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礦產資源有什麼特點

礦產資源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4-22 06:40:01

❶ 礦產資源的特點

1.礦種比較齊全,居全國中等水平。 2。有色金屬、稀有稀土金屬、放射性礦產及建材、化工原料等礦產資源優勢明顯。 3.礦產資源分布廣泛,主要礦產地具有區域特色。 4.能源等大宗、支柱性礦產資源短缺。 5.小型礦床比例高,共(伴)生礦、貧礦及難選冶礦多。 6.查明礦產資源儲量控製程度較低。 ---廣東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

❷ 從開發利用的角度來講,貴州礦產資源具有哪些特點

從開發利用來看,貴州礦產資源有以下特點:資源豐富,優勢明顯;主要礦產資源分布相對集中、規模大、質量好、潛力大、前景好;有許多伴生礦物;資源不平衡和某些礦物短缺。
拓展資料:
1.貴州位於雲貴高原東部,發源於四川盆地與廣西、湘西盆地或丘陵之間的高原和山區。在10多億年的地質演化歷史中,具有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形成了貴州礦產資源豐富、分布廣、種類齊全、礦產眾多的優勢格局,已成為中國礦產資源大省之一,經過長期的地質勘探和研究,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到2002年,已發現110多種礦物(包括次礦物)和3000多個礦床和礦點,發現的礦產有76種,包括能源、黑色金、有色金屬、貴金屬、稀土分散元素、非金屬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化工原料、建築材料及其他非金屬、水、氣等9類礦產,儲量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探明。
2.在探明儲量中,貴州按保留儲量統一比較,在全國十大礦產中排名41位,其中28位排在第一至第五位,第一位有8種,第二位有8種,第三位有5種。特別是煤、磷、鋁土礦、汞、銻、錳、金、重晶石、黃鐵礦、稀土、鎵、水泥原料、磚瓦原料,以及各種用途的石灰石、白雲石、砂岩等礦物,在全國最具優勢,佔有重要地位。此外,人均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和單位土地面積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遠高於相鄰省區市。
3.隨著貴州礦產資源的大量發現和資源儲量的開發,為礦產資源的廣泛開發利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目前已開發礦產50餘種,其中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正規礦山20餘個。該省已開發探明儲量的1/3以上,貴州礦業是在礦產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年來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已成為全省工業的支柱產業,優勢礦產的開發利用,使貴州成為中國十大有色金屬省份之一,建成了全國重要的鋁工業和磷化工基地、全國重要的錳鐵合金生產基地和亞洲最大的碳酸鋇生產地,多年來,生產加工的各類礦產品已成為我省外貿出口的重要商品,多年來佔全省總量的1/3。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富民興黔」目標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

❸ 世界礦產資源特點與分布特徵

世界礦產資源豐富。迄今為止,已為人類發現和認識的礦物種類已逾4000種;從經濟和技術層面上形成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產資源有200餘種。世界礦產的儲量分布很不平衡,許多礦產的大部分探明儲量集中在少數國家。

根據統計,石油75%以上的儲量集中在中東和北美地區,天然氣70%以上的儲量集中在中東地區和前蘇聯國家,煤炭53%的儲量集中在美國、中國和俄羅斯3國,此外還有12種礦產3/4以上的儲量集中在3個國家;有13種礦產3/4以上的儲量集中在5個國家。在西方工業國家中,80%以上的主要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的儲量仍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南非4個國家中。有13種礦產(石油、天然氣、鋁土礦、鎳、鈷、菱鎂礦、錫、銻、鋰、鈮、鉭、磷酸鹽岩和石墨)的儲量一半以上分布在發展中國家,而且有16種礦產(鈮、石墨、石油、天然氣、鉻、鎳、鈷、鉬、釩、鎢、鉛、鋅、錫、銻、鉍和銀)發展中國家擁有的儲量在總儲量中所佔比例有所增長(表1.1)。

石油:主要分布於中東、北美洲、前蘇聯和北非地區。目前中東的石油資源主要受石油國的國家公司控制,中美洲地區石油資源主要受美國跨國石油公司控制,而非洲的石油資源正備受青睞,各類公司蜂擁而至,中亞地區的石油也開始得到重視。

天然氣:俄羅斯、伊朗和卡達是世界3大天然氣資源大國,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25.2%、15.7%和14.4%。伊朗和卡達的開發潛力還很大;此外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3個國家天然氣儲量達6.32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3.6%,開發利用程度低,潛力大。

