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藏高原的自然資源
礦產
礦產勘查累計探獲資源量為:銅1100萬噸、鉛鋅960萬噸、鐵礦石3.2億噸、鉻鐵礦187萬噸、金326噸、鉬94萬噸、煤13億噸、鉀鹽2億噸,以及可觀的鹽湖鋰礦,形成了一批資源基地。同時,新發現礦產地65處,礦(化)點及礦化線索200多處。
山脈
昆侖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橫斷山脈、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脈。
冰川
地球上中低緯度地區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蓋面積約4.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冰川總面積80%以上。喜馬拉雅現代冰川、念青唐古拉山現代冰川、昆侖山現代冰川、喀拉昆侖山現代冰川、橫斷山現代冰川、唐古拉山現代冰川、岡底斯山現代冰川、羌唐高原現代冰川、祁連山現代冰川。
河流
有黃河、長江(金沙江)、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印度河、塔里木河(車爾臣河)
湖泊
有班公錯、郭扎錯、魯瑪江冬錯、拉昂錯、瑪旁雍錯、昂拉仁錯、扎布耶茶錯、塔若錯、扎日南木錯、當惹雍錯、昂孜錯、格仁錯、錯鄂、阿牙克庫木湖、色林錯、烏蘭烏拉湖、納木錯、普莫雍錯、羊卓雍錯阿其克庫勤湖、鯨魚湖。
② 青藏地區的資源狀況
青藏高原是我國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占我國高溫地熱資源量的80%。
隨著青藏鐵路的建設,2004年我國啟動了對青藏鐵路沿線高溫地熱資源考察工作,為青藏鐵路建成後沿線經濟建設所需的能源提供資源保障。
從目前考察情況來看,青藏鐵路沿線,自拉薩-尼木-羊八井-那曲-錯納湖-溫泉一帶,蘊藏有豐富的高溫地熱資源,目前已查明的地熱顯示點有20餘處,具有一定規模的地熱田有12處,是西藏地熱儲量最集中的地帶,這為將來鐵路沿線客站供電及對沿線地區供電、供熱提供了條件,並將有效改善和緩解藏中電網用電難的現狀。
多吉院士指出,地熱資源是目前全球倡導的綠色可再生的安全資源,具有技術成熟、利用方便等優勢,它不受晝夜和季節變化的限制,不僅可供電、供熱,還可以用於旅遊、溫泉保健、養殖熱帶魚等,西藏地熱資源開發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高原腹地藏北廣大內陸湖泊中除食鹽、芒硝外,硼砂和石膏的儲量也名列我國前茅。唐古拉山的鐵礦床具有工業價值。西藏境內的鉻鐵礦礦床,儲量居全國之冠,規模可觀、品位較富,亦具有較大的工業價值。
南北縱列的橫斷山區也擁有許多礦產資源,如昌都有一中型鐵礦,江達有我國最大的斑岩銅礦床。丹巴雲母儲量豐富,是我國最大產地之一。康定一帶有鉛鋅礦。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及岷江等沿河地區則以產沙金著稱,淘沙金是當地群眾的一種副業。
地處高原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有著儲量巨大的多種礦藏。現已探明的氯化鉀、氯化鈉、氯化鎂、鋰、碘、溴和石棉等礦的儲量均佔全國第一;天然鹼、鈣、芒硝及硼礦等的儲量在全國也都名列前茅。
柴達木盆地是高原內陸沉積盆地,生油、儲油條件好,目前已發現幾十處油氣田,並探明了大量油氣貯藏構造。如尕斯庫勒油田是一個壓力大、產量高的油田。油田面積37平方公里,儲量近5,000萬噸,計劃建設規模為年產90萬噸。整個柴達木盆地累計石油地質儲量3—5億噸,天然氣貯量89億立方米。現已建成原油開采能力年產3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為年產20萬噸。
盆地中的察爾汗鹽湖是已發現的最大鉀鎂鹽礦床,其中匯集了大約500多億噸以氯化物為主的近代鹽類沉積礦物質。已探明的儲量是:氯化鉀2億噸、氯化鎂19億噸、氯化鈉533億噸。豐富的鉀鎂鹽資源為建立大型鹽化工基地提供了可靠的物質基礎。
