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於幾種產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常用的分配方法有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定額耗用量比例法,定額費用比例法。
一、定額耗用量比例法是以材料定額消耗量為分配標准,在多種受益產品之間分配材料費用的一種分配方法。
1、各種產品應分配的間接費用=該種產品的定額耗用量×分配率。
2、各產品的定額耗用量=各種產品的單位耗用定額×該產品的實際產量。
3、分配率=應分配的費用/全部產品的定額耗用量。
二、定額費用比例法以定額費用作為分配標準的一種費用分配方法。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各種材料定額費用之和×材料費用分配率。
(1)多產品共用資源如何分配擴展閱讀
材料成本和工資、費用定額比例法計算公式如下:
1、消耗量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消耗量+本月實際消耗量)/(完工產品定額消耗量+月末在產品定額消耗量)。
2、完工產品實際消耗量=完工產品定額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3、完工產品費用=完工產品實際消耗量×原材料單價(或單位工時的工資、費用)。
4、月末在產品實際消耗量=月末在產品定額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5、月末在產品費用=月末在產品實際消耗量×原材料單價(或單位工時的工資、費用)。
Ⅱ 如何有效的進行資源配置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打算經濟時代的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已不適應企業發展。面對新形勢,國有大型企業應怎樣轉變人力資源配置問題已成為目前企業面對的一大難題。通過分析我國企業人力資源配置的現狀,對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與管理制度進行探討,並就應處理好的人力資源優化配置關系提出幾點意見。
轉變觀念,加大人力資本投資
要加大企業資本投入,把企業發展方案與人力資源開發與打算配套,要把人才造就作為企業領導事跡考核重要指標。對於高級管理人員,要履行持續教導,使其控制市場經濟理論和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對普通員工要履行在崗培訓,通過培訓進步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步員工整體素質。
塑造企業文化
對文化傳統的繼承,要建立在新的基礎之上,應根據時代的變更賦予新的文化內涵,對原有文化進行改革。由於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層次各個文化方面的影響,需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它需要企業員工有正視自我否定苦楚的勇氣,需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需要有遭遇挫折和失敗的心理籌備。營建企業文化,加強職工的理想信心、人生觀、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導,使企業價值觀灌輸到職工思想舉動中,轉化為員工價值觀,形成企業群體精力成為增進企業發展的無形力量。
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
合理配置的前提,是要對所設的崗位進行全面而過細的工作分析,這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通過工作分析,可以檢驗崗位設置的合理性,明確各個崗位的工作任務、工作職責、履職所必須具備的各種素質(教導背景、經驗和專業知識等等),為合理配置人員供給客觀根據。有了清楚的崗位描寫,既能夠有的放矢地對具體人員的能力、品德和心理素質等進行考核和評價後「對號人座」,又能夠使履職人員明確自己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和職責。如果崗位的職位、任務、責任描寫的線條較粗,沒有按工作分析的請求細化地表達,使得崗位職位不正確,崗位責任不明確,那麼就會存在「大材小用」、「小材大用」,有的員工工作吃不飽、有的卻力不從心;或員工對工作應當達到的請求模含混糊、工作未能籠罩所有要素而效率不高;或崗位間工作任務部分重疊、連接不暢,某一事項多人管理,而有些隨機會到的諸多事情卻無人問津等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直接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人力資源部門不僅要通過深入調研做出工作分析,編制好崗位規范,因崗取人,還要定期對員工的工作事跡、工作態度、職務能力和個性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考核評價,以此懂得員工對現任崗位的適應程度,同時檢驗企業在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方面的有效性。創造問題後要認真分析,主動調劑和改良,努力使人事相宜、人盡其才。
