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已被毀壞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擴展閱讀
價格高為什麼限制競爭 2024-05-19 21:25:32
浙江全球展覽費用是多少 2024-05-19 20:52:08
逃跑吧無限鑽石怎麼下載 2024-05-19 20:51:07

已被毀壞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2-09 06:35:43

『壹』 地球有哪些資源被破壞了

石化能源被過度的開采,森林被過度的砍伐,濕地大幅度的被破壞,河流大規模的被污染,空氣嚴重污染。物種的多樣性在快速消失中,總的來說一切資源都受到一定程度破壞。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由於人類的活動,地球的健康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可謂「從頭到腳」毛病不少。科學家發現,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的面積和深度都創下了歷史紀錄,完全修復需要60年時間。而海洋由於遭受污染也出現了200個「死亡地帶」。

臭氧空洞面積大於北美洲

據英國《衛報》10月20日報道,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19日發布的最新觀測結果,今年南極臭氧損耗嚴重。9月21日到9月30日,南極臭氧空洞平均面積為1060萬平方英里(約合2745萬平方公里),比北美洲的面積還大。

據悉,NASA「奧拉」衛星上的臭氧觀測儀可以測量到整個南極大陸從地表到大氣層上部的臭氧總量。該監測設備10月8日在南極東部冰原上空檢測到那裡的臭氧量值極低,僅為85多布森單位(1個多布森單位是標准狀態下千分之一厘米的臭氧層厚度)。另外,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地球系統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還利用氣球上攜帶的設備直接測量南極臭氧量,數據顯示,截至10月9日,南極的臭氧總量已經從7月的約300多布森單位驟降至93多布森單位。

更令科學家吃驚的是,臭氧層中距地表12.9公里至21.9公里范圍內的臭氧基本被損耗殆盡。7、8月份時,這一區間的平均臭氧量為125多布森單位,目前已經急劇下降,最低時測到的臭氧量僅為1.2多布森單位,幾乎完全耗盡。

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25至30公里處臭氧分子相對富集的大氣平流層。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危害。當臭氧層厚度低於220個多布森單位時,便被認為出現空洞。197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羅蘭和莫萊特發現,大氣臭氧層已遭到嚴重破壞,人類頭頂上的這把「傘」已出現空洞,並造成地球溫室效應加劇。這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產生的氯氟烴等化學物質進入臭氧層後,消耗臭氧造成的。

「奧拉」衛星的微波分叉發聲器測量顯示,今年9月中下旬,南極平流層下部的含氯化合物一直處於極高水平。另外,平流層氣溫也是影響臭氧空洞的主要因素。氣溫偏低時,空洞面積變大、深度增加。氣溫偏高時,空洞面積縮減。10月至11月間,臭氧空洞將持續惡化,預計紫外線照射會異常增強。由於臭氧層損耗物質的釋放已經受到國際公約的限制並在持續減少,科學家估計,南極洲臭氧層空洞到2065年可以完全修復。

「死亡地帶」數量不斷增多

10月19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北京召開的大會上發布了《2006全球環境展望年鑒》,該報告稱,海洋中「死亡區」數量已經達到了200個,在過去兩年中增長了34%。

由於化肥、糞便、污水等排泄入海,為一些藻類提供了充足的養料,刺激這些海藻的瘋狂生長,加上空氣污染因素,導致海中形成了一些「低氧區」和「缺氧區」,不但魚、蝦、貝類無法在低氧或缺氧狀態下存活,連海草也難以倖存,因此「低氧區」和「缺氧區」又被稱為「死亡區」。

報告指出,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死亡區」的數量和面積一直在擴大。1994年估計全球海洋共有149個「死亡區」,但2006年「死亡區」可能已多達200個。最早發現和記錄到的「死亡區」在美國東北的大西洋海岸、波羅的海、卡提加特灣、黑海和亞得利亞海東北部。最著名的「死亡區」在墨西哥灣,是由密西西比河排泄的養料導致的。最新的一些死亡區出現在南美、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東南部和紐西蘭等地區和國家的沿海。海洋「死亡區」對漁業形成了極大的威脅,但如果風能夠將富有營養的水沖走,「死亡區」就可能復活。環境規劃署呼籲沿海國家採取措施控制陸源污染,遏止「死亡區」持續增多的勢頭。

人類對地球破壞 速度前所未有 [閱讀:1487]

