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傳統的政策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什麼
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外派怎麼樣 2025-08-03 01:03:41
農業工具犁耙怎麼畫 2025-08-03 00:45:53
薇姿產品哪個好 2025-08-03 00:45:37

傳統的政策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19 03:40:56

① 什麼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主要工具有哪些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

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主要工具: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2、再貼現政策(rediscount rate);

3、公開市場業務(open market operation)。

(1)傳統的政策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匯率穩定是央行貨幣政策目標之一。站在人民幣匯率的角度看,匯率穩定對一國金融環境穩定和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影響不需贅述,而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貶值自然也會帶來資本外流壓力,進而影響金融環境的穩定運行,並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結構轉型,因而保匯率並不是犧牲國內經濟,而是為國內經濟的平穩運行創造條件。

央行於2018年10月7日宣布降准後表示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穩定市場預期,保持外匯市場平穩運行。這一說明也表現央行對當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短期內資本管制對匯率的穩定效果尚可、離岸央票效果尚需觀察;但外匯管制不是長久之計,長期來看仍然需要利率引導釋放壓力。

中央銀行實施量化寬松政策通過從市場上大量購買資產,釋放流動性,它可以實現兩大目標。

第一,它可以降低長期利率,從而刺激私人消費和企業投資。私人的消費和企業的投資,對任何國家的經濟來講都是最重要的,沒有這兩者,經濟不可能增長。

第二,通過量化寬松購買資產釋放流動性,那麼它就可以增加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准備金。中央銀行可以把商業銀行持有的資產買過去,增加商業銀行的儲備金,鼓勵它們向企業和個人發放貸款增加信用,來刺激企業投資,刺激個人的消費。

② 貨幣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很多,凡是能夠影響市場貨幣供應的政策都可以說是貨幣政策工具,如信用控制等,國家中央銀行多年來採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這三大傳統的政策工具有時也稱為「三大法寶」,主要用於調節貨幣總量。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效果:

即使准備率調整的幅度很小,也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巨大波動;

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備金為基礎;

即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由於種種原因持有超額准備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的調整也會產生效果;

即使存款准備金維持不變,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法定存款准備率調整的效果比較強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傾向;

存款准備金對各種類別的金融機構和不同種類的存款的影響不一致,因而貨幣政策的效果可能因這些復雜情況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再貼現政策: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持有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所做的政策規定。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時再貼現率的確定與調整;二是規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效果:

再貼現率的調整可以改變貨幣供給總量;

對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並能夠改變資金流向。局限性:

主動權並非只在中央銀行,甚至市場的變化可能違背其政策意願;

再貼現率的調節作用是有限度的;

再貼現率易於調整,但隨時調整引起市場利率的經常波動,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效果:①主動性強,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動進行操作;
②靈活性高,買賣數量、方向可以靈活控制;③調控效果和緩,震動性小;④影響范圍廣。局限性:①中央銀行必須具有強大的、足以干預和控制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實力;②要有一個發達、完善的金融市場,且市場必須是全國性的,市場上證券種類齊全並達到一定規模;③必須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③ 三大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機理

1、存款准備金率。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央行在傳統貨幣政策的操作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階段(2008年下半年)、應對國內通脹壓力階段(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階段(2014年以來)。

在這三個階段實施的貨幣政策最為顯著的特徵是,持續下調或持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和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

2、公開市場操作。

在公開市場的操作品種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銀行票據,它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發行對象為商業銀行等一級交易商。

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是投放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可以視為我國(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 的一項貨幣政策創新。

3、再貼現。

「新型」再貸款政策的主要特點在於央行要求商業銀行提供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級別的債券(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券)、商業銀行持有的優質信貸資產、地方政府債券等,而傳統的再貸款是一種單純的信用貸款,使央行面臨潛在的信用風險。

(3)傳統的政策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存款准備金率的局限性:

1、存款准備金政策缺乏彈性。

存款准備金比率的調整所帶來的效果非常強烈,中央銀行難以確定調整准備金率的時機和調整的幅度,因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不宜隨時調整,不能作為中央銀行每日控制貨幣供應狀況的工具。

2、由於存款准備金政策對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貨幣乘數及社會的貨幣供應量均有較強烈的影響,對整個經濟和社會大眾的心理預期等,都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因而存款准備金率有固定化傾向。

