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幼兒園如何利用資源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幼兒園如何利用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5-09 19:22:19

㈠ 幼兒特色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哪些資源的利用來設置幼兒園特色教育環境

摘要 (一)充分結合當地獨特的文化古跡

㈡ 幼兒園如何開發利用社會資源

幼兒園開發利用社會資源,可以通過參與各種比賽活動,或者可以利用幼兒的家長,開展一些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的活動,多去外面拓展能夠讓幼兒身心都得到發展。

㈢ 幼兒園如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幼兒園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也就是對於一些教學案例可以公共的使用好的教學案例可以互相使用,同時可以多去聽一下其他老師的課,這樣可以方便自己去進行教學。

㈣ 談談幼兒園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你怎麼看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在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我們認真學習《綱要》的精神後,進一步清醒地認識到,幼兒教育不等於幼兒園教育,幼教實踐工作者必須樹立大教育觀,更新教育資源觀,讓教育跨越幼兒園的圍牆。我園本著發掘、拓展、整合的原則,努力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融入大社會

教育要培養造就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就必須走向社會,融入社會。近年來,我園充分利用社區中的人力、物質環境等教育資源,來拓展幼兒學習的空間。

㈤ 如何有效利用網路資源,更好地開展各項幼兒園教學活動

1、豐富自有資源,達到有效記錄與共享的目的 自有資源包括:教學活動ppt、音像資料、每一次活動的原始資料等,它們記錄幼兒探究的過程,反映家長參與的過程,體現教師反思的經過。它們以主題包形式被收集到課程資源庫中幼兒。

2、整合外來資源,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有機滲透在各個領域活動中 ①在語言領域中的運用 《新綱要》明確提出了「要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並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進行集體教學,更大程度上調幼兒的積極性: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老師們積極在網上收集優秀的教案和課件,並恰當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在故事《雲朵棉花糖》這一活動中,通過下載網上的優質課件,利用動畫為幼兒創設一個生動地教學情境,隨著滑鼠的點擊,呈現給孩子們一個森林王國還有可愛的小老鼠。

這樣的畫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調動了他們思考想像的積極性。幼兒很快就能理解故事內容,也讓整個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將搜集到的課件和教案,放在自己的電子文件庫里,方便查閱和管理,也便於老師之間對資源的共享。

㈥ 幼兒園可利用的社區資源有哪些

兒園在利用地理環境的時候,要考慮社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和氣候特徵等因素。 在沿海地區,教師可選擇一天的不同時間,帶領幼兒去觀看海浪的變化,在海邊玩沙戲水;在丘陵地區,教師可利用當地的小山丘,開展各種體育游戲活動, 如組織幼兒進行奔跑、爬山比賽;在四季分明的地區,教師可隨著季節的更替,適時帶領幼兒到社區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指導幼兒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季節對人的行為有什麼影響,——如在夏天,人們往往喜歡在太陽照射不到的樹陰下行走;而在冬天,人們則比較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地方行走。
2.幼兒園在利用資源環境的時候,應考慮社區的水資源、土地和礦物等因素。如果附近有水廠,教師可組織幼兒去參觀,使幼兒認識到水的來源、凈化、輸送、飲用的全過程及污水處理問題等,體會到水的來之不易,萌發,節約用水,的意識;如果附近有森林,教師可組織幼兒去觀賞,摸一摸、抱一抱自己喜歡的樹木,和樹木比一比身高,為樹木畫一張像,和樹木一起照張相,促使幼兒深刻領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3.幼兒園在利用人工環境的時候,需考慮交通通訊網、建築群、各種設施、廣場等因素。 教師可結合七月一日,國際建築日,,虛心向社區的建築師討教,了解建築物的類型,並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和家長、幼兒一起嘗試著對各種建築物進行分類,看看它們主要是屬於歐洲型(如有大廣場、大教堂)的、美國型(如有摩天大樓、商業樓)的,還是亞洲型(如有宮殿、宅院)的、中東型(如有伊斯蘭教大清真寺、集市、商場)的,或是蘇聯型(如有宏大的廣場、公寓式的住宅)的。
現在我國許多城市的社區廣場都由雕塑、草坪和噴泉等組成,教師應注意發揮,社區客廳,的獨特作用,有意識地帶領幼兒到廣場去觀賞、觸摸和游戲。

㈦ 如何充分利用幼兒園各種教育資源

一、充分了解家長的資源優勢,確定可開發利用的家長教育資源。

首先改變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看法,改變家長本身的教育觀,使家長認識到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對優化幼兒成長環境是十分重要的。由於他們在家園合作中得到了實惠,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孩子的發展,加上他們在與教師合作的過程中,充分地感受到教師把他們當成了教育孩子的合作夥伴,也深切的體會到教師對促進孩子發展的高度責任心,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熱情才會越來越高。要充分了解家長的資源優勢,確定可開發利用的家長教育資源,應先了解家長的原籍、地方特色、風俗習慣,參與幼兒教育的積極性、個人優勢、特長及願意為幼兒園教育投入哪方面資源等基本情況,為此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每位家長。

