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資源價值標準是多少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資源價值標準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11 11:46:28

Ⅰ 旅遊資源價值評價指標是那些

簡單點就是旅遊資源調查 評估 。\r\n看這個旅遊資源具有什麼樣的資質。。。。\r\n按評價客體的不同分為:①資源本身的評價。主要包括旅遊資源的質量特徵(如其美感度、奇特度、醫療價值、體育價值等),豐度和集聚程度,環境容量,開發利用現狀和開發潛力分析;②開發利用可行性分析。包括氣候條件對旅遊業的影響(表現為旅遊旺季和淡季的節律性變化),環境質量現狀,鐵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現狀及交通建設的難易程度,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現狀,旅遊資源所在的區位距中心城市的距離,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對發展旅遊業的扶持能力;③客源市場分析。包括旅遊資源對各層次遊客的吸引力,確定目標市場、潛在市場及市場的地理區域。旅遊資源評價及其理論研究始於本世紀70年代,評價方法分為兩類:①經驗分析法。在大量調查、考察的基礎上,憑經驗進行評價;②定量評價。將評價指標數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採用旅遊資源質量等級加權,基本公式如右上圖。即評價值為各評價指標的標准值ai分別加權後的數值和。旅遊資源的多樣性、復雜性,給定量評價帶來許多困難,純粹的定量評價往往帶有機械性,而單純的定性評價包含主觀成份,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做出科學評價。\r\n編輯本段旅遊資源評價分類\r\n 對不同地域的旅遊資源的組合特點及由此而產生的質和量的差異、對旅遊吸引力的大小進行的科學劃分。包括確定一定地域范圍內旅遊資源的類型特徵、空間結構、數量和質量等級、開發潛力和開發條件。其目的在於確定旅遊資源的開發價值和開發順序,明確建設方向,是旅遊資源開發規劃的重要內容。按評價客體的不同分為:\r\n1、 資源本身的評價\r\n 主要包括旅遊資源的質量特徵(如其美感度、奇特度、醫療價值、體育價值等),豐度和集聚程度,環境容量,開發利用現狀和開發潛力分析;\r\n2、 開發利用可行性分析\r\n 包括氣候條件對旅遊業的影響(表現為旅遊旺季和淡季的節律性變化),環境質量現狀,鐵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現狀及交通建設的難易程度,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現狀,旅遊資源所在的區位距中心城市的距離,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對發展旅遊業的扶持能力;\r\n3、 客源市場分析\r\n 包括旅遊資源對各層次遊客的吸引力,確定目標市場、潛在市場及市場的地理區域。旅遊資源評價及其理論研究始於本世紀70年代,評價方法分為兩類:1經驗分析法。在大量調查、考察的基礎上,憑經驗進行評價;2定量評價。將評價指標數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採用旅遊資源質量等級加權,基本公式如右上圖。即評價值為各評價指標的標准值ai分別加權後的數值和。旅遊資源的多樣性、復雜性,給定量評價帶來許多困難,純粹的定量評價往往帶有機械性,而單純的定性評價包含主觀成份,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做出科學評價。

