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日本從中國奪走多少黃金
戰爭期間,日本皇室從南京掠奪走的黃金至少在6000噸。當令人奇怪的是,戰爭結束後,這筆財富像蒸發了一樣,在史料上難見其蹤。
黃金、白銀 是中國古代5000年時間里的流通貨幣,儲量之多佔 世界的1/3,日本侵略過後,就只剩下300噸
相關知識
日本對我資源掠奪: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佔領了東北其後又佔領華北、中原、華南大半領土。以一九四三年一年日本對我國鐵砂、生鐵、煤炭三種礦產的掠奪量為例,即分別為一千零六十五萬噸、一百八十一萬噸、五千零七萬噸。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四四年期間,日本從東北即掠走煤二億二千三百萬噸,生鐵一千一百萬噸,鋼五百八十萬噸。從一九四○年至一九四四年,關東軍從東北農民手中強征出荷糧三千六百萬噸,其中一千一百三十萬噸運回日本
Ⅱ 二戰期間,日本究竟搶走中國多少寶物
一、最直接的財富:2.1萬噸黃金
作為國際通用儲備,黃金的實用價值不言而喻。
據相關資料統計,在整個日本侵華期間,日軍從中國搶奪的黃金總數約2.1萬噸,僅南京一出就有6千噸。這是他們攻陷城市後,四處搜刮官邸、商店、乃至搶奪銀行金庫得來的,最後都被他們悄悄用船運回到了日本。
二、最稀缺的物資:8億噸糧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食是支持一張戰爭必不可少的資源,尤其是像日本侵華這樣曠日持久的戰爭,對糧食的消耗也是無比巨大的。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的幾個重要糧食產區基本都淪為敵手,日軍也由此大開方便之門,從中國直接輸出了約3億噸的糧食。再加上他們日常駐軍和數百萬日本移民所消耗的糧食,總計約8億噸之多。
三、最「現代化」的吸金:濫發貨幣
我們知道,現在如果一個國家向「侵佔」公民財富,最好、同時也是最悄無聲息的辦法就是增發貨幣。這樣一來,公民手中原有錢的購買力就下降了,這也就意味著錢不動聲色的「貶值」了。
日本當年也干過同樣性質的事情。9.18事變後,他們通過在偽滿洲開設銀行發行貨幣、以這種空手套白狼的形式掠奪中國財富。後來又增設銀行巧立名目,發行其他證券套取國人手中的財物。根據當時的購買力換算,這些被平白稀釋掉的財富,其總價值超過40億日元!
四、中華民族的瑰寶:價值連城的珍玩古物
這怕是最讓國人痛心疾首的。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稱得上「文明」,靠得就是這些珍貴古物的「一路傳承」。要不然中華各民族也不會有這么統一的認知和對中國的認同感。
然而,這些文明與情感的寄託,最終卻被日本無情的掠奪和毀壞。那沉甸甸的1879箱、近360萬件文物,至今還躺在日本大大小小1000多餘座博物館里,欲哭無淚,投訴無門!
五、戰爭的支柱:豐富的礦產資源
其實礦產資源不僅事關戰爭,同時也事關民生。作為礦產資源稀缺的島國,日本對礦物資源的渴望是滲透在骨子裡的。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總計從中國掠奪了煤炭約6.4億噸、稀土2億噸、高嶺土1.5噸、銅礦4.9億噸,另還有其他各類礦產資源無數。可以說,日本從中國侵佔的礦產,支撐起了其戰爭期間耗損的半壁江山!
Ⅲ 中國在二戰中失去了多少土地
二戰勝利後,收復了台灣(甲午戰爭後割讓給日本)和東北(1931年九一八事變被日軍佔領後成立滿洲國)
Ⅳ 在侵華期間,日本鬼子究竟掠奪了中國多少財產
自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日本就對我國虎視眈眈,《馬關條約》當中日本拿了兩億多白銀以外,還想著拿走我國遼東半島,如果不是因為俄國攔著遼東半島就真的被拿了。日軍給我國人民帶來的傷痛是難以用金錢還衡量的,但從物質上日本確實是掠奪了我國大量的財產。我們不從甲午中日戰爭開始算起,僅僅是算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軍到底掠奪了我國多少財產。
第四、八億噸糧食
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東北除了經濟是全國第一以外,其糧食的產量也是全國第一。而抗戰期間東北就成為了日本最大的一個糧倉,日軍在各淪陷區的所掠奪來的糧食都運送到各個戰場上去,總計達到了3億噸以上。而且日本的移民、偽軍、行政機構、軍隊在中國境內也消耗了超過5億噸糧食
Ⅳ 二戰納粹讓世界損失了多少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歷時6年之久,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20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80%)。戰火燃及歐、亞、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動員兵力達1.1億人,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超過5,500萬,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1.3萬億美元,占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60%至70%,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4萬億美元。
中國死傷人數達3500萬。其中,死亡人數達2100萬,僅南京大屠殺就死亡30萬人以上。按1937年的比價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Ⅵ 中國在二戰中究竟失去了多少土地
二戰後中國收復的土地多,失去的在二戰前、清末時期
Ⅶ 二戰期間中國的損失情況
根據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結合民國時期人口發展相關指數,對1937年及1945年中國人口實際保有的可能數進行了逆測,並由此做出中國抗戰時期人口損失的總體估計:中國抗戰期間的直接人口損失累計約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
直接經濟損失(摺合當時價位)超過5000億美元,間接損失不計其數。
PS:損失中包括:政府損失黃金21000噸,民間超過10000噸。文物400餘萬件(其中書畫300餘萬件、玉石類,金屬類,木器類超過100萬件),銅礦150萬噸,煤炭超過10億噸,鐵礦1.8億噸,銀礦2萬噸,銀元2.5億枚,糧食3億噸,面紗10億錠,家畜4.8億只,被毀房屋超過3億間……
Ⅷ 二戰期間日本具體掠奪了中國的什麼資源,多少資源
二戰期間日本具體掠奪了中國的金銀等貴金屬(政府和民間的海量金銀/文物古董),大量的礦產資源(如東北的礦山被掠奪式開采,海南島的鐵礦,山西的煤礦等等),大量的農產品,大量的人力資源用於開礦,修建對蘇聯的軍事要塞,在工廠包括本土做勞工等等。
Ⅸ 二戰中,中國一共損失了多少人口
中國二戰死亡人數一直說不太清,因為統計不清楚,學者估計有1200萬人-1800萬人,不過90年代以後,數據漸漸明了:約1800萬。其中士兵死亡人數約148萬,其中國軍135萬,共軍(包括游擊隊)約10萬-12萬多,其餘為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