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球的水資源多少年後會枯竭
只要淡水還在循環淡水資源就不會枯竭,但如果淡水資源被污染了就會減少直至枯竭.
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
5.5萬億立方米/14%/4200億立方米≈93年
以現在的速度大概到2100年左右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就枯竭了.
② 水資源的資料
中國水資源現狀不容樂觀
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後,中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並且其分布
極不均衡。到20世紀末,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據監測,目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中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中國水資源現狀
1、中國水資源流域劃分
中國按河流水系劃分成十大流域:
Ⅰ黑龍江流域 Ⅱ遼河流域 Ⅲ海河流域 Ⅳ黃河流域 Ⅴ淮河流域 Ⅵ長江流域 Ⅶ珠江流域 Ⅷ東南諸河流域 Ⅸ海南諸河流域 Ⅹ內陸河流域。
2、中國水資源量評估
20世紀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國開展了第一次水資源評估工作,並根據1956-1979年的水文氣象資料,對全國水資源量進行了評價,其成果見表5、表6。
(1)降水總量。1956-1979年間的平均年降水總量為6.2萬億立方米,摺合降水深為648mm,比全球陸地平均值低約20%。受氣候和地形影響,降水的地區分布極不均勻,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台灣省多年平均年降水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則不足25mm。
(2)河川徑流量。在我國,降水量中約有56%通過陸面蒸發返回空中,其餘44%形成徑流。全國河川徑流量為2.7萬億立方米,摺合徑流量深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為6780億立方米, 約佔27%;冰川融水補給量為560億立方米, 約佔2%;從國境外流入的水量約為172億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據陸面蒸散發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國土壤水通量約為4.2萬億立方米(約占降水總量的67%),其中約有16%通過重力作用補給地下含水層,最後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餘3.5萬億立方米消耗於土壤和植被的蒸散發。
(4)地下水資源量。地下水資源量系指與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補排關系的地下水總補給量。根據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全國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約為8288億立方米,其中有6762億立方米分布於山丘區,1874億立方米分布於平原區,山區與平原區的重復交換量約為348億立方米。
(5)水資源總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轉化的重復量,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比河川徑流量多的1009億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間河谷與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開采地下水的情況下,這部分水量以潛水蒸發的形式消耗,通過地下水開采,可以從蒸發中奪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經過計算,平均年潛水蒸發量在北方平原地區為844億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區為119億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現狀
中國的水貧窮到什麼地步呢?聯合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現有12億人面臨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壓力,80個國家水源不足,20億人的飲水得不到保證。預計到2025年,形勢將會進一步惡化,缺水人口將達到28億~33億。世界銀行的官員預測,在未來的5年內「水將像石油一樣在全世界運轉」。
我國屬於缺水國之列,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國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據統計,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為嚴重。目前我國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為主,或者兩種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幾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數十公里。由於工業廢水的肆意排放,導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專家們警告:「20年後中國將找不到可飲用的水資源」。美國民間有影響的智囊機構———世界觀察研究所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稱:「由於中國城市地區和工業地區對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國將長期陷入缺水狀況。」中國的黃河在過去的10多年年年斷流,其中1997年斷流226天。流經中國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區的淮河去年也斷流了90天。根據衛星拍攝的照片,數百個湖泊正在乾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08個。其中北京市的人均佔有水量為全世界人均佔有水量的1/13,連一些乾旱的阿拉伯國家都不如。
但是廣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們如此的窘境嗎?沒有。
就生產用水來說,在寧夏的一些地方,每畝水稻一年大約需要澆2000多立方米水,一畝小麥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國農村普遍的水資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寧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過兩噸。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對莊稼有好處,倒也罷了,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是引起土地鹽鹼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業用水方面,我國煉鋼等生產過程的單位耗水量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水的重復利用率不到發達國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揮霍,那麼我們靠什麼維持這種虛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為例,據《望》周刊的報道,這個人均水資源比以色列還少的地區,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蓋著極度缺水這一重要事實。全省累計超采地下水600億立方米,其中深層地下水300億立方已無法補充。再有15年,石家莊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現在,華北平原已擁有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地下復合漏斗區,達四五萬平方公里。西部的許多地區,因地下水超采嚴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樹木枯死。
專家說:我們是用慘重的代價維持苟安,虛假的綠色使我們依然悠然自得。內情與外觀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滸》中常用的一句話———好個不知死的!
