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家是怎麼解決:看病難、貴的問題的
我國看病難、貴的兩大原因。一是葯價虛高,二是醫療資源稀缺
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多舉措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一是醞釀「葯房託管」根治「看病貴」。讓「醫」與「葯」分家,剪斷以「葯」養「醫」的利益鏈條,還評價醫療於民。。「葯房託管」實施後,門診病人拿到醫生的處方,可在葯房拿葯,也可在外面市場上拿葯,選擇范圍較大;同時,「託管」葯房的價格也將接受物價等部門的嚴格監督。
二是嘗試醫技人員換位上班破解基層衛生院人力匱乏難題。從縣級以上醫院抽調骨幹「支醫」基層和偏遠地區。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護失衡」,提高基層衛生院醫護力量。
三是推進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建設,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相關程序。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切實做好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城鄉醫療救助等相關工作
四是加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醫學繼續教育工作。大力培養醫療管理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
五是以國家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為契機,深化公立醫療機構人事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醫療服務行為管理制度,全面推進醫德考評制度,優化服務流程,改善服務態度。維護穩定、保障安全、凝聚民心、團結民眾、構建和諧
② 看病難看病貴的原因及對策有哪些
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根源有以下幾點:
1、醫療資源總量不足,衛生發展落後於經濟發展。我國醫療衛生資源總量嚴重不足,而且優質資源少。
2、醫療資源分布失衡,醫療服務的社會公平性差。我國醫療資源的80%都集中在縣、市級以上醫院。城鄉居民就診流向進一步向上級醫院集中,使大醫院的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大醫院看小病、看常見病,人滿為患,也是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等候時間長的原因。
3、醫療衛生籌資機制改革滯後,多數老百姓自費就醫。「看病貴」受到普遍關注的社會基礎是有11億多中國人完全自費就醫。在目前的衛生總費用中,政府投入僅佔15%,醫院收入的80%以上直接來自患者個人。
4、國家政策調整或新的行業規范,增加了病人的醫療負擔。政府把醫療機構推向市場,撥款越來越少。醫院要養活自己、留住人才、購置設備、改善環境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其發展成本最終必然轉移到患者身上。
5、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覆蓋面太小。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管理存在不完善之處。同時,我國醫療保障覆蓋水平不高,享受各種形式醫療保障的主要是機關、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有一半的城市居民和絕大多數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據調查統計,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的人口僅佔9.35%。
建議對策:
1、從政府層面考慮:
①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整頓和規范醫療服務、葯品生產流通秩序。加強對葯品、醫療服務的價格監管。規范醫院、醫生的醫療和用葯行為,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控制醫葯費用。
②增加財政投入,確保醫院的正常運轉,徹底改變以葯養醫,以病人養醫的現狀,改變醫院以經濟效益第一的管理方式。
2、從醫院層面上考慮:
①在財政不能完全保證醫院經費的情況下,醫院要牢固樹立衛生服務為人民的宗旨,社會效益第一,兼顧經濟效益,在此指導下增收節支。
②堅決杜絕不規范醫療行為,嚴禁臨床促銷,臨床促銷是推銷虛高葯價的葯品行為,不僅滋生醫葯腐敗行為,更增加了看病貴的問題。
③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制定學習培訓制度,提高治癒率,減少患者查治支出。
④制定全國醫療網路的聯動制度,在醫療技術水平范圍內使各地方內病人按醫療網路轉診,減少患者流動而使費用下降。
