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創手術需要什麼工具
手術組織剪,線剪,縫線,針,生理鹽水,雙氧水,碘伏,無菌紗布,棉球,鑷子等
,必要時可能需要綳帶等。
『貳』 一二三類醫療器械有哪些要詳細目錄。
一類醫療器械有:普通的外科手術刀剪、敷料等。
二類醫療器械有:X線拍片機、B超、顯微鏡、生化儀等等。
三類醫療器械有:醫用電子儀器設備,醫用光學器具、儀器及內窺鏡設備,醫用磁共振設備,醫用X射線設備,手術室、急救室、診療室設備及器具、醫療高分子材料及製品、臨床檢驗分析儀器、體外診斷試劑、醫用電子儀器設備、消毒和滅菌設備及器具等等。
列舉如下:
1、敷料
敷料是指用於物品主料之外的輔屬材料,主要指止血紗布(通常為醫用脫脂紗布)。傳統敷料主要是干紗布和油紗。現代傷口敷料包括互動式傷口敷料、藻酸鈣敷料、銀敷料、泡沫敷料、水膠體敷料和水凝膠敷料。
2、生化儀
生化儀是根據光電比色原理來測量體液中某種特定化學成分的儀器。由於其測量速度快、准確性高、消耗試劑量小,現已在各級醫院、防疫 站、計劃生育服務站得到廣泛使用。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常規生化檢驗的效率及收益。
3、臨床檢驗分析儀器
臨床檢驗分析儀器是一類用於疾病預防、診斷和研究以及進行治療檢測、葯物分析的精密設備。具有涉及技術領域廣、結構復雜、精度高、技術先進等特點。
4、醫用高分子材料
醫用高分子材料是指用以製造人體內臟、體外器官、葯物劑型及醫療器械的聚合物材料,其來源包括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和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天然醫用高分子材料來源於自然,包括纖維素、甲殼素、透明質酸、膠原蛋白、明膠及海藻酸鈉等;
合成醫用高分子材料是通過化學方法,人工合成的用於醫用的高分子材料,目前常用的有聚氨酯、硅橡膠、聚酯纖維、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乳酸、聚乙烯等。
5、手術室
手術室(operating room 英文簡稱o.r)是為病人提供手術及搶救的場所,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手術室應與手術科室相接連,還要與血庫、監護室、麻醉復甦室等臨近。抓好手術切口感染四條途徑的環節管理,即:手術室的空氣;手術所需的物品;
醫生護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膚,防止感染,確保手術成功率。要求設計合理,設備齊全,護士工作反應靈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術室要有一套嚴格合理的規章制度和無菌操作規范。隨著外科技術飛速發展,手術室工作日趨現代化。
『叄』 神經外科手術用具有什麼 詳細點
神經外科手術一般要准備的:
1-手術床;2、3-手術器械桌;4-麻醉機;5-手術顯微鏡;6-動力系統;7-雙極電凝器;8-輸液架;9-術者;10-助手;11-助手;12-麻醉師;13-手術護士2.神經外科主要手術器械設備(Main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for Neurosurgery)
(1)一般神經外科手術器械(Ordinary Neurosurgical Instruments)
①軟組織手術器械。
②顱骨和脊柱手術器械。
③硬腦(脊)膜手術器械。
④腦、脊髓手術器械。
『肆』 腦外科手術器械名稱(手術包裡面的)專業的進......
腦外科手術的一般常規包會用到彎鉗6-8把,一般用16CM彎鉗,骨膜剝離器2把,14CM有齒鑷2把,線剪1把,三齒耙鉤2把,4號刀柄2把(20號刀片),7號刀柄一把(11號刀片),皮鉗4-6把,特殊器械有持針器3把,頭皮夾鉗3把,腦科專用吸頭5個(大小不同型號),腦壓板5個(大小不同型號),神經剝離子1對,頭皮拉鉤1對,22CM長尖鑷子2把,22CM曲鑷2把,16腦膜鑷2把(有齒1,無齒1),腦膜剪1把,腦膜鉤1把,有槽探針1個,腦科專用雙極1把.雙關節咬骨鉗2把(最好是腦科專用顱骨咬骨鉗),如果是用傳統器械開顱骨的話要用到弓鑽加鑽頭一套,線鋸導板2個,線鋸3-4條,錢鋸拉鉤2個.如果是用電動工具或氣動工具就更好了.
『伍』 外科手術常用器械及使用方法
一、手術刀(Scalpel,Surgical Blade)
1、組成及作用:常用的是一種可以裝折刀片和手術刀,分刀片(Knife blade)和刀柄(Knife handle)兩部分,用時將刀片安裝在刀柄上,常用型號為20-24號大刀片,適用於大創口切割,9-17號屬於小刀片,刀片的末端刻有號碼,適用於眼科及耳鼻喉科,又根據刀刃的形狀分為園刀、彎刀、球頭刀及三角刀。刀柄根據長短及大小分型,其末端刻有號碼,一把刀柄可以安裝幾種不同型號的刀片。
刀片宜用血管鉗(或持針鉗)夾持安裝,避免割傷手指。
手術刀一般用於切開和剝離組織,目前已有同時具止血功能的手術刀、用於肝脾等實質性臟器或手術創面較大,需反復止血的手術(如乳腺癌根治術)。如各種電刀、激光刀、微波刀、等離子手術刀及高壓水刀等。但這些刀具多需一套完整的設備及專業人員操作。另外還有一次性使用的手術刀、柄。操作方便,並可防止院內感染。此處以普通手術刀為例說明其使用情況。
2、執刀法:正確執刀方法有以下四種:
1)執弓式:是常用的執刀法,拇指在刀柄下,食指和中指在刀柄上,腕部用力。用於較長的皮膚切口及腹直肌前鞘的切開等.