Ⅱ 衡量旅遊資源價值標準是什麼

衡量旅遊資源價值標準是客觀性、以人為本、內在規定性。

自然資源價值及評估方法

自然資源價值評估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當前世界各國學者共同關心的問題。自然資源價值的評估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方法其理論基礎各異,評估的資源類型也有一定的差別,總起來看,自然資源價值的評估方法可歸為:成本核算法、市場價格法和假設市場法。
(一)成本核演算法
自然資源價值評估的成本核演算法是對於可開發為市場銷售的資源產品的自然資源而言,根據資源產品開發和自然資源保護過程中的資本、勞動和土地成本推算自然資源產品、自然資源資產和自然資源價值的一種方法。成本核演算法源於會計中的成本核算,也稱為成本效益法。
(二)市場價值法
自然資源價值評估的市場價值法相當於一般商品的價值確定,當一些自然資源(如土地資源)本身為商品,且已經形成交易市場、具有較大的交易量和明確的市場交易價格的情況下,根據資源市場的交易價格及其規律,評估確定自然資源的價值的方法。市場價格法是經濟學中最為成熟的價值評估方法,此種方法應用於自然資源的價值評估時,由於資源的地域差異和資源質量的非完全均等性以及市場價格的形成時間與評價時間的不同性等,在根據市場交易價格評估資源價值時,通常要對資源的市場價格進行一系列的修正,如地域修正、質量修正、交易情況修正、時間修正等。
此外,由於自然資源的長期或短期稀缺性以及資源所有權的壟斷性、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影響的巨大性等原因,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各國均受到各種各樣的約束和限制,完全自由的資源市場是不存在的,因而資源市場上的價格往往與其價格之間存在較大偏差也就是必然的結果,馬克思所描述的那種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前提在資源市場中是打了較大的折扣的。因此,運用市場價值法評估自然資源的價值難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准確性,這也是此種方法運用於自然資源價值評估的最大缺陷。
(三)假設市場法
假設市場法也稱假想市場法,它是在對某些既無市場產品也無產品市場的資源的價值進行評估時,評估者構建一個虛擬的產品市場,既有自然資源的產品供應,也有產品的需求人群,所有的假想產品需求者對這種假想的自然產品進行報價,從而形成產品的假想市場價格,根據這一假想的市場價格來估算自然資源的價值的方法。由於該種方法以假想需求者的意願價格調查為基礎,因此這種方法也稱為意願調查法。假設市場法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盛行於國外,專門用於評價資源的環境價值的方法。該種方法基於福利經濟學中福利變化理論,衡量福利變化的基本指標是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剩餘是消費人購買中得到的剩餘的滿足,等於所願意支付的價格和實際價格之差。以消費者剩餘衡量的福利變化有四種情形:補償變化、等價變化、補償剩餘和等價剩餘,其中補償變化和等價變化經常用來計量支付意願和接受補償意願。當價格下降時,補償變化是為獲得新的較低價格下的購物數量的最大支付意願,這一支付等於價格降低的好處,使新價格下個人福利不變;當價格上升時,補償變化為防止福利變化個人願意接受的補償。等價變化表示為放棄一個計劃的價格下降,個人願意接受的補償,或者為停止一個計劃價格上升,個人願意支付的價值。
由於各種方法均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足或制約因素,在長期研究的基礎上,部分學者提出了一些資源價值評估的新方法,這些新方法主要有影子價格法、非平衡態經濟熱力學方法、資源物理學方法等。

