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漁業資源怎麼增加
擴展閱讀
哪裡找化工產品價格k線 2024-05-19 19:49:29
怎麼用手裡的資源賺更多 2024-05-19 19:44:19

漁業資源怎麼增加

發布時間: 2022-08-23 07:09:07

A. 國家對漁業資源的增殖和保護採取哪些措施

這個問題很泛泛,可以給你提幾點作為參考,每年給沿海省市都有相應的禁漁期,是根據各地方特產漁業資源的生長周期而定,全國統一禁漁期為每年6月~9月,同時配合增殖放流,以此增加資源量,另外在漁具以及一些相關設施上,如人工魚礁等增殖保護設施的投放,均起到對資源增殖保護的作用,希望這些能對你有用

B. 我國漁業資源面臨眾多問題(「僧多粥少」、資源枯竭等),採用何種方式來對我國的漁業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

1.我國漁業資源枯竭的根本原因在於濫捕和環境污染,對我國海洋漁業,捕撈力量過剩是最大的問題,而對於內陸漁業,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對資源造成了雙重壓力。
2.對漁業資源管理首先對過剩的捕撈力量進行消減,主要的方法有漁民的轉產轉業,小型漁船隻出不進,發展遠洋漁船,發展遠洋漁業和低碳、深海養殖業。
3.其次加強近海資源養護,建立產卵場和幼魚生活區域的漁業保護區,加強禁漁期和保護區的執法力度和執法密度,減少對產卵群體的傷害;改革捕撈方式和改進漁具,對幼魚減少傷害;推進增殖放流,對土著和優良品種進行增殖;推進海洋牧場建設,改善漁業環境。
4.對沿江和沿湖重污染企業進行有力管理,建立污水處理管理機制,搬遷和淘汰部分重污染企業,發展低碳環保的生長方式等。
以上一些想法,供參考。

C. 實現對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可採取的措施有

實現對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可採取的措施有
第一,國家採取漁業政策保護,教導民眾執行
第二,國家制定法律規則,實行定期捕魚,還要實行定期限令禁止出海捕魚
第三,在魚類繁殖期間停止捕魚同時加大魚類繁殖力度
第四,國家也可以對飼養魚類有成效的人實施獎勵,鼓勵其投資魚類繁殖產業

D. 如何開發海洋資源

海洋資源的開發,是多方面的:
1:海洋漁業生產
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也就是從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約200米深的大陸海底部分。這里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因而浮游生物繁盛這些浮游生物是魚類的餌料,它們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勻,一般在溫帶海區比較多。
2: 海洋油、氣開發
海底油氣的開發,開始於20世紀初。它的發展經歷了從近海到遠海、從淺海到深海的過程。受技術條件的限制,最初只能開采從海岸直接向淺海延伸的油氣礦藏。80年代以來,在能源危機和技術進步的刺激下,近海石油勘探與開發飛速發展,海洋石油開發迅速向大陸架挺進,逐漸形成了嶄新的近海石油工業部門。
地質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通常利用地震波方法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然後通過海上鑽井來估計礦藏類型與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商業開發價值。
3:海洋空間利用
世界人口迅速增長,使陸地空間顯得越來越擁擠,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問題越來越令人關注。海洋可利用空間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個部分,隨著人類逐步向海洋挺進,海洋將成為人類活動的廣闊空間.
4: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
海洋曾經是人類從事交通運輸的天然屏障。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努力將海洋屏障變為海上坦途。最初,人們利用人力、風力或洋流作為動力,駕駛木船在近海活動。
5:圍海造陸
沿海地區人地矛盾激化,使人們將眼光投向大海。荷蘭人從13世紀就開始圍海造陸,目前,荷蘭有 1/5的國土是從海中圍起來的。圍海造陸是緩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徑,但是它需要經過充分的科學論證,特別是做好以水利工程為中心的配套建設。
6: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人們會從海里獲取藻類,加工成食品,如海帶,馬尾藻什麼的。人們可以捕捉南極的磷蝦,磷蝦的產量是每年50-60億噸,人們在不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下捕捉10億噸的磷蝦,就可以滿足一百億人一年的蛋白質需求。
7:海洋可以發電,海浪和潮汐的能量過去都白白浪費了,現在我們用來發電,將帶給我們無窮無盡又價格低廉的電力。

E. 漁業資源豐富的條件

漁業資源豐富的條件:

1、水文: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寒暖流交匯、冷海水上泛、淡水河流注入等處;

2、氣象:魚類對風有逆風或順風行動的特性,據此可根據不同習性追逐漁場位置。風影響氣溫和水溫變化,也就可以影響到漁場穩定和變化趨勢。

3、地理:魚群多分布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也就是從海洋延伸到水下大約200米深的大陸海底部分;也多在近陸岸海域。