2)執筆式:動作的主要力在指部,為短距離精細換作,用於解剖血管、神經、腹膜切開和短小切口等
3)抓持式:握持刀比較穩定。切割范圍較廣。用於使力較大的切開。如截肢、肌腱切開,較長的皮膚切口等.
4)反挑式:全靠在指端用力挑開,多用於膿腫切開,以防損傷深層組織。
無論哪一種持刀法,都應以刀刃突出面與組織呈垂直方向,逐層切開組織,不要以刀尖部用力操作,執刀過高控制不穩,過低又妨礙視線,要適中。
二、手術剪(Scissors,straight, curved )
根據其結構特點有尖、鈍,直、彎,長、短各型。據其用途分為組織剪(Tissue Scissors)、線剪(Stitch Scissors)及拆線剪(Ligature Scissors)。組織剪多為彎剪,銳利而精細用來解剖、剪斷或分離剪開組織。通常淺部手術操作用直剪,深部手術操作用彎剪。線剪多為直剪,用來剪斷縫線、敷料、引流物等。線剪與組織剪的區別在於組織剪的刃銳薄,線剪的刃較鈍厚。所以,決不能圖方便、貪快,以組織剪代替線剪,以致損壞刀刃,造成浪費。拆線剪是一頁鈍凹,一頁直尖的直剪,用於拆除縫線,正確持剪刀法為拇指和第四指分別插入剪刀柄的兩環,中指放在第四指環的剪刀柄上,食指壓在軸節處起穩定和向導作用,有利操作
三、血管鉗(Hemostat or Clamp, straight, curved)
血管鉗為主要用於鉗夾血管或出血點,亦稱止血鉗。血管鉗在結構上主要的不同是齒槽床,由於手術操作的需要,齒槽床分為直、彎、直角、弧形(如腎蒂鉗)等。用於血管手術的血管鉗,齒槽的齒較細、較淺,彈性較好,對組織的壓榨作用及對血管壁、血管內膜的損傷均較輕,稱無損傷血管鉗。由於鉗的前端平滑,易插入筋膜內,不易刺破靜脈,也供分離解剖組織用。也可用於牽引縫線、拔出縫針,或代鑷使用,但不宜夾持皮膚、臟器及較脆弱的組織。用於止血時尖端應與組織垂直,夾住出血血管斷端,盡量少夾附近組織,止血鉗有各種不同的外形和長度,以適合不同性質的手術和部位的需要。除常見的有直、彎兩種,還有有齒血管鉗(全齒槽)、蚊式直、彎血管鉗。
A.彎血管鉗(Kelly Clamp,large, med., small):用以夾持深部組織或內臟血管出血,有長短兩種。
B.直血管鉗(Straight Clamp):用以夾持淺層組織出血,協助拔針等用。
C.有齒血管鉗(Kocher』s Clamp, large, med., small):用以夾持較厚組織及易滑脫組織內的血管出血,如腸系膜、大網膜等,前端齒可防止滑脫,但不能用以皮下止血。D.蚊式血管鉗(Mosquito C1amp):為細小精巧的血管鉗,有直,彎(straight, curved)兩種,用於臟器、面部及整形等手術的止血,不宜做大塊組織鉗夾用。
血管鉗使用基本同手術剪,但放開時用拇指和食指持住血管鉗一個環口,中指和無名指擋住另一環口,將拇指和無名指輕輕用力對頂即可。
要注意:血管鉗不得夾持皮膚、腸管等,以免組織壞死。止血時只扣上一、二齒即可,要檢查扣鎖是否失靈,有時鉗柄會自動松開,造成出血,應警惕。使用前應檢查前端橫形齒槽兩頁是否吻合,不吻合者不用,以防止血管鉗夾持組織滑脫。
四、手術鑷(Forceps)
手術鑷用於夾持和提起組織,以利於解剖及縫合,也可夾持縫針及敷料等。有不同的長度,分有齒鑷和無齒鑷二種:
1.有齒鑷(Teeth Forceps):又叫組織鑷,鑷的尖端有齒,齒又分為粗齒與細齒,粗齒鑷用於夾持較硬的組織,損傷性較大,細齒鑷用於精細手術,如肌腱縫合、整形手術等。因尖端有鉤齒、夾持牢固,但對組織有一定損傷。
2,無齒鑷(SmoothForceps):又叫平鑷或敷料鑷。其尖端無鉤齒,用於夾持脆弱的組織、臟器及敷料。淺部操作時用短鑷,深部操作時用長鑷,尖頭平鑷對組織損傷較輕,用於血管、神經手術。
正確持鑷是用拇指對食指與中指,執二鑷腳中、上部。
五、持針鉗(Needle Holder)
持針鉗也叫持針器。主要用於夾持縫針縫合各種組織。有時也用於器械打結。用持針器的尖夾住縫針的中、後1/3交界處為宜,多數情況下夾持的針尖應向左,特殊情況可向右,縫線應重疊1/3,且將繞線重疊部分也放於針嘴內。以利於操作,若將針夾在持針器中間,則容易將針折斷。常執持針鉗方法有:
