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水資源公報口徑是多少
擴展閱讀
鑽石瓷磚是什麼牌子 2024-12-04 20:04:13
卸火花塞叫什麼工具 2024-12-04 19:58:07

水資源公報口徑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4-06-11 14:46:23

『壹』 中國的水資源

一、水資源量 (頁首) 降水量 全國平均降水量713毫米,摺合降水總量67631億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偏多11.3%,屬豐水年。按九大流域片分析,松遼河片降水量616毫米,比常年多20.6%;海河片降水量551毫米,比常年多0.8%;黃河片降水量463毫米,比常年多1.5%;淮河片降水量1005毫米,比常年多18.8%;長江片降水量1216毫米,比常年多11.5%;珠江片降水量1560毫米,比常年多0.4%;東南諸河片降水量1875毫米,比常年多13.5%;西南諸河片降水量1212毫米,比常年多14.4%;內陸河片降水量193毫米,比常年多17.6%。各省級行政區1998年降水量與常年相比,偏多的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京、鄂、皖、藏、豫、蘇、渝、贛、新、內蒙古偏多15%~35%;偏少的只有6個省,其中甘肅和海南分別偏少9.5%和12%。 地表水資源量 指地表水體的動態水量,即天然河川徑流量。1998年全國地表水資源量32726億立方米,摺合年徑流深345毫米,比常年多24.0%。各流域片地表水資源量與常年相比,松遼河片多49.9%,海河片少25.8%,黃河片少15.8%,淮河片多47.5%,長江片多34.3%,珠江片多9.2%,東南諸河片多29.5%,西南諸河片多15.0%,內陸河片多12.7%。各省級行政區1998年地表水資源量與常年相比,偏多的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浙、黑、桂、豫、閩、魯、渝、鄂、湘、皖、蘇、贛偏多20%~65%,內蒙古偏多172%;偏少的只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瓊、甘、冀、晉偏少20%~40%。 1998年,從國外流入國內的水量為294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15億立方米;從國內流出國境及流入國際界河的水量共823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658億立方米;入海水量為2132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959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量 指降水和地表水體入滲補給地下含水層的動態水量。扣除水面和礦化度大於2克/升鹹水的面積後,全國地下水計算面積為944萬平方公里,1998年地下水資源量9400億立方米。北方五大流域片平原區地下水總補給量與上年相比,松遼河片增加18.0%,海河片增加50.5%,黃河片增加17.0%,淮河片增加61.7%,內陸河片增加7.8%。北方17個省級行政區1998年平原區地下水總補給量與上年比較,增加的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晉、冀、魯、京、豫、皖、吉增加35%以上;只有黑龍江和甘肅兩省分別減少3%和4%。 水資源總量 指評價區內當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產水量,不包括區外來水量;由地表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量相加,扣除兩者之間互相轉化的重復量而得。1998年全國水資源總量3401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2.0%。全國產水總量占降水總量的50.2%,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為35.8萬立方米。 各流域片1998年水資源總量情況是:松遼河片288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1.2%;海河片354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6.9%;黃河片67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0.6%;淮河片140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24.4%;長江片1312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1.5%;珠江片5155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20.4%;東南諸河片258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1%;西南諸河片628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4%;內陸河片155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8.4%。各省級行政區1998年水資源總量與上年比較,增加的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冀、遼、渝、京、吉、鄂、蘇增加50%~95%,陝、皖、魯、豫、內蒙古、津增加1倍以上;減少的只有桂、黔、粵、瓊4省,其中廣東、海南分別減少32%和39%。

