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經濟學產生於資源的稀缺性和選
經濟學中的資源稀缺性是人類共有的現象和自始至終一直困擾著人類的問題,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命題,因為資源稀缺,才產生了經濟學。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有限的資源。這種稀缺既包括絕對的稀缺又包括相對的稀缺。所謂絕對的稀缺,即物質性稀缺,指儲存在地球自然界中的資源的存量是一定的,並且從總體上說是稀少的和不足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若人類對資源進行滅絕性開掘,使資源的損耗和被利用速度大於資源的保有或再生速度,則資源必將日益減少並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枯竭的前景。所謂資源的相對稀缺性,即是主流經濟學意義上的稀缺,即指自然資源相對於人類無限慾望和需求來說是稀少和不足的,「物以稀為貴」,資源總是有限的,這種物質的不可獲得性即為稀缺性,正是因為「人類社會的基本問題是生存和發展。……一個社會無論有多少資源,總有一個限量,相對於人們的無限慾望而言,總是有限的、不足的。」稀缺性決定了每個社會和個人必須做出選擇,選擇用有限的資源生產什麼、如何生產以及為誰生產。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只能把資源用於某一目的就不能把這些資源用於其他目的,因此必須在眾多的目的與用途中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正如哈羅德、德姆塞茨所言,造成利益沖突的原因乃是對稀缺資源的需求。而人們試圖佔有利用各種稀缺性資源時就會發生沖突,為了解決沖突,人類需要相互制約和作用。這種相互制約和作用可以通過企業和市場,但通過國家的法律也是一個重要途徑,並且由於法律的普適性、規范性和相對來說超越時空的穩定性,能夠根據之對自己行為確立一個大致確定的預期而成為了人們的一種共同確認並確信其效力的選擇。環境權作為一種法律權利,其產生的背景是在工業社會經濟過度增長和後發達國家在謀求發展過程中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出現的環境危機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極大威脅時產生的。環境權得以產生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資源的稀缺性,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兼具經濟性與生態性的自然資源總量是一定的,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鄉村這些人類時刻處在其中、賴以生存的環境與資源無論是從總量上來說,還是對於人類無限增長的慾望及生產、生活的需要來說都是很有限的。而作為組成人類現代賴以生存其間的被污染和破壞的環境也是有限甚至是極其稀缺的,又極容易被污染和破壞,因而為人類環境保護的需要,這樣就需要法定的環境權的出現。對資源的無償的使用和肆意破壞必將被追究責任,同時若自身所處的環境遭受破壞和不能進行資源的正當合法利用也可訴諸法律尋求保護
⑵ 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是資源的稀缺性,請問大家如何理解
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是資源的稀缺性,我是這樣理解的,物以稀為貴。
⑶ 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解釋什麼是資源的稀缺性
資源是稀缺的。一方面,一定時期內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進行生產的技術條件是有限的,同時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稀缺是由生產要素的稀缺所決定的。個人期望得到許多商品和追求許多目標。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第一原則,一切經濟學理論皆基於該原則,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所以人類的經濟及一切活動需要面臨選擇問題,經濟學理論則圍繞這一問題提出觀點和論證。
(3)研究經濟學是因為資源的什麼特點選擇擴展閱讀
資源特點
資源有限性與人們需要無限性的矛盾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矛盾資源的有限性、人們需要的無限性及其它們之間的矛盾。
1、人類生存發展總是需要生活資料,人們的需要具有多樣性和無限性。它是由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決定的,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需要,如生存需要、享受需要、發展需要,或者經濟需要、政治需要,精神文化需要等等,這些需要形成一個復雜的需求結構,這一結構隨著人們生活的社會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人們的需要不斷地從低級向高級發展,不斷擴充其規模。舊的需要滿足了,新的需要又產生了。從歷史發展過程看,人們的需要是無限的。
2、資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平衡性的特點。資源的有限性也叫稀缺性,是指相對於人們的無窮慾望而言,經濟資源或者說生產滿足人們需要的物品和勞務的資源總是不足的。
不平衡性有兩層涵義:相對於人們不斷變化的需求結構和多樣化的需求而言是不平衡的,人們不得不做出選擇,分出輕重緩急,在滿足需求時分出先後順序;資源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的社會群體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總之,結構和分布失衡導致每一個體和群體都面對著資源稀缺性難題。顯然,資源的有限性與人類需要的無限性便形成矛盾。為了解決矛盾,人類世世代代奮斗不息;為了解決矛盾,人類研究、探索、創立和發展了各門科學。
⑷ 為什麼說經濟學是研究資源配置和資源利用的一門學科
因為資源是有限的,而人們的需求是無限的。用有限的資源滿足無限的需求,這就要求合理配置資源從而達到最高的利用率來盡量滿足人們的需求。
⑸ 怎麼理解經濟學建立的基礎:資源的稀缺性