Ⅳ 如何認識自然資源的價值

比如,自然資源。地球的各種自然資源,是一定的,一般不會因人類的行為而有所變化,當然也不會隨人口數量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大家都知道,物以稀為貴。這是符合經濟學原理的。在人類社會中,對於人類有使用價值的稀缺資源,在單位可能使用價值相同時,所表現出來的交易價值,與單位資源的稀缺程度成正向關系。其實就是各種自然資源的價值,擁有使用價值是個基本前提,實際表現出來的感覺價值,由這個自然資源的稀缺程度決定。這個自然資源越稀缺,表現出來的單位交易價值就越大。 所謂的稀缺,是什麼意思呢?是相對於人類而言的,是相對於人類而稀缺,沒有其它的意思。准確的說,所謂的稀缺是相對於人均而言的。因此,自然資源的稀缺性,是由人口數量決定的。因為,自然資源一般是一定的,而人口數量是可以變化的。因此,自然資源的稀缺性是由人口相對較多導致的。一般是人口數量越多,自然資源就相對越稀缺。單位自然資源所相對表現出來的交易價格就越高。當然人均交易量就越少。 通俗的說,自然資源的價值是因人口數量而定的。人類的人口數量越少,自然資源的價值就越少。人類的人口數量與地球的自然資源的價值的變化是擁有一致性。那個通過毀滅自己人口數量,而妄想增加人均自然資源財富的國家是需要三思了,自己的人口少了,自己的自然資源的單位價值就少了,雖然人均擁有總自然資源多了,但是人均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總財富,並不一定會變化。就是會變化,也很難斷定是往那個方向變化,是變少,還是變多呢?真是難說啊! 在地球自然資源一定時,地球自然資源的表現價值,就是自由市場交易的價值,既價格。隨著人類人口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兩者成正向關系。 對於我們現代人類社會來說,自然資源我們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或者分為三類。如果分為兩類的話,可以分為,第一類,具有全球影響的地球自然資源。第二類,局部影響的地球自然資源。如果分為三類的話,在加一個介於中間過度的。比如,主要影響局部,也適當可以影響全球的地球自然資源。 第一類,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地球自然資源。最典型的,最重要的,大概是石油了。當然其它的還有,銅、鋁、金、銀等金屬類礦藏。象金子與金剛石是再典型不過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地球自然資源了。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地球自然資源,就是這些資源的稀缺性是由全部人類決定的。比如,假如世界人口數量,各國都均勻下降 50%。那麼金子與金剛石的單位價格也會跟著下降。假如還是現在的科學技術水平,金子與金剛石的價格下降多少不得而知。實際情況是,金子與金剛石雖然在地球上的蘊藏量是一定的,但是被發現的,或者說可以被開發的,金子與金剛石礦藏量卻是隨著科學技術而變化的。 比如石油資源,還假如世界各國人口數量都均勻減少一半,那麼基本可以判斷消耗的石油會減少一半。單位石油價格會下降多少呢?石油是高暴利資源。之所以能高暴利,原因就是石油是非常稀缺的自然資源。石油的需求量,減少了一半,稀缺性會降低許多,價格會下降許多。我估計價格至少下降一半。就是下降一半,石油依然是暴利資源。就假如石油價格下降一半,那些產油國家,人口也減少了一半。石油總收入會減少多少呢?世界石油需求減少一半,這些國家出口的石油量應該減少一半,出口的石油的價格也應該減少一半,這個石油出口國,的石油出口總收入會減少到原來的25%。這個國家人口也減少了一半,因此,人均石油收入會減少50%。從石油這個角度可以分析出,世界各國人口均勻減少,不但不會使自己的自然資源價值升高,還會適當的降低一些。人均因資源的收入,不但不會升高,而且還會有所降低。石油資源如此,其它資源也基本如此,如金子與金剛石等礦藏資源,幾乎所有金屬礦藏資源,在這方面都與石油類似。那個靠毀滅自己人口而提高人均擁有資源的國家,在此看來實在荒唐。 第二類,具有局部影響的地球自然資源,對於現代人類社會,最典型的大概是城市中的土地資源。城市郊區的耕地也基本如此。還有絕大部分水資源,也是局部影響的地球自然資源。這些自然資源的價值不是由全球人口數量決定的,而是由局部人口數量決定的。這些自然資源的價值是隨著局部人口數量而變化的。一般也是局部人口越多,在這個局部區域內這樣的單位資源的價格就越高。兩者成正向關系。比如,城市的土地價格,在其它條件一定時,人口密度越大土地價格就越高。郊區的耕地也基本如此,在其它條件一定時,城市人口越多,郊區的土地相對價格就越高。從這個分析,也可以看出,那個自我人口控制的國家,控制自己人口的收獲,決不會象這個國家所宣傳的那樣,有那麼大的收獲。因此,減少自己的人口總量,雖然人均資源量可以提高,但是人均資源總價值卻很難提高。這個國家所宣傳的這樣的類似收獲,一般都是假象。是假設各種單位自然資源價格,不隨人口數量變化,而推測的收獲。水分是很大的,甚至起著負作用。這樣的自我控制人口的政策,只能給自己的後人帶來災難,而不會有其它收獲。

Ⅳ 旅遊資源價值。有哪些

1、旅遊價值是旅遊活動的效應。對於旅遊價值的研究,是基礎旅遊學和價值哲學的共同任務,對於旅遊學科體系的完善和旅遊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界定了旅遊價值的內涵,分析了旅遊價值的本質特徵,闡述了旅遊價值的評價標准,探討了旅遊價值的實現過程。2、旅遊資源除了經濟、 游覽 等價值外還要看這個 旅遊地 本身的特性去發現其他價值,比如歷史研究價值、學習價值、養生價值等等。比如那些歷史遺跡、彰顯歷史人民智慧的所在的、與科技相關的、空氣非常好且可以鍛煉身體的,等等,因地制宜。1、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2、旅遊資源是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