1.掌握法:也叫一把抓或滿把握,即用手掌握拿持針鉗。鉗環緊貼大魚際肌上,拇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分別壓在鉗柄上,後三指並攏起固定作用,食指壓在持針鉗前部近軸節處。利用拇指及大魚肌和掌指關節活動推展,張開持針鉗柄環上的齒扣,松開齒扣及控制持針鉗的張口大小來持針。合攏時,拇指及大魚際肌與其餘掌指部分對握即將扣鎖住。此法縫合穩健容易改變縫合針的方向,縫合順利,操作方便。
2.指套法:為傳統執法。用拇指、無名指套入鉗環內,以手指活動力量來控制持針鉗的開閉,並控制其張開與合擾時的動作范圍。用中指套入鉗環內的執鉗法,因距支點遠而穩定性差,故為是錯誤的執法。
3、掌指法:拇指套入鉗環內,食指壓在鉗的前半部做支撐引導,餘三指壓鉗環固定於掌中。拇指可以上下開閉活動,控制持針鉗的張開與合攏
六、常用鉗類器械
1.海綿鉗(卵園鉗)(Ring forceps):也叫持物鉗。分為有齒紋、無齒紋兩種,有齒紋的主要用以夾持、傳遞已消毒的器械、縫線、縫針、敷料、引流管等。也用於鉗夾蘸有消毒液的紗布,以消毒手術野的皮膚,或用於手術野深處拭血,無齒紋的用於夾持臟器,協助暴露。換葯室及手術室通常將無菌持物鉗置於消毒的大口量杯或大口瓶內,內盛刀剪葯液。用其取物時需注意:(1)不可將其頭端(即浸入消毒液內的一端)朝上,這樣將消毒液流到柄端的有菌區域,放回時將污染頭端。正常持法頭端應始終朝下。(2)專供夾取無菌物品,不能用於換葯。(3)取出或放回時應將頭端閉合,勿碰容器口,也不能接觸器械台。(4)放持物鉗的容器口應用塑料套遮蓋。
2.組織鉗:又叫鼠齒鉗(Allis)。對組織的壓榨較血管鉗輕,故一般用以夾持軟組織,不易滑脫,如夾持牽引被切除的病變部位,以利於手術進行,鉗夾紗布墊與切口邊緣的皮下組織,避免切口內組織被污染。
3.布巾鉗(Towel clip):用於固定鋪蓋手術切口周圍的手術巾。如圖1-21。
4.直角鉗(Angled clamp):用於游離和繞過主要血管、膽道等組織的後壁,如胃左動脈、膽囊管等。
5.腸鉗(腸吻合鉗)(Intestinal clamp):用於夾持腸管,齒槽薄,彈性好,對組織損傷小,使用時可外套乳膠管,以減少對腸壁的損傷6.胃鉗(小胃鉗,Payr』s clamp, 大胃鉗,Stomach clamp):用於鉗夾胃以利於胃腸吻合,軸為多關節,力量大,壓榨力強,齒槽為直紋且較深,組織不易滑脫。
七、牽引鉤類(Retractors)
牽引鉤也叫拉鉤或牽開器,是顯露手術野必須的器械。常用幾種拉鉤分別介紹如下:
1.皮膚拉鉤(Skin retractor):為耙狀牽開器,用於淺部手術的皮膚拉開。
2.甲狀腺拉鉤(Thyroid retractor):為平鉤狀,常用於甲狀腺部位的牽拉暴露,也常用於腹部手術作腹壁切開時的皮膚、肌肉牽拉。
3.闌尾拉鉤(Appendix retractor):亦為鉤狀牽開器,用於闌尾、疝等手術,用於腹壁牽拉。
4.腹腔平頭拉鉤(Abdominal retractor):為較寬大的平滑鉤狀,用於腹腔較大的手術。
5.S狀拉鉤(Deep retractor):是一種如「S」狀腹腔深部拉鉤。使用拉鉤時,應以紗墊將拉鉤與組織隔開,拉力應均勻,不應突然用力或用力過大,以免損傷組織,正確持拉鉤的方法是掌心向上。
6.自動拉鉤(Self-retaining retractor):為自行固定牽開器,腹腔、盆腔、胸腔手術均可應用。
八、吸引器(Suction)
用於吸除手術野中出血、滲出物、膿液、空腔臟器中的內容物,使手術野清楚,減少污染機會。吸引器由吸引頭(Suction tip)、橡皮管(Rubber tube)、玻璃接頭、吸引瓶及動力部分組成。動力又分馬達電力和腳踏吸筒二種:後者用於無電力地區。吸引頭結構和外型多種,主要有單管及套管型,尾部以橡皮管接於吸引瓶上待用。單管吸引頭用以吸除手術野的血液及胸腹內液體等。套管吸引頭主要用於吸除腹腔內的液體,其外套管有多個側孔及進氣孔,可避免大網膜、腸壁等被吸住、堵塞吸引頭。