因為只有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人類的經濟活動才需要面臨選擇問題,資源的稀缺性使得社會不得不作出選擇。如果人類的可獲得資源是無限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麼經濟學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資源是稀缺的。一方面表現在一定時期內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進行生產的技術條件是有限的,同時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稀缺是由生產要素的稀缺所決定的。個人期望得到許多商品和追求許多目標。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第一原則,一切經濟學理論皆基於該原則,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所以人類的經濟及一切活動需要面臨選擇問題,經濟學理論則圍繞這一問題提出觀點和論證。
正是由於稀缺性的存在,才決定了人們在使用經濟物品中不斷做出選擇,如決定利用有限的資源去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為誰生產以及在稀缺的消費品中如何進行取捨及如何用來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而且只有當物品稀缺時,才能被認為是社會財富的一部分。
(5)研究經濟學是因為資源的什麼特點選擇擴展閱讀
資源的稀缺性的原理體現在:
1、物品和資源的稀缺性及社會必須對其有效地加以利用,是經濟學的核心思想;正是由於存在著稀缺性和人們追求效率的願望,才使得經濟學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
2、相對於人的需求,人類可以使用的物品和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人工製造的生產設備等,都是稀缺的,而人的慾望卻是無限的。稀缺資源不可能滿足人的無限慾望,因此,人類必須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將資源有效地運用於滿足人類最重要的目標上。
3、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人們不可能無代價地獲取滿足生存需要的物資資料,現有的物品和勞務只能滿足人們消費慾望的很小部分。由於人的慾望的無限性,對任何經濟活動而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資源。
⑹ 為什麼要研究經濟學
一、學習在先期發展的市場經濟國家的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現代經濟學,對我們而言無異於免費午餐
人類的很多認識都是後發的,是在經歷了以後的認識。我們是後發展國家,不僅在經濟發展上具有後發優勢,而且在經濟學的學習方面同樣具有後發優勢。先期發展的市場經濟國家其發展過程有最初的探索、有波瀾壯闊的發展,有順利、有曲折、有成功、有失敗、有經驗、有教訓。作為記錄、反映、歸納、總結、前瞻的現代經濟學雖抽象而栩栩如生,雖具理論特質卻彰顯著實踐的精髓。先期發展的經濟實踐基礎上誕生和發展的現代經濟學,像數理化等自然科學的成就一樣,是人類共同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光照人類的。當我們從馬克思的《資本論》里不僅了解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了解到市場經濟運行的相關規律的時候;當我們從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感受到了市場經濟的魅力和必然性的時候;當我們從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理解了宏觀調控的時候;當我們從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中把握了微觀經濟運行和個人決策的基本原理的時候;當我們從貝克爾的《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中明白了經濟學是理解人生的藝術的時候;當我們從新制度經濟學中了解了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的時候,我們感到了經濟學內容的博大、精深、豐富、飽滿、枝繁葉茂和生命力,今天的經濟學已經成為了經濟學帝國。基於此,我們也感覺到了在學習經濟學方面的後發優勢。我們可以學習,可以借鑒,可以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經濟學,我們不必所有的事情都從頭走一遍。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我們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學習經濟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走向——市場經濟不僅有特殊性,而且有共同性。學習在自然經濟基礎上不可能產生的,對於我們又十分重要的現代經濟學,無異於免費午餐。面對著發展中的經驗,特別是教訓,我們更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習經濟學的迫切和重要。
二、經濟學的研究幫助人類選擇了市場經濟,學習經濟學有利於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從大的方面、社會方面而言,經濟學在比較中選擇了市場經濟。現在看來,市場經濟確實如亞當·斯密所言,可以富其國而裕其民。三次偉大的工業革命都發生在市場經濟國家。凡發達國家都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無一例外的都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選擇市場經濟必須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之所以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因為實踐證明,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效用最大,原因在於:其一,各種資源的所有者都會在給定的條件下把資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去,從而使總體資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其二,資源配置是通過交易和競爭的方式完成的,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各種資源的潛能。其三,市場配置資源的信息是橫向傳遞的,內容真實,傳遞速度快,社會組織成本小。在行政力量主導的情況下信息是縱向傳遞的,不僅失真,而且有時滯。其四,市場經濟下配置資源的主體是企業家,企業家精神使他們最清楚應當如何配置資源。政府需要做的,只是在最少,從而也可能最佳的職能范圍內高效地發揮作用。市場和政府各自在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更好地發揮作用,二者的有機組合可以實現體制效率的最大。當然,「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如何組合取決於一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當時面對的任務。「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在給定的條件下發揮好作用。