Ⅵ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入賬價值標準是多少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入賬單位價值標準是: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

《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中規定:

第四十條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並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准,但是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拓展資料

為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的財務行為,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事業單位健康發展,制定《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該《規則》於2012年2月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68號發布。《規則》分總則、單位預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結轉和結余管理、專用基金管理、資產管理、負債管理、事業單位清算、財務報告和財務分析、財務監督、附則12章68條,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Ⅶ 資源的價值標准有哪些

在評價一個公司擁有的資源時,必須知道哪些資源是有價值的,可以使公司獲得競爭優勢。其主要的判斷標准如下:
(1)資源的稀缺性。如果一種資源是所有的競爭者都能輕易取得的,那麼,這種資源便不能成為公司競爭優勢的來源。
(2)資源的不可模仿性。資源的不可模仿性是競爭優勢的來源,也是價值創造的核心。資源不可模仿;陸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
①物理土獨特的資源。有些資源是物質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
②具有路徑依賴性的資源。這是指那些必須經過長期的積累才能獲得的資源。
③具有因果含糊性的資源。這是指公司對有些資源的形成原因並不能給出清晰的解釋。
④具有經濟制約性的資源。這是指公司的競爭對手已經具有復制其資源的能力,但因市場空間有限不能與其競爭的情況。
公司如果同時擁有多種有價值資源,就形成多種模仿的壁壘。這樣,企業的資源就更具價值。

Ⅷ 現代自然資源的價值包括那三個部分

從理論上來說,自然資源的價值由三個部分來構成的,即自然資源的天然價值、人工價值(勞動價值)和稀缺價值。
天然價值是指:自然資源本身所具有的,未經人類勞動參與的價值。
人工價值是指:人類勞動附加在自然上所產生的價值部分。
稀缺價值是指:其價值量大小是完全由資源的市場供求狀況所決定。

Ⅸ 耕地資源價值評價

耕地資源的配置過程,涉及公共決策和私人決策。耕地資源具有經濟產出、社會承載及生態服務功能。與耕地資源的功能相對應,耕地資源的價值構成是建立在耕地各種功能基礎上的經濟產出價值、社會承載價值和生態服務價值。耕地資源的經濟產出價值是一種市場價值,社會承載價值是一種非市場、非外部性價值,它因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基本空白而存在,生態服務價值則是一種外部性價值。

一、耕地資源價值評價方法選擇[95、96]

耕地資源價值評價需要藉助於一定的評價方法(表4-4-1)。對於可進入市場的那部分價值,通過直接市場法對其進行評價;對於不可進入市場的價值部分,通常的做法是進行非市場評價。非市場評價方法主要有替代市場法和模擬市場法。基於上述評價方法,這里利用收益還原法對耕地資源經濟產出價值進行評價;用單位耕地資源所承載的農業人口的社會保障支出替代耕地資源社會承載價值;用模擬市場法的主要方法———支付意願法對耕地資源生態服務價值進行評價。

表4-4-1 耕地資源價值評估方法選擇[95]

1.經濟產出價值評價方法———收益還原法概要

用收益還原法評價耕地經濟價值的程序:①搜集與評價地區有關的收益和費用等資料;②計算年總收益;③計算年總費用;④計算年凈收益;⑤確定貼現率;⑥根據收益還原法公式計算耕地經濟價值。計算公式為

城市地質環境風險經濟學評價

式(4-4-1)中,Vc為耕地經濟價值,a為耕地凈收益,r為貼現率。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關於貼現率方面的文獻很多,在選擇最佳貼現率方面,建議使用復合貼現率。根據OECD的研究,將社會時間偏好率和資本機會成本加權平均可以得到復合貼現率w。OECD提出的復合貼現率的計算公式是

城市地質環境風險經濟學評價

式(4-4-2)中,h1是國民收入的投資部分,一般為20%;h2是國民收入的消費部分,一般為80%;s是社會時間偏好率;r是私人資本平均實際收益率,表示資本的邊際機會成本,一般為8%。