以色列的自然條件比我國西部的許多地方更為惡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過日子極重節水———馬桶上都有兩個按鈕,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產中,享譽世界的節水農業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國家之一的以色列成為世界農產品出口大國,同時,它出口節水農業技術與設備的收入更超過出口農產品的收入。我國近年來安排大量的西部省區領導人去以色列訪問,但除了進口一些以色列的節水設備以外並無大的收益。據說主要原因在於我國水價過低,使節水技術和設備的使用無利可圖。
我國目前城市自來水水價偏低,成本和水價偏離,政府實行虧損補貼。在農村,一噸水電力提灌價4至9分,自流灌溉價每噸4厘至6厘,300噸黃河水的價格頂不上一瓶礦泉水。低水價實際上鼓勵了水資源的高消費。
水費漲價,刻不容緩,這是利國利民利後代的大事。另一方面,太有必要通過各種方式,給全國人民上一堂扎扎實實的節水課。
③ 中國水資源還有多少還能用多少年
中國水資源量評估 20世紀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國開展了第一次水資源評估工作,並根據1956-1979年的水文氣象資料,對全國水資源量進行了評價,其成果見表5、表6。 (1)降水總量。1956-1979年間的平均年降水總量為6.2萬億立方米,摺合降水深為648mm,比全球陸地平均值低約20%。受氣候和地形影響,降水的地區分布極不均勻,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台灣省多年平均年降水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則不足25mm。 (2)河川徑流量。在我國,降水量中約有56%通過陸面蒸發返回空中,其餘44%形成徑流。全國河川徑流量為2.7萬億立方米,摺合徑流量深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為6780億立方米, 約佔27%;冰川融水補給量為560億立方米, 約佔2%;從國境外流入的水量約為172億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據陸面蒸散發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國土壤水通量約為4.2萬億立方米(約占降水總量的67%),其中約有16%通過重力作用補給地下含水層,最後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餘3.5萬億立方米消耗於土壤和植被的蒸散發。 (4)地下水資源量。地下水資源量系指與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補排關系的地下水總補給量。根據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全國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約為8288億立方米,其中有6762億立方米分布於山丘區,1874億立方米分布於平原區,山區與平原區的重復交換量約為348億立方米。 (5)水資源總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轉化的重復量,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比河川徑流量多的1009億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間河谷與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開采地下水的情況下,這部分水量以潛水蒸發的形式消耗,通過地下水開采,可以從蒸發中奪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經過計算,平均年潛水蒸發量在北方平原地區為844億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區為119億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現狀 中國的水貧窮到什麼地步呢?聯合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現有12億人面臨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壓力,80個國家水源不足,20億人的飲水得不到保證。預計到2025年,形勢將會進一步惡化,缺水人口將達到28億~33億。世界銀行的官員預測,在未來的5年內「水將像石油一樣在全世界運轉」。 我國屬於缺水國之列,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國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據統計,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為嚴重。目前我國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為主,或者兩種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幾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數十公里。由於工業廢水的肆意排放,導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專家們警告:「20年後中國將找不到可飲用的水資源」。美國民間有影響的智囊機構———世界觀察研究所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稱:「由於中國城市地區和工業地區對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國將長期陷入缺水狀況。」中國的黃河在過去的10多年年年斷流,其中1997年斷流226天。流經中國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區的淮河去年也斷流了90天。根據衛星拍攝的照片,數百個湖泊正在乾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08個。其中北京市的人均佔有水量為全世界人均佔有水量的1/13,連一些乾旱的阿拉伯國家都不如。 但是廣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們如此的窘境嗎?沒有。 就生產用水來說,在寧夏的一些地方,每畝水稻一年大約需要澆2000多立方米水,一畝小麥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國農村普遍的水資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寧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過兩噸。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對莊稼有好處,倒也罷了,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是引起土地鹽鹼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業用水方面,我國煉鋼等生產過程的單位耗水量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水的重復利用率不到發達國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揮霍,那麼我們靠什麼維持這種虛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為例,據《望》周刊的報道,這個人均水資源比以色列還少的地區,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蓋著極度缺水這一重要事實。全省累計超采地下水600億立方米,其中深層地下水300億立方已無法補充。再有15年,石家莊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現在,華北平原已擁有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地下復合漏斗區,達四五萬平方公里。西部的許多地區,因地下水超采嚴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樹木枯死。 專家說:我們是用慘重的代價維持苟安,虛假的綠色使我們依然悠然自得。
④ 水資源將在多少年後枯竭
只要人類不加節制的用水,水會在1000000萬年左右枯竭,但是水是可再生資源,不一定。
⑤ 中國水資源資料
中國水資源現狀不容樂觀
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後,中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並且其分布
黃頁微成本營銷方式 不見不散約會新主張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極不均衡。到20世紀末,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據監測,目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中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中國水資源現狀
1、中國水資源流域劃分
中國按河流水系劃分成十大流域:
Ⅰ黑龍江流域 Ⅱ遼河流域 Ⅲ海河流域 Ⅳ黃河流域 Ⅴ淮河流域 Ⅵ長江流域 Ⅶ珠江流域 Ⅷ東南諸河流域 Ⅸ海南諸河流域 Ⅹ內陸河流域。
2、中國水資源量評估
20世紀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國開展了第一次水資源評估工作,並根據1956-1979年的水文氣象資料,對全國水資源量進行了評價,其成果見表5、表6。
(1)降水總量。1956-1979年間的平均年降水總量為6.2萬億立方米,摺合降水深為648mm,比全球陸地平均值低約20%。受氣候和地形影響,降水的地區分布極不均勻,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台灣省多年平均年降水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則不足25mm。
(2)河川徑流量。在我國,降水量中約有56%通過陸面蒸發返回空中,其餘44%形成徑流。全國河川徑流量為2.7萬億立方米,摺合徑流量深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為6780億立方米, 約佔27%;冰川融水補給量為560億立方米, 約佔2%;從國境外流入的水量約為172億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據陸面蒸散發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國土壤水通量約為4.2萬億立方米(約占降水總量的67%),其中約有16%通過重力作用補給地下含水層,最後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餘3.5萬億立方米消耗於土壤和植被的蒸散發。
(4)地下水資源量。地下水資源量系指與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補排關系的地下水總補給量。根據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全國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約為8288億立方米,其中有6762億立方米分布於山丘區,1874億立方米分布於平原區,山區與平原區的重復交換量約為348億立方米。