三、經濟學揭示了規律的特質,告誡我們經濟發展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
如果說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首當其沖的條件是選擇了什麼樣的經濟體制,那麼,幾乎和這個條件並列的就是是否遵循了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什麼時候人們遵循了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包括人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在不知不覺中的遵循,經濟就健康發展,人與自然就和諧相處。人的總福利,即經濟福利、社會福利和自然界賦予的福利就會最大。而任何有意無意地對規律的不敬和違背,都會毫無例外、或遲或早地遭到規律的懲罰,並最終由人民群眾承受懲罰的後果。由於計劃經濟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思維方式,人們在無知和不斷誇大自我能力的情況下,喪失了起碼的規律意識,不斷違背經濟規律,最終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的低效和貧窮而淘汰了計劃經濟體制本身。而不計自然成本,片面追求GDP,一些地方政府血拚GDP的做法則違背了自然規律,嚴重的污染造成了對人們健康的影響就是對違背自然規律的懲罰。人們在心靈深處對規律必須有最高的敬畏,在實踐中必須有規律意識和自覺地遵循規律。
經濟學揭示了規律的特質。規律深藏在現象的背後,在無數偶然中展示著必然,在無序中潛藏著有序。所謂的價值規律的「自發」作用,可謂一語中的。人們即使限制了「自發」在某一方面、某一時空的表現,「自發」還會從另外的角度、另外的時空表現出來,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遭到了規律的懲罰。
經濟學中的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告誡人們,發展必須遵循自然規律。1972年,羅馬俱樂部的報告《增長的極限》震驚世界。報告認為快速的、為了增長而增長的經濟增長已經嚴重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平衡。1992年,英國學者理查德·杜思韋特在其《增長的困惑》中再一次詳細論述了快速的增長對自然界,從而對人類自身福祉的沖擊。該書反思了GNP,認為作為一個交易額的GNP沒有反映自給自足的部分,掩蓋了無奈的購買、掩蓋了對環境的破壞以及分配不公,一些不好的東西,例如車禍也能增加GNP。在此基礎上,該書提出了新的衡量發展的標准。這些標准不僅包括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教育、文化活動的水平,以及公平的享有權、人們獲得工作的難易程度、用於休閑的時間以及社區的和諧等,新標准更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清新的空氣、衛生的飲用水、優質的食品以及動植物的多樣性。人類與自然界是一個大系統,豐富多彩、充滿生機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人類福祉,破壞了自然界不僅破壞了當代人的福祉,也破壞了子孫的福祉。
經濟學的研究告訴人們,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更容易遵循經濟規律,原因在於分散的個體誰也不能左右市場,只能順應市場,這就在冥冥中遵循了經濟規律。前提是把政府職能限制在最小從而最好的范圍內。如果不是這樣而是行政力量強大到無所不能、為所欲為的程度,又覺得自己「似乎有知識」(哈耶克語),違背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就成了邏輯必然。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必須靠制度。靠著制度的制約和平靜而自然的心態最容易遵循規律,沒有制度制約的亢奮和頭腦發熱,最容易違背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
不僅在國家和社會層面上要遵循經濟規律,作為個體的人也要了解大勢,遵循經濟規律。就微觀層面而論,包括企業和個人,必須把思維方式轉到市場經濟的軌道上,從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基本要求出發去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簡單地說,這些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法則可以概括為:(1)只有在社會承認你的產品和服務的時候,生產者才能實現價值和盈利。這是一個驚險的跳躍。你必須以清醒的頭腦前瞻性地面對市場,而不是政府。(2)你必須發揮你的比較優勢,在社會、組織、市場中尋找到你的最佳位置,但你不能故步自封,陶醉於低層次的比較優勢,而要不斷地提升自己。(3)你必須有核心競爭力。工業文明的基因是精細化,如果沒有市場需求,沒有核心技術,僅僅有資本是支撐不了一個產業和一個企業的。(4)你必須遵循投入和產出的定律,如果不能盈利,而是一直虧損,那將難以為繼。(5)你必須了解大勢,認識大勢,把握大勢,順應大勢。經濟學是理解人生的藝術,除了上述談到的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之外,經濟學還探討了婚姻、家庭、歧視、犯罪等等,經濟學的學習可以使我們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
四、學習經濟學,有助於把人們特別是幹部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轉到市場經濟的軌道上
美國學者查爾斯·都希格在其《習慣的力量》中指出,我們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選擇似乎都是精心考慮的決策結果,其實不然,這些選擇都是習慣的結果。在步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由於習慣的力量,一些人,特別是一些幹部,存在著明顯的不適應、不協調,依然習慣於「拍腦袋」決策,動輒大手筆的政績工程。由是我們必須改變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習慣,塑造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學習現代經濟學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市場經濟,轉變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經濟學百年》(第三版)選擇和評介了百年來經濟學的經典,涵蓋了經濟學的各個方面,相信會對理解市場經濟體制,理解經濟趨勢,理解和把握經濟規律、經濟政策,塑造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極具幫助。李義平