煤:世界煤炭極為豐富,靜態保證年限超過100年。但煉焦用煤資源嚴重不足。世界煤炭資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亞太、北美和前蘇聯地區。亞太的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其次為北美和前蘇聯地區。美國、俄羅斯、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德國、南非、烏克蘭和哈薩克等是世界煤炭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

鈾:鈾礦資源集中於澳大利亞、哈薩克、加拿大、美國、南非、巴西、納米比亞、俄羅斯、烏茲別克、烏克蘭等少數國家,佔世界鈾礦資源的92%。

表1.1 世界能源、資源儲量及主要分布

續表

鐵礦:近20多年來,世界鐵礦石分布格局沒有大的變化,巴西、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是世界鐵礦資源大國,但中國和俄羅斯以貧礦為主。

銅礦:世界銅礦探明儲量主要分布於美洲的安第斯-落基山脈和中亞-俄羅斯地區。近年來,蒙古境內新發現的奧雲陶勒蓋銅礦(940萬噸)和俄羅斯的烏多坎銅礦(2000萬噸)均未開發利用。

鋁土礦:鋁土礦儲量71%分布在幾內亞、巴西、澳大利亞和牙買加。另外,越南的鋁土礦資源潛力很大,多為優質紅土型三水鋁土礦,開發利用前景很好。

鉀鹽:世界鉀鹽儲量更是高度集中,近75%的儲量分布在加拿大和俄羅斯。中國是農業大國,但鉀鹽嚴重短缺。周邊的泰國、寮國也具有豐富的鉀鹽資源,與我國互補性很好。

錳礦:世界錳礦資源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其中南非和烏克蘭共佔世界錳礦總儲量的52%。

鎳礦:世界鎳礦儲量為6700萬噸,靜態保證年限為40年。探明儲量主要分布於古巴、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

❹ 礦產資源基本特點

中國是世界上礦產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的少數國家之一。一些礦產如鎢、錫、銻、稀土、鈦、石膏、膨潤土、芒硝、螢石、菱鎂礦、石墨等儲量非常豐富,居世界首位;鉬、鉛、鋅、鍶、螢石、磷、芒硝、石棉、滑石等礦產儲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國礦產資源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總量豐富,礦種齊全,人均不足。截至 2010 年底,中國已發現 171 種礦產資源,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59種,包括石油、天然氣、煤、鈾、地熱等能源礦產10種,鐵、錳、銅、鋁、鉛、鋅、金等金屬礦產 54 種,石墨、磷、硫、鉀鹽等非金屬礦產 92 種,地下水、礦泉水等水氣礦產 3 種。在 45 種主要礦產中,有 24 種礦產名列世界前三位,其中鎢、錫、稀土等12種礦產居世界第一位;煤、釩、鉬、鋰等7種礦產居第二位;汞、硫、磷等 5 種礦產居第三位。多種多樣的礦產資源,為中國工業化、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中國人口眾多,礦產資源人均探明儲量佔世界平均水平的 58%,位居世界第 53 位。石油、天然氣人均探明儲量分別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 7.7% 和 8.3%,鋁土礦、銅礦、鐵礦分別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 14.2%、28.4% 和 70.4% ;鎳礦、金礦分別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 7.9%、20.7% ;一般認為非常豐富的煤炭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70.9%,鉻、鉀鹽等礦產儲量更是嚴重不足(圖 1-1)。

二是貧礦多、富礦少,大宗、戰略性礦產嚴重不足。在能源礦產中,煤炭資源比重大,油氣資源比重小。中國鎢、錫、稀土、鉬、銻等用量不大的礦產儲量位居世界前列,而需求量大的富鐵礦、鉀鹽、銅、鋁等礦產儲量不足。大礦、富礦、露采礦很少,小礦、貧礦、坑采礦比較多,開采難度大、成本高。鐵礦平均品位為 33%,富鐵礦石儲量僅佔全國鐵礦石儲量的 2% 左右,而巴西、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鐵礦石平均品位分別為 65%、62% 和 60%。中國銅礦平均品位為 0.87%,不及世界主要生產國礦石品位的 1/3,大型銅礦床僅占 2.7% ;鋁土礦儲量中,98.4% 為難選冶的一水型鋁土礦。

圖1-1 國內外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儲量對比(2009年)