二、利用各種有效形式,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

要使家長的教育資源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必須通過教師組織和開展特定的活動來實現,做到既能讓活動同幼兒園日常的教育教學緊密結合、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又能使家長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自身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順應活動的需求,組織家長參與其中,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在制定實施方案和活動計劃時,我們細致地分析了班級每一種活動可以利用家長的哪方面資源、以及如何引導家長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把課題研究與班級活動計劃有機地密切聯系起來,使科研與日常教育活動同步。這樣,既避免了單純的為研究而研究,使科研植根於日常教育教學,發揮科研真正為教育服務的功能,也避免了教師為科研所累而影響日常保教工作的後果。這樣,在教師精心安排的每一種活動中,都能夠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

三、有效把家長教育資源引進課堂。

幼兒家長來自各個省市,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民俗民風,為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了解各地的文化特點,萌發他們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從而加快幼兒的社會化進程,我們組織了一系列家長走進課堂的活動。這些活動以家長為主體,家長做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做教師密切的合作夥伴,自身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在家長走進課堂的活動中,都把家長請來,給孩子演示工作程序,讓孩子更好地進行模仿和再現。由於他們是是幼兒所熟悉的家長,因此,幼兒對活動更加感興趣,教育效果也更加明顯。有時候由家長提供資料,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家長發揮了教師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孩子是社會生態環境中的一分子,是一個有生命力和生長力的好動的個體,愛主動去探索一些問題,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需要為孩子創建一個能夠發揮其巨大潛力,使其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並積極主動參與到環境中。家長作為一種教育資源,有挖掘不完的潛力,孩子的發展依賴於身邊的這些資源,合理利用這些資源,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並有效地促進幼兒生動、健康、活潑、和諧地發展。

㈧ 幼兒園應如何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幼兒園如何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立即打開
音樂
下載音樂

一顆長生果
關注
開發幼兒園課程資源 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
2018-05-30 閱讀4314
課程資源是課程實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獨立、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不僅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而且也是體現教師專業權利的基本體現。2018年5月30日,句容市幼兒園鄉村骨幹教師培育站在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開展了「開發幼兒園課程資源 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主題研訓活動。

首先由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的俞同晶園長為大家分享幼兒園課程資源大書主題教研活動的學與思。在內容中,介紹了幼兒園課程資源大書的由來並回顧了之前開展的兩次有關課程資源大書的主題教研活動。

接著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圍繞課程資源大書提供了園本研訓現場供培育站學員觀摩。本次園本研訓圍繞以下兩個問題開展:
    Q1:經過之前的研討後,現在的課程資源大書有了什麼樣的改變?
    Q2:為什麼要這樣改變?
    接下來的半個小時里,茅幼以年級組為單位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並代表發言。

戴娉麗老師代表小班年級組為大家分享了她們的課程資源大書。

小班分享完後,主持人請大家談談對於本次改變的亮點與不足。
    張夢雅老師認為,這次小班最大的改變就在於內容的選擇上,比起之前,幼兒作品更豐富了,展示的形式也更多。仲衛珍老師補充小班在美觀上也有了改變。

楊燕老師針對小班的分享提出了建議:是否能夠在孩子作品旁邊增添一些教師或者是孩子的評價。楊帆老師提出了他自己的想法:在選擇內容的時候原先更多上是作品的展示,現在也有了一些過程性的軌跡。

張夢雅老師代表中班組談了談她們的改變。首先是在裝訂上的改變,更便於孩子去再回顧;在內容的選擇上更多樣,並增添了教師的評價;將活動的過程軌跡和作品都展示出來。

培育站的主持人吳玉娥老師針對老師評價為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議:評價的形式基於課程建設的需要,可以靈活地開展,可以多樣化的呈現。向圓老師也為中班年級組補充了不足:可以增添一些親子的內容。

成芳老師代表大班年級組介紹了她們的大書。成老師認為以前她們的課程資源大書內容是零散的,經過改變,她們現在有一條主線,內容圍繞著主線開展。

聽了大班的介紹,楊燕老師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如在小記者活動里,也可以將小記者的采訪問題添上去。戴慧老師覺得大班的大書更像是一個項目活動。

