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新疆蘊藏著豐富的什麼和什麼內蒙古的什麼是全國最大的稀
我國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新疆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內蒙古的白雲鄂博是全國最大的稀土礦。內蒙古還有豐富的鐵礦和煤炭資源。
B. 西北地區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哪個地形區
西北地區礦產資源甚為豐富,比如包頭的鐵礦、白雲鄂博的稀土礦、金昌的鎳礦、石嘴山和石炭井的優質煤、克拉瑪依、玉門和南疆的石油
C. 中國西北地區的資源
河流:多為內流河,塔里木河為我國最大內流河。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
湖泊:總體較少,主要有以下幾個,青海的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托素湖,察爾汗鹽湖等,新疆的博斯騰湖,羅布泊(已乾涸),阿克賽欽湖,賽里木湖,艾比湖,烏倫古湖,艾丁湖(中國陸地最低點),甘肅的劉家峽水庫等。
農業:灌溉農業。寧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譽。綠洲農業: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新疆為主要溫帶水果產地。內蒙古和新疆為糖料作物基地。新疆及內蒙古為重要畜牧業基地。 石油資源:石油天然氣豐富,著名的有克拉瑪依油田。天然氣資源也有分布。
西北地區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為33.7萬億元。其中煤炭保有儲量達3009億噸,佔全國總量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陝西、新疆和寧夏。石油儲量為5.1億噸,佔全中國陸上總儲油量的近23%,新疆是中國21世紀的後備石油基地。天然氣儲量為4354億立方米,佔全國陸上總儲氣量的58%,其中陝北的天然氣儲量居全國前列。甘肅省的鎳儲量佔到全國總鎳儲量的62%。鉑儲量佔全國總量的57%。中國鉀鹽儲量的97%集中在青海省。
D. 西部地區有哪些資源
礦產方面:西部地區礦產資源優勢突出,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已經 探明儲量礦產130種。在45種主要礦產資源中,西部地區的鉀鹽、天然氣等13種礦產資源保有儲量佔全國的50%以上,處於絕對優勢。鉛礦、銅礦等9種礦產資源具有比較優勢,儲量佔到全國的30--50%。煤、油等能源礦產豐富,將成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性能源接替基地。
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區內有種類繁多的生物資源,森林、草原廣泛分布,水能資源、旅遊資源等也異常豐富。但開發利用程度比較低,因此有人稱西部地區為「貧困的富饒」。
西部地區各種自然資源中尤以能源和礦產資源最為突出,是國內最富有的「兩源兼富」地區。西部地區的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都比較豐富,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近幾年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發現許多大中型整裝油氣田。據「八五」期間全國第二輪油氣資源評價,西部地區擁有全國陸地資源總量43.9%的石油和78.75%的天然氣,估計最終可采儲量達到110億噸當量。西南地區擁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全國規劃中的十大水電基地,有7個分布在西南部。西部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一些稀有金屬儲量名列全國乃至世界前茅。按45種主要礦產工業儲量潛在價值計算,截止1998年,西部地區礦產資源潛在價值44.9萬億元,佔全國的50%左右。在已探明的百餘種礦產中,保有儲量佔全國80%~90%以上的有30多種。尤其是國家急缺的磷、鉀鹽、鎳、石棉等重要資源尤其豐富,在國內佔有絕對優勢,個別礦種儲量佔全國的99%以上。
西部土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後備資源潛力較大。西部12個省(區、市)土地總面積675.464萬平方公里,人均102.8畝,為全國人均的2.5倍;耕地面積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38%,人均2.5畝;未利用土地佔32%,可供開發利用的後備資源潛力較大。西部地區農牧業優勢明顯,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和棉花調出區,農業宜用地資源開發潛力大。青海、新疆、西藏、內蒙古是我國四大牧區。西北地區光熱資源豐富,日照時數是中國最長的地區,有利於發展大農業。西南地區人均耕地面積少,但森林資源豐富,有全國木材蓄積量最大的西南林區,其面積雖僅佔全國的24.4%,但蓄積量卻佔全國的45%以上;草山、草坡面積廣闊,水熱條件較好,具有發展畜牧業的優越條件,復雜多樣的生態環境是形成西南地區畜產品豐富的重要基礎。西南地區水資源也非常豐富,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50%,土壤條件較好。