(5)水資源總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轉化的重復量,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比河川徑流量多的1009億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間河谷與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開采地下水的情況下,這部分水量以潛水蒸發的形式消耗,通過地下水開采,可以從蒸發中奪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經過計算,平均年潛水蒸發量在北方平原地區為844億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區為119億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現狀
中國的水貧窮到什麼地步呢?聯合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現有12億人面臨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壓力,80個國家水源不足,20億人的飲水得不到保證。預計到2025年,形勢將會進一步惡化,缺水人口將達到28億~33億。世界銀行的官員預測,在未來的5年內「水將像石油一樣在全世界運轉」。
我國屬於缺水國之列,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國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據統計,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為嚴重。目前我國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為主,或者兩種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幾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數十公里。由於工業廢水的肆意排放,導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專家們警告:「20年後中國將找不到可飲用的水資源」。美國民間有影響的智囊機構———世界觀察研究所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稱:「由於中國城市地區和工業地區對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國將長期陷入缺水狀況。」中國的黃河在過去的10多年年年斷流,其中1997年斷流226天。流經中國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區的淮河去年也斷流了90天。根據衛星拍攝的照片,數百個湖泊正在乾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08個。其中北京市的人均佔有水量為全世界人均佔有水量的1/13,連一些乾旱的阿拉伯國家都不如。
但是廣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們如此的窘境嗎?沒有。
就生產用水來說,在寧夏的一些地方,每畝水稻一年大約需要澆2000多立方米水,一畝小麥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國農村普遍的水資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寧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過兩噸。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對莊稼有好處,倒也罷了,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是引起土地鹽鹼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業用水方面,我國煉鋼等生產過程的單位耗水量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水的重復利用率不到發達國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揮霍,那麼我們靠什麼維持這種虛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為例,據《望》周刊的報道,這個人均水資源比以色列還少的地區,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蓋著極度缺水這一重要事實。全省累計超采地下水600億立方米,其中深層地下水300億立方已無法補充。再有15年,石家莊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現在,華北平原已擁有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地下復合漏斗區,達四五萬平方公里。西部的許多地區,因地下水超采嚴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樹木枯死。
專家說:我們是用慘重的代價維持苟安,虛假的綠色使我們依然悠然自得。內情與外觀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滸》中常用的一句話———好個不知死的!
以色列的自然條件比我國西部的許多地方更為惡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過日子極重節水———馬桶上都有兩個按鈕,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產中,享譽世界的節水農業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國家之一的以色列成為世界農產品出口大國,同時,它出口節水農業技術與設備的收入更超過出口農產品的收入。我國近年來安排大量的西部省區領導人去以色列訪問,但除了進口一些以色列的節水設備以外並無大的收益。據說主要原因在於我國水價過低,使節水技術和設備的使用無利可圖。
我國目前城市自來水水價偏低,成本和水價偏離,政府實行虧損補貼。在農村,一噸水電力提灌價4至9分,自流灌溉價每噸4厘至6厘,300噸黃河水的價格頂不上一瓶礦泉水。低水價實際上鼓勵了水資源的高消費。
⑥ 到什麼時候地球上的水資源會被人類用盡
小弟弟,你真愛學啊!
這是我的一些理解,望你採納!
如果人類不對水污染的話,水會一直循環,不會用完的。因為水用了之後都會再回到大自然會被凈化,但水要是污染到大自然不能凈化的程度,就會越用越少。從而地球上的水就會枯竭,人類就會因沒有水源而死亡。所以現在人們要珍惜水資源,是刻不容緩的事呀!
⑦ 水資源何時枯竭
1.1 洪澇與乾旱制約社會經濟發展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的年均洪災損失高達1 200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4%。90年代每年因旱受災耕地面積4.1 億畝,糧食減產占總產量的4.7%。洪澇與乾旱是阻礙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突出因素。
1.2 供水短缺與用水浪費並存
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世界平均的1/4。我國北方有11個省、區、市的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研究確定的1 750立方米警戒線,其中低於500立方米嚴重缺水線的有京、津、冀、晉、魯、豫、寧夏等地區。近些年,黃河斷流,海河枯竭,最醒目地反映出我國缺水的嚴峻態勢。一些地區生產生活用水時常受到威脅。天津市不得不連續幾年從黃河應急調水。據水利部門統計,全國669個城市中有400個面臨缺水問題[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用水的要求會更高,缺水威脅還可能進一步加劇。
在缺水的同時,普遍存在水資源浪費的現象。目前,中國用水量已達5 600億立方米,美國的用水量也是5 600億立方米(包括800多億立方米含鹽量1g/L以上的鹹水)[2]。中國的淡水利用量已經超過美國,而美國的經濟規模是中國的10多倍。日本的年均淡水利用量只有900多億立方米,不足中國的1/6,但其經濟規模是中國的8倍。對比美、日的用水水平,由此可知中國的用水效率很低。
1.3 生態退化,水污染嚴重
新疆的羅布泊於20世紀70年代乾涸,河西走廊的居延海90年代乾涸,華北的白洋淀屢屢見底。由於人對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很多天然湖泊、沼澤、綠洲萎縮以至消失。海河有些年份幾乎無水入海。華北平原、關中盆地乃至上海,超采地下水,引起鹹水入侵、地下水質下降、地面沉降等。這都是人與自然生態系統爭水的結果。
在水質方面,除長江以南諸河水質良好或尚可,符合和優於Ⅲ類水標準的河長占總監測河長的70%以上之外,北方河流50%以上河段水質低於Ⅲ類水標准,在平原地區更是70%以上河段嚴重污染。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水環境改善有限。黃淮海平原、遼河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地下水也普遍受到污染。雖經治理,但全國水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很多地區用未經處理的污水灌溉,危害農產品安全,還有很多地區飲用水水質得不到保證。水環境污染已對人民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1.4 產業結構和布局與水資源條件不適應
產業結構和布局脫離水資源條件,在缺水地區布置了很多高耗水項目,人為加劇了水資源緊張狀況。例如,在水資源緊缺的首都北京,布置高耗水的冶金和石化項目;在地處荒漠地帶的新疆,搞大規模商品糧基地建設;在氣候非常乾旱的寧夏,大面積種植高耗水的水稻,並在沙漠上推廣種水稻,這些都是產業布局與水資源條件不相適應的典型。
1.5 水資源管理體制與制度創新不足
目前存在的有關水資源的浪費、低效、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都與水資源管理體制和制度存在嚴重缺陷有關。雖然近些年在建立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水利投資體制改革、實行水價聽證等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績,但水資源管理體制與制度的創新進展緩慢,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
2 中國水資源安全發展趨勢
2.1 洪澇乾旱災害損失可能加劇
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密度、財富密度都在提高,若發生歷史上同樣的洪水或乾旱,其災害損失會更大。
黃河、海河多年沒有遇到大洪水,各方關注的焦點也是缺水問題。但經歷的枯水周期越長,豐水年來臨以及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就越大。令人擔憂的是,黃河、海河的排洪能力大大下降,一旦洪水來臨,後果堪憂!