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系統和長期有效的勉勵機制。
在考核內容方法上可根據企業現狀採用合適的考核方法,如採用目標考核、要害績效指標考核、安穩計分卡等手段。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因地制宜的對各類員工採用有效的勉勵措施,除了通過待遇留人外,企業對不同需要的員工還可採用信任勉勵、職務勉勵、知識勉勵、情緒謝勵、目標勉勵、榮譽勉勵和行動勉勵等,從而構建長期有效的勉勵機制。
制定長遠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案
企業要想求得和諧化發展,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必須具有超前意識,有一個科學的預測和合理的長遠方案是要害。在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中,既要著眼於近期造就、穩固和吸收高層次人才,還應著眼於長遠方案,制定明確的造就目標.斷定重點造就對象。
對員工進行戰略性培訓
企業在新世紀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應建立全員教導和持續教導培訓機制,應通過企業大學和虛擬培訓組織等新型企業培訓組織情勢,將培訓提升到經營戰略層次上,為團隊供給培訓的戰略導向,讓員工個人在培訓中充分施展主觀能動性等,以最終達到應對來自市場競爭的各種壓力和尋釁的目標。
注意處理人力資源優化配置關系
企業其他資源與人力資源的關系
在企業資源中,人力資源應是第一重要資源,因為企業的物質、資金、信息、產品等,無不受到人力資源的安排,企業功效的施展,要通過人的作用。
企業在靜、動態情勢下與人力資源的關系
這里說的靜態是一種相對的靜態,即企業在必定時間內的社會環境、資源配置、生產、產品銷售等相對穩固,這時,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配置請求就具有必定的穩固性。但是,企業常常是在動態情勢下進行運作的,從外部條件來說,企業要根據動態世界做出反響,從內部來說,企業也要不斷根據戰略目標的實行進行內部調劑。這種動態的調劑,必定也會帶來優化人力資源方案的調 整。因此,必須科學地處理好人力資源和企業動態的這種關系。
企業信息與人力資源的關系
企業的經營管理運動,都與企業信息息息相干,通過信息收集、處理、傳輸、把持為管理服務,對於人力資源優化來說,就是通過以上過程合理地聘請、培訓和應用各種人力資源,和諧領導企業的人員配置,合理地施展人才資源的潛力,做到人盡其才。
企業人力資源配置就是在保證企業良性運轉的基礎上,謀求知識型工作人員與非知識型工作人員的最佳組合比例,既不能全是知識型工作人員,也不能全是非知識型工作人員。配置的現狀是一種符合經濟規律的選擇:即以最小的支付謀求最大的配置效率。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支付成本最小。
Ⅲ 多種原材料生產多種產品,如何分配各個產成品的原材料成本
用產品數量或重量或其它計量方式來計算原材料的分配比,再來計算各個產品原材料的成本.
Ⅳ 一種原材料多種產成品怎麼分配成本
摘要 第一,直接材料成本,佔比約86.5%。精煤配比不同,相應的焦炭產量也不同。但一般是1.32-1.45噸洗精煤能夠煉出1噸焦炭(含焦丁和焦粉)。配比用煤主要有7種,主要構成為:貧瘦煤、瘦煤、主焦煤、1/3焦煤、氣煤、氣肥煤和肥煤。此外,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可考慮無煙煤、噴吹煤、煤泥、焦粉和石油焦等等。
Ⅳ 一種原材料多種產成品怎麼分配成本
你可以利用產品數量法或者投入材料重量法進行分配。舉個例子,數量法分配某一種材料生產A、B、C三種產品,投入原材料5000噸,每噸成本為20元,當期全部消耗完畢,A、B、C三種產品全部完工,生產A產品100件,生產B產品130件。生產C產品120件,根據上述條件,對原材料在三種產品中進行分配。三種產品的生產總數量為:100+120+130=350投入的總材料成本為:20*5000=100000A產品消耗原材料成本=100*100/350*100000=2857142.85B產品消耗原材料成本=130*100/350*100000=3714285.71C產品消耗原材料成本=120*100/350*100000=3428571.43
Ⅵ 資源分配的主要形式是什麼
