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沒有塞尺氣門間隙怎麼調
就只有憑經驗跟感覺去調了,最好還是用塞尺調的更准確一點。
B. 氣門間隙如何測量
有專用的氣門塞尺。比如四缸的車,在對好點火正時的情況下1-3-4-2.點火順序,1缸雙氣門,3缸排4缸不調2缸進氣門。 一定要在涼車的情況下調。
C. 氣門間隙的測量怎麼測
氣門間隙的測量值,用塞尺插入間隙處進行測量
D. 沒有工具怎麼擰氣門芯
只能工具,不能只淘寶買一個[汽車問題,問汽車大師。4s 店專業技術員,10分鍾解決看看別人怎麼說。
E. 我的摩托車是豪爵銀豹125-7d我沒有塞尺我自己怎麼調氣門間隙啊誰能告訴我啊
調整如下:
頂置凸輪軸式氣門間隙的調整方法:
1、拆下進排氣門室蓋和磁電機外罩;
2、轉動磁電機轉子,使其外圓面上的「T」刻線與機殼上的刻線對准,皮時活塞應處在壓縮行程的上止點;
3、將厚度為規定氣門間隙值的塞尺小心地插入氣門間隙內來回拉動,若感到略有阻力時,說明間隙合適.
4、若間隙不合適,則行旋樺調整螺母,一邊用小扳手轉動調整螺釘,一邊拉動塞尺檢查間隙,待間隙合適後,再擰緊後間隙發生變化,應再用塞尺復測一次。
側置氣門間隙的調整方法:
1、拆下氣門室蓋,卸下火花塞;
2、用手指堵住火花塞孔,踏動啟動踏桿,當手指感到有氣流沖擊時,說明活塞已處在壓縮行程;
3、這時可將螺絲刀頭部伸入火花塞孔內,再緩緩踏動啟動踏桿,當螺絲刀上升到最高點時,活塞即處於上止點;檢查調整氣門間隙。
方法同頂置凸輪軸工氣門間隙的檢查及調整方法:
需說明的幾個問題對側置氣門來講,氣門間隙是指進排氣門桿尾端與挺桿上調整螺釘間的間隙;對頂置氣門和頂置凸輪軸式氣門來講,氣門桿恬端與搖臂上調整螺釘間的間隙。 氣門間隙分冷間隙和熱間隙兩種,熱間隙比冷間隙略小,在發動機冷態下測量的間隙即為冷間隙。通常,進氣門冷間隙在0.08~0.10毫米之間,排氣門冷商隙在0.10~0.12左右。調整時應嚴格按說明書上規定的間隙進行。 氣門間隙的檢查及調整必須在進排氣門者完全關閉時進行。而自學成才塞位於壓縮行程的上止點時,恰好進排氣門完全關閉,所以調整氣門間隙時,必須使客廳塞處於上止點。 氣門間隙的調整應在發動機冷態時進行,嚴禁在發動機動轉時即進行調整。對雙缸發動機,應逐缸進行檢查及調整。
F. 氣門導管及氣門油封檢查
1、 檢查氣門桿是否有明顯的彎曲、燒蝕和損壞,如有,應予以更換。
2、使用千分尺測量氣門桿外徑尺寸,倘若超過使用極限值則需更換。
3、使用微型千分表伸入氣門導管孔內測量其孔徑,根據氣門桿的測量情況,計算出它們之間的配合間隙。若超過使用極限值,應更換相關零件。若沒有專用測量工具,可將新氣門桿插入導管孔內,將氣門盤部提出一點,用微型千分表靠在氣門盤頭部,如果擺動量超過0.20 mm,則說明氣門導管孔已磨損過量,應更換。
4、檢查氣門桿的彎曲和氣門頂部的歪曲偏擺,可使用千分表在專門的檢驗儀上進行檢測。若沒有測量儀器,也可將氣門桿放置在平板或平玻璃上,滾動氣門桿,使用塞尺片測量氣門桿與平板之間的間隙,只要間隙超過0.03 mm,就判斷該氣門桿彎曲變形,不能繼續使用。
5、將氣門桿靠到兩個圓柱體之間,持千分表測頭靠到氣門錐盤部,滾動氣門桿,觀察擱在氣門錐盤部的千分表指針,如果其跳動值超過0.05 mm,說明氣門盤頭部跳動嚴重,此時結合測量氣門座圈的寬度來決定檢修或更換某個零件。
201562211463694453.jpg
二、氣門導管