鐵山位於柴達木盆地的東北邊緣,是我國著名的三大鉛鋅礦床之一。現已探明鉛鋅儲量270萬噸,伴生有金、銀、錫、銻、鉬等多種貴重金屬。鉛鋅礦石含鉛品位高,氧化礦達9%以上,比一般礦高二倍多。錫鐵山鉛鋅礦年產量為3萬噸鉛、4萬噸鋅,還有相當數量的黃金、白銀及其它稀有金屬。
茶卡鹽湖(茶卡為蒙語,即鹽海的意思),位於柴達木盆地東緣,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以盛產「青鹽」而聞名。茶卡鹽湖已有200多年的開采歷史,1949年產鹽僅1200噸,現在已實現了生產和運輸的機械化和半機械化,年產原鹽已達30萬噸。
在西寧市大通縣境內正在籌建我國規模最大的鋁廠,建設規模為年產普通鋁錠20萬噸,將採用先進工藝和技術,降低能耗、控制污染,提高經濟效益。青海鋁廠的建設將有利於把高能耗生產從東北、華北地區向我國西部地區轉移,它將充分利用黃河上游豐富的水電資源,促進我國鋁工業的發展,加速高原地區經濟建設的步伐。
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冰雪覆蓋的面積大,水向低流,豐富的冰雪融水自然能孕育出眾多的大江大河。太陽能主要受二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年日照時數,二是空氣稀薄度,空氣越稀薄,對太陽光的削弱程度就越小。青藏高原空氣稀薄這一點不言而喻,至於年日照時數,由於青藏高原緯度不高,降水量少而晴天數目佔了一年裡絕大部分時間,年日照時數自然多。另外太陽能資源與氣溫沒有太必然的聯系,比如海南,雨天多,太陽能資源遠不及青藏高原
海拔較高,1000米左右;
地勢相對平坦,沒有障礙物;
地面多為草原,地勢起伏小;
晝夜溫差大,使得空氣流動更加強烈。
以上原因使得青藏地區風力資源特別豐富。
神聖、神奇、神秘,青藏高原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她所擁有的獨特歷史文化、濃郁民族風情、雄渾山河湖泊以及豐富的高原生態賦予了青海獨特的旅遊資源,除了獨特的自然文化景觀,橫空出世的青藏鐵路亦令人充滿懸念。
據介紹,即將開行的青藏鐵路旅遊觀光列車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卧車設有帶洗浴設施的包房,餐車提供餐飲服務。觀光車設有寬敞的玻璃、舒適的座椅,客車內部裝飾既豪華現代,又充分展現青藏地區的民族風情,旅客可以盡情觀賞沿線風光。
青藏鐵路是我國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該鐵路2001年6月29日開工,2005年10月12日全線鋪軌貫通,2006年7月1日將進行試運營。屆時,青藏鐵路將與1984年運營的西寧至格爾木段(814公里)緊緊相連,構成一道跨越青藏高原的獨特旅遊風景線,青藏鐵路開通後,宛如一條金色的紐帶,把青藏高原上一個個神奇美麗的景觀串連在一起。一個極具特色的青藏鐵路精品旅遊帶將展現世人面前。青藏鐵路沿線分布著青海湖、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那木錯湖、布達拉宮等9處世界級的旅遊資源,包括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金銀灘原子城、察爾汗鹽湖、玉珠峰、拉薩古城、八廓街等在內的23處國家級旅遊資源以及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193處普通級旅遊資源。
高原腹地藏北廣大內陸湖泊中除食鹽、芒硝外,硼砂和石膏的儲量也名列我國前茅。唐古拉山的鐵礦床具有工業價值。西藏境內的鉻鐵礦礦床,儲量居全國之冠,規模可觀、品位較富,亦具有較大的工業價值。
南北縱列的橫斷山區也擁有許多礦產資源,如昌都有一中型鐵礦,江達有我國最大的斑岩銅礦床。丹巴雲母儲量豐富,是我國最大產地之一。康定一帶有鉛鋅礦。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及岷江等沿河地區則以產沙金著稱,淘沙金是當地群眾的一種副業。