③ 國家如何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首先,國家應提高醫療投入佔GDP的比例,改善公共醫療服務,壯大醫療醫師隊伍,這個是最基本的,沒有資金投入,一切都是空談。
為什麼我國看病難看病貴,第一,好醫院少,好醫生少,主要集中在發達城市以及省級醫院,導致群眾只要有大病都去為數不多的三甲醫院,中國這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醫生與人口比例嚴重失衡,醫療資源與人口比例嚴重失衡。第二,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先進設備,先進技術嚴重向少數醫院傾斜。第三,葯品來源匱乏,放心葯,高效葯產出少,必然引起葯價偏高。第四,公眾衛生知識缺乏,頭疼腦熱小毛小病也需要到大醫院,找名醫生,不負責任的說就是由於過度擔憂導致醫療資源被濫用。
如何解決看病難,首先要擴大醫療人員隊伍,培養各種各樣適應時代的醫療人員,在看病難地區大力建設醫院,(此處我必須提及,國家曾經希望設立私人醫療機構,由於制度缺乏,監管不力導致許多嚴重問題,例如孕婦死,嬰兒死,甚至蒙騙病人買葯等,鑒於私人醫療機構嚴重缺乏誠信及安全保障,國家已緊急叫停,現在試行社會合作辦醫。)近幾年,國家通過試行醫改,將社區服務中心劃分給三甲醫院,由三甲醫院派出專家坐診社區,改變大醫院看病難問題,但效果極其薄弱,其中涉及許多利益,基本屬於無疾而終。其實我個人建議,專科醫院應大力發展,糖尿病,高血壓,腦科,腫瘤科,外科,內科,消化科、泌尿科、耳鼻喉科,兒科,婦科等等,應大力建設,沒有起設,有的多設,遍地開花,分流患者,分流醫師,均享國家資金投入。
在中國這個人口眾多,現實情況極其復雜的情況下,任何改革都面臨巨大阻力,處理好大方向,還得處理好小問題,目的是好的,政策是好的,當事人負隅頑抗,利益林林總總,說實話,很難。(簡單舉例,領導劃分問題,醫生出診收入問題,設備購買問題,人事制度,財務問題)。
④ 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分布不均怎麼辦,聽聽國家衛計委怎麼說
當前再把退休金抬高百分之五十來平均不就充足了平均,繼續就可把人力資源繼續抬,
⑤ 如何解決二胎政策後醫療資源緊缺
二胎政策開放後,兒科資源緊缺,在二胎前,兒科資源也不多,關鍵在於兒科工作壓力大,任務重,工資福利待遇沒跟上,導致醫療人才流失,建議從醫生護士的福利政策入手,政府增加扶持力度,完善醫患關系條例,保障醫護人員的利益
⑥ 如何解決醫療資源分配問題
醫療資源分配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的,本身的都是以追逐利益為主呀,那相對來說那利益高的地方計算資源當然好呀,利潤低的地方醫療資源就比較差呀。
⑦ 如何改善中國的醫療水平和就醫環境
隨著衛生改革的深入,醫療服務質量已經成為醫療機構競爭取勝的關鍵。近年來,人民群眾受益於改革,對醫療服務質量的滿意度有所提高。據2001年對20個省市的145個省級醫院、720個地市級醫院和1686個區縣級醫院的調查,在問卷調查的93.33萬人次中,門診病人滿意率為91.89%,住院病人滿意率為93.52%,出院病人滿意率為91.05%,均比往年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雖然不滿意的比例較小,但從門診住院人次來看,絕對值仍不小。因此,對醫療服務質量的管理,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重要職責。
為什麼要抓醫療服務質量?朱慶生說,醫療服務質量是群眾對衛生工作評價的主要衡量標志,群眾對改革的認同主要體現在醫療服務質量和費用上。只有在這點上讓人民滿意,改革才能深入下去。醫療機構發展最主要的是內涵,醫療服務質量是內涵發展的核心。同時,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能減少糾紛和事故,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
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是今年「轉變作風年」的切入點。全國醫政工作會議要求衛生行政部門、醫院管理者和醫務人員做七件事:改變舊理念,把「以病人為中心」落到實處;一方面嚴格執行已有的規章制度和技術規范,另一方面引進世界各國先進思想和方法,如風險管理、循證醫學、全面質量管理等,創出自己的體系;建立和完善在醫療機構法人結構中體現醫療質量管理的機制,並將其與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結合起來;加強對醫務人員培訓,建立考核、淘汰制度;加大醫療服務信息公示範圍和力度;控制費用,合理用葯、合用檢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完善內部監察和社會監察制度。
探索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新途徑
「看病難、看病貴」多年來一直是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也是醫改研究的一項重大課題。對這一涉及百姓民生的話題,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由此也產生不同的理論研究與輿論爭論。爭論的焦點有二:一則產生「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到底歸責於誰?二則醫療運行到底該如何才