氣門導管(如圖所示)為氣門桿的上下運動提供導向作用,是氣門的一個重要散熱通道,目前摩托車大都使用粉末冶金合金和耐磨鑄鐵燒結而成,這些材料能部分地提高材質的導熱性。其材質具有多孔組織,採用特殊滲油工藝處理,使其在工作過程中,通過氣門的抽吸和溫度升高的膨脹,機油能自動進入摩擦表面起潤滑作用。發動機停止工作時,因毛細管作用,機油又被吸入孔隙中,這種自潤滑性能極好地保護了氣門桿部不受傷害,具有磨損小、工作可靠等特點(氣門導管的技術參數:內外圓同心度≤0.022 mm,硬度HB150~180)。
若機油從氣門導管與氣門桿的間隙處進入燃燒室或排氣道,會引起排氣冒藍煙。因為氣門與導管磨損後,兩者之間的間隙超大,一旦達到維修極限值0.08 mm以上,當氣門往復運動時會左右搖擺,致使氣門油封封油失效。此類故障常伴有啟動困難、氣缸蓋雜訊大、動力不足等現象,這種故障多見於使用時間較長的舊車。修復時,首先應檢查氣缸蓋進排氣道內導管及氣門頭錐部的形態。進氣道內多表現為有機油浸潤痕跡,檢查其配合間隙時,可用一隻標準的新氣門和氣缸蓋上的氣門導管孔配合比較。若氣門導管孔磨損過量,則需更換導管。對於無凸緣型導管,在拆卸前需測量其安裝高度。新導管裝入氣缸蓋後應保證其導管上部的高度尺寸與舊導管基本一致。更換氣門導管的氣缸蓋,需重新研磨氣門與氣門座。
201562211463691455.jpg
氣門導管與氣缸蓋孔是過盈配合裝配,若因過盈量不足,或因其它原因引起氣門導管松動,機油會從氣缸蓋接合周圍的間隙處漏入排氣道,或被吸入燃燒室中。具體表現為:進氣門導管松動時,進氣道內有機油浸潤痕跡,冷車啟動後有藍煙排出,與活塞環失效出現的燒機油故障極為相似;排氣門導管松動時,冷車啟動無藍煙排出,排氣管尾部有機油滴出,在熱車狀態特別是低擋重負荷時,有明顯的藍煙排出(在連續的坡道上行駛可檢測到)。同時高溫排氣會竄入曲軸箱內,引起曲軸箱內的機油溫度急劇升高和發動機過熱等症狀。
一旦確認氣門導管存在松動,最好更換新件。若暫無配件,可在氣門導管下端沖一些毛刺狀凸起,同時用沖子仔細地在氣缸蓋導管孔周圍沖一些對稱的小凹點,使其口徑變小,並在氣缸蓋導管孔內塗上一些液體密封膠(如樂泰515平面密封膠),然後把導管壓入氣缸蓋導管孔內。如果更換新氣門導管,不要忘記在導管下端套上耐高溫的O型密封圈。必須注意:若舊導管與新氣門的配合間隙達到了維修極限值,應更換舊導管,同時採取上述措施,使新導管和氣缸蓋孔有足夠的過盈量,不致於在熱態時自行松動。此外,如氣缸蓋破損,氣缸蓋頰扭曲變形,在進氣沖程時,潤滑油會被吸入燃燒室參與燃燒,出現冒藍煙燒機油現象,此類故障車多數表現為氣缸蓋與氣缸結合處有油漬浸潤現象。修復時,應更換氣缸蓋墊和研磨氣缸蓋平面。同時注意以下幾點:
201562211463698982.jpg
1、使用鉸刀修整導管或清除積炭時,鉸刀伸進或取出都應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並加適量機油潤滑,以增加鉸孔的精度及粗糙度。若鉸刀逆時針方向轉動或不動時取出,會破壞導管孔的精度。
2、氣門導管的材質硬度較低,安裝時要用帶止口的芯棒進行操作裝配,不要損傷其配合面。
3、導管與氣缸蓋導管孔的過盈量一般選擇在0.04 mm~0.06 mm之間。多次拆裝後,應適當增加其裝配的過盈量,以保證配合的牢固性,必要時應使用液體密封膠防止松動。
4、無論氣門是否更換,在更換氣門導管後,均應檢查氣門的密封性,必要時需研磨氣門和氣門座,確認沒有泄漏才能裝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