測量音調的高低

(2)分貝(dB)

說明聲音的音量大小時,用分貝表示0dB是大多數人剛剛能聽到的聲音,40~50dB的聲音相當於一輛悄悄行使的小汽車,或者一間不太安靜的辦公室,在5m 遠處普通說話聲音大約在50~60dB70~80dB的聲音相當於非常響的收音機或電視機的聲音,最小的說話聲是耳語聲,大約只有10~15dB,而極大的聲音如噴氣式飛機聲音遠遠大於100dB(甚至120dB)

(3)可聽聲次聲和超聲

小於16或20Hz的聲音為次聲,16或20Hz~20KHz的聲音為可聽聲,大於20KHz的聲音為超聲雖然人的耳朵最高能聽到2000Hz的聲音,但就能聽懂的人談話的最重要的頻率范圍是300~3000Hz,這被稱為言語頻率

(4)人說話聲的各種高度和強度

一般輔音較高,母音較低另外,遠處的聲音聽起來較小,近處的聲音聽起來較大下圖顯示了人的聲音的域帶,它是由相距120cm的普通聲,相距60cm的普通聲,相距60cm的大聲,相距的30cm的大聲域帶組成的,這個聲音言語范圍呈一個香蕉狀,所以也稱為「言語香蕉」它代表了人們平時談話時的頻率和強度,主要意義之一在於聾兒戴助聽器以後,其聽力一定要在言語香蕉之內或范圍之上,才會達到滿意的效果

言語區域(言語香蕉)

5.臨床應用 正常人BAEPs各波出現率:ⅠⅢⅤ的出現率為100%,缺失延遲出現應視為異常,尤其單側缺失更有意義臨床中常常進行雙側波形對比,通過波間距測量值來進行診斷大量的臨床資料證實BAEPs定位的誤差與實際病灶僅相差1cm左右,完全能滿足臨床需要所以,BEAPs目前在耳鼻喉科和神經科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客觀聽閾估計

正常耳短聲誘發ABR聽閾值為0~20dBnHL,依據ABR的潛伏期—強度函數曲線可有助於判斷不同類型的聽力損失在傳導性耳聾者,其Ⅴ波潛伏期—強度函數曲線與正常者平行,向右移位感覺神經性耳聾者曲線較正常者陡這些信息不僅可用來估計聽覺損失的程度,也可用以判斷其類型在臨床上,ABR主要用於新生兒和嬰兒的聽力篩查,客觀測定兒童聽閾,對成人進行偽聾鑒別以及為配戴助聽器的候選人進行客觀聽力評估

(2)診斷聽覺傳導通路病變

腦干誘發電位應用於聽覺傳導通路病變的診斷時,主要是鑒別蝸性和蝸後性病變波Ⅴ潛伏期和波Ⅰ-Ⅴ間期的延長以及雙耳(患耳和健耳)波Ⅴ潛伏期相差0.4ms,都作為診斷蝸後性病變的依據,特別對聽神經瘤診斷非常敏感另外,在耳蝸性聽力減退患者中,ABR波Ⅰ潛伏期變化一般延長,而波Ⅲ或波Ⅴ變化不大,因此波Ⅰ潛伏期延長使Ⅰ-ⅢⅠ-Ⅴ波間潛伏期縮短在蝸後性病變時,波Ⅰ-Ⅲ間期大於2.5ms,波Ⅰ-Ⅴ間期大於4.5ms均有診斷價值

(3)用於顱腦及聽神經瘤手術的術中監測

由於ABR對於腦干聽覺通路即便是很少的損傷也相當敏感,更重要的是其不受全身麻醉的影響,因此在各種對聽結構有損傷危險性的手術中,ABR是非常有用的監測工具

(4)神經科定位診斷參考

用於腦干內病變(腫瘤血管病變炎症以及變性病等)後顱窩佔位病變橋腦小腦角佔位病變幕上病變以及昏迷和腦死亡的檢查綜上所述,對兒童聽力語言的發育要注意盡早進行觀察,並與同齡正常兒進行比較要根據嬰幼兒聽覺發育及語言發育的規律觀察其對聲音有無反應,可以利用鈴哨子小喇叭等予以刺激(大鈴的響度約為120分貝,哨子的響度約為100分貝),對此正常小嬰兒可出現眨眼及全身顫動的現象此外還要觀察嬰幼兒的發音情況和語音發育情況一旦對兒童的聽力語言發育是否正常發生懷疑時,應及時進行必要的檢查,以便早診早治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