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驚人速度,千年生態系統評估機構認為,這將使得自然界更加可能出現突變,導致疾病蔓延、森林遭到摧毀、海洋出現「死區」。

千年生態系統評估機構(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的1360名專家在95個國家進行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是——過去50年來,人口增加使得人類賴以生活的三分之二的生態系統,包括空氣和水源,受到污染和過度開發。

該機構由45個成員組成的董事局發表的報告指出:「人類的活動已經對地球的自然運規律帶來很大的壓力,地球的生態系統因此未必能養活得了未來的人口。」

報告指出,10%至30%的哺乳動物、鳥類和兩棲動物瀕臨滅絕的邊緣。

這項歷來最大規模的地球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發現:「過去50年來,人類為了取得食物、凈水、木材、纖維和燃料,對生態系統的造成的破壞速度比以往任何一個年代都要來得快,破壞面也比任何一個年代來得廣。這使得生物的多樣性承受著無法扭轉的損失。」

報告補充道,從1945年至今,人類開墾為耕地的面積,比18世紀和19世紀開墾的土地加起來還要多。報告說:「未來50年,地表剝蝕會帶來越來越嚴重的後果。」

整理報告的專家解釋說,生態系統未來的變化可能會造成疾病爆發、非洲大湖區可能會因為氣候變化而成為霍亂散播的溫床。肥料中的氮累積在農田裡,接著再沖刷入海,會導致海藻生長茂盛,從而使得魚兒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火和使得沿海地區因而出現沒有氧氣的「死區」。

『貳』 哪些自然資源遭到破壞

自然資源被破壞的事例一:森林面積減少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採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如果用陸地總面積來算,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6.6%。森林減少導致土壤流失、水災頻繁、全球變暖、物種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類,已將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自然資源被破壞的事例二:臭氧層破壞和損耗

自1985年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以來,地球上空臭氧層被損耗的現象一直有增無減。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現在在美國、加拿大、西歐、前蘇聯、中國、日本等國的上空,臭氧層都開始變薄。在對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實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氣排放的ODS已達到了2000萬噸。由於ODS相當穩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氣層中。在它們陸續升向平流層時,就會與那裡的臭氧層發生反應,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過20年,人類才能看到臭氧層恢復的跡象。

自然資源被破壞的事例三:羅布泊消失了

塔里木河全長1321公里,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內陸河。據《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遊河水豐盈,碧波盪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1925年至1927年,國民黨政府一聲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導致塔里木河下游乾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解放後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築輪台大壩,又將塔里木河河道改了過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態環境得以好轉,胡楊枝重吐綠葉,原來廢棄的耕地長出了青草,這里變成牧場。
問題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著增加。擴大後的耕地要用水,開采礦藏需要水,水從哪裡來?人們拚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萬多立方米。
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旨日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幹了,使塔里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劇萎縮到現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乾涸,以致沿岸5萬多市耕地受到威脅。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乾涸後,周邊生態環境馬上發生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 羅布泊消失了!

自然資源被破壞的事例四: 水資源枯竭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無所不在。然而飲用水短缺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達7萬億立方米,加之工業廢水的排放,化學肥料的濫用,垃圾的任意傾倒,生活污水的劇增,使河流變成陰溝,湖泊變成污水地;濫墾濫伐造成大量水分蒸發和流失,飲用水在急劇減少。水荒,向人類敲響了警鍾。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流受到污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過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污染,污染河流含磷量均值為未受污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個國家為嚴重缺水,危及20億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東地區。許多科學家預言:水在21世紀將成為人類最缺乏的資源。正如人們所希望的,不要讓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最後一滴水。

自然資源被破壞的事例五:海洋資源破壞和污染

據估計,全世界有9.5億人把魚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但近幾十年來,人類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和對海洋日趨嚴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圍內的海洋生產力和海洋環境質量出現明顯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撈的1.01億噸魚中,有77.7%來自海洋。當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2/3以上的海洋魚類已被最大限度或過度捕撈,特別是有數據資料的25%的魚類,由於過度捕撈,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另有44%的魚類的捕撈已達到生物極限。而另一方面,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部分廢物和污染物最終都進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數十億噸的淤泥、污水、工業垃圾和化工廢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將近百億噸0淤泥和廢水、廢物帶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變,使動物的棲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壞。海洋污染的主要來源和比例約是:城市污水和農業徑流排放44%,空氣污染33%,船舶12%,傾倒垃圾10%,海上油、氣生產1%。