能讓群眾認為看病「不難」「不貴」?下面,筆者通過自己在基層醫院工作的一些經歷感受及對相關行業部門相關人群的調查采訪,對這民生話題做些粗淺的探討,期望對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緩解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及構建和諧衛生有一定裨益。
一、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成因分析
(一)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表現
「看病難」難在:(1)路途遙遠,求醫不方便,特別是對一些偏遠山村的農民。(2)醫療機構技術力量薄弱,難以滿足醫療需求。如醫務人員業務差,診斷設備差,設施簡陋,診斷不清,治療效果差等。(3)醫療機構服務不到位,如醫院的科室設置布局不合理,程序復雜,少數醫務人員服務意識淡薄,存在門難進,臉難看。(4)大醫院人滿為患,掛號、取葯、候診排長隊存在「難等」之難。
「看病貴」貴在:(1)葯費貴(2)檢查費貴(3)一些特殊治療器械貴(4)過度治療,小病大治拖治產生不合理費用。
(二)「看病難、看病貴」的成因分析
通過醫院目前的一些現狀,結合醫療運行的一些機制我們不難分析,「看病難、看病貴」的成因在於:
(1)村級醫療機構地理環境限制及衛生行政部門對村級醫療機構配置不到位導致不少農民就醫「行路難」。
(2)一方面政府對衛生投入不足,影響了醫院設施的更新完善、設備的添置、人才的培訓、技術項目的開展等,導致醫院的醫療救治能力差,影響了群眾就醫高效快捷;另一方面醫院自身經營水平有限,無能力解決自我發展的經濟投入,影響了醫療服務能力。
(3)醫院管理不到位,內部約束機制不全不力,個別醫務人員素質差,導致群眾看病難。
(4)衛生材料價格虛高,葯品流通領域管理不規范,流通環節層層加碼,葯品降價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加重了「看病貴」的程度。
(5)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台後,醫療事故處理實行「舉證倒置」,出於自身防範目的,醫生在診療過程中過度檢查,增加了病人的醫療負擔。
(6)醫學科技在發展,新技術、新葯品、新器械和新材料在不斷運用,診療手段的進步,患者在享受到安全、准確、快捷的診療服務的同時,支出費用相應提高。
(7)醫院是在物價不斷上漲的市經濟環境中生存和發展,醫療衛生費用上漲是醫學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一定幅度內增長不可避免。
(8)醫院為了生存與發展片面追求自身經濟效益,科室或醫生為完成目標任務,提高效益工資,採取過度治療行為,加大了患者的負擔。
(9)個別醫生職業道德敗壞,只為追求回扣、提成,大處方亂開葯;個別醫生基礎理論差,診治水平低,只知藉助大型設備檢查或濫檢查;個別醫生為泄心中不滿,把情緒帶到醫療工作,遷怒於患者身上發泄或「狠宰」。
(三)「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到底歸責於誰
根據上述的成因分析,我們不難理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一種綜合性問題,不能單歸責於某一行業某一部門,它是一問題鏈,其中涉及物價部門對葯價及特殊醫療器械的審批定價,涉及葯監部門對葯品及醫療器械的流通監管,涉及政府的投入,涉及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執法,涉及醫院的內部經營管理,涉及院長的管理能力與素質,涉及醫生的職業道德與業務素質,光解決其中任何一項都不能徹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這一難題。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醫療費用產生的關鍵環節是醫院,醫院應是醫療費用的「守門員」,醫院社會責任與職業道德的缺失將導致「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加劇升溫。正是現行醫院「點菜」別人(患者、政府、單位)「買單」的醫療運作機制,加之某些主客觀原因,才導致醫生、醫院、葯商、葯廠出現不少亂「點菜」、亂「買菜、」多「點菜」、多「賣菜」、亂「賣菜」、亂「做」菜現象,因而也就導致人們對他們口誅筆伐。所以,如何探索新的「三醫」(醫療、醫保、醫葯)運行體制與機制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核心舉措。另一方面要摒棄一種看法,認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就是目前政府投入不足,只要政府加大投入問題就迎刃而解。其實並不然,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政府投入固然十分重要,但不可忽視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竭制醫療衛生資源的浪費和流失,盤活現有大量閑置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