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比較兩地的熱量資源
擴展閱讀
在小區里生活成本要多少 2024-05-07 01:52:07

如何比較兩地的熱量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8-21 08:13:39

❶ 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在氣候條件方面的差異只要體現在

B 水分方面 松嫩平原有三江 長江三角州有長江和海上水汽 且兩者都屬季風氣候 水分都是比較豐富的
不同的是 松嫩平原是 溫帶季風氣候 長江三角洲則可以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從地圖上我們也可以看出~ 兩地緯度的差別顯而易見 因此 最主要差距在於 熱量的多少。 這也決定了 兩地的主要作物和耕作方式的不同。

❷ 高中地理上的光照、熱量、地熱能怎麼區分

地熱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岩,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
(記住地熱能是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光照、熱量是來自太陽的輻射能)
在教學中經常提光照、熱量是氣候的重要要素。對於光照,學生往往誤解成熱量,認為光和熱是相同的,太陽光照多的地方就熱,光照少的地方就冷。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光照和熱量既有聯系也有區別。
一、光照(也稱為太陽輻射能,或光能)它的計算方法是日照時數,即白天有太陽輻射的時候,所以光照的多少取決於日照時數及其強度的多少。影響日照時數和強度的因素主要有兩點:
1、日照時數與晝夜長短有關
以北半球夏半年為例,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方白晝越長,日照時數就越多。
2、日照強度與大氣的削弱作用有關
降水越少的地區,削弱越少,光照越強;
海拔越高的地區空氣越稀薄,削弱越少,光照越強;
緯度越低的地區,太陽高度角越大,通過大氣的路程越短,削弱越少,光照越強;
綜上所述,光照主要與降水的多少、海拔、緯度和晝夜長短相關
二、熱量,它的計算方法是白天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減去晚上喪失的能量。我們用積溫(氣溫的累積)來衡量熱量的多少,而影響積溫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
1、白天溫度的高低與大氣的削弱作用有關
白天,削弱越少,地面獲得的光照越多,特別是緯度越低的地區,太陽高度角越大,照射的面積越小,單位面積的光能就越強,地面溫度升得越高。傳給大氣的地面輻射就越多,氣溫就越高。這一點與影響光照的第二點相似,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等。
2、晚上溫度的高低與大氣的保溫作用有關
晚上,地面是喪失熱量。雲越多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越多,還給地面的也越多,熱量越豐富。
典型例題:為何青藏高原光照豐富但熱量不足: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而且降水少,緯度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少,成為中國光能最豐富的地區;但還是因為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的保溫作用很弱,晚上喪失大量的熱量,晚上溫度低,一天總體熱量就少。就像一個人白天上班賺了100元,但晚上消費了99元,最後只剩1元一樣。
當地的民族服裝藏袍,為什麼藏袍只穿一隻袖子? 這種習俗與當地的高原氣候有密切關系。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形容多變的天氣。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熱。牧民外出要穿著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熱得受不了,於是只得穿一隻袖子,甚至兩只袖子都不穿,圍系在腰間。一到傍晚,天氣又變冷,兩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時離家遠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寬大的衣服來蓋體暖身。可見,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飾。

❸ 怎樣區分是熱量資源充足還是光照資源豐富

應該算光照資源豐富,光源有太陽光,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熱量只能收集熱源製造熱量。

❹ 高中地理中如何辨別熱量和水分的影響差異

你好,熱量的影響因素有緯度、海拔、受光照時間等;水分是受到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影響。
一般緯度高,熱量低;海拔高,熱量高;全年受光照時間長,熱量高。不過都需要具體地區具體分析。
水分是降水量大,蒸發量小的話,水資源豐富。
謝謝採納,有疑惑可以追問

❺ 比較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熱量條件和光照條件的不同及原因。 說明兩地自然環境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

