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環境學基礎 談談你對自然資源價值的認識
你好,自然資源是一切能為人類提供生存、發展、享受的物質條件。未經人類勞動加工開發的原生的自然資源當然不存在什麼人類抽象勞動所創造的價值。但是必須注意,這種作為自然經濟資源的商品價值構成是二元的,一方面,由自然資源部分構成無價值,另一方面,由經濟資源構成部分有價值,因而自然資源的價值構成是部分無價值和部分有價值的統一。商品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自然經濟資源的價格一部分是自然經濟資源價值的表現,另一部分則不是價值的表現,而是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 自然資源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滿足人類多方面的需求具有極其重要的功用價值,除經濟價值外,還具有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1)自然生態為人類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與生存需要的「維生價值」;(2)自然資源作為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對象,為人類提供「經濟價值」;(3)自然資源在為人類提供經濟作用的同時,還提供「生態價值」,盡管其不能直接在市場上進行交換,體現的是潛在價值和間接使用價值;(4)自然為人類滿足精神及文化上的享受而提供「精神價值」,體現的是存在價值或文化價值;(5)自然為滿足人類探索未知而提供「科學研究價值」等。 自然資源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等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經濟價值如 不顧及其他而不斷地開發,必然會引起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流失和缺損。自然資源的價值是其經濟價值和服務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等)的總和。自然資源的服務價值是其經濟價值的基礎,對經濟價值起著制約作用。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利用是對其各種價值利用的疊加,當人類經歷對自然資源經濟價值的著重利用階段之後,將會更加偏重對自然資源服務價值的利用。 在末端治理範式中,往往認為自然資源是無價值的,這種觀念導致了資源的無償佔用、掠奪性耗竭性開發,以至於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損毀、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惡化,嚴重製約了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資源的過度消耗和浪費隨處可見(每年全世界對資源的浪費竟有10萬億美元)。過去,發展僅僅是勞動生產率的增加,而知識經濟時代,資源生產率的提高被賦予同等重要的地位,作為最優先考慮的目標,並被認為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應通過技術進步和知識創新,提高生產效率,用更少的資源消耗創造更多的財富。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雖然勞動力資源廉價、豐富,但資源和能源相對缺乏,生態環境問題較為突出,必須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重視資源生產率革命,一方面依託現有最佳實用技術,淘汰落後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實現技術進步與效率改善;另一方面在綠色化學技術開發、減物質化設計、(有毒化學品)就地製造、精益製造、閉環製造等領域,尋求技術突破,以更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生產率,真正實現科學發展。此外,還要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作用,通過向自然資源投資來恢復和擴大自然資源存量,運用生態學模式重新設計工業,開展服務和流通經濟,改變原來的生產和消費方式。。。
2. 自然資源是什麼意思
自然資源是指存在於自然界,在現代經濟技術條件下能為人類利用的自然條件。以下是關於自然資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重要性 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的原料或燃料及人類生活的必要條件和場所。
2. 分類 自然資源一般可分為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海洋資源等。
3. 增殖性能分類 可再生資源:這類資源可反復利用,不會因為人類的利用而耗盡,如氣候資源、水資源、地熱資源等。 可更新資源:這類資源可以生長繁殖,但其更新速度受到自身繁殖能力和自然環境條件的制約,如生物資源。 不可再生資源:這類資源形成周期漫長,一旦用盡便無法在短時間內自然再生,如礦產資源、部分土地資源。
4. 時代變化性 自然資源的內含隨時代而變化,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自然資源的認識和利用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和擴展。
綜上所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其合理利用和保護對於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