西部地區地域遼闊,氣候復雜多樣,光熱水土資源別具特色,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西南地區雨水充沛,林草繁茂,森林覆蓋率達17.28%;生物物種豐富,被譽為世界植物的基因庫。西南地區是我國發展橡膠、甘蔗等南亞熱帶經濟作物不可多得的寶貴地區。西北地區自然環境復雜,氣候條件多樣,為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獨特條件。區內有數十種珍稀植物,如太白梅花草、獨葉草、冬蟲夏草、藏紅花、天山雪蓮等。同時,本區還有上百種珍禽異獸,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羊、野氂牛、白唇鹿等;青海湖的鳥島是我國西部內陸地區最大島類棲息地。新疆帕米爾高原地區和天山、阿爾泰山等地有馬鹿、棕熊、松雞等珍禽異獸。西部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存較好,是我國以及世界生物資源的寶庫,我國已在西部地區建立了多處自然保護區。
西部地區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獨特,民族風情濃郁,形成了眾多獨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自然旅遊資源方面,有名冠天下的華山、峨嵋山、天山等奇峰峻嶺以及浩瀚的戈壁沙漠、廣闊的草原。人文旅遊資源方面,西部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歷史文化遺產豐富,僅在陝西就有古遺址10,378處,古墓葬4,011處,出土文物100餘萬件,有「人文始祖」黃帝陵、秦始皇陵等古跡,秦始皇兵馬俑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跡;甘肅有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古「絲綢之路」等;四川有峨嵋山、長江三峽、黃龍寺—九寨溝等名勝古跡1,000餘處;雲南四季如春,自然景觀優美,有三塔寺、洱海公園等名勝,而且雲南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和風土人情,構成了獨特的旅遊資源;貴州黃果樹瀑布,西藏高原風光、布達拉宮、大昭寺等都是聞名遐邇的旅遊景點。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產業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極為有利的條件。
總體上看,西部地區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但是西部的資源開發程度較低,巨大的發展潛力尚未得到發揮,很多資源的開發程度不足10%,有些甚至不到1%。資源產業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基礎
E. 西北地區近年來豐富的資源是什麼
天然氣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氣體,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種自然過程形成的氣體(包括油田氣、氣田氣、泥火山氣、煤層氣和生物生成氣等)。
而人們長期以來通用的「天然氣」的定義,是從能量角度出發的狹義定義,是指天然蘊藏於地層中的烴類和非烴類氣體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質學中,通常指油田氣和氣田氣
F. 西北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 海洋資源有哪些
西北地區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土地資源包括塔里木河流域灌溉農業,主要種植棉花,黃河流域,湟水流域,主要是河谷灌溉農業,種植大麥,小麥,青稞,寧夏的黃河流域有河套平原,也是灌溉農業。我國四大牧區,其中有三個在這里。礦產資源,新疆的石油,天然氣,內蒙古的煤鐵資源,東部還有大興安嶺的森林資源,甘肅的有色金屬資源,青海柴達木盆地的鉀鹽。海洋資源,沒有,因為西北地區不臨海。
G. 中國的西部有什麼自然資源
西部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據有關統計,中國60%以上的礦產資源儲量分布在西部地區,45種主要礦產資源工業儲量的潛在價值接近全國的一半,以鉛、鋅為主的有色金屬,以錫、鎳、釩、鈦、稀土為主的稀有戰略性礦產,以鉑族金屬為主的貴金屬等儲量都佔有較大的優勢,比如甘肅的鎳礦儲量佔全國的70%,貴州的鋁、磷、汞、銻,錳的儲量居全國前五位.西部能源資源的探明儲量佔全國的比重也接近57%,水、煤、油、氣四者兼備,西部地區多山,而且落差大,水能豐富,蘊藏量佔全國總量的85%以上,可開發量佔全國的81%以上。新疆的石油遠景儲量佔全國的40%,西北地區煤炭儲量佔全國的40%。西部地區還有極具特色的旅遊資源.西部地區歷史文化悠久而輝煌,兵馬俑、莫高窟等一大批文化古跡中外聞名;黃果樹、九寨溝、石林等一批西部旅遊景點經濟效益十分看好。由於地貌、氣候的特殊條件,使西部地區擁有各種各樣的生物資源、葯用植物、工業植物等有待開發。
H. 大西北資源有哪些
天然氣 石油
I. 西北地區主要礦產
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種類多,儲量大,已發現礦種130多種,其中已探明儲量居全國第一的有30種,儲量佔全國1/2的有12種。煤炭資源20000億t,佔全國的34%.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油儲量就達200~400億t,天然氣儲量達30000億m3,水力資源達8517.7萬kW[2]。
礦產:銅礦、鎢礦、汞礦、錫礦、銻礦、鉛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