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如圖這個扭兩個孔的工具叫什麼名字
應該是擴張用的 擴張鉗??
❷ 能把一個耳機孔分流成兩個耳機孔的東西叫什麼
1.一分二耳機轉換器,也可以叫情侶插、耳機分接線。
2.耳機轉換器,用來轉換插孔使插頭兼容的工具。
3.而一般mp3、電腦、隨身聽用的是3.5mm的插頭和介面,假如插頭是2.5mm的使用轉換器便能使耳機連接兼容。
❸ 硬幣大小的一個螺絲,上面有兩個洞,應該是用來擰的,但是不知道是用
它既然這樣設計,肯定不會太緊,試試插入兩根牙簽,上下用力,逆時針
❹ 螺紋螺絲擰不進去,有一種工具是可以把打好的洞擴大並且擰出螺紋,方便擰進螺絲的工具叫什麼
這是三個工具,不是一個工具、
一、打洞的工具叫:電鑽
二、把膨脹螺絲打進去工具叫:鐵錘
三、膨脹螺絲進去了固定的工具叫:扳手
有一種叫自攻螺絲的,可以直接把螺絲打進去,用(電鑽)就可以了
❺ 擰緊電鑽夾頭的工具叫什麼
手電筒鑽就是以交流電源或直流電池為動力的鑽孔工具,是手持式電動工具的一種。是電動工具行業銷量最大的產品,廣泛用於建築、裝修、傢具等等行業,用於在物件上開孔或洞穿物體;
手電筒鑽的主要構成:鑽頭、鑽夾頭、輸出軸、齒輪、轉子、定子、機殼、開關和電纜線;
鑽頭
鑽頭是用以在實體材料上鑽削出通孔或盲孔,並能對已有的孔擴孔的刀具。常用的鑽頭主要有麻花鑽、扁鑽、中心鑽、深孔鑽和套料鑽。擴孔鑽和鍃鑽雖不能在實體材料上鑽
手電筒鑽
孔,但習慣上也將它們歸入鑽頭一類。
★ 使用指南:
(1)外殼要有接地或接零保護:塑料外殼應防止碰、磕、砸,不要與汽油及其他溶劑接觸;
(2)鑽孔時不宜用力過大過猛,以防止工具過載;轉速明顯降低時,應立即把穩,減少施加的壓力;突然停止轉動時,必須立即切斷電源。
(3)安裝鑽頭時,不許用錘子或其他金屬製品物件敲擊,手拿電動工具時,必須握持工具的手柄,不要一邊拉軟導線,一邊搬動工具,要防止軟導線擦破、割破和被軋壞等。
(4)較小的工件在被鑽孔前必須先固定牢固,這樣才能保證鑽時使工件不隨鑽頭旋轉,保證作業者的安全。
(5)外殼的通風口(孔)必須保持暢通;必須注意防止切屑等雜物進人機殼內
❻ 耒耜上的兩個孔是干什麼的
骨耜是用偶蹄類哺乳動物肩胛骨製成,肩部挖一方孔,可以穿過繩子綁住木柄。骨耜中部磨有一道凹槽以容木柄,在槽的兩邊又開了兩個孔,穿繩正好綁住木柄末端,使木柄不易脫落,其製作方法已相當進步。這種骨耜在南方水田中使用,功效也很高
資料
http://www.80075.com/NongLinXue/20070825/14778-1.shtml
耒、耜
耒、耜是兩種農具,是最古老的挖土工具。耒的下端是尖錐式,耜的下端為平葉式。耒是從採集經濟時期挖掘植物的尖木棍發展而來的。早期的耒就是一根尖木棍,以後在下端安一橫木便於腳踏,入土容易,甲骨文中的就是它的象形。再後單尖演變為雙尖,稱為雙尖耒(圖一九),甲骨文中的就是它的象形。單尖木耒的刃部發展成為扁平的板狀刃,就成為木耜。它的挖土功效比耒大,但製作也比耒復雜,需要用石斧將整段木材劈削成圓棍形的柄和板狀的刃,即所謂神農「破木為耜」、「斫木為耜」[135]。早期的耒、耜都是木質的,即《周易·系辭》所說的「斫木為耜,揉木為耒」,因此不易保存下來。不過在陝西省臨潼縣姜寨和河南省陝縣廟底溝等新石器時代遺址都發現過使用雙齒耒挖土後留下的痕跡,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和羅家角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過木耜。由於木耜的刃部容易磨損,後來就改用動物的肩胛骨或石頭製作耜刃綁在木柄上,成為骨耜或石耜,它們都比木耜更加堅硬耐磨,從而提高了挖土的功效。目前北方較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如河北省武安縣磁山遺址和河南省新鄭縣裴李崗遺址以及遼寧、內蒙古等地的遺址中都出土了很多石耜,其年代最早可達8000年前,由此推測,木質耒耜的起始年代當更為久遠。目前發現早期骨耜最多的地方是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和羅家角遺址,距今7000年左右。骨耜是用偶蹄類哺乳動物肩胛骨製成,肩部挖一方孔,可以穿過繩子綁住木柄。骨耜中部磨有一道凹槽以容木柄,在槽的兩邊又開了兩個孔,穿繩正好綁住木柄末端,使木柄不易脫落,其製作方法已相當進步。這種骨耜在南方水田中使用,功效也很高(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