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運行不僅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的進程,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關系著社會發展的狀況。所以,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充分發揮金融的作用,通過抓好發展與監管兩手,促進我國的金融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如下:
1、首先,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
2、其次,金融是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
3、最後,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資金作為重要的經濟資源和財富,成為溝通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命脈和媒介。
拓展資料:
定義:
金融業指的是銀行與相關資金合作社,還有保險業,除了工業性的經濟行為外,其他的與經濟相關的都是金融業。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
❷ 為什麼選擇進入金融業
哈哈,想賺錢,就得了解經濟形勢,呵呵,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我是喜歡。
❸ 你是怎樣看從事金融行業關系和資源的重要性的
金融行業集風險收益於一身,有風險,意味著人際關系和資源非常重要。
❹ 從行業資源配置特點的角度分析為什麼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1、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
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它的運行表現為價值流導向實物流,貨幣資金運動導向物質資源運動。
金融運行得正常有效,則貨幣資金的籌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會資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對國民經濟走向良性循環所起的作用也就明顯。
2、金融是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
金融業是聯結國民經濟各方面的紐帶,它能夠比較深入、全面地反映成千上萬個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同時,利率、匯率、信貸、結算等金融手段又對微觀經濟主體有著直接的影響。
國家可以根據宏觀經濟政策的需求,通過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運用各種金融調控手段,適時地調控貨幣供應的數量、結構和利率,從而調節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和結構,在穩定物價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發展。
(4)為什麼金融業需要資源擴展閱讀:
當今的金融和經濟的關系
1、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關鍵階段,更需正確認識和處理金融與經濟的關系,始終把維護金融體系健康作為金融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和戰略,
在促進增長和維護金融穩定中保持平衡,在有效應對危機中創造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社會各界都要珍惜和呵護今天金融業的良好局面,自覺遵循金融發展規律、維護金融自主權,防範過度使用金融的惡果。
2、金融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命脈,要善於把握歷史性機遇和履行社會責任,
在維護經濟穩定和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積極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時,又要努力防範各種潛在的金融風險。
❺ 金融業的外部信息資源整合問題
這給肯金融數據,特別是證券、上市公司的各種相關的信息整合與分析,一定要很專業的採集軟體,國內的專業做網路信息採集的很多,優秀的很少
要論自動的、快速的、准確的的話,深圳樂思的採集應該是很牛的,國內少數的專門研究網路採集公司 ,價位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應該不是想***採集器、***萬能採集那種白菜價,因為那種只是個人研究出來的小工具,當然也是登不了大檯面的。詳細的還是需要你自己去聯系一下就知道了呀
❻ 為什麼要做金融行業其優點是什麼
金融行業是可以賺取更多的財富的,但是工作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客戶經理的責任也是相當大的,如果選擇金融工作,得看看你的社會關系和人脈關系,記住金融是中國的基本命脈,所以做金融工聽起來是賺錢的但其中的辛苦你是沒有感觸到的.如果選擇了就要做好,責任第一.如果做一輩子的櫃台就沒有什麼可言了,就完存款任務就中了.現在去金融部門工作的都是有社會經驗和關系的,是主要的商業圈關系,銀行看中的是你的商業資源和你的社會開發能力.這就需要關系的重要性了.
❼ 金融業被稱之為「萬業之首」,為何金融業如此重要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經濟活動的總稱。金融的內容可以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有價證券的轉讓與發行,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
所以,金融不僅是萬業之首,更是國家最核心的資產。
金融處在食物鏈最頂層,和獅子一樣。它上面沒有任何行業,在金融下面才有實體等行業。
金融也被稱為虛擬經濟,是服務實體行業的。
一個實體行業做好了,可能像老虎一樣兇猛。再加上金融的話,真的就是如虎添翼了。
所以,金融為萬業之首。
❽ 特大城市2011的金融業為什麼老是說行政服務不足,服務行業老是顯示所需資源不足和賣不出去
金融業不可能顯示行政服務不足,因為只有金融業提供行政服務
另外,你旅館建的太多了
❾ 金融行業為什麼高利潤高薪
第一個原因是壟斷。
比如前幾年的銀行業,眾所眾知,央行通過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政府定價」,本質上實現了銀行業、企業、存款人三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嚴格的行業准入、穩定的利差和高速經濟增長依靠的投資,共同造就了銀行業的高利潤。
2006-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幾乎一直以兩倍於中國名義GDP增長速度增長,中國整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增長了266%,16家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增長了472%。2011年,16家上市銀行的凈利潤佔了2329家上市公司總利潤的45.8%,16家上市銀行的凈利潤是非銀行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的122.18倍(李國平,2013)
除了銀行業,證券業、信託業等金融行業同樣存在著壟斷的因素。嚴格的行業准入限制了競爭,上市的審批制、保薦代表人等例子不勝枚舉。
第二個原因是金融業本身亦是資源配置的行業。
在利率決定的諸多理論中,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是以剩餘價值在不同資本家之間的分割作為起點的。馬克思認為,利息是帶出資本的資本家從借入資本的資本家那裡分割來的一部分剩餘價值,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決於利潤總額,利息率取決於平均利潤率(黃達《金融學》,2012)。
但是在信用貨幣和服務業崛起的今天,資本推動了太多的新興行業。這些行業不同於傳統的工業,藉助互聯網等低廉的邊際成本擴張條件,可以實現利潤和財富的集聚效應。比如教育培訓行業、娛樂傳媒業等等。這些產業已經不再藉助實物資本的不斷投入實現規模擴張盈利,而是相當於把「大家的錢在短時間內聚集起來。」這種創富的方式必然造成了這些行業的高利潤,所以某些行業的利潤率不再是投入的百分之幾,而可能是投入的幾倍之多。
而金融行業恰恰可以實現資本的助推,也就是說,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哪個行業利潤高,資金就流向哪個行業。所以金融行業的利潤率必然高於所有行業的平均利潤率。
第三個原因是金融市場率先拿到資金。
央行投放貨幣要藉助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得以完成(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所以金融市場總是先於其他行業得到資金,在通貨膨脹前率先完成資產配置。而其他行業由於工資粘性等原因,收入經常落後於通貨膨脹的發生。
第四個原因是金融業是智力資本行業。
金融機構有限的幾個人可以掌控數億資產的投放,除去給出資者的收益,蛋糕的分割在少數人中進行,必然造成高薪。所以金融行業特別是投資部門對人才的高門檻設置也就變得容易理解。
太久沒有更新了,最近實在是太忙了。以上只是自己和學生討論過程的一些隨想。經常有人說,學財經的學生浮躁。其實不怪他們,「這個行業離人性太近」。誰不想離財富近一些。前幾天在上海開會,一位教授說「金融專業招生好,不是因為你我做教師的多牛,而是因為金融業高薪。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金融招生也會和國貿、生物工程專業經歷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