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徐州介紹
徐州,簡稱徐,古稱彭城,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蘇省西北部、華北平原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在徐州交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 。
徐州是華東重要門戶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遊、醫療、會展中心,也是江蘇省重要的經濟、商業和對外貿易中心。
徐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原始社會末期,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徐州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
徐州是淮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徐州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帝王之鄉,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
(1)徐州礦產資源怎麼樣擴展閱讀:
徐州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氣溫14℃,年日照時數為2284至2495小時,日照率52%至57%,年均無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56%。
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潮頻襲。
⑵ 江蘇省徐州市(含縣區)有哪幾種岩石怎麼分布
徐州市礦產資源地域分布明顯不均勻,比較集中。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豐沛、銅山與徐州市九里區和賈汪區,有探明資源儲量的鐵礦資源僅分布在銅山利國,石膏集中在徐州市東北部的邳州市四戶,岩鹽和含鉀砂頁岩礦產資源僅在徐州市西部的豐縣,硅質原料主要分布在徐州市東部的新沂、邳州和睢寧等。
⑶ 徐州珍奇的動物.植物和礦產資源有什麼
徐州市
徐州市又名彭城,是國務院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它位於江蘇省西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之交。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的邗溝和魏國的鴻溝二運河系統相繼開通以後,扼汴、泗二水匯合處的彭城,就成為中原通往江淮流域的水運要地。元代,京杭大運河開通以後,徐州又成為江蘇通往北京和直隸省(今河北省)的必經之地,交通地位和戰略形勢都很重要,素稱「五省通衢」和「軍事重鎮」,有「自古彭城列九州,龍爭虎鬥幾千秋」的說法。據歷史文獻記載,從傳說中的夏代帝啟命彭伯壽率兵征西河起,到辛亥革命止,環繞著徐州及其鄰近地區進行的戰爭有200餘起之多。抗日戰爭時期的台兒庄戰役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都是為爭奪徐州而進行的。
徐州有4000餘年的歷史,是帝王之鄉。中國第一位農民皇帝劉邦,就誕生在隸屬徐州的沛縣,他創建的漢朝前後持續了400餘年,僅沛縣就出了6個皇帝、5個丞相、8個王、23個候。
建國之初,徐州曾暫歸山東省管轄,1952年底,重新回歸江蘇省,為省轄市。現在,徐州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和工業基地,是淮海經濟區以及隴海蘭新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全市面積1125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834萬。
徐州市處於隴海鐵路和京滬鐵路這兩大幹線交匯處,徐州鐵路編組站是目前國內第2大編組站,日編組能力居全國前列。徐州港是交通部確定的重點樞紐港之一。徐州礦是全國十大煤田之一,煤炭儲量豐富。礦產資源除煤以外,還有鐵、耐火土、磷礦石、石灰石、石膏、鉀長石、大理石、石英礦等,現在已建成以煤炭、電力、冶金、機械、建材、化工等工業為主體,輕紡、飼料、醫葯、塑料及包裝、皮革、電子儀表等工業為輔,門類較齊全的工業生產體系。徐州又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農副產品豐富,盛產棉花、蠶繭、富士蘋果、梨、魚蝦、螃蟹、等等。小孩酥糖、桂花楂糕、沛縣狗肉等是江蘇省著名的土特產品。
徐州是一個具有漢文化特色的城市。以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封其弟劉交為楚元王以來,一直延續了12代。東漢時,又封了1個楚王,5個彭城王。漢代的王爺、上層統治者和皇親國戚都歸葬於此,各種漢代的陵墓,構成了徐州地下文化藝術寶庫。從已發掘出的漢墓和出土文物可以看出,漢代諸候王陵展現了漢代藝術的精華。這些漢代王陵墓室或用磚砌,或鑿山而就,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龜山西漢第6代楚襄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兩墓並列相通,南為漢楚襄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的墓,有南北兩墓道。每條甬道長56米,高1.78米,寬1.06米,15間墓室,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總面積達700平方米。獅子山西麓發現的西漢彩繪兵馬俑,共約4000餘件,分葬在6條俑坑內,兵種甚多,有車、騎、步兵之分,有甲士、弓弩手之別,高度為真人的1/4,儼然是一支活生生的精銳部隊。在漢兵馬俑東400米處又發現了西漢楚王第3代劉戊的墓葬。這座墓比龜山漢墓還深,還大,總面積達850餘平方米,還出土了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漆器、陶器、骨器等文物2000餘件,最珍貴的是金縷玉衣和金帶扣。在這座墓的基礎上建起了雄偉的獅子山楚王陵。此外,古色古香的漢畫像石藝術館、九里山劉邦項羽楚漢相爭的古戰場、范增墓、大風歌台、華佗墓等等都是漢文化的遺跡,這相對集中的兩漢古跡,形成了徐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