在經濟學中,資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資源是指自然資源;廣義資源是指經濟資源或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等。可以說,資源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在任何社會,人的需求作為一種慾望都是無止境的,而用來滿足人們需求的資源卻是有限的,因此,資源具有稀缺性。資源配置是指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去,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資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圍內,社會對其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間分配。資源配置的實質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資源配置合理與否,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資源如果能夠得到相對合理的配置,經濟效益就顯著提高,經濟就能充滿活力;否則,經濟效益就明顯低下,經濟發展就會受到阻礙。資源配置的類型按照資源配置方式的內容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即自然經濟、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資源配置有兩種方式:計劃方式計劃部門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以計劃配額、行政命令來統管資源和分配資源。計劃配置方式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設想,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將由全社會佔有,商品貨幣關系將不再存在,因而資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計劃,即通過社會的統一計劃來決定資源的配置。在前蘇聯和東歐國家,正是按照這一理論來實踐的,把計劃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的一段時間里,計劃也曾經是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而市場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計劃資源配置方式中,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方式有可能從整體利益上協調經濟發展,集中力量完成重點工程項目。但是,配額排斥選擇,統 管取代競爭,市場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從而易於出現資源閑置或浪費的現象。市場方式依靠市場運行機制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從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始的。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所有產品、資源都變成了可以交換的商品,市場范圍不斷擴大,進入市場的產品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從而使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越來越大,市場成為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企業與市場發生直接的聯系,企業根據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化狀況,根據市場上產品價格的信息,在競爭中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但這種方式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由於市場機製作用的盲目性和滯後性,有可能產生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失衡,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市場秩序混亂等現象。
Ⅶ 如何解決資源分配問題
廣義上的資源角度來說:使用的數量<=可獲得的數量。
解決資源分配問題的第一步是明確活動和資源,對每一個活動,需要作出活動數量的決策,也就是要確定活動水平。它包含了生產分配和財務問題。以下三類數據是必須的:
每種資源的可供量;
每一種活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的數量,對於每一種資源與活動的組合,單位活動所消耗的資源量必須首先估計出來;
每一種活動對總的績效測度的單位貢獻。
首先確認問題的活動類型,問題的決策也就是決定各種活動的水平;
明確合適的績效測度以求解問題;
估計每一種活動對於總績效測度的單位貢獻;
明確分配給各種活動的有限資源;
對於每一種資源,明確可獲得的數量以及各種活動的單位使用量;
建立使用的資源數量<=可用的資源數量的線性規劃約束進行計算。
建模步驟
實際操作
可以用EXCEL對資源分配問題進行計算,將數據輸入電子表格,可以在活動欄與可獲得的資源欄之間要保留兩個空欄的參數表,指定可變單元格來顯示活動水平的決策量,左邊一欄做為輸出單元格的總數欄,右邊一欄為所有的資源輸入<=符號,使用SUMPRODUCT函數,指派目標單元格以顯示總的績效測度,也使SUMPRODUCT函數。
應用