3、存款准備金政策對各類銀行和和地區銀行的影響也不一致。

由於超額准備金並不是平均分布在各家銀行,而且銀行的規模大小有差別,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同,銀行類別各異因此,存款准備金率「一刀切」式的變動對各家銀行的影響就不一致,有的銀行往往陷入嚴重資金周轉不靈的困境。

④ 中央銀行傳統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指的是什麼

一、 存款准備金。存款准備金,是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資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的總額的比率。

拓展資料:

中央銀行產生背景:

(1)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 18世紀初,西方國家開始了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商品經濟的迅速擴大,促使貨幣經營業越來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圖,由此產生了對貨幣財富進行控制的慾望。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頻繁出現資本主義經濟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導致連續不斷的經濟危機。面對當時狀況,資產階級政府開始從貨幣制度上尋找原因,企圖通過發行銀行券來控制、避免和挽救頻繁的經濟危機。

(3)商業銀行的普遍設立,伴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銀行業也逐步興盛起來。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在推動歐洲大陸的貨幣兌換商轉變成商業銀行的同時也加速了新銀行的涌現。

(4)貨幣信用與經濟關系普遍化。資本主義產業革命促使生產力空前提高,生產力的提高又促使資本主義銀行信用業蓬勃發展。

(5)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危機的頻繁發生,銀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為中央銀行的產生奠定了經濟基礎,又為中央銀行的產生提供了客觀要求。

中央銀行---網路

⑤ 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

現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窗口指導等。

1、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2、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存款准備金已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3、利率政策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依據客觀經濟條件和經濟政策目標制訂的關於利率方面的各種制度、法令和條例的總稱。

4、匯率政策指一國政府利用本國貨幣匯率的升降來控制進出口及資本流動以達到國際收支均衡之目的。

(5)傳統的政策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6種,其作用與意義如下:

①公開業務

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品種,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

②存款准備金

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③銀行貸款

運用再貸款政策、再貼現政策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

④利率政策

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的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

⑤匯率政策

通過匯率變動影響國際貿易,平衡國際收支。

⑥常備借貸便利工具

提高貨幣調控效果,有效防範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增強對貨幣市場利率的調控效力。

參考資料:網路-貨幣政策工具

⑥ 傳統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很多,凡是能夠影響市場貨幣供應的政策都可以說是貨幣政策工具,如信用控制等,國家中央銀行多年來採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這三大傳統的政策工具有時也稱為「三大法寶」,主要用於調節貨幣總量。
⑴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備率調整的幅度很小,也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巨大波動; ② 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備金為基礎; ③ 即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由於種種原因持有超額准備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的調整也會產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備金維持不變,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備率調整的效果比較強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傾向; ② 存款准備金對各種類別的金融機構和不同種類的存款的影響不一致,因而貨幣政策的效果可能因這些復雜情況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貼現政策: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持有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所做的政策規定。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時再貼現率的確定與調整;二是規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效果: ① 再貼現率的調整可以改變貨幣供給總量; ② 對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並能夠改變資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動權並非只在中央銀行,甚至市場的變化可能違背其政策意願; ② 再貼現率的調節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貼現率易於調整,但隨時調整引起市場利率的經常波動,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
⑶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效果:①主動性強,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動進行操作; ②靈活性高,買賣數量、方向可以靈活控制;③調控效果和緩,震動性小;④影響范圍廣。局限性:①中央銀行必須具有強大的、足以干預和控制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實力;②要有一個發達、完善的金融市場,且市場必須是全國性的,市場上證券種類齊全並達到一定規模;③必須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希望採納

⑦ 簡述題,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即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再貼現率,存款准備金政策和公開市場操作.
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如優惠利率,保證金利率,行業信用管制等的間接信用控制;如貸款量的最高限額和存款利率的最高限額的直接信用管制手段.

⑧ 簡述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和再貼現;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貸款規模控制、特種存款、對金融企業窗口指導等。

根據貨幣政策工具的調節職能和效果來劃分,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以下四類:

一、常規工具

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二、選擇工具

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信貸或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而採用的工具。

三、補充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規性、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外,中央銀行有時還運用一些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信用進行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

四、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國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8)傳統的政策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工具作用:

1、公開業務

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品種,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

2、存款准備金

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3、銀行貸款

運用再貸款政策、再貼現政策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