二、蓄水動態 (頁首) 大中型水庫蓄水動態 對全國2903座水庫(大型401座)統計,1998年末蓄水總量1805億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0億立方米;北方5片共增加165億立方米,南方4片共減少155億立方米。各省級行政區蓄水量增減情況是:增加的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增加蓄水量229億立方米,其中吉、青、鄂、遼、豫、陝增加較多,分別增加51、42、30、18、18、14億立方米;減少的有12個省、自治區,共減少蓄水量219億立方米,其中粵、湘、贛、浙、瓊、閩、桂減少較多,分別減少50、44、32、28、18、17、16億立方米。 北方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動態 對北方各平原開采區總面積65.8萬平方公里調查分析,1998年末淺層地下水位與上年末相比,約有四分之三面積的水位上升,地下水儲存量共增加80億立方米。上升區(水位上升0.5米以上)面積佔31.4%,儲存量增加100億立方米;下降區(水位下降0.5米以上)面積佔11.4%,儲存量減少46億立方米;相對穩定區(水位正負0.5米以內)面積佔57.2%,儲存量增加26億立方米。各省級行政區儲存量變化情況是:增加的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豫、吉、甘分別增加26、19、14億立方米,內蒙古和遼寧各增加10億立方米,皖、魯、陝各增加約6億立方米;減少的有冀、晉、蘇、新等4個省、自治區,分別減少11、4、3和2.5億立方米。 平原區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根據21個省級行政區對81個漏斗調查統計,1998年末與上年末相比,漏斗要素變化情況是:在45個淺層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上升的有30個,下降的為15個;漏斗面積減少的有35個,增加的為10個。在36個深層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上升的只有14個,下降的為22個;漏斗面積減少的只有14個,增加的為22個。

三、供用水量 (頁首) 供水量 指各種水源工程為用戶提供的包括輸水損失在內的毛供水量。1998年全國總供水量547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佔80.8%,地下水源供水量佔18.8%,其他水源供水量(污水處理回用和雨水利用)佔0.4%。另外,海水直接利用量為95億立方米。流域間主要的水量調配情況是:海河流域引黃河水51.1億立方米,淮河流域從長江、黃河分別引水10.7和20.2億立方米,山東半島從黃河引水13.5億立方米。 按流域片統計,松遼河片、海河片、黃河片、淮河片的供水量分別為624、424、398、569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源供水量分別佔45.4%、61.8%、32.1%、31.0%;長江片、珠江片、東南諸河片、西南諸河片的供水量分別為1679、842、306、8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都佔95%以上;內陸河片供水量546億立方米,地表水佔89%。在各省級行政區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總供水量90%以上的有滬、閩、貴、渝、浙、蘇、桂、粵、藏、滇、鄂、湘、川、寧、贛、新、瓊、皖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下水源供水量佔40%以上的有冀、京、晉、豫、遼、黑、魯、陝等8個省、直轄市。 用水量 指分配給用戶的包括輸水損失在內的毛用水量。1998年全國總用水量5435億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佔64.3%,林牧漁用水佔5.0%,工業用水佔20.7%,城鎮生活用水佔4.7%,農村生活用水佔5.3%。與上年比較,全國總用水量減少131億立方米,農業用水減少154億立方米,工業用水增加5億立方米,生活用水增加18億立方米。 各流域片用水情況是:松遼河片用水量624億立方米,農業佔72.4%;海河片用水量424億立方米,農業佔72.5%;黃河片用水量395億立方米,農業佔77.9%;淮河片用水量567億立方米,農業佔72.2%;長江片用水量1663億立方米,農業佔58.5%;珠江片用水量837億立方米,農業佔65.0%;東南諸河片用水量308億立方米,農業佔65.3%;西南諸河片用水量82億立方米,農業佔78.9%;內陸河片用水量536億立方米,農業佔94.6%。在各省級行政區中,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75%以上的省、自治區有新、寧、內蒙古、藏、瓊、甘、青、冀等8個;工業用水占總用水量25%以上的省、直轄市有滬、渝、蘇、鄂、津、粵、京、貴等8個。 用水消耗量 指在輸水、用水過程中,通過蒸騰蒸發、土壤吸收、產品帶走、居民和牲畜飲用等各種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歸到地表水體或地下含水層的水量。1998年全國用水消耗總量3062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56.3%。各類用戶的需水特性和用水方式不同,其耗水率(消耗量佔用水量的比例)差別較大,全國平均農業耗水率為65.5%,工業耗水率為24.7%,城鎮生活耗水率為26.1%,農村生活耗水率為 87.7%。由於各流域片的地理位置、氣候因素、水源條件、用水組成及管理水平的不同,其綜合耗水率有所差別:松遼河片為59%,海河片為66%,黃河片為56%,淮河片為61%,長江片為50%,珠江片為45%,東南諸河片為55%,西南諸河片為70%,內陸河片為76%。