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冰雪覆蓋的面積大,水向低流,豐富的冰雪融水自然能孕育出眾多的大江大河。太陽能主要受二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年日照時數,二是空氣稀薄度,空氣越稀薄,對太陽光的削弱程度就越小。青藏高原空氣稀薄這一點不言而喻,至於年日照時數,由於青藏高原緯度不高,降水量少而晴天數目佔了一年裡絕大部分時間,年日照時數自然多。另外太陽能資源與氣溫沒有太必然的聯系,比如海南,雨天多,太陽能資源遠不及青藏高原
海拔較高,1000米左右;
地勢相對平坦,沒有障礙物;
地面多為草原,地勢起伏小;
晝夜溫差大,使得空氣流動更加強烈。
以上原因使得青藏地區風力資源特別豐富。
神聖、神奇、神秘,青藏高原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她所擁有的獨特歷史文化、濃郁民族風情、雄渾山河湖泊以及豐富的高原生態賦予了青海獨特的旅遊資源,除了獨特的自然文化景觀,橫空出世的青藏鐵路亦令人充滿懸念。
據介紹,即將開行的青藏鐵路旅遊觀光列車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卧車設有帶洗浴設施的包房,餐車提供餐飲服務。觀光車設有寬敞的玻璃、舒適的座椅,客車內部裝飾既豪華現代,又充分展現青藏地區的民族風情,旅客可以盡情觀賞沿線風光。
③ 青藏高原底下有什麼自然資源
青藏高原礦產資源有(已探明):
礦產勘查累計探獲資源量為:銅1100萬噸、鉛鋅960萬噸、鐵礦石3.2億噸、鉻鐵礦187萬噸、金326噸、鉬94萬噸、煤13億噸、鉀鹽2億噸,以及可觀的鹽湖鋰礦,形成了一批資源基地。同時,新發現礦產地65處,礦(化)點及礦化線索200多處。
④ 我國的四大高原
四大高原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面積遼闊,由於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蝕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形態特徵各異。
青藏高原位於中國西部及西南部,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甘肅西南部和新疆南部山區,在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青藏高原地勢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面積大,佔全國面積的1/4。
內蒙古高原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位於陰山山脈的北部,大興安嶺以西向西延伸到祁連山,北接蒙古國。內蒙古高原地勢起伏緩和,山脈少,南高北低,西部多戈壁、沙漠,東部多草原。一般海拔1000米左右,地面坦盪,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是由大面積黃土覆蓋的高原,位於秦嶺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太行山以西、祁連山以東,包括山西、陝西北部、甘肅中東部及寧夏東南部和河南西部。黃土高原因地面覆蓋厚厚的黃土層而得名,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黃土分布區。黃土高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800~2500米,由於黃土質地疏鬆和乾旱導致的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所以水土流失嚴重,高原上地表破碎,溝壑縱橫。
雲貴高原位於中國的西南部。包括雲南東部、貴州省大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四川和重慶南部地區。雲貴高原西高東低,地勢崎嶇不平,海拔1000~2000米。高原上峰嶺眾多,峽谷和小型山間盆地(即壩子)是高原上主要耕作區。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廣,多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⑤ 青藏高原地區交通及資源狀況概述