4、生物:浮游、底棲生物多的地方,魚群也多。

(5)漁業資源怎麼增加擴展閱讀:

漁業資源調查後應提供的資料包括:

1、特定水域范圍內的可捕魚類和其他水生經濟動植物的種群組成;

2、種群在水域分布的時間和位置;

3、可供捕撈種群的數量或已開發程度;

4、進行開發的適宜技術和手段;

5、必要的投產方式以及合理發展生產的建議;

6、恢復和合理利用已過度開發資源的意見等。

漁業資源調查的質量有賴於大量的海洋調查資料,以提供有關世界各大洋環流和生物分布的范圍,如大陸架、公海的魚類密集分布區往往和不同海流的交匯區、涌升流域表層的輻合區密切相關;近海、河口區域的魚類同樣和交匯區、河川徑流有關等。因此,對海洋學、水文學資料的分析是漁業資源調查的一個重要方面。

F. 簡述漁業資源衰退的原因,我們應該怎樣合理的保護漁業資源

在漁業資源保護方面制定了合理的捕撈強度,減小因捕撈造成的海洋環境的壓力,對水產品中實行嚴格管理制度,使其得到保護,實行漁業許可制度,嚴格管理漁業市場的准入條件,規定了每年的禁漁期還有禁漁區。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第四十條 國家實行耕地養護、修復、休耕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劃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的時間和區域,並可以根據地下水超采情況,劃定禁止、限制開采地下水區域。禁止違法將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產業、企業向農村轉移。禁止違法將城鎮垃圾、工業固體廢物、未經達標處理的城鎮污水等向農業農村轉移。禁止向農用地排放重金屬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礦、礦渣等;禁止將有毒有害廢物用作肥料或者用於造田和土地復墾。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推進廢舊農膜和農葯等農業投入品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推進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的資源化利用,嚴格控制河流湖庫、近岸海域投餌網箱養殖。