2.2 增加供水的難度加大
我國北方,包括華北、西北和東北,除了黑龍江(松花江)流域還有增加供水的潛力之外,水資源已經開發過度,沒有增加供水的餘地。
在水資源豐富的南方,因為地形的限制,發展灌溉的潛力有限,而只有城市用水會增加。需要新增的供水能力,將主要通過引水、提水的方式來滿足,這種方式耗資巨大,從而使增加供水的難度加大。
跨流域調水工程將成為新增供水能力的主體。南水北調、東北的北水南調、新疆的引額濟烏等,如果建成,可以增加數百億方供水能力。
2.3 水生態環境治理進度還將落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
相對於水量,水質是更嚴重的危害水資源安全的因素。如果不著力改善我國的水環境,水資源安全就很難保障。盡管我國經濟已高速發展了20幾年,但靠犧牲環境來發展經濟的模式在很多地方還沒有根本改變,防止水污染的任務還非常艱巨。
2.4 用水量增加趨勢放慢
從水量來說,只要應對得當,就可以在用水增加很少的情況下,保證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現代化目標的用水要求。
從總量來說,中國的用水量實際上已表現出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停止增長的趨勢[3]。中國的淡水利用量1997年達5 566億立方米,用水量最高的1999年為5 590億立方米,2002年為5 549億立方米,已呈現出達到頂峰、開始下降的跡象。
由於提高了用水效率,農業用水已做到了在保持灌溉面積略有增加、糧食增產的前提下有所下降。今後農業的用水量不可能超過歷史最高用水量4 000億立方米。
目前,工業用水也已出現下降趨勢。與日本相比,中國工業用水定額高出日本十幾倍,節水潛力巨大。截至2002年,中國工業用水量最多的是1999年,達1 159億立方米,故將今後的工業用水量的上限確定為1 200億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火電用水。今後火力發電冷卻用水應主要依靠海水、鹹水,並應推廣空氣冷卻技術,以替代寶貴的淡水資源。
除上述幾類用水外,唯一呈增長趨勢的是生活用水。隨著人口的增長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用水定額也會隨之提高。預計2030年左右人口達到高峰後會轉而下降,推動生活用水上升的人口因素就會改變方向。而且到2030年時,我國人均GDP樂觀估計為8 000美元/人(比目前的1 000美元/人翻3番),但比目前發達國家人均30 000美元/人的水平仍然很低,所以生活用水定額不能向生活用水多的發達國家攀比。中國目前的生活用水量為600億立方米左右,2030年高峰生活用水按人口15億、人均生活用水量比現在提高70%計,其數值為1 200億立方米。
因此,今後我國的最大用水量可能為4 000+ 1 200+1 200=6 400億立方米。中國的淡水利用量不可能也不應該超過此數。從中國的水資源量和供水條件來說,6 400億立方米供水量是有可能實現的,因而也是安全的。
分區域來看,增加的用水量主要分布在水資源豐富的南方,東北會有少量增加。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總用水量增加很少,但用水結構會發生變化,目前的農業用水會有相當一部分轉變為城市用水。
2.5 南水北調應注意的問題
南水北調工程可以為緩解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緊張狀況、促進全國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南水北調工程也面臨一些影響效益發揮的風險[4]。例如,因為水價提高、當地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或者豐水期來臨,北方不再需要南水北調的水;遭遇南北同枯,南方無水可引;長江枯水年引水對長江流域造成河口鹹水入侵等不利影響;南水北調沿線地下水位抬升引起次生鹽鹼化等。
3 中國水資源安全對策
3.1 堅持「適水發展」,建立節水型社會
遵守科學規律,社會經濟發展必須適應當地的水資源條件,有什麼樣的水資源條件,就選擇怎樣的發展模式和產業,即「適水發展」。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水資源開發不能超過水資源承載力,必須保留足夠的生態用水;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減少污水排放量。
應牢固樹立水資源有限的觀念,把建立節水型社會作為國家戰略。社會經濟發展的用水需求不能靠一味擴大供水來滿足,應堅持「以供定需」,必須走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爭取用最少的水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根據我國的水資源條件,既要選擇和發展節水型產業,又要提倡和推行節水型生活方式。
3.2 嚴格執行水污染防治法規,保證水質和水環境安全
必須改變環境保護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狀況,採取得力措施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對環境執法的干擾,把環境執法落到實處。要以防為主,以污染源控制為中心,從源頭上防治污染。