1.交通基本情況
青藏高原的交通以公路為主,包括川藏線、青藏線、新藏線、滇藏線、成(都)—阿(壩)線等5條公路線構成了研究區與內地聯系的交通大動脈。而「穿越世界屋脊的天路」——青藏鐵路,從北向南跨越了青藏高原的柴達木、昆侖山口、巴顏喀拉、唐古拉、雅魯藏布江等,更是成為研究區發展與騰飛的基石之一。此外,拉薩、阿里等地還有定期航班與國內其他城市相通。
另外,整個青藏高原地區的一、二級公路以及鐵路的聯網情況雖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較為薄弱。藏南、藏東地區的公路較藏北、藏西地區密集、發達,公路網路系統完整度較好。鐵路交通處於整個青藏高原地區的東部,由北向南延伸。青藏高原的羌塘盆地范圍,公路斷頭較多,公路網路的系統性不太好。由此可見,該地區的交通狀況不容樂觀。但是已經有以往的公路、鐵路建設基礎和經驗,為建成中國戰略油氣儲備基地所需的交通網路建設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2.自然環境基本情況
青藏高原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為界,東為龍門山、錦屏山,南為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構成了中國地勢三大階梯的最高一級。因此具有典型的高原乾旱和寒冷的氣候特徵,冰川覆蓋面積約4.7×104km2,佔全國冰川總面積的80%以上。由於海拔高,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降雨比較少。
它又是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水塔」,亞洲和北半球大氣系統的「調節器」,是長江、黃河、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及印度河等10條國內、國際主要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該地區有著地球上獨特的生態系統和高山生物基因庫。其外圍的高大山體是動物分布的橋梁和屏障,高原境內復雜而多樣的自然環境,對動物的分布也有著深刻的影響。能夠適應當地生存條件的高原型動物—如野氂牛、藏原羚、藏野驢、藏羚羊、雪豹等—在那裡生存著。高原南緣的山地森林中還有麂子、毛冠鹿、金錢豹、雲豹等動物。據粗略估計,整個青藏高原區的高等種子植物可達10000種左右。由於內部生態條件差異懸殊,植物種類數量的區域變化十分顯著,呈現出東南多、西北少的明顯遞減的變化趨勢。所以在這環境脆弱、保護為重的地區,開展戰略油氣儲備工作必然會受到影響和制約。但是只要立足「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基本原則,實施一整套有效的措施,是能夠達到既環保又促經濟發展的目標。
3.土地資源基本情況
青藏高原的土地資源呈現出以草地、林地、水域及未利用地是該區域主要的自然生態系統類型為特徵,其比例合計佔到總土地面積的99.33%。土地資源為主的草地包括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林地只有約7.96%,主要分布在川西和藏東南地區。其他土地利用類型如耕地、園地、居民點、工礦用地、交通用地等僅占約0.67%。這顯示出青藏高原土地資源具有巨大的自然性,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干擾很輕。
在這基本是原生態的環境里,人類需要重視環保問題,但是反過來看,該地區對於人類活動也有很大的約束性。惡劣的氣候條件使人類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該地區開展油氣勘察儲備基地的建設工作,勞動保護、基本生活條件的提供等是一個重要的內容。
4.礦產資源基本情況