社會時間偏好率s可用下列公式給出:

s=p+u·g

s是社會時間偏好率;p是純粹時間偏好率,效用貼現率;u是隨消費增長的邊際效用遞減率;g是人均消費增長預期。p值的計算多少帶有任意性,某些研究估算結果達到2%;g可以用收入和人口的增長預測計算出來;u值不易測算,根據OECD的研究結果將其定為1%~2%的范圍。

根據OECD的研究,我國的s值為4%,其他取值基本不變,將數值代入公式(4-4-2)中,得到中國的復合貼現率W為

W=h1×r+h2×s=20%×8%+80%×4%=4.8%

2.社會承載價值評價方法———替代市場法

土地作為社會保障的替代物,為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部分。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法律手段對全體社會勞動者強制征繳保險基金,用以對其中喪失勞動能力或失去勞動機會的成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種特殊的消費品再分配方式。本文中用養老保險替代耕地資源的社會承載價值。計算公式為

城市地質環境風險經濟學評價

式(4-4-3)中,Va為單位耕地面積社會保障價值;Ya為人均社會保障價值(以平均年齡為a時保險躉繳金額代替);Aa為人均耕地面積。其中,Ya值計算公式為

城市地質環境風險經濟學評價

式(4-4-4)中,Yam為a年齡男性公民保險費躉繳金額基數;Yaw為a年齡女性公民保險費躉繳金額基數;b為男性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c為女性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Mi為農民基本生活費(月保險費領取標准);M0為月保險費基數。

3.生態服務價值評價方法———意願評估法

根據已有研究成果[95],得到全國水平的耕地生態系統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貨幣量(表4-4-2)。

表4-4-2 中國耕地生態系統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價值表(元/hm2)[95]

表4-4-2僅提供了一個全國平均狀態的耕地生態系統生態服務價值的單價,在進行具體地區的評價時,由於各地自然環境條件不一,所以需要對表中結果進行一定的修正。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大小與該生態系統的生物量有密切關系,一般來說,生物量越大,生態服務功能越強。為此,可按下述公式來進一步修正生態服務單價:

式(4-4-5)中,Vi為修正後的單位面積耕地資源生態服務價值,i代表不同的評價區域,V0為表4-4-2中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基準單價,bi為被評價地區耕地生態系統的潛在經濟產量,B為全國一級耕地生態系統單位面積平均潛在經濟產量。Bi值和B值均可從王萬茂與黃賢金的論文《中國大陸農地價格區劃和農地估價》[178]中獲得,其中B值為10.69t/hm2,會寧縣Bi值為9.2t/hm2

二、一個實例

耕地資源價值評價就是對耕地資源的經濟產出、社會承載和生態服務三種價值進行貨幣化的過程。本文以甘肅省會寧縣耕地價值評估為例。

1.價值評估

1.1 背景資料[95]

會寧縣地處甘肅中部,白銀市南端,土地總面積965.85萬畝,境內地形由南向北傾斜,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大致分為梁峁山地、溝谷川地和北部殘塬三種地貌類型。2001年會寧縣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比重分別為:30.0%、25.1%、13.0%、11.33%、8.0%、4.2%、2.9%,合計為94.53%,基本代表了該縣耕地的收益情況;2001年該縣復種指數為1.21;人均耕地0.28hm2。該縣男女比例約為1∶1,男性平均年齡為31.1歲,女性平均年齡為32.8歲;按從60歲始逐月領取養老金200元算,男性和女性躉交保險費分別為19596.31元和22314.45元。另外,會寧縣主要農作物投入產出情況見表4-4-3。

表4-4-3 2001年甘肅省會寧縣主要農作物及其投入產出情況[95]

1.2 評價結果

根據本文上述評價方法,會寧縣耕地資源價值評價結果見表4-4-4。

表4-4-4 甘肅省會寧縣耕地資源價值[95]

2.評價結果分析

通過對實際案例的評價,證明了耕地資源的各種價值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且,在目前水平下,耕地資源的經濟價值只是其總價值中比較小的一部分;而外在於市場的價值則佔有非常高的比重:會寧縣耕地資源社會價值占總價值比重為43.5%;生態服務價值在總價值中所佔比重為53.7%;經濟產出價值僅有2.8%(表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