四、水資源利用簡析 (頁首) 全國水量平衡分析 1998年,全國水量的收入項為水資源總量(34017億立方米)、入國境水量(294億立方米);支出項為入海水量(21321億立方米)、出國境水量(8236 億立方米)、用水消耗量(3062億立方米)和非用水消耗量;調蓄項為水庫蓄水變數(+10億立方米)和地下水儲存變數(+80億立方米)。通過水量平衡分析,估計全國1998年非用水消耗量約1600億立方米。 非用水消耗量指河道、湖泊、水庫、沼澤等地表水體的蒸發量(含水面蒸發與土壤浸潤蒸發)和地下水的潛水蒸發量。在南方濕潤地區,降水量大於蒸發能力,水資源量主要消耗於用水,非用水消耗量很小;在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蒸發能力為降水量的3倍以上,非用水消耗量是水量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按流域片進行分析結果:海河片非用水消耗量約70億立方米,為用水消耗量的25%;黃河片非用水消耗量約210億立方米,為用水消耗量的95%;內陸河片非用水消耗量約960億立方米,為用水消耗量的2.4倍。非用水消耗量並非全是無效蒸發,其中一部分為生態環境所必需。 水資源利用程度分析 考慮跨流域調水、水庫蓄水變數和地下水儲存變數等因素的影響,對各流域片1998年的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地表水供水量佔地表水資源量的百分比)、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用水消耗量占水資源總量的百分比)進行估算結果:海河片和黃河片的利用程度最高,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別為61.8%和73.7%,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分別為70.2%和44.5%;其次是內陸河片、淮河片和松遼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別為34.2%、34.9%和16.6%,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分別為26.9%、24.7%和15.4%;珠江片、長江片、東南諸河片和西南諸河片的利用程度低,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別為14.0%、12.1%、9.9%和1.3%,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分別為6.6%、6.3%、5.6%和0.9%。松遼河片中的遼河流域利用程度較高,地表水控制利用率為39.8%,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為33.5%。 用水指標 1998年全國平均用水指標值如下:人均用水量為435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價)用水量為683立方米;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為488立方米;萬元工業產值(當年價)用水量,含火電為94立方米,不含火電為71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鎮為每人每日222升,農村為每人每日 87升(含牲畜用水)。與上年比較,除城鎮和農村人均生活用水量略有增加外,其他用水指標值均略有減少。 因受氣候、人口密度、經濟結構、作物組成、節水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各省級行政區的用水指標值差別很大。從人均用水量看,大於600立方米的有新、寧、黑、滬、內蒙古、藏、瓊、粵、桂等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新疆、寧夏分別為2500和1800立方米;小於300立方米的有渝、晉、陝、津、貴、川、豫、皖、魯9個省、直轄市,其中山西、重慶不足200立方米。從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看,大於1000立方米的有寧、新、藏、甘、桂、內蒙古、青、黑、贛、瓊、貴等11個省、自治區,其中寧夏、新疆為4000立方米左右;小於400立方米的有津、京、滬、魯、晉、渝、遼7個省、直轄市,其中天津、北京分別為161和201立方米。從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看,大於800立方米的有寧、瓊、桂、閩、粵等5個省、自治區,小於300立方米的有晉、津、渝、豫、魯、冀等6個省、直轄市。 五、水污染概況 (頁首) 廢污水排放量 1998年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共593億噸(不包括火電直流冷卻水);其中工業廢水佔69%,生活污水佔31%。按流域片統計,長江片189億噸,珠江片155億噸,松遼河片71億噸,海河片55億噸,淮河片47億噸,黃河片32億噸,東南諸河片28億噸,內陸河片9億噸,西南諸河片7億噸。廢污水年排放量大於20億噸的有12個省、自治區。 河流水質 根據1998年水質監測資料,對全國109700公里河長進行評價的結果,Ⅰ類水河長佔5.4%,Ⅱ類水河長佔24.4%,Ⅲ類水河長佔33.0%,Ⅳ類水河長佔13.7%,Ⅴ類水河長佔6.6%,超Ⅴ類水河長佔16.9%。由於1998年全國大部分地區水量偏豐,水質總體狀況有所好轉,全國污染河長(Ⅳ、Ⅴ類和超Ⅴ類河長,下同)占評價河長的百分數比上年減少了6.4%。各流域片的水質狀況是:內陸河片、西南諸河片和長江片水質良好,污染河長分別為9.9%、13.6%和14.7%;珠江片和東南諸河片水質尚可,污染河長分別為17.4%和21.9%;黃河片、松遼河片、海河片、淮河片水質較差,污染河長分別為62.7%、64.4%、74.8%、76.6%。 湖泊水庫水質 1998年評價湖泊16個,水質達到Ⅰ、Ⅱ類水標準的湖泊有6個,4個湖泊的部分水體受到污染,6個湖泊水污染嚴重。國家重點治理的三個湖泊中,太湖水質介於Ⅳ類~超Ⅴ類之間,全湖處於中富營養狀態,其中五里湖、梅梁湖富營養化嚴重;滇池草海水質為超Ⅴ類,外海水質為Ⅴ類,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時有腥膻氣味;巢湖水質為Ⅳ類~超Ⅴ類之間,西半湖污染重於東半湖,以重富營養化水體為主,局部水域向極富營養化發展。 1998年,對103座水庫的水質進行評價的結果: 有83座水庫水質良好,達到Ⅱ、Ⅲ類水質標准;在受污染的水庫中,超Ⅴ類水質水庫有吉林太平池水庫、黑龍江東方紅水庫、河南宿鴨湖水庫和貴州烏江渡水庫等4座。從富營養化程度看,大部分水庫處於中營養狀況。 註:《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和澳門地區。