九、縫針(Needle)
縫針是用於各種組織縫合的器械,它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即針尖,針體和針眼。針尖按形狀分為園頭、三角頭及鏟頭三種:針體有近園形、三角形及鏟形三種。針眼是可供引線的孔,它有普通孔和彈機孔兩種。圓針(Round(Taper) needle curved)根據弧度不同分為1/2,3/8弧度等,弧度大者多用於深部組織。三角針(Triangular needle curved, straight)前半部為三棱形,較鋒利,用於縫合皮膚、軟骨、韌帶等堅韌組織,損傷性較大。無論用圓針或三角針,原則上應選用針徑較細者,損傷較少,但有時組織韌性較大,針徑過細易於折斷,故應合理選用。此外,在使用彎針縫合時,應順彎針弧度從組織拔出,否則易折斷。一般多使用穿線的縫針,而將線從針尾壓入彈機孔的縫針,因常使線披裂、易斷,且對組織創傷較大,現已少用。目前發達國家多採用針線一體的縫合針(無針眼),這種針線對組織所造成的損傷小(針和線的粗細一致),可防止縫線在縫合時脫針與免去引線的麻煩。無損傷縫針屬於針線一體類,可用於血管神經的吻合等。根據針尖與針眼兩點間有無弧度可分直針和彎針。
十、縫 線(Suture)
分為可吸收縫線及不吸收縫線兩大類。
1.可吸收縫線類(Absorbable suture):
主要為羊腸線(Catgut suture)和合成纖維線(Synthetical suture)。
(1)腸線:為羊的小腸粘膜下層製成。有普通與鉻制兩種,普通腸線吸收時間較短(4-5天),多用於結扎及皮膚縫合。鉻制腸線吸收時間長(14-21)天,用於縫合深部組織。腸線屬異體蛋白質,在吸收過程中,組織反應較重。因此,使用過多,過粗的腸線時,創口炎性反應明顯。其優點是可被吸收,不存異物。
目前腸線主要用於內臟如胃、腸、膀胱、輸尿管、膽道等粘膜層的縫合,一般用1-0至3-0的鉻制腸線。此外,較粗的(0-2)號鉻制腸線則常用於縫合深部組織或炎症的腹膜。在感染的創口中使用腸線,可減少由於其它不能吸收的縫線所造成的難以癒合的竇道。使用腸線時,應注意以下問題:①腸線質地較硬,使用前應用鹽水浸泡,待變軟後再用,但不可用熱水浸泡或浸泡時間過長,以免腸線腫脹、易折、影響質量。②不能用持針鉗或血管鉗夾腸線,也不可將腸線扭曲,以至扯裂易斷。③腸線一般較硬、較粗、光滑,結扎時需要三疊結。剪斷線時線頭應留較長,否則線結易松脫。一般多用連續縫合,以免線結太多,或術後異物反應。④胰腺手術時,不用腸線結扎或縫合,因腸線可被胰液消化吸收,進而繼發出血或吻合口破裂。⑤盡量選用細腸線。⑥腸線價格較絲線稍貴。 (2)合成纖維線:品種較多,如Dexon(PGA、聚羥基乙酸)、Maxon(聚甘醇碳酸)、Vicryl(Polyglactin 910、聚乳酸羥基乙酸)、PDS(Polydioxanone、聚二氧雜環已酮)和PVA(聚乙酸維尼綸)。它們的優點有:①組織反應較輕。②吸收時間延長。③有抗菌作用。其中以Dexon為主要代表,外觀呈綠白相間、多股緊密編織而成的針線一體線。粗細從6-0至2#。抗張力強度高,不易拉斷。柔軟平順,容易外科打結,操作手感好。水解後產生的羥基乙酸有抑菌作用。60-90天間完全吸收。3-0線適合於胃腸縫合,1#線適合於縫合腹膜、腱鞘等。
2.不吸收縫線類(Non-absorbable suture):
有絲線、棉線、不銹鋼絲、尼龍線、鉭絲、銀絲、麻線等數十種。最常用的是絲線,其優點是柔韌性高,操作方便、對組織反應較小,能耐高溫消毒。價錢低,來源易。缺點是在組織內為永久性的異物,傷口感染後易形成竇道,長時間後線頭排出,延遲癒合。膽道、泌尿道縫合可導致結石形成。一般0→多0號絲線可用於腸道、血管神經等縫合,1號絲線用於皮膚、皮下組織和結扎血管等,4號線用於縫合筋膜及結扎較大的血管,7號用來縫合腹膜和張力較大的傷口組織。
金屬合金線習慣稱「不銹鋼絲」。用來縫合骨、肌腱、筋膜、減張縫合或口腔內牙齒固定。尼龍線,組織反應少,且可以製成很細的線,多用於小血管縫合及整形手術。用於小血管縫合時,常製成無損傷縫合線。它的缺點是線結易於松脫,且結扎過緊時易在線結處折斷,因此不適於有張力的深部組織的縫合。