青藏高原地區:光照充足,熱量不足。
原因:(1)緯度較低,年平均正午太陽高度較大,太陽輻射強;(2)多晴朗天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2)海拔高,地表有大面積冰雪,對太陽輻射反射率高,地面吸收的太陽熱能少,氣溫低,熱量不足。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氣候寒冷大面積地區農業發展難度大,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可以種植耐寒、生長期短的農作物;還可發展高原畜牧業;由於晝夜溫差大一些農作物單產高。
四川盆地:熱量條件好光照條件差,光照不足。
原因:(1)緯度低海拔低,正午太陽高度較大,熱量豐富;(2)北面有秦嶺阻擋冬季風,冬季溫暖。夏季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豐富,多雲雨天氣,光照較弱。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四川盆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於多種亞熱帶及部分熱帶農作物的生長。全年無霜生長期長對農作物生長有利。不利之處是一些對光照要求高的農作物不適宜在此地種植,如棉花等。

❻ 地理高手進

巴西年徑流總量為51912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中國為27115億立方米,排在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之後,居世界第六位,水資源總量不及巴西。另外,巴西面積比中國稍小,但絕大部分領土位於熱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中國大部分位於溫帶和亞熱帶,因此熱量也很明顯不如巴西豐富。

❼ 兩地因緯度不同獲得的熱量不同說明了什麼規律為什麼

緯度地帶性
距離太陽越近
太陽直射角越大,就會導致被削弱的少,剩餘的到達地面就多。所以就會熱量大

❽ 熱量資源的熱量資源及其利用

雖然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中低緯度,熱量資源豐富,但因地處歐亞大陸東岸,瀕臨太平洋,季風環流盛行;冬季北方冷空氣勢力強大,南下頻繁,夏季熱帶氣團和赤道氣團北上,幾乎控制了整個東部地區;加上佔全國面積1/4的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等大地形的影響,使得熱量資源的季節變化非常明顯,地理分布差異較大。 熱量資源的評價和利用是氣候資源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由於溫度的劇烈變化對人類健康和各種生產活動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氣候資源分析中,熱量資源通常以溫度的各種統計指標來表示。熱量資源與農、林、牧、副、漁業生產密切相關;尤其是農業,它是對氣候資源最敏感的一個生產部門。熱量資源是作物生活所必需的環境條件之一,作物的生長發育需要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進行,而且溫度需要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才能完成其一定的生育期;對於不同的作物,高於其下限溫度的季節長度和熱量才是可以利用的熱量資源;而各種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發育階段,其下限溫度和最適溫度范圍差異較大。因此,對熱量資源及其潛力的估算更復雜,其重要性也更大。

❾ 按照熱量資源的多少,世界共分為哪些熱量帶

地球上的熱量分布與太陽輻射的分布規律基本相一致,大致與緯線相平行,由低緯到高緯熱量由高到低呈現帶狀分布,形成全球的熱量帶。熱量帶最簡單的劃分是根據天文輻射劃分:

①赤道帶 在南北緯10°之間,佔全球面積的17.36%,此帶內全年正午太陽高度角大,晝夜長度幾乎相等。太陽輻射日變化大,年變化小。

②熱帶 在緯度10°~25°之間,在南北半球各佔全球面積的12.45%。此帶內的輻射特徵與赤道帶相似。

③副熱帶 位於緯度25°~35°之間,在南北半球各佔全球面積的7.55%,是熱帶與溫帶之間的過渡帶。天文輻射的季節變化大於赤道帶和熱帶。

④溫帶 位於緯度35°~55°之間,在南北半球各佔全球面積的12.28%,全年天文輻射的季節變化最顯著,有四季分明的特點。

⑤副寒帶 位於緯度55°~60°之間,在南北半球各佔全球面積的2.34%,是溫帶與寒帶的過渡帶,此帶晝夜差別大,但無極晝和極夜現象。

⑥寒帶 位於緯度60°~75°之間,在南北半球各佔全球面積的5.00%,此帶一年中晝夜長度差別更大,在極圈內有極晝和極夜現象。全年天文輻射總量顯著減小。

⑦極地 緯度75°~90°之間,在南北半球各佔全球面積的1.70%,此帶晝夜差別最大,在極點半年為晝,半年為夜。天文輻射日變化最小,年變化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