目前我國的水處理能力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的大城市。但從水污染危害的嚴重程度來看,北方缺水地區的水污染治理更緊迫。因為北方地區水少,開采後地下水埋藏較深,污水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一旦污染則很難恢復。內陸地區污水不能外排,存積在內陸河的尾閭地帶,經蒸發濃縮後後果更為嚴重。對於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經濟實力弱,建議國家在水污染防治的投入和政策方面給以更多傾斜。
3.3 大力開發利用非常規水資源
非常規水資源包括中水利用、污水回用、雨水利用、微鹹水利用和海水利用。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各項工作都已開展,但還應加大工作力度,尤其是需要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海水利用不論是海水直接利用(冷卻、環衛等)還是海水淡化,都應大力扶持。日本工業用水總量的80%是海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超過2 000億立方米/年,美國工業用水的1/3是海水,達1 000多億立方米,我國只有100億立方米,海水直接利用的潛力巨大。世界海水淡化的成本一直處於下降趨勢,當常規自來水價提高到5元/噸以上時,沿海地區海水淡化就會具有市場競爭力。應把海水利用作為應對解決水資源安全問題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3.4 加強水文水資源科學應用基礎研究
關於水資源的很多科學問題還需進一步研究。例如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水循環時空變化規律如何?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水規律如何?中國未來究竟需要多少水?歷史經驗表明,以往所做的預測往往偏大,而關於未來的需水預測差異也很大。准確的預測是科學決策的前提,因此必須加強環境變化下的水循環規律和水資源需求規律的研究。
再如,水資源管理體制和制度創新研究亟需加強。如何建立合理的水資源使用權制度?如何理順水資源管理體制?都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
水庫的科學調度是另一個亟需研究的問題。目前的水庫調度有偏重防洪的傾向。為了騰出庫容防洪,往往急於放空水庫,經常造成水庫蓄水不足,枯水季節無水可用。應研究更好的兼顧防洪與用水的水庫調度方法,既保證防洪安全,又增加供水。
3.5 建立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水資源配置機制
水既是生態因子,又是人的基本需求,還是生產資料。它既是公共物品(common goods),又是經濟物品(economic goods)。因此水的分配不能完全市場化,有相當一部分(如生態用水、基本生活用水)必須作為公共資源由政府或其它公共機構管理。但作為經濟物品的部分必須市場化,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進行配置。作為公共物品的部分,也應引入市場化的管理手段以鼓勵合理利用。
對生態用水:由政府負責,確定必須保留給生態系統、不允許人類開發利用的生態用水的比例或數量,並保證落實。
對家庭生活用水:可以實行分部水價制,對基本需求部分實行成本價,對於超出基本需求的部分實行較高價格,同時輔以低收入家庭基本用水補貼政策。
對農業用水:要在堅持國家扶持農業政策的前提下,改變農業補貼辦法,由暗補改為明補,即一方面逐步提高農業水價、按用水量收取水費,另一方面按灌溉面積或產量對農民進行補貼,以鼓勵農民節水的積極性。
對工業和商業用水:堅定不移地按經濟規律辦事,由市場來配置水資源。只有具有一定承擔能力的用戶才能用得起水,而承擔不起水價的用戶必須退出市場。從而建立起水資源從低效用戶向高效用戶轉移的機制。
必須建立有助於水資源合理利用的水權水價制度。應在水資源國家所有的前提下,逐步明晰水資源使用權,建立適宜的水權管理和變更制度,建立順暢的水價調節機制,為水資源從利用效率低的用戶向利用效率高的用戶轉移提供激勵和制度保證。同時,水價過低的狀況必須改變,水價應該反映供水成本,但必須防止另一種傾向,即具有壟斷地位的供水企業不合理地增大供水成本。應通過引進競爭、建立合適的成本審計制度、實行價格聽證等措施,保證水價的合理性,維護用水戶的合法權益。
同時,應積極引進國外資金,開放供水及污水處理市場,促進我國供水和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
3.6 完善水事決策機制
為了從制度上防止局部利益代替國家利益、部門決策代替國家決策的傾向,應當建立重大水事由獨立機構組織論證、由人大做出最終決策的制度。
為了克服水利部門管水量、環境保護部門管水質、海洋部門管海水的各自為政現象,建議加強研究和實施國家水資源安全戰略,統一安排常規水資源和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
主要參考文獻
1 中新社.中國400個城市缺水,其中130多座城市缺水嚴重.
http://www.hwcc.com.cn/, 2002, 3,27.
2 United States Geographical Survey. http://www.usgv.com/.
3 賈紹鳳,康德勇. 中國用水何時達到頂峰?水科學進展,2000,11(4):470-477.
4 賈紹鳳. 如何看待南水北調工程的社會經濟影響.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3(3):32-37.