⑺ 經濟學專業的核心是什麼
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經濟學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各個階段的各種經濟活動及其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和發展規律的學科。經濟學的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和資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分為兩個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於以色諾芬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希臘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進化證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受到國家和人民的重視,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二、經濟學的特點
經濟學研究對象
由於經濟思想和理論受社會、歷史、階級等因素的影響,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必然隨著歷史時代的變遷而發生變化。在西方經濟學史上,其研究對象可概括如下。
財富理論是歷史最悠久、歷史最悠久、持有人數最多的經濟對象理論。古希臘羅馬學者的經濟思想。新古典經濟學之前的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有這個對象理論。古希臘羅馬思想家色諾芬撰寫了「經濟理論」,研究家庭財富及其增長。重商主義者比他們的前輩更熱衷於研究財富。他們以財富為中心,研究財富的形態(金銀)、產生(流通場)和成長路徑(金銀開采和外貿)。
三、經濟學研究的五個基本問題
經濟學研究以下五個基本問題:生產什麼、怎麼生產、為誰生產、何時生產、誰做決策。
⑻ 為什麼說經濟學產生於資源的稀缺性和選擇的必要性
經濟學的本質就是稀缺性。經濟學就是要解決如何用有限的資源來解決無限的慾望。如果什麼東西都是免費的就不需要經濟學了。
首先,經濟物品是指需要付出代價才能得到的物品。經濟物品,或者說生產經濟物品的資源相對於人的無窮慾望而言始終是不足的,這就是稀缺性,也可以說是資源的稀缺性。稀缺性是普遍存在的,既是相對的又是絕對的。人們要更好地滿足慾望,就要解決稀缺性的問題。大家知道,同一組資源可以生產多種經濟物品,到底生產哪一種經濟物品哪?這就出現了選擇問題,也就是資源配置問題。配置的資源應該被充分利用,但現實生活中卻不盡然,於是又出現了資源利用問題。我們把稀缺資源的配置和利用問題的研究歸為經濟為范疇。
⑼ 為什麼說經濟學產生於資源的稀缺性
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第一原則,一切經濟學理論皆基於該原則,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所以人類的經濟及一切活動需要面臨選擇問題,經濟學理論則圍繞這一問題提出觀點和論證。
資源是稀缺的。一方面,一定時期內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進行生產的技術條件是有限的,同時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稀缺是由生產要素的稀缺所決定的。個人期望得到許多商品和追求許多目標。
(9)研究經濟學是因為資源的什麼特點選擇擴展閱讀
對於人類來說,資源是重要的,也是稀缺的。正因為這種稀缺性,節約才成為必要,才產生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資源這個問題。從古至今,資源有種種配置方式,如最初的「習慣」,以及後來的排隊,抓鬮等。在理論界,根據資源配置的主體的不同主要將其分為兩種類型:
1.市場配置。即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源配置方式。鼓勵市場形成價格和自由交易,強調效率和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
2.政府配置。即政府發揮宏觀調配的作用對資源進行配置。所採取的手段往往是管制,許可證,配額,指標,投標等。
⑽ 資源的稀缺性與經濟學有什麼關系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第一原則,一切經濟學理論皆基於該原則,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所以人類的經濟及一切活動需要面臨選擇問題,經濟學理論則圍繞這一問題提出觀點和論證。
一方面,一定時期內物品本身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利用物品進行生產的技術條件是有限的,同時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稀缺是由生產要素的稀缺所決定的。個人期望得到許多商品和追求許多目標。
正是由於稀缺性的存在,才決定了人們在使用經濟物品中不斷做出選擇,如決定利用有限的資源去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為誰生產以及在稀缺的消費品中如何進行取捨及如何用來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而且只有當物品稀缺時,才能被認為是社會財富的一部分。
(10)研究經濟學是因為資源的什麼特點選擇擴展閱讀:
物品和資源的稀缺性及社會必須對其有效地加以利用,是經濟學的核心思想;正是由於存在著稀缺性和人們追求效率的願望,才使得經濟學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
在西方經濟學看來,相對於人的需求,人類可以使用的物品和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人工製造的生產設備等,都是稀缺的,而人的慾望卻是無限的。
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人們不可能無代價地獲取滿足生存需要的物資資料,現有的物品和勞務只能滿足人們消費慾望的很小部分。由於人的慾望的無限性,對任何經濟活動而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