中國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森林質量不高。中幼齡林比重大,其面積佔全國林分面積的70%以上,人工林中的幼齡林比例高於85%。

199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世界森林資源評估報告》指出:中國的森林面積為1.34億公頃,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3.9%。中國人均森林面積列世界第119位。中國森林總蓄積量為97.8億立方米,佔世界森林總蓄積量的2.5%。世界人均擁有的森林蓄積量為71.8立方米,而中國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8.6立方米。

2000年,中國全國綠化委員會發布的第一份《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除台灣省外,全國人工林面積達4666.7萬公頃,人工林蓄積量為10.1億立方米,其發展速度和規模均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國森林面積達到1.5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6.55%,森林蓄積量為112.7億立方米。

中國森林資源的消耗
根據《200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國全國林木年均凈增長量為4.58億立方米,年均凈消耗量為3.71億立方米,林業資源呈現長大於消的趨勢。

中國森林面臨的問題
由於長期亂砍濫伐和毀林開荒,中國寶貴的天然林面積大量減少。在佔中國國土面積50%的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森林覆蓋率不足1%,許多地區無林可言。

在中國,酸雨帶來的酸沉降正導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積上百萬公頃。

2000年,中國全國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為874萬公頃,森林火災受害面積為8.84萬公頃。

『貳』 pe緇欐按綆℃渶澶у彛寰勫彲浠ュ埌澶氬皯

涓鑸珼N560浠ヤ笂鐨刾e綆″氨綆楀ぇ鍙e緞鐨勪簡錛屽彛寰勮秺澶ц兘澶熺敓浜х殑鍘傚朵篃瓚婂皯銆傜洰鍓嶆垜浠鍙浠ョ敓浜ф渶澶у彛寰凞N1400鐨勩

PE綆浠庡帇鍔涚瓑綰ф潵鍒嗕富瑕佸垎涓0.6MPa錛0.8MPa錛1.0MPa錛1.25MPa錛1.6MPa錛孧Pa鏄鍘嬪姏鍗曚綅錛屾瘮濡0.6MPa涔熷氨鏄鍘嬪姏6鍏鏂ょ殑鎰忔濄

PE綆$殑鍙e緞鏉ュ垎澶т綋鍙浠ュ垎涓猴細20錛25錛32錛40錛50錛63錛75錛90錛110錛125錛160錛180錛200錛225錛250錛280錛315錛355錛400錛450錛500錛560錛630錛710錛800錛900錛1000錛1200錛1400鍗曚綅閮芥槸mm涔熷氨鏄姣綾籌紝PE綆″彛寰勯兘鏄鎸囧栧緞錛屽瑰簲鍘嬪姏絳夌駭鐨勪笉鍚岋紝綆℃潗鐨勫佸帤涔熷氨鍚勪笉鐩稿悓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