中國水資源安全問題及對策:賈紹鳳 何希吾 夏 軍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摘要 中國水資源安全的主要問題包括:洪旱災害制約社會經濟發展、供水短缺與用水浪費並存、生態退化與水污染嚴重、產業結構和布局與水資源條件不相適應及水資源管理體制與制度創新不足。今後10—30年,中國還將面臨洪旱災害損失加劇、供水難度增大、水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等威脅。對此提出如下對策:堅持「適水發展」,建立節水型社會;嚴格執行水污染防治法規,加大水環境防治力度,保證水質和水環境安全;大力開發利用非常規水資源;加強水文水資源科學應用基礎研究;建立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水資源配置機制;完善水事決策機制。
賈紹鳳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1964年出生,湖南龍山人,土家族。198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1989年獲清華大學工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人文地理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水文水資源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發表相關論著70餘篇(部)。
⑧ 水資源在多少年後會用完
一般是用不完的,但會緊缺,因為需求量會越來越大,而被污染的水也會越來越多。
是的。
⑨ 關於水資源緊缺的問題,誰知道啊
所謂水資源,是指現在或將來一切可用於生產和生活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水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球上水的總儲量約為13.6億(立方千米),其中海水佔97.3%,淡水只佔2.59%。淡水資源中冰山、冰川佔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佔22.4%,湖泊、沼澤水佔0.35%,河水佔0.01%,大氣中水佔0.04%。便於取用的淡水只有河水、淡水湖水和淺層地下水,估算約300萬(立方千米),僅為地球總水量0.2%左右。水在自然界中呈循環狀態。地球上循環的水量,每年大約為42萬(立方千米),其中降落陸地上的約為10萬(立方千米),而後通過江河流入海洋的水量約4萬—4.5萬(立方千米)。
振惜水 節約水 保護水
--寫在6.5世界環境日
1972年6月5日~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這次會議提出了響遍世界的環境保護口號:只有一個地球!會議形成並公布了著名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簡稱《人類環境宣言》)和具有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呼籲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後代而共同努力。從1972年開始,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
2003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水--二十億人生命之所系"。這一主題旨在號召每個人行動起來,共同保護地球上最珍貴的生存資源--水。根據聯合國在今年3月16日"第三屆水資源論壇大會"召開之前發表的最新報告(《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對180個國家和地區的水資源豐富狀況做出排名,中國以平均每人每年擁有近2260立方米用水統計數字排在第128位。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我國年缺水總量約為300~400億立方米。每年農田受旱面積700~2000萬公頃。全國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嚴重缺水。與此同時,水污染使水資源短缺問題變得更為突出,全國因污染不能飲用的地表水占監測水體的40%,流經城市的河段78%失去飲用水源價值。即使在南方城市,因污染導致的缺水量也占這些城市總缺水量的60%以上。合理利用水資源、切實保護水環境意義重大。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刻不容緩。在國家要以完備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律體系為保障,促進政府、用水單位和公眾的共同參與,通過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工程等措施,結合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實現全社會在生產和消費用水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水資源管理部門要結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基於水功能區達標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體系,對原有污染源排污量進行等量削減;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加快生活污染治理設施建設的速度,各司其職、團結合作、共同保護和管理水資源;在用水單位,要盡快實施清潔生產,切實保證"三同時"的貫徹落實,對廢污水作到依法按標准排放,並積極探索和運用削減廢污水排放量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作為公民要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貫穿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我做起,以實際行動節約和保護有限的水資源。
願我們通過今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公平發展的積極行動者,使我們的祖國擁有一個安全而繁榮的未來。
人類對環境的保護歸根結底是基於保護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資源,保護人類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保護水資源首當其沖。下面筆者就現代生產和生活中如何保護水資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首先,要樹立惜水意識,開展水資源警示教育。長期以來,大多數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使用中揮霍浪費,不知道自覺珍[被屏蔽廣告]惜。其實,地球上水資源並不是用之不盡的,尤其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並不豐富,地區分布也不均勻,而且年內變化莫測,年際差別很大,再加上污染嚴重,造成水資源更加緊缺的狀況,黃河水多處多次斷流就是生動體現。國家啟動「引黃工程」、「南水北調」等水資源利用課題,目的是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但更應引起我們深思:黃河水枯竭時到哪裡「引黃」?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調」?所以說,人們一定要建立起水資源危機意識,把節約水資源作為我們自覺的行為准則,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水資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須合理開發水資源,避免水資源破壞。水資源的開發包括地表水資源開發和地下水資源開發。水資源屬於國家所用,因此,生產和生活用水的開發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有關規定,作到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在開采地下水的時候,由於各含水層的水質差異較大,應當分層開采;對已受污染的潛水和承壓水不得混合開采;對揭露和穿透水層的勘探工程,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做好分層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資源污染,保證水體自身持續發展。