青藏高原地區地處活動大陸碰撞造山帶,以成礦規模大、成礦時代新、礦床類型多、保存條件好為主要特徵。到2010年,該地區僅西藏自治區,已發現了120多種礦產資源,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種類包括鉻、銅、鐵、硼、黃金等在內達50餘種,而且鉻、銅、鋅、鉀鹽、鋰、鎂、硼、石棉礦產等11種礦物的儲量名列全國前茅。相繼發現各類礦產3483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800處。已探明礦床規模達到大型的22個、中型25個、小型48個。如西藏驅龍銅礦、雄春銅金礦、沖江—廳宮銅礦、多不雜銅礦、拉屋鉛鋅礦、亞貴拉鉛銀礦、拉諾瑪鉛鋅礦、尼雄鐵礦、青海大場金礦等一批大型、超大型礦床。其中億噸級潛在儲量鐵礦若干個,千萬噸級的玉龍銅礦名列亞洲前三強。
另外,該地區還以擁有大量湖泊著名。根據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調查資料匯總來看,西藏共有鹽湖約500個[189],其中藏北地區有鹽湖220個(湖面積大於1km2的)[189],約佔西藏地區總數的44%(目前可能因自然條件的改變、人為因素等其鹽湖數可能有變化)。蘊藏著大量的鹽湖資源。除了普通的鹽湖資源石鹽、硼砂、芒硝等,還有稀有金屬鋰、銣、鍶等礦產資源。其儲量也極為豐富。據計算,僅藏北地區的鹽湖中鹽湖的碳酸鋰儲量最大可達到399.12×104t,至少有292.09×104t;碳酸銫儲量最大值有1.35×104t,至少有1.24×104t;碳酸銣儲量最大值為2.55×104t,至少有2.31×104t。
因此,在該地區開展戰略油氣勘察儲備基地建設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推動其他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等基礎工作的進行。也為將來其他礦產資源的開發、加工、利用等打下基礎;同時也可以促使當地人民生活的便利性提高,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⑥ 青藏地區主要金屬礦產有哪些
青藏高原地域廣闊,有著漫長而復雜的地質歷史,有形成於各種環境下的豐富物質。已發現的100多種礦產資源中,已探明部分儲量的有近70種,其中鉻、銅、鉛、鋅、水晶、石棉、鹽湖、水熱礦產儲量較大;銀、金、錫、鉑族元素、稀土元素礦產儲量也比較可觀。
青藏高原的銅礦分布廣泛,規模和儲量都較大,礦床類型多,伴生礦種多,常常是與鉛、鋅、鑽、銀等礦共生的復合型多金屬礦床。最典型的銅礦是藏東的玉龍銅礦,初步探明銅金屬資源儲量達650萬噸。
⑦ 青藏地區的主要資源
在山脈縱橫、盆地寬谷相間的大高原上,蘊藏著豐富的地下礦產資源,有號稱「萬寶山」的祁連山、譽為「聚寶盆」的柴達木這樣一些礦藏集中的地區。
屹立在高原東北緣的祁連山擁有黃鐵礦、鉻鐵礦,還有銅、鉛、鋅、鎳、磷以及稀土元素鈰、鑭、釔等礦藏。鏡鐵山的鐵礦是酒泉鋼鐵企業的原料基地。祁連縣郭米寺等鉛鋅礦還伴生有金、銀、銻、鎵、硒等有用元素。大通河流域煤的儲量很大,素有「青海的黑腰帶」之稱。西寧附近的石膏、芒硝等儲量大、質量好。祁連玉石更是聞名中外,唐代詩人王翰寫的《涼山詞》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夜光杯」就是用祁連山的「玉石」經精工雕琢成為世界名貴酒器的。
青藏高原是我國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占我國高溫地熱資源量的80%。
隨著青藏鐵路的建設,2004年我國啟動了對青藏鐵路沿線高溫地熱資源考察工作,為青藏鐵路建成後沿線經濟建設所需的能源提供資源保障。
多吉院士指出,地熱資源是目前全球倡導的綠色可再生的安全資源,具有技術成熟、利用方便等優勢,它不受晝夜和季節變化的限制,不僅可供電、供熱,還可以用於旅遊、溫泉保健、養殖熱帶魚等,西藏地熱資源開發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高原腹地藏北廣大內陸湖泊中除食鹽、芒硝外,硼砂和石膏的儲量也名列我國前茅。唐古拉山的鐵礦床具有工業價值。西藏境內的鉻鐵礦礦床,儲量居全國之冠,規模可觀、品位較富,亦具有較大的工業價值。
南北縱列的橫斷山區也擁有許多礦產資源,如昌都有一中型鐵礦,江達有我國最大的斑岩銅礦床。丹巴雲母儲量豐富,是我國最大產地之一。康定一帶有鉛鋅礦。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及岷江等沿河地區則以產沙金著稱,淘沙金是當地群眾的一種副業。