G. 怎樣才能使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

由於以往的捕撈和養殖多採取無組織、粗放型、甚至是掠奪性的生產方式,這種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顯露出其負面影響,帶來了諸如漁業資源衰竭、生態環境破壞、漁業新技術引入不力等問題,這些問題又直接關繫到漁業的生存和持續發展。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興起的一種整體的、和諧的社會發展觀。所謂可持續發展是指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利益,滿足其需求的發展。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漁業生產的增長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資源的利用與環境的保護應盡可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不危及後代人的需求。從其產生的歷史背景來看,它是作為對以往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諸多生態環境問題和面臨的人口、能源、糧食、資源等一系列難題的反應而產生的,是對人類傳統的單純追求產量、產值增長的發展觀的一種沉重反思。漁業可持續發展,是目前國內外漁業界共同議論的熱點。� ��可持續發展思想可概括為三條基本原則:���(1)公正性原則,強調發展應追求兩方面的公正,一是本代人的公正,即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發展不應當損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並要把消除貧困作為可持續發展進程特別優先的問題來考慮;二是代際公正,即本代的發展不能以犧牲後代人的利益為代價。��(2)持續性原則,其核心是指人類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因此必須約束人類對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行為。��(3)共同性原則,地球是全人類的共同家園,雖然不同的國家和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的具體目標、政策和實施步驟不一定也不是唯一的,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總的目標應該為世界各國政府、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共同遵從。 1�我國海洋漁業目前面臨的困境1.1�漁業資源日趨衰竭��主要表現為:一是漁業產量年年增長,但漁船的總體經濟效益卻逐年下降;二是有些優質魚類產量銳減;三是海洋污染嚴重,赤潮頻繁;四是海洋生態環境惡化。1.2�水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漁業水域污染嚴重,漁業資源和漁業生產受到了破壞,南海區域沿海地區每年向近岸排放廢水約30億噸,造成近海水域的污染和海洋環境的惡化。沿岸海域環境污染對漁業的影響及危害越來越嚴重,環境污染已成為我國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一個急需解決的難題。1.3�近海漁業作業范圍縮小��《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造成了我國近海漁業作業范圍的縮小。隨著專屬經濟區的劃定,我國近海漁業的漁場范圍將縮小,在近海漁場范圍受限制的條件下,如果不能壓縮和控制捕撈力量,勢必進一步加劇近海漁業「捕撈過度——單位產量下降——漁獲種類低齡小型低值化——資源衰退」的惡性循環。200n mile專屬經濟區確立後,世界公海的漁獲量由5%增至8%~10%,公海漁業資源面臨著過度捕撈的威脅,公海漁業的管理和限制將更嚴、更多,遠洋漁業的發展面臨著更新的問題和挑戰。 2�我國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對於我國海洋漁業來說,如何針對存在的問題,制訂切實可行的措施方案,保護和恢復各類漁業資源,以求漁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為此,作者提出以下幾條策略。2.1�更新觀念��強化生態養殖理念,切實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環境保護意識。在廣大養殖戶和漁民間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引導養殖戶從長遠的眼光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自覺抵制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強化生態養殖理念,提高他們進行生態養殖的自覺性和積極性。2.2�綜合開發��按照資源經濟替代性原則,走綜合開發之路,引導漁民合理轉移;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捕養」結構,要堅持「捕養並舉,主攻養殖」的發展方針,大力發展高產量、高效益的名特優養殖品種,提高養殖所佔的比重;實施創新生態養殖模式,切實提高綜合經濟效益;還應注重產品收獲後的加工,不斷提高水產加工業水平。擴大生態養殖規模,延長水產品產業鏈。一是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為實行生態養殖創造條件。二是進行設備創新,加快加工流通業的發展。通過技術和設備上的創新,從而真正使生態養殖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運行體系,以便提高水產養殖的整體效益。2.3�保護海洋資源,防治污染和損害��可持續發展思想源於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和基礎。一是控制漁船增長,實行配額捕撈制度,完善現有的休漁制度,緩解資源衰退現象,抑制捕撈能力的增長,切實鞏固休漁成果。二是控制污染海洋環境的源頭,防止污染物進入海洋環境,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保持海洋載體處於良好狀態。三是加大管理力度,從嚴打擊破壞海洋環境行為。四是加快水產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步伐。注重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盡量壓縮容易造成環境破壞的養殖業,加快發展環保生態型養殖業。2.4�加強漁業法制建設��實施海洋資源法制化管理。從根本上確定海洋自然資源在經濟上的具體實現形式,逐步健全海洋法律法規,通過立法,確定地方海洋主管部門作為海洋資源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與各涉海部門間協調的、具有活力的職能關系。建立健全與國際新海洋制度相適應的漁業法律體系;建立一支高素質、規范化的漁業執法隊伍;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的綜合經濟素質和執法水平,嚴格執法,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增強執法手段,提高指揮和調度協同的能力。2.5�實施科技興漁戰略��科學技術可以提高漁業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漁業資源浪費、更加合理地利用和開發漁業資源,從而增進漁業資源安全;科技進步推動經濟增長,經濟發展又支撐著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實施「科技興漁」,向科技要資源,向科技要產量,向科技要效益,是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實施漁業可持續發展的科技手段有很多:��一是要造就一支整體素質高的漁業科技隊伍,提高參與開發水產業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加大水產科技新品種的引進、培育、推廣、應用的力度;��三是要組織開展科技攻關,發展生物技術;��四是要加強與國內外科研單位的聯系和合作,提高科研成果應用與漁業生產的轉化率;��五是推廣實用技術;��六是要完善漁業標准。��此外還應建立海洋開發研究中心,採取優惠政策引進國內外高層次海洋人才,抓好海洋科技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海洋科技人員的作用,積極開展國際間和港澳台地區的海洋科技合作,博採眾長,為我所用。��發展我國水產生物技術,要盡快增加投入強度,借鑒國外魚類生物技術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就,利用生物技術開發生物資源、提高魚類生長速度、抗逆性和改善品質,廣泛應用基因工程疫苗,解決主要養殖對象的退化和病害問題,恢復我國養殖品種的優良性狀,調整我國增養殖業種類和結構,避免養殖品種的遺傳枯竭,實現水產生產良種化,以達到降低投入、提高產量和效益的目的,這是我國海洋漁業資源開發與利用可持續發展的高新科技手段。��21世紀將是一個高密度集約化養殖的時代,隨著水產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池塘老化、水質環境污染、管理與技術滯後等諸多原因,水產動植物病害不可避免,新的病害不斷涌現,有的已呈暴發性趨勢。「水產動物健康養殖」將病害的控制與環境的改善緊密聯系起來,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研究水產動植物健康養殖的模式,加強病原、病理、傳播途徑等方面研究,對養殖生態環境、養殖模式進行優化、提供有經濟意義並可迅速推廣應用的新種質資源,推廣疫苗和免疫診斷等應用技術。「健康養殖」已成為控制水產動植物病害大規模暴發、提高水產品質量、減少水域污染、保持良好生態環境、保護水產養殖業穩定持續發展的關鍵。��為了保持和促進我國漁業生產的穩定、持續和健康發展,應運用標准化來實現漁業現代化生產,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須建立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規、管理標准和技術標准,建立我國漁業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一要完善漁業生產的環境標准;二要制訂並完善水產養殖的品種、親本和苗種質量標准以及水產養殖各個環節的技術標准或技術規范。三要制訂飼料、漁葯和病害防治技術標准。四要制訂包裝、運輸、儲存等配套標准以及進出口水產品苗種檢疫標准,並與國際標准接軌。��近十幾年來我國的海洋漁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海洋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在海洋漁業高速發展的21世紀,要確保實施我國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為漁業產業化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條件,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並進入良性健康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1]龍華.試論我國淡水漁業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湖北農學院學報,2004.24(4)[2]王淼權.我國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農業經濟,2003.1�[3]吳敬友.加入WTO對北海漁業的影響與對策研究.調查研究報告,第51期[4]李珠江.廣東海洋經濟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思考.粵海通訊,2005.1