三是單一礦種礦少、共生伴生礦多。中國 80 多種礦產是以共生、伴生的形式賦存的。釩、鈦、稀土等大部分礦產伴生在其他礦產中,1/3的鐵礦和1/4的銅礦是多組分礦。著名的金川鎳礦、柿竹園錫礦等都是多金屬礦床。

四是區域分布廣泛,相對集中。能源礦產主要分布在北方,煤炭 90% 集中分布在山西、陝西、內蒙古、新疆等地,總體上北富南貧、西多東少。鐵礦主要分布在遼寧、四川和河北等,銅主要集中在江西、西藏、雲南、甘肅和安徽等地。產業布局與能源及其他重要礦產在空間上不匹配,加大了資源開發利用的難度。

❺ 礦產資源的基本特徵

我國現已發現171種礦產資源,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58種;有礦產地1.8萬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7000餘處。我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是,資源總量較大,礦種比較齊全;人均資源量少,部分資源供需失衡;優劣礦並存;查明資源儲量中地質控製程度較低的部分所佔的比重較大。

分布特點:總體是,分布廣泛,相對集中。通俗的說,能源礦產(煤,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北方(西北華北和東北),,有色金屬主要分布在南方(江南,華南,西南),江西的銅和鎢,湖南的鉛鋅和銻,四川的鈦,雲南的鋁土和錫,貴州的汞等等,在全國都很有名,鐵礦主要還是北方多,金礦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山東和新疆,另外北方還有稀土,鎳等非金屬礦產

❻ 中國礦產資源的特點

中國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總量大,但人均擁有量低;種類齊全但結構不合理;分布相對集中,但與經濟區域不匹配;在部分用量大的支柱性礦產中貧礦和難選礦多,開發利用難度大,利用成本高。

❼ 我國礦產資源的特點

我國現已發現171種礦產資源,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58種;有礦產地1.8萬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7000餘處。我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是,資源總量較大,礦種比較齊全;人均資源量少,部分資源供需失衡;優劣礦並存;查明資源儲量中地質控製程度較低的部分所佔的比重較大。
一、地質條件復雜,礦種齊全,儲量豐富

我國地域遼闊,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又位於環太平洋活動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活動帶的交匯點。在這種條件下,地殼運動劇烈,斷裂活動、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廣泛而頻繁,地殼結構復雜,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在我國,僅與多種金屬礦產的形成有密切關系的侵入岩分布面積就佔全國岩石出露總面積的近1/3。

截止1995年底,我國已發現礦種168種,礦床和礦點20多萬處,其中具有探明儲量的有151種,礦產地2.3萬處,礦產資源總量約佔世界的12%,其潛在總值達91.66萬億元,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在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中,稀土、鎢、鈦、銻、鋰等11種礦產的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鉛、鋅、錫、鉬等21種礦產的儲量居世界前5位,石油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2位。我國是世界上已知礦種比較齊全、資源配套條件較好的國家之一。

二、礦產資源地區分布廣泛,相對集中

我國地質發育的特點,決定了我國礦產資源地區分布的不均衡性。以我國三列東西走向山脈為例:天山—陰山及秦嶺構造帶在歷次造山運動中,均受到岩漿活動的影響,形成了以稀土、鎳、鉻、銅、鉬、鉛鋅、金、鐵等為主的多種金屬礦帶;南嶺構造帶則成為我國著名的鎢、銻、錫、鉛、鋅、汞等有色金屬礦帶。

頻繁的地殼運動,使褶皺隆起地帶兩側的低窪地區發生過多次沉積旋迴,形成了多期而豐富的沉積礦床。從地殼演化史得知,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成陸較早,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相對拗陷地帶;而南方大部分地區成陸較晚,岩漿活動頻繁而劇烈。這就是為什麼我國北方多煤、多石油等外生礦床而南方則多有色金屬等內生及變質礦床的主要原因。

從主要礦種來看,目前我國煤炭探明儲量已逾1萬億噸,北方17省區佔89%,南方14省區只佔11%。其中,晉、陝、內蒙古三省區佔全國的70%以上,雲、貴、川三省則佔南方煤炭總儲量的88%。全國1/2以上的鐵礦集中在遼、冀、川三省;鉻礦則主要分布在西藏和新疆。磷礦資源的79%集中在湘、鄂、滇、貴、川5省。銅礦的1/4集中在江西。陸上石油分布在黑、魯、冀、新等少數省區。據統計,我國鐵、錳、銅、鋁、鋅、鎢等15種重要的金屬礦產資源中,有37%分布在西部地區,38.8%分布在中部地區,而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僅擁有其中的24.2%。青海省有37種礦產的儲量居全國前10位、居首位的就有8種,其中,全國探明儲量78%的鍶和一半以上的鹽礦分布在柴達木盆地。新疆則擁有全國99%的稀有金屬鈹和80%的石棉。我國礦產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為資源合理配置及利用帶來了許多困難,但相對集中,也為大規模開采和建設區域性礦產基地提供了便利條件。