地處高原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有著儲量巨大的多種礦藏。現已探明的氯化鉀、氯化鈉、氯化鎂、鋰、碘、溴和石棉等礦的儲量均佔全國第一;天然鹼、鈣、芒硝及硼礦等的儲量在全國也都名列前茅。
柴達木盆地是高原內陸沉積盆地,生油、儲油條件好,目前已發現幾十處油氣田,並探明了大量油氣貯藏構造。如尕斯庫勒油田是一個壓力大、產量高的油田。油田面積37平方公里,儲量近5,000萬噸,計劃建設規模為年產90萬噸。整個柴達木盆地累計石油地質儲量3—5億噸,天然氣貯量89億立方米。現已建成原油開采能力年產3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為年產20萬噸。
盆地中的察爾汗鹽湖是已發現的最大鉀鎂鹽礦床,其中匯集了大約500多億噸以氯化物為主的近代鹽類沉積礦物質。已探明的儲量是:氯化鉀2億噸、氯化鎂19億噸、氯化鈉533億噸。豐富的鉀鎂鹽資源為建立大型鹽化工基地提供了可靠的物質基礎。
鐵山位於柴達木盆地的東北邊緣,是我國著名的三大鉛鋅礦床之一。現已探明鉛鋅儲量270萬噸,伴生有金、銀、錫、銻、鉬等多種貴重金屬。鉛鋅礦石含鉛品位高,氧化礦達9%以上,比一般礦高二倍多。錫鐵山鉛鋅礦年產量為3萬噸鉛、4萬噸鋅,還有相當數量的黃金、白銀及其它稀有金屬。
茶卡鹽湖(茶卡為蒙語,即鹽海的意思),位於柴達木盆地東緣,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以盛產「青鹽」而聞名。茶卡鹽湖已有200多年的開采歷史,1949年產鹽僅1200噸,現在已實現了生產和運輸的機械化和半機械化,年產原鹽已達30萬噸。
在西寧市大通縣境內正在籌建我國規模最大的鋁廠,建設規模為年產普通鋁錠20萬噸,將採用先進工藝和技術,降低能耗、控制污染,提高經濟效益。青海鋁廠的建設將有利於把高能耗生產從東北、華北地區向我國西部地區轉移,它將充分利用黃河上游豐富的水電資源,促進我國鋁工業的發展,加速高原地區經濟建設的步伐。
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冰雪覆蓋的面積大,水向低流,豐富的冰雪融水自然能孕育出眾多的大江大河。太陽能主要受二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年日照時數,二是空氣稀薄度,空氣越稀薄,對太陽光的削弱程度就越小。青藏高原空氣稀薄這一點不言而喻,至於年日照時數,由於青藏高原緯度不高,降水量少而晴天數目佔了一年裡絕大部分時間,年日照時數自然多。另外太陽能資源與氣溫沒有太必然的聯系,比如海南,雨天多,太陽能資源遠不及青藏高原
海拔較高,1000米左右;
地勢相對平坦,沒有障礙物;
地面多為草原,地勢起伏小;
晝夜溫差大,使得空氣流動更加強烈。
以上原因使得青藏地區風力資源特別豐富。
⑧ 青藏高原對中華民族來說,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呢
青藏高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它涉及到我國西藏、青海、四川等省。
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青藏高原在軍事、資源尤其是水資源、科學研究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青藏高原有各種礦產資源和及其豐富的水資源。青藏高原“世界第三極”之稱,寒冷的氣候造成了高原上常年冰雪,有大量的冰川分布,這些水資源是母親河黃河的源頭,也是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的源頭。我國是人均水資源比較貧困的國家,水資源分布不均,大部分分布在西南及青藏高原一帶。據研究,青藏高原的淡水儲量相當於3500多個西湖。
青藏高原中鉻、銅、鉛、鋅、水晶、石棉、鹽湖等資源豐富,特別是地熱資源豐富。
青藏高原還有重要的科考意義,旅遊資源也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