現代水利工程,如防洪、發電、航運、灌溉、養殖供水等在發揮一種或多種經濟效益的同時,對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個流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圍內水資源破壞,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對水利工程進行環境評價。我國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即進行環境評價,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編寫環境影響報告,對環境影響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編寫環境影響評價表。另外,一些采礦行業對水資源的破壞不容忽視,如煤炭開采中每采一噸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採煤3億噸計算,每年僅因採煤損失地下水資源高達2.5億立方米,並對地下水體地質構造造成極大的破壞。又如,無限度的亂砍亂伐,造成植被嚴重破壞,對水土保濕及水資源的地表埋藏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第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水資源浪費。有效節水的關鍵在於利用「中水」,實現水資源重復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會范圍內通行,不僅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又能令社會形成一種珍惜水資源的良好風氣。目前,許多大中型企業已經開發利用中水,如霍州煤電集團各個礦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灑水和地面沖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另外,利用經濟杠桿調節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由於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長流水現象發生,而有些地方會「捧碗祈天」,因此,必須安裝有效的水計量裝置,執行多用水多計費的原則,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額管理是國際上通行的辦法,它是在科學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堅持分類對待的原則,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業用水、機關事業團體用水實行不同的水價,定額內平價,超額部分適當加價,以培養公民節約用水的習慣。
在節約用水資源的同時應避免無效浪費。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凍裂,造成嚴重的漏水,應特別注意預防和檢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了緩解水資源緊張的情況,除了大力抓好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工作外,跨流域調水已經成為我國北方城市的必然選擇,跨流域調水必然帶來水資源供需關系的變化,所以水權交易必在實行;由於我國一直實行「福利水」制度,水沒有被當作一種經濟商品對待,所以,在水資源的配製上,市場機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當前應當轉變觀念,認識到水資源的自然屬性和商品屬性,遵循自然規律和價值規律,確實把水作為一種商品,合理應用市場機制配置水資源,減少資源浪費。
第四、進行水資源污染防治,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水體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兩部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水、工業垃圾、工業廢氣、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過不同滲透方式造成水資源的污染,長期以來,由於工業生產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環境事件屢見不鮮,它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極壞影響,因此,應當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採取集中污水處理的途徑;工業企業必須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生產污水據其性質不同採用相應的污水處理措施。總之,我們必須堅決執行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制度,必須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促進企業污水治理工作開展,最終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
水是地球生物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水資源是維系地球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因此,保護水資源是人類最偉大、最神聖的天職。
滿臉滄桑的老人面對濁臭的涑水河悲憤交加。作為汾河的支流,涑水河原本也很清澈,沒有它,就不會有山西運城今日的繁華。可如今,涑水河卻令人蒙羞———沉默的老人端著的不僅僅是一瓢污水,更是涑水河如泣如訴的呼救。
天真無邪的孩子指著暗渠中被偷偷排出的污水對大人說,因為有了它,井水不能喝了,洗頭還要掉頭發。這個年幼的孩子,小腦袋居然禿了頂。 掛滿枝頭的不是青翠欲滴的綠葉,不是累累的碩果,而是千萬只迎風飄揚、花花綠綠的塑料袋。它看上去是那樣洋洋得意,正是人類的劣跡成就了它們的張狂。
辛辛苦苦養的一池魚,一股污水傾瀉進來,最終只剩下養殖者的一聲嘆息和一池死魚。
濃煙滾滾的工廠、被沙塵掩埋了的村莊、被人類驅趕得流離失所的天上地下的生靈……《生命之歌———中國環境警示教育大型攝影展》今天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拉開帷幕。作為千瘡百孔的大自然的代言人,100多幅觸目驚心的照片在向人類吶喊。
攝影展是對中華環保世紀行活動開展10年後的一個全景式回顧,照片大多出自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近年來的作品。過去的3650個日日夜夜,幾百位記者風雨兼程、辛勤耕耘,憑借著他們的職業敏感和強烈的責任心,用自己的鏡頭和筆,忠實地記錄了華夏大地生態環境變遷的歷史。
一幅幅揪動人心的照片在警示,地球,這個人類的家園,已經被人類自己毀得支離破碎。醒來吧!那些還在執迷不悟的破壞者。
展覽分為淮河吶喊、黃河歌謠、長江詠嘆、綠色變奏、藍色行板、金色合奏、希望所在等章節。
朝母親河走去,看見的是水塘龜裂,土地乾涸:沿黃用水已超過黃河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缺水嚴重。1972年至1998年,黃河有21年下游出現斷流,主河槽淤積加重。黃河下游的「地上懸河」越發危如累卵。
朝母親河走去,看見的是黑水肆虐流進母親河的動脈:近年來,黃河流域「十五小」污染企業發展迅猛,每年排入黃河干支流的污水量達42億立方米,污水日趨嚴重,很多河段流淌著的只是污水。
長江也是悲歌一曲。一片片一望無垠的黃沙地在哭泣痛訴:長江源的綠色在萎縮。據統計,長江源頭區草場退化達2.5萬多平方公里。由於受鼠害影響,10%已淪為「黑土灘」型次生裸地。人為的活動也加劇著草場的退化。據衛星遙感測定,青海省草場面積正以每年200萬畝的速度退化,而青海省草場載畜量卻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
許多參觀者被這幅照片震動了:數不清的藏羚羊的頭顱被堆在一起!
藏羚羊被稱為「高原精靈」,生活在「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無人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0年前,在可可西里生活的藏羚羊有近百萬頭,當人們發現了它驚人的經濟價值(在國際市場上,一條藏羚羊羊絨披肩標價1.1萬美元,最高價甚至可以賣到4萬美元)後,幾十年間,藏羚羊竟瀕臨滅絕,現在僅剩下5萬只。據說,在盜獵最猖狂的1990年至1998年間,每年就有兩萬只藏羚羊倒在盜獵者的槍口下。為了羊絨披肩的高額利潤,至今仍有盜獵者鋌而走險。
在雲南迪慶天寶山上,有一大片林木被伐光的山地,一棵棵齊腰高、已經發黑的樹樁如同一塊塊墓碑,默默地立在青翠的草甸上。
那裡原本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雖然在上個世紀末大規模的砍伐已被制止,但經過20多年肆無忌憚的砍伐,迪慶到底毀掉了多少原始森林,又有誰能說清楚?
海河、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國有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氣質量超過三級標准。酸雨、沙塵暴盤旋在我們周圍揮之不去。
萬裏海疆形勢也不容樂觀,赤潮年年如期而至。在美麗的渤海灣,濁流迸濺,海面上漂浮的油污像一柄黑色火炬要燒毀海洋里的生命。
生態破壞愈演愈烈,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湖泊萎縮、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環境已經脆弱得不堪一擊。
年近古稀的曲格平是中國環境保護最早的吶喊者之一。老人在每一幅照片前都駐足觀看。他動情地說:「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依然任重道遠,社會大眾趕快行動起來吧!