目前已研製出許多種代替縫針、縫線的切口粘合材料,使用時方便、速度快,切口癒合後瘢痕小。主要有三大類:①外科拉鏈,主要用於皮膚的關閉,最大優點是切口內無異物。如圖1-27;②醫用粘合劑,可分為化學性粘合劑和生物性粘合劑,前者有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聚苯乙烯和氰基丙烯酸脂類等,後者有明膠;貽貝膠和人纖維蛋白粘合劑等,主要用於皮膚切口,植皮和消化道漏口的粘合。使用時將膠直接塗擦在切口創緣,加壓拉攏切口即可。生物膠毒性作用小,吸收較快,應用前途較好;③金屬釘直接釘合
十一、敷料:
一般為紗布及布類製品,種類很多,將常見敷料介紹如下:
(一)紗布塊(Gauze):用於消毒皮膚,拭擦手術中滲血、膿液及分泌物,術後復蓋縫合切口,進入腹腔用溫濕紗布,以垂直角度在積液處輕壓蘸除積液,不可揩摸,橫擦,以免損傷組織。
(二)小紗布剝離球(Class ball, small (s.s.)):將紗布卷緊成直徑0.5-1厘米的圓球,用組織鉗或長血管鉗夾持作鈍性剝離組織之用。
(三)大紗布墊:用於遮蓋皮膚、腹膜、濕鹽水紗布墊可作腹腔臟器的保護用,也可以用來擦血。為防止遺留腹腔,常在一角附有帶子,又稱有尾巾。
附:無菌手術包的應用及注意事項
手術無菌包是用布類(雙層包布二塊)包裹手術需要的敷料、器械物品等,經高壓滅菌後備用。
1.無菌包外應系有標簽,註明內容物名稱和有效日期。
2.應置於清潔乾燥處(櫃內、桌內)。如發現包布破損或被水浸濕,或失去標簽則包內物品應疑為污染而不能認為是無菌的,只有重新消毒後方可使用。
3.無菌物品,春季超過7-10天,冬季超過兩周未用者,應重新消毒後,才能應用。
4.一份無菌物品,只能為一個病人使用,以免交叉感染。
5.使用時,置於手術器械台上,或其他穩妥的地方。打開包布時,應注意保持其內面不受污染。不可用未消毒的手或其他未滅菌的器械取包內無菌物品或觸及包布內面。操作者應與無菌物品保持20cm以外的距離。
6. 若只需其中一部分物品,用無菌持物鉗或鑷取出後,仍須保持其無菌狀態,按原狀包好,排於櫃內的前列,以便下次盡先採用
十二、高頻電刀:
現代外科中電子外科手術已廣泛普及,電子外科手術系利用高頻電流來切開組織,達到止血的效果。電刀是外科常用的設備,其融切割、分離、止血為一體,使這些分開性的操作同時完成,減少結扎或縫合止血的頻度,可大大縮短手術時間。
電刀系利用高頻電流來切開組織和達到止血的效果。電刀在手術中可達到以下幾種功能:(1)乾燥:低功率凝結不需要電光;(2)切割:釋放電光,對組織有切割效果;(3)凝固:電光對組織不會割傷,可用於止血和燒焦組織;(4)混切:同時起切割及止血作用。
常用電刀類型有國產DD-2型高頻電刀,台灣越勝500SⅡ型手術電刀,瑞士Prifzer電刀和美國Valleylab電刀等。其結構由高頻電子發生器、高頻電極板、高頻電刀頭三部分組成,老式電刀還有腳踏開關。高頻電子發生器和電極板在手術開始前由巡迴護士准備妥當,電極板有硬極板和軟極板,軟極板與患者接觸緊密,電阻為0,使用中不易產生燒灼傷,現多應用軟極板;高頻電子發生器的電能等級調節至關重要,電能等級是依據各種不同的外科手術、醫生技巧及電刀頭的不同而定。在普通外科手術中一般單極輸出,電能高定原則是:(1)低電能,用於細小出血的電凝止血,粘連的分離,中小血管的的解剖分離;(2)中電能,較大出血的電凝止血,腹腔內臟器、組織的切割、游離;(3)高電能,肝臟組織的切割,癌細胞切除(如乳腺癌根治術)。電能的設定還需要依據主刀醫生的個人經驗來設定。手術者操縱高頻電刀頭,電刀頭上有二個控制開關按扭,上方的主管電凝,下方的主管電切,電凝主要用於點狀止血,一般直徑1mm以下血管電凝可以控制出血,電切主要用於切割組織兼有止血功能,高頻電刀頭的電極有長短之分,長電極用於深部組織操作,短電極用於淺部組織操作。
現在高頻電刀又有一些改良,可以伸縮的電極,以隨意控制長短;管狀電極並電刀尾部連接吸引器管,這有利於術中邊操作邊吸引,減少空氣中煙霧,吸凈視野的血液和滲液;刮匙樣電極具有邊刮吸邊電切的作用,這特別有利於切除腫瘤的操作。