三、部分礦產貧礦多,富礦少;某些重要礦產資源短缺

在我國已探明的151種礦產資源中,有相當一部分礦種的品位都不高。例如:我國鐵礦探明儲量300多億噸,保有儲量531億噸,居世界第三位。但這些鐵礦大多是品位僅為25%~30%的貧礦,平均品位不足34%,貧礦約占總量的95%,絕大部分鐵礦石需經選礦加工才可入爐冶煉,可供直接用於煉鐵、煉銅的富礦極少。再如銅礦,含銅在1%以上的只佔36%,而大於2%的僅佔6%左右。此外,錳、銀、鉬、硫、磷等重要礦產也是貧多富少。金剛石、鉑、銅、鉻、錳、鉀鹽等大宗礦產的探明儲量明顯不足,屬我國的短缺礦種,遠不能滿足我國當前及今後經濟發展的需要。

四、伴生礦多,分選冶煉困難,綜合利用水平較低

我國由於地質條件復雜,成礦的疊加作用比較顯著,很多礦床都是由多種礦物共生或伴生組成的綜合性礦床,尤以內生金屬礦床最為突出。例如:我國的釩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但91%的釩分散在其它礦床之中,以釩為主的礦床僅佔9%。我國的銀有2/3是鉛鋅礦的伴生礦,l/3是銅的伴生礦,獨立銀礦極少。我國著名的三大伴生礦中,白雲鄂博鐵礦共含有71種化學元素、114種礦物,其伴生的稀土金屬儲量占我國總儲量的90%,佔世界總儲量的80%。攀枝花鐵礦是由40多種化學元素、20多種礦物組成的伴生礦,其中鈷的儲量佔全國的90%以上,鈦儲量佔全國的80%以上。「鎳都」金昌礦區含有鎳、銅、鈷、鈮、金等10多種貴重金屬,同時也是我國鉑族金屬最豐富的蘊藏地。江西漂塘鎢錫礦也含伴生礦物60多種。

❽ 我國礦產資源的主要特徵

1、地質條件復雜,礦種齊全,儲量豐富

我國地域遼闊,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又位於環太平洋活動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活動帶的交匯點。在這種條件下,地殼運動劇烈,斷裂活動、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廣泛而頻繁,地殼結構復雜,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在我國,僅與多種金屬礦產的形成有密切關系的侵入岩分布面積就佔全國岩石出露總面積的近1/3。

2、部分礦產貧礦多,富礦少;某些重要礦產資源短缺

在我國已探明的151種礦產資源中,有相當一部分礦種的品位都不高。例如:我國鐵礦探明儲量300多億噸,保有儲量531億噸,居世界第三位。但這些鐵礦大多是品位僅為25%~30%的貧礦,平均品位不足34%,貧礦約占總量的95%,絕大部分鐵礦石需經選礦加工才可入爐冶煉,可供直接用於煉鐵、煉銅的富礦十分的少。

3、伴生礦多,分選冶煉困難,綜合利用水平較低

我國由於地質條件復雜,成礦的疊加作用比較顯著,很多礦床都是由多種礦物共生或伴生組成的綜合性礦床,尤以內生金屬礦床最為突出。

❾ 礦產資源總體特徵

西南地區礦產資源具有種類齊全、儲量豐富等特徵,但亦存在富礦少、貧礦多和分布不均衡等問題。

1)鋼鐵礦產資源基本配套,儲量較為豐富,分布比較集中。探明的鐵和配套礦產共12種:鐵、錳、釩、鈦、鉻、菱鎂礦、耐火粘土、熔劑灰岩、熔劑白雲岩、硅石、螢石、鑄型用砂。其中鐵礦資源豐富,都靠近成昆鐵路線分布,交通方便,宜露天開采。冶金輔助原料和燃料大部可在冶煉企業附近解決。存在問題是貧礦多、富礦少,釩鈦磁鐵礦多,其他類型富鐵礦少。