『叄』 人類破壞大自然的例子有哪些

自然資源被破壞的事例一:森林面積減少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採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如果用陸地總面積來算,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6.6%。森林減少導致土壤流失、水災頻繁、全球變暖、物種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類,已將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自然資源被破壞的事例二:臭氧層破壞和損耗

自1985年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以來,地球上空臭氧層被損耗的現象一直有增無減。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現在在美國、加拿大、西歐、前蘇聯、中國、日本等國的上空,臭氧層都開始變薄。在對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實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氣排放的ODS已達到了2000萬噸。由於ODS相當穩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氣層中。在它們陸續升向平流層時,就會與那裡的臭氧層發生反應,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過20年,人類才能看到臭氧層恢復的跡象。

自然資源被破壞的事例三:羅布泊消失了

塔里木河全長1321公里,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內陸河。據《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遊河水豐盈,碧波盪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1925年至1927年,國民黨政府一聲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導致塔里木河下游乾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解放後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築輪台大壩,又將塔里木河河道改了過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態環境得以好轉,胡楊枝重吐綠葉,原來廢棄的耕地長出了青草,這里變成牧場。

『肆』 8個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例有哪些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例8個

1、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廢和某些工業、生活設施的突發意外事故,以及醫院未經處理的廢棄物。

2、大量使用各種武器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

3、馬來西亞超過8萬平方公里熱帶雨林因油棕種植遭到破壞。

4、青龍山自然景觀遭破壞,騰沖雲峰山因開采礦石自然景觀遭破壞。

5、毀林開荒造成土地荒漠化,開發房地建築毀壞林田,工廠排放廢水使本來清澈見底的河流污濁不堪臭氣熏。

6、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7、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汽油燃燒後產生的碳氫化合物等在太陽紫外光線照射下引起化學反應,形成淺藍色煙霧,使該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紅、頭疼病。

8、南極臭氧空洞,氟利昂用量過多,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的,會有大量紫外線照射地球,皮膚癌等發率升高,地球溫度升高。



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人類發展史上特別是工業化進程中,曾發生過大量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事件,釀成慘痛教訓。

『伍』 毀壞自然資源的現象有哪些

1、工業廢氣排放污染大氣環境,導致酸雨和溫室效應。
2、伐木、破壞植被,破壞生物棲息環境,不利於溫室氣體的吸收。
3、任意捕殺野生動物,破壞生物多樣性。
4、城市的光污染,破壞生物生態環境,如候鳥迷失方向。
5、化肥農葯的使用,污染土地資源和水資源。
6、能源開采方式不當,破壞地標植被,污染周邊環境。
自然資源(生產和生活的物質):
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中人類可以直接獲得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可分為三類,一是不可更新資源,如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能形成;二是可更新資源,指生物、水、土地資源等,能在較短時間內再生產出來或循環再現;三是取之不盡的資源,如風力、太陽能等,被利用後不會導致貯存量減少。自然保護的中心任務就是保護、增殖(指可更新資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以提高資源的再生和繼續利用的能力,求得環境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統一。

『陸』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有哪些

1、亂砍亂伐,導致森林面積減少。
2、過度開採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
3、圍湖造田

『柒』 毀壞自然資源的資料

一、破壞環境:由於環境是生態系統的成分之一,它的改變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由於破壞環境打破生態環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諸如:湖沼富營養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壞了臭氧層;阿斯旺水壩生態環境惡化;「六六六」、「DDT」施用後的惡果;地球的「濕室效應」等。二、破壞植被,以森林為主體的植被是陸地生態平衡的杠桿,地球上由於破壞植被導致的生態災難最多,如1934年發生在美國西部的黑風暴,毀掉耕地4500餘萬畝;1963年發生在前蘇聯農墾區的大風暴,毀田3億多畝;同樣因森林的破壞,使古老的巴比侖文明滅亡;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塔爾平原,因森林破壞淪為沙漠,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中國黃河流域生態條件的變壞,源於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當今長江將變成第二條黃河;東北林區生態條件變壞,主要原因是對西南林區和東北林區森林的不合理採伐和過度採伐。三、破壞食物鏈:破壞食物鏈打破生態平衡的例子如:因過量捕殺害蟲的天敵引發林木病蟲害;印度曾大量捕殺水獺使病魚增多,魚產量下降;牧業發達的澳大利亞,因牛糞覆蓋草地成災引發蜣螂解救的例子更為新鮮。當然在生物圈內往往是幾種誘因並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