應用高頻電刀的優點是手術操作中不需要很多的結扎,切割和止血一氣呵成,切口內不留異物,術野干凈清晰,操作迅速,特別是長電極有利於深部(如盆腔)的操作。
高頻電刀的缺點是由於電刀的熱散射作用,往往造成切口周圍組織小血管的損傷,特別是切割操作緩慢時造成的損傷更大,結果手術切口很容易液化,造成延遲癒合。在開放式氣管內麻醉時應用高頻電刀,由於發生器的放電火花,可以造成爆炸事件,致使人員傷亡;高頻電刀極板應與患者緊密接觸,若接觸不良可以造成患者燒灼傷;在電凝和電切時可產生組織氣化煙霧污染空氣環境,術中應注意用吸引器將煙吸凈。
『陸』 普外科常用什麼耗材如專業做肝膽胰腺胃腸等腹部手術最常用或較急用的耗材有哪些
常用耗材有:止血類、防粘連類、吻合閉合器類、縫合類、引流管類
大概就這些吧。
『柒』 我急需知道,手術室,外科常用的醫用耗材都有哪些 因為不是學醫的一竅不通,網上總是沒搜索到合適的。謝
個人認為「手術室,外科醫用耗材」應該是一旦手術就要用到的東西,所以猜想可能是以下這些:
注射器、注射針、真空采血管、輸液針、吸氧管、導尿管、胃管、引流器、引流瓶、插管、吸痰管、綳帶、紗布、棉球、棉花、手術衣、手套、膠帶、橡皮膏、試劑盒、試管,各種需要插在人身上的儀器等。
希望可以幫到你。
『捌』 手術包裡面有什麼器械
手術包針對不同手術設計生產定製,裡面囊括了手術所需的各類醫用耗材,主要有高性能無紡布、手術衣等組成。開孔附件加強設計,阻隔液體滲漏,預防手術感染。
亞都醫療手術包種類很多,針對不同的手術部位,裡面的配件產品也不一樣,有豐富的配件可供選擇定製。手術包裡面有洞巾,脫脂紗布,手術衣,外科手套等等。
主洞巾採用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滲漏性能和優異的阻隔能力。洞巾周圍採用彈性膜材料,易於固定手術部位,有效隔離阻菌,預防手術感染。關鍵區域附有吸液能力強的加強材料,有效吸收術中廢液。配有U型單、彈性綳帶等配置,充分滿足手術需求。
邊單:用於隔離手術區域,起到隔離作用,防止交叉感染。
中單:精選優質無紡布。防水透氣,無刺激。用於臨床醫療檢查時作鋪墊使用。
U型單:合理的人性化設計,與邊單配合使用,形成手術無菌區域。
彈性綳帶:用於固定軟質膠套及術後包紮。
手術衣:SMMS加強新型手術衣,醫務人員手術穿著時,具有三抗效果。
包布:用於包裹手術包內各配件,手術包打開後可作為器械檯布使用。
『玖』 有誰能跟我說一下用於腹腔鏡手術的抓鉗的長度一般是多少啊250mm-360mm
無損傷抓鉗 φ5×330mm
膽囊抓鉗 φ5×330mm
鼠牙抓鉗 φ5×330mm
膽道造影鉗 φ5×330mm
胃抓鉗 φ10×330mm
取石鉗 φ10×330mm
大型抓取鉗 φ10×330mm
腹腔鏡外科手術常用器械
一、腹腔鏡攝像系統1、腹腔鏡:10mm腹腔鏡傳遞的光線強度比5mm腹腔鏡強5倍,能提供較大的視野和更好的放大倍數,適合開展較復雜的手術,5mm腹腔鏡視野相對較小、光線偏暗,但更具微創特點,適合診斷或簡單手術。2、腹腔鏡的視角:按角度有0。、30。、等不同視角的鏡,0。為前視鏡,鏡視野小,方向固定,操作時無須旋轉鏡身,適合初學者應用;30。鏡為前斜視鏡,視野大,其視野不在鏡頭的正前方,而與鏡身長軸有一定的角度,可通過鏡身改變視野方向,適合開展比較復雜的腹腔鏡手術。3、監視器:醫師通過觀察監視器圖像進行手術操作。一般監視器解析度為450-900線,高解析度監視器超過750線,監視器大小約36-54厘米。監視器放置高度與術者水平目視高度平行或略低為宜。4、攝像機:攝像機由攝像頭、攝像電纜及信號轉換器組成。攝像頭與腹腔鏡目鏡相接,根據光學原理將光學圖像轉換成電信號,攝像頭產生的電訊號經攝像電纜傳至信號轉換器。三晶片數碼彩色攝像頭,解析度可達700線以上,可滿足不同的腹腔鏡手術要求。為了延長使用壽命,最好使用一次性消毒塑料套套住攝像頭。5、信號轉換器:將攝像頭傳入的電信號轉換為視頻信號,輸出到監視器或錄像機上。