2)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礦種較齊全,其中銅、鉛、鋅、鋰、鈹、鈮、鉭、錫等儲藏量豐富,但分布不太均衡。為了達到配套使用,各省必須取長補短。四川省應繼續發揮鋰、鈹、鈮、鉭、鈾礦的優勢,同時要補充銅、鎳、鋁等礦產的不足;貴州應繼續發揮鋁、汞、錳、金礦優勢,同時要補充銅、鎳、鉬等礦產的不足;雲南應繼續發展錫、銅、鉛、鋅的優勢,同時要補充鋁、汞、鈮、鉭、鈾礦的不足;西藏應繼續發揮鉻、銅礦的優勢,同時要補充鉛、鋅、汞的不足;重慶有色礦產資源不足。

3)化工礦產資源較齊全。化肥原料硫、磷、鉀,合成氨的原料天然氣、無煙煤,鹽、鹼的原料岩鹽、鹵水、池鹽、芒硝,化學纖維的原料電石用灰岩等均有產出,其中磷、硫、天然氣等儲量居全國前列。但突出的問題是石油沒有過關;氮、磷、鉀3種化肥原料中,鉀鹽儲量尚屬不足;硫鐵礦儲量雖多,但富礦太少;硼礦主要產於西藏,分布很不均勻。

4)建材非金屬礦產資源礦種齊,儲量多,分布較普遍,大多在交通便利之處。成礦條件有利、產地多。水泥、玻璃、陶瓷三大建材原料自足有餘。

5)煤礦資源儲量大,但分布不均衡。川西、川北、滇西、黔東缺煤。從西南地區看,煉焦煤的各種牌號齊全,但每個地區並不全部配套。如四川寶頂地區缺氣煤和肥煤,雲南肥煤亦感不足。全區無煙煤儲量巨大,褐煤亦需加強綜合利用。

綜上所述,西南地區礦產資源對全國經濟建設保障程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還存在3方面的問題:一是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地域上分布不均衡,而且人均相對不足,大宗支柱性礦產貧礦、難選礦多,富礦、大礦少;二是許多大型礦山的生產壽命紛紛進入中晚期,資源日漸枯竭,接替資源嚴重不足;三是石油、富鐵、銅、富錳、鉻、鉀等戰略性資源嚴重短缺,進口量大幅度增長,未來供需矛盾將日趨尖銳,需盡快取得找礦突破,增加資源量。

❿ 評述中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

中國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總量大,但人均擁有量低;種類齊全但結構不合理;分布相對集中,但與經濟區域不匹配;在部分用量大的支柱性礦產中貧礦和難選礦多,開發利用難度大,利用成本高。
中國礦產資源已發現礦產173種,探明有儲量的礦產有155種,其中能源礦產8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90種,水氣礦產3種,礦床、礦點20多萬處,經詳細工作的近2萬余處,是全球礦產資源種類比較齊全的國家之一。

已探明礦產資源總量較大,約佔世界的12%,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3位。但是,中國礦產資源儲量佔世界的比例幷不高,如鐵礦石不足9%,錳礦石約18%,鉻礦祗有0.1%,銅礦不足5%,鋁土礦不足2%,鉀鹽礦小於1%,煤炭佔世界總量16%,石油佔1.8%,天然氣佔0.7%。中國礦產資源的人均佔有量也很低,如石油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祗有世界人均的11%,天然氣不足5%。中國礦產資源在分布上,具有不均勻性和區帶性:74%的煤集中於晉、陝、蒙、新四省區,而經濟發達,用煤量大的東南地區則很緊缺,形成北煤南調、西煤東運的局面。70%的磷礦集中於雲、貴、川、鄂四省,北方大量用磷則需南磷北調。

從礦產資源的可利用性來看,中國鐵礦資源平均品位為33.5%,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以上;錳礦資源平均品位22%,而世界平均品位為48%;鋁土礦資源以一水硬鋁石為主,三水鋁石和一水軟鋁石較少;銅礦資源品位大於1%的儲量僅35%,平均品位0.87%;磷礦資源平均品位僅16.95%,富礦少,且膠磷礦多,選礦難度大。在礦床規模上,中小型礦床所佔比例較大,不利於規模開發。礦床規模大的礦產僅有鎢、錫、鉬、銻、鉛鋅、鎳、稀土、菱鎂礦、石墨、北方煤炭等礦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