水——20億人生命的源泉;水——世間萬物生存的希望;水——人類最渴望的目標。然而,這樣可貴、神聖的生命之水,卻因為人類的自私,人類的貪婪,在人類的摧殘下,毀壞了一切。
慢慢的,慢慢的,世界上缺水的國家,缺水的省、市、自治區越來越多。目前,世界上就有335000000人沒有足夠的水。隨著科學事業的逐漸發展,廠房高樓的逐漸增多,水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隨著人類的破壞,原來的那個蔚藍色的「水晶球」已經不再明澈,不再蔚藍了,即將乾枯。
雖然地球71%表面覆蓋的是水,但是其實淡水資源只佔了地球總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總量只佔地球上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三,占淡水總蓄量的0.34%。由此可見,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並沒有人類想像的那麼多,如果讓它們繼續遭到人類的摧殘,早晚有一天,它會消失的。因此,我們應該保護水資源,為保護水資源盡到自己的一份力。
雖然我還是一個12歲的小學生,但我要用我手中的那支神聖的筆,呼籲大家保護水資源。
水的自述
我是水,純凈的、美麗的、清雅的、高尚的水,我從雪地來,我從山中來,慢慢地、緩緩地,穿透高山,跨過平原,匯入大海。
我是水,晶瑩的雪,是我的前身,甜甜的雨,是我的兄弟,苦澀的淚,是我的姐妹。我的足跡遍布地球,我的臂膀愛撫著每個角落。
只因為有了我,生命才會如此完美;只因為有了我,世間萬物才如此完善。我不但是田地豐厚的「營養品」,是農作物的「增長劑」,更是人類必有的東西。淘米洗菜需要我,洗衣灌溉需要我,人們渴時喝的是我,臟時洗的是我,急時用的是我,但是不斷破壞的也是我。
我給人類帶來了幸福,可人類為什麼這樣對我?我默默地,無私地哺育著大地。我在山的腰間潺潺流動,在草原的中間快樂奔騰,在大海的懷抱中洶涌澎湃。我是善良的、忠誠的。我把一切都奉獻給人類,面對人類的冷漠無情,我會不由自主地發怒,泛濫成災,能夠主宰萬物的是人物,可破壞生態環境,也是人類當今中國正面臨著兩大問題:一是資源問題,二是環境問題,其中資源問題中,中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是世界人均佔有量的一半。環境問題中,我的污染程度更是不言而喻了,我受到「侵犯」,就會影響水生物和家作物的生長,增加疾病疾病的傳播,危害人體的健康。因此,保護環境是刻不容緩的事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是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捷徑。人類只有一個家園,請愛護這個唯一的搖籃。
因此,我希望得到人類的珍惜,更希望得到人類的保護。請停手吧,不要再折騰我了!
青山綠水今何在?
幕幕往事,還是易如反掌地時時浮現。
記憶中的家鄉的水,很美!平淌靜如畫,與青山相互照應,所以青如山之綠;有的會成溪,隨處可見。那便是家鄉的水。
當你伸出手輕撫它時,它便從手指間滑過,柔柔的,清涼可人。在我第一次到那的時候,天天到那兒去用那水洗臉。那時正是炎夏,我便和爸爸在裡面游泳。「撲咚!」一聲跳進水裡,頓時洗去了所有的疲憊,清涼遍布全身,猶如在人間天堂一般。
又一次,在五年之後,我和爸爸、奶奶再次來到了這里。一到河邊,就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我竟難以相信這就是我深深難忘的家鄉水。
還有湖南著名的湘江也是
聽父母說,以前,湘江水特別明澈,一到炎夏就有很多人來游泳。人們親切的稱它為「綠色之河」。
然而現在,古老的湘江已經被吞噬了,只見河面上浮滿了塑料、葯瓶、白色污染……發出令人惡心的臭味。享有「綠色之河」之稱的湘江已成為了一條「死河」。
忽然,我明白了,今日的人們一味的追求發展,而忽視了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整條河上回響起河水的嘆息聲:「人們摧殘了我的軀體!」
唉!青山綠水今何在?
如果失去水……
人們啊人們!
如果失去了水,你喝什麼?用什麼來灌溉每一寸土地,用什麼來滋潤每一株小草?如果沒有如此美麗的水,又哪來蘇軾的千古佳句「水光瀲灧晴方好」?如果沒有水,世間萬物又何在?
當我們面對這樣的水時,您還會歌頌它的美麗,感嘆它的生機嗎?面對擺在眼前的事實,難道還不足以給人們敲響水之患的警鍾,敲醒人們的覺悟嗎?
俗話說:「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人們,難道真的要讓最後一滴水成為人類傷心欲絕、悔恨覺悟的眼淚嗎?請不要失去了後才懂得它的珍貴,到那時候恐怕後悔也沒用了。
請珍惜每一滴水吧!不要再對其進行糟踏了。就把這當作給水的報答吧!
⑩ 水資源在多少年後會不存在
這個問題真的有點不好回答啊。
水是可再生能源,如果問的是直接可飲用淡水資源的話,不包括冰川,那麼全世界的淡水資源最多能扛500年就用完了
請珍惜用每一滴水吧,因為人體內2/3就是水啊,如果不計劃生育的話,如果還想讓人類能夠繁衍的話,珍惜水吧!水沒了,連人都變異了,變成蜥蜴那樣的生物,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