作為線性規劃問題常見的類型之一,資源分配問題在現實生活得到的廣泛的應用。例如,在多項目環境下,項目與項目之間存在著資源競爭、共享以及沖突。解決各個項目間的資源分配問題將關系著新產品研發項目成敗。在多項目環境下,新產品開發項目工期、項目進度安排、項目資源分配這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項目資源分配是影響項目時間(工期)的關鍵因素,有效的項目資源分配將可以使得產品研發項目工期最小,從而縮短新產品研發項目的周期,使其能夠更早的投入市場,佔領市場,取得利潤最大化。其次,項目進度安排和資源分配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資源分配是項目進度安排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項目進度安排常常需要考慮時間節奏和稀缺資源的用度等問題。項目進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也是一個項目資源分配的問題,即將項目的資源分配到各個項目的每一項活動中,得出哪一個活動需要多少資源,在哪個時間內完成,以達到最佳的資源配置,使新產品研發項目工期最短。因此在多項目環境下新產品研發項目的資源分配問題,即怎樣有效地優化多個新產品研發項目同時進行情況下資源分配以縮短項目工期的問題的解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的意義
Ⅷ 幾種產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費用,應採用的分配方法是
1、如題所述,所製造的不同產品共同耗用同一種原材料,一般不通過分配計算的方式核算材料成本,而是按照每種產品實際耗用的原材料進行計算;
2、在實際工作當中,如果所耗用的原材料無法分別計算耗用量(計算實際成本),那麼,可先核定每種產品所消耗該原材料的成本定額,作為計算材料成本的標准,在計算每期實際材料成本時,以該定額成本標准作為分配材料成本的依據,憑以計算實際材料成本;
3、以上僅供參考,請予結合實際情況再做判斷。
Ⅸ 資源如何進行合理配置
資源合理配置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生態經濟目標,根據生態經濟系統結構,利用科學技術管理手段,對自然資源系統進行改造、設計、組合、布局的活動。它是確立區域發展方向、合理布置生產要素的關鍵,也是解決經濟系統增長的無限性與資源生態系統供給的有限性矛盾的重要措施。資源合理配置的基本任務是,在生態經濟系統平衡的前提下,在時間和空間上最優地利用和分配自然資源,合理布局生產力,以達到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資源的永續利用,取得最佳生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資源的配置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資源在空間或不同部門間的最優配置;二是資源的時間配置,根據資源在不同時段上的最優分布特徵,實現資源開發利用最佳時段的控制與決策。
Ⅹ 如何進行多產品組合管理
組合管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即一個不間斷的評估、優化、平衡產品組合的過程,無論對現有產品、新產品、產品改進、維護和支持還是研發。組合管理實際上是一種投資管理行為,產品組合中一般會有買低風險高回報的產品;也會有高風險低回報的產品;高風險高回報的產品;低風險低回報的產品。組合管理負責人需要創造、設計投資管理的相關策略,從而實現企業投資價值最大化、項目平衡、戰略協同、管道平衡、財務穩健等目標。
產品管理生命周期管理模型不僅適用於單個產品,同樣也可以作為整個產品組合的參考模型。利用產品生命周期組合管理模型可以將產品組合管理拆分成一個個必要的元素,這樣每個元素都能得到評估。圖7-14展示了產品組合管理在企業戰略、產品戰略、營銷戰略指導下,依賴績效度量、財務管理與資源管理,對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貫穿:從「新產品計劃」到「新產品開發」,再到「上市後的產品管理」。
圖7-14 產品生命周期組合管理模型
新產品計劃是從眾多新產品想法或產品改進想法中篩選出少數的「產品項目」,這些挑選出來的產品項目通常最具贏得市場的潛力。產品組合中應該源源不斷地有新想法湧入,爭相比鄰,搶奪著有限的資金和人力資源。處於該階段的產品項目是消耗資源的,它們暫時不為公司創造現金收入。
新產品開發包含了新產品定義、開發和上市或者對現有產品的更新升級。從組合管理的角度看,我們將它定義為「開發中的產品」。因為這意味著公司已經決定對這些新產品或產品更新項目做人力和資金的投入,並且准備將它們推向市場。在開發階段和上市階段的產品也是消耗資源的,不為公司創造現金收入。
上市後的產品管理指的是那些已經投放市場的產品,它們根據市場地位,銷售額和盈利能力不同可能處於不同的階段。這個階段的產品會給公司帶來現金流,這些現金流可以用於改善財務狀況、投入運營和員工工資。同時,這些收入也會用於公司繼續投資新產品,這樣企業才能持續增長。
這張圖還體現了兩個重要的觀點:第一,處於新產品計劃和新產品開發階段的工作是不為公司貢獻現金流的;第二,投資的盈虧平衡點通常發生在新產品上市之後。由此,你就會發現,在思考產品組合優化和平衡時,為什麼將整個生命周期都考慮進去是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