信號轉換器配有色彩調諧和增強功能,預先將進行白平衡調節,使白色背影帶有柔和淺綠色為最佳。6、光源:光源現均為冷光源,其基本設備包括冷光源機和冷光源線。目前有鹵素燈、金屬鹵化物燈和氙燈3種光源。氙燈光源因其亮度高、其光線更接近自然光,是比較理想的光源,300W氙氣燈泡已成為多數腹腔鏡手術用的標准光源。導光束通常有玻璃纖維和液態水晶兩種類型。 二、氣腹系統 氣腹機是向腹腔內充氣的機械裝置,是建立和維持氣腹必不可缺的設備,全自動氣腹機根據預設的腹內壓力和充氣速度,能自動向腹腔內充氣。當達到預設腹內壓力時,充氣停止。手術中壓力下降時,能自動向腹腔內補充氣至預設壓力。 目前使用的全自動氣腹機充氣速度多達到15L/min以上,最高達到40L/min。有些全自動氣腹機還有氣體加溫功能,從而減少腹腔鏡鏡頭氣霧的形成,保持術野清晰。三、切割止血系統1、高頻電刀:高頻電刀是目前腹腔鏡手術最常用的切割止血工具,使用十分方便、有效且經濟,不僅在外科、在婦科腹腔手術中也廣泛應用。高頻電刀的工作機制核心是利用電流通過機體所產生的熱損害作用進行電凝和電切,其工作溫度可達100~2000C,電凝損傷可波及周圍5mm范圍。一般電刀輸出功率為150-200W,手術時常用功率為60-80W,最大輸出功率不應超過200W,以保證病人安全。因為它是在一密閉體腔內使用電刀,電流運動存在「趨膚效應」,有意外傷及遠處器官特別是空腔臟器如腸管等可能,控制較低頻率、負極板貼在距手術臨近部位有助避免意外損傷。2、超聲刀:超聲刀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超聲頻率發生器使金屬刀頭以55.5kHz的超聲頻率進行機械振盪,使與刀頭接觸的組織內的水分子汽化、蛋白質氫鍵斷裂、細胞崩解、組織被切開或者凝固、血管閉合,達到切割組織和止血的目的。而在腹腔鏡外科手術中廣泛使用的單極電刀的工作原理,是電流通過人體組織時電阻增大引起發熱至100~200C0高溫而使組織細胞變性、壞死、乾燥皺縮、汽化、碳化、焦痂,達到止血或切割的目的,對於操作比較簡單的腹腔鏡外科手術,是一種有效和常用的工具,但是,由於電刀能夠凝固的血管比較細,對於需要處理大小網膜、腸系膜、粘連帶等血管多而粗的組織,電刀就顯得不夠理想,不但出血多,需要的時間長,而且使用鈦夾等也比較多。舊式的超聲刀的振盪頻率為24~35kHz,只能夠切割部分實質性組織,如肝、腦組織,並保留下其中的結締組織。而新的超聲刀的振盪頻率為55.5kHz,能夠切割除骨組織以外的任何人體組織,且其凝血效果比較好,可以安全凝固3mm以下的動靜脈,甚至可以凝固粗至5mm的血管。和電刀比較,超聲刀在腹腔鏡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具有明顯的優點,如其精確的切割作用,使它可安全地在重要的臟器和大血管旁邊進行分離切割;少煙少焦痂使腹腔鏡手術視野更清晰、縮短手術時間;無電流通過人體使手術更安全,減少了並發症的發生;超聲刀使腹腔鏡胃腸道等操作比較復雜的出血量和手術時間明顯下降,手術困難度下降,使其推廣普及成為可能。3、超晰速超聲止血刀:工作頻率55.5kHz,刀頭振動幅度50~100微米,配備有10mm剪刀型超聲止血刀頭、5mmLCS(有直和彎形刀頭)、5mm鉤型及球型刀頭;10mmLCS有平面、鈍面及銳面三種功能,以適合不同情況的組織的切割,5mmLCS為圓柱型。還有適於開放手術使用的短形刀頭。功率輸出設定為5檔。 4、結扎速高能電刀:是一種新型的止血設備。其工作原理是使血管壁的膠原融合從而使血管封閉,可以封閉7mm直徑以下的血管和組織束,無需事先分離和骨骼化。它在大血管封閉或肝葉、脾切除中,有明顯的優越性,術時無需作任何結扎,減少操作,節省手術時間,但它不能作精細的解剖。四、腹腔鏡手術器械1、氣腹針:氣腹針外徑為2mm,針心前端圓鈍、中空、有側孔,可以通過真芯注水、注氣和抽吸。針芯的尾部有彈簧保護裝置,穿刺腹壁時,針芯遇阻力回縮針鞘內,針鞘刺入腹腔內落空、阻力消失,針芯因彈簧作用再突入腹腔,圓鈍針芯有助保護腹腔內器官組織。2、分離鉗:分離鉗有直頭與彎頭兩種。