H. 如何把自家漁業發展壯大

中國漁業系統將著力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健康養殖、合理捕撈、保護資源、做強產業」為方向,統籌推進水產養殖業、捕撈業、加工業、增殖業、休閑漁業五大產業協調發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

強化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定並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加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完善全國漁業生態環境監測網路體系,完善水域突發污染事故快速反應機制和漁業水域污染事故調查處理制度,建立健全漁業生態補償機制;保護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資源等。

I. 如何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海洋漁業生產、海洋油、氣開發、海洋空間利用、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圍海造陸。

J. 採取哪些保護漁業資源的措施

一是加大對漁業水體污染整治。水質嚴重污染,是漁業資源的致命「殺手」,應重點加強污染源治理,加快建設沿海城鎮、沿江兩岸污水和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完善江河、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與評價體系;加強對江河、海洋研究、監控和預報,建立江河、海洋監控區;鼓勵非政府組織開展江河、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活動;加強江河、海洋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建立健全江河、海洋漁業資源監測制度,等等。近年已多次發生因工礦企業排污造成嚴重的漁業水質污染事故,有的地方是每年重復發生,致使江河區域性的河段或魚塘魚類大批死亡。由於工廠的排污是不定期的,漁政或環保部門的取證難度較大。因此要建立漁政機構 「快速反應」機制,加大對事故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罰力度,確保漁業自然資源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是控制近海水域捕撈,養護漁業資源 。政府和漁業主管部門要重視近海漁業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將近海漁業管理列入議事日程。要從實際出發,積極調整產業和作業結構,鼓勵開發外海新漁場、新資源。對近海水域捕撈生產實行限制政策。要嚴格執行國家下達的漁船馬力控制指標,不得突破。嚴格執行捕撈漁船更新、改造的審批和檢驗制度,對未經批准擅自建造的無船名號、無船籍港、無船舶證書的漁船,要堅決查處。加強捕撈許可證管理,嚴格制止非漁業生產者從事近海水域捕撈生產。要切實採取措施改善漁場環境,保護漁業資源。
三是加大漁政執法力度。建立健全漁政巡航執法體系。統籌安排漁政船的出航巡邏,提高漁政船的巡航執法次數和擴大巡航執法的覆蓋面,特別是加強對禁止底拖網線內的水域的執法力度。實行聯合執法和常規執法相結合,每季度組織全市漁政艦艇進行一至二次的聯合執法行動,必要時可聯系當地政府、公安、邊防、工商等部門聯合執法,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的問題,吃掉擋在我們面前的硬骨頭。一是組織力量查處「電、炸、毒」魚的行為,些類案件從嚴處理。二是徹底的清拆灘邊定置作業,全部沒收定置作業工具,集中給予消毀,三是嚴格控制漁業船舶在禁漁區線內進行拖網作業,建議逐步取蒂底拖網捕撈方式,為漁業資源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四是加快建設魚類自然保護區。政府和漁業主管部門應正視自然保護區建設滯後的事實,組織專家和學者及管理人員認真做好有關調研工作,以科學的態度,從保護漁業資源的角度出發,制定魚類自然保護區建設規劃,並盡快組織實施。
五是繼續做好人工放流增殖工作。為了保護和增殖漁業資源,已連續多年開展了江河魚類增殖放流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但是,從放流的對象看,多是一些常規品種,缺乏針對性。要組織力量加強對一些江河名優魚類的人工繁殖研究,以增加增殖放流品種的選擇性。此外,要針對部分江河污染嚴重的實際,有重點地投放一些濾食性魚類,通過生物治理的方法 ,遏制江河水質的富營養化。
六是加大漁業法律、法規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大漁業法規宣傳教育的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廣大群眾法制觀念。一是向全社會廣大群眾宣傳保護漁業資源的重要意義,將范圍擴大到水產流通領域。通過新聞媒體、宣傳畫冊、廣告欄等多種形式,使廣大群眾尤其是水產品消費者,了解有關保護漁業資源的常識。二是加強宣傳各種保護品種和經濟魚類可捕標准,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共同抵制違法捕撈水產品的銷售,形成保護漁業資源人人有責的輿論氛圍。三是不斷增強漁工漁民依法興漁的法律意識,提高廣大漁民保護和合理利用漁業資源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