聽完各組的介紹,吳老師為我們提了一個小小的建議:課程資源大書既然是本書,那麼是不是應該盡可能的還原書的特點,比如:封面、扉頁、頁碼等。

觀摩完幼兒園展示的園本研訓現場,句容市幼兒園鄉村骨幹教師培育站的成員們針對吳老師就「開發幼兒園課程資源,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分組進行研討。並請每組的導師帶領學員就以下兩個問題選擇一個進行深度研討並製作小報。
Q1:根據資源大書的優化如何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Q2:談談幼兒園在課程資源大書中的實踐與思考。

最後,培育站的導師黃忠老師對我們本次研討活動進行了總結發言。在肯定我園課程資源大書的同時也為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說研討時問題的設置;課程資源大書到底誰來做?製作過程中我們更關注的是孩子的深度學習;在進行作品評價的時候要把評價的主體還給孩子;在內容的選擇上過程展示大於結果展示……同時也給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下期教研提出一個建議:在課程資源大書中如何體現孩子的多種表徵形式?

午飯後,大家就上午的小組研討進行交流。
第一小組認為,課程資源大書可以讓孩子參與製作,並在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現場教研的基礎上給出了一些建議:作品呈現不了的可以拍照,孩子的語言可以記錄等。

第二小組從資源大書的意義和優化兩個方面說起,大書的製作要有主題的脈絡,並加上評價和反思,幼兒、教師、家長的都可以。

第三小組從製作的主體、過程、內容以及大書的使用這幾個方面闡述了小組的看法,並提出了她們的困惑:幼兒的表徵除了繪畫和照片還有什麼形式?

第四小組從課程資源大書何時做、怎麼做和誰來做三個方面促進幼兒發展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她們認為,大書的製作要結合地方資源,之前要了解孩子已有經驗,找到切入點,讓每一個孩子參與進來。

最後一組從回顧反思、優化提升和實踐操作三方面來進行闡述。大書中要體現主題活動過程的軌跡,比如:對孩子的調查、課程審議、主題脈絡和活動過程呈現及反思。

接著,二聖中心幼兒園的陳小娟園長為我們帶來了《讓資源建設落地生根》的主題培訓,從「為何要建設資源」、「如何建設資源」、「資源怎麼用」和「資源建設後有哪些變化」這四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她們園是怎麼建設課程資源的,讓我們受益良多。

活動結束後,吳老師為我們總結了本次活動,感謝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為學員們提供了這么好的現場,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活動,能夠真正的推進課程的進程,聚焦孩子的發展。並向學員們布置了本次研訓活動的作業:針對本園的課程資源制定園本研訓方案。

經過一天的研討、培訓,讓我們明晰了課程資源大書建設的內容,梳理了課程資源大書的脈絡。盡管還有很多不足,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我們一定會帶著今天的教研思路,從問題著手,扎實前進。

㈨ 幼兒園教育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措施有哪些

1、全面利用社區資源。 社區的教育資源分有形和無形兩種,有形的教育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組織等;無形的教育資源包括社區意識、社區歸屬感、良好的社區氛圍、社區互助的倫理規范等。還有人把社區教育資源分為三大類:自然物質資源、社會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社區的自然物質資源是指社區中的山川河流、動植物等,自然存在於家庭的生活環境中,構成家庭存在的自然背景;社區的社會物質資源包括社區的物質設施與服務機構,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包括農貿市場、樓房、街道、建築工地、超市、醫院、銀行、圖書館、少年宮、敬老院等這些是與家庭經常發生聯系的社會機構或社會設施,構成幼兒成長的社會物質背景;社區中的人力資源是指具有某種專業知識、技能的個人或組織,能為幼兒傳授或提供某一種專業技能知識。家長應通盤考慮,充分、合理地運用社區資源,把社區中的普通事物轉化為幼兒學習內容、學習材料或學習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 2、整和社區資源的優勢。 社區教育是一個大的教育系統,其中既包括正規教育機構,也包括非正規的教育機構(如社區圖書館、文化館以及其他的教育基地等)和非正式教育機構,家長在利用開發社區教育資源時,要主動與掌握優勢資源的單位進行聯系,以增強家庭教育的效果。比如,現在許多大城市的社區都建有社區圖書館,並根據少兒好動、興趣轉移快等特點,專門為兒童設置了陳列趣味性較高、安全性比較好的少兒閱覽室,家長可以在休息日帶幼兒來閱讀,開拓幼兒的視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孩子初步掌握利用圖書館的能力,為孩子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充分體現社區資源的特色。 不同的社區在教育資源上有不同的特色,在城市中心的社區往往有更多的商場、超市、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財產,而居住在郊區的家庭,則可以更多地接近接近農村,讓孩子了解自然風光等。 在開發社區教育資源上,家長要從社區的實際出發,依靠社區,因地制宜地運用社區資源,發揮有利因素,轉化不利因素,讓社區資源充分發揮作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