鉗桿及柄絕緣,尖頭及尾端導電,不通電時作組織分離用,通電時可用作電凝止血。分離鉗外徑5mm,一般可作360度旋轉,便於操作。分離鉗主要用於分離、止血、牽引及縫合打結。3、套管針與轉換帽:套管針包括穿刺錐和套管鞘。按材料不同,有兩類:一種為金屬套管針,可反復使用,另一種為一次性使用塑料套管針。套管鞘的前端有平頭和斜頭兩種,手術中套管鞘不慎脫出時,斜頭套管容易重新插入腹腔。穿刺錐有圓錐型和多刃型,各有優缺點:前者穿刺時不易損傷腹壁血管,但較鈍,穿刺時較費力;後者穿刺時省力,但對腹壁損傷較大。套管針尾端則有自行關閉的閥門防止漏氣。套管針內徑有3-33mm不等,腹腔鏡外科最常用有5mm和10mm兩種。轉換帽與套管針尾端相接,可在不同外徑之間變換,容納不同外徑的手術器械通過。4、抓鉗:抓鉗根據對組織抓持損傷程度分有創和無創兩類。桿柄可無絕緣層。常用有鋸齒形抓鉗、鼠齒形抓鉗、匙形咬口抓鉗。外徑有5mm和10mm兩種,長度為320mm,器械手柄處長有棘輪結構狀鎖扣,有助減輕手術時手控疲勞。抓鉗用於對組織的鉗夾、牽引及固定。5、持針器:分直頭和彎頭兩種,一般外徑5mm,長度450mm,不帶絕緣層,夾持面有羅紋。6、電凝鉤:電凝鉤是腹腔鏡手術常用而重要的器械,可用於解剖、分離、電切和電凝止血。電凝鉤有「L」形和直角形,電凝鉤是一種消耗性器械,使用時間久後絕緣層易磨損,應注意定期檢查。7、標本袋:腹腔鏡手術標本取出時為避免污染腹腔,需要裝進標本袋,便於取出。理想的標本袋應不透水、夠結實。市面上有不同型號的一次性標本袋、有時也可根據手術標本大小用安全套、塑膠手套、一次性尿袋、普通塑料膠袋等自製。8、施夾器與金屬鈦夾:腹腔鏡手術的血管、膽囊管等可用金屬夾夾閉後離斷、以替代結扎。常用的金屬夾為鈦夾、有大、中、小號,可根據組織的寬度靈活選用。施夾器外徑為10mm。9、剪刀:手術剪外徑有5mm和10mm兩種,一般都帶有絕緣層和電極頭,可同時止血。常見有直頭剪、彎頭剪、鉤形剪,彎頭剪有左彎剪、右彎剪,大多可3600旋轉。10、圈套器:圈套器可用於結扎膽囊管、闌尾根部、含血管的較大塊組織,有成品出售,常用可吸收線或者合成線,已經做好一個滑結,套扎拉緊滑結後,在組織液的作用下,線結會部分膨脹,從而使線結更緊不會松脫。 11、腹腔鏡線型切割吻合器:是腹腔鏡手術的重要工具,對於腹腔鏡胃腸手術和其他一些復雜腹腔鏡手術來講,沒有它,很多手術是不可能在腹腔鏡下完成的,如用來切割和關閉胃和腸管,切割大的血管,行吻合手術等等。可打出相互咬合成排的釘子,每側二排或三排互相錯開,在釘合時中間的刀片同時將中間切開。釘子的高度為2.5 mm 、3.5mm、4.8 mm不等,釘倉的長度有35 mm、45 mm、60 mm不等、可根據組織的厚度與寬度靈活選用。部分腹腔鏡用線型切割吻合器前端可部分彎曲。12、腹腔鏡疝修補釘合器:是腹腔鏡疝修補的主要器械,也可用於胃底折疊術、陰道懸吊術等的釘合。其外徑有12mm、10mm、5mm等幾種,前兩種釘合後,金屬小釘為B字形,後一種為小彈簧狀。13、圓形吻合器:腹腔鏡圓形吻合器用於空腔臟器之間的吻合。器械頭外徑一般有21 mm、25 mm、29 mm、33 mm幾種可供選擇。14、牽開器與腹腔鏡拉鉤:腹腔鏡手術時,為使某些組織器官顯露,人們設計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牽開器與腹腔鏡拉鉤。扇形牽開器可用於牽開手術野的肝臟、結腸、大網膜等臟器;帶翼牽開器則適合在食管下段或胃近端手術中用來牽開肝左葉。五、沖洗吸引系統腹腔鏡手術時必須要有良好的沖洗吸引設備,以保證術野的清晰。沖洗吸引系統包括沖洗吸引裝置和沖洗吸引管。沖洗吸引機具備自動沖洗和吸引功能。六、手術圖像紀錄設備為了便於教學和交流、或術後檢查手術過程中有無失誤以便日後提高,可將監視器所觀察到的圖像進行紀錄。可以使用最簡單的家用錄象機,也有線數比較高的數碼錄像機,專門的圖像採集系統則採用數碼技術將手術過程直接存儲於電腦中,可以切取圖片或者直接將圖片或者刻錄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