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地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它有哪些作用
哎呀考研專業課的題吧。過了這么多年,我印象中是要從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雙方面回答。不過你既然說是自然資源,那就是以下幾方面:
土地的養育作用。由於土地位於地球表面大氣圈、水圈和陸地表層交匯處,是地球表面物質循環、合成、交匯以及生命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特別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機質及產生氧氣,土壤的礦質營養支持植物生長發育,支撐整個地球和人類的生命和活動的生態系統。也就是所謂陸地生態的載體,即中國自古就有的「萬物土中生」樸素理論所指。②
土地的空間承載作用。土地的地質力學承載力的基礎及不可移動、不可展延的穩定空間,成為人類活動、城市與工業建築的空間。
土地的文化作用。由於地面自然景觀及人類文明的積淀,土地成為人類文化、美學和旅遊的重要載體。
❷ 土地是自然資源,是人們生活和經濟發展生存的
(1)一般說來,耕地多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內地勢平坦的平原、低緩的丘陵及盆地,北方地區多旱田,南方地區多水田,主要種植農作物。林地多分布於降水較多的山區,盛產木材、水果等。草地多分布於西北內陸地區,畜牧業發達,畜產品豐富。城市多為建設用地,難利用土地多分布於戈壁、沙漠、高山、石山等地。(根據具體情況作答) (2)由於不合理利用和人口的增加,常常出現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等問題。(根據具體情況作答) (3)一般說來,東部季風區土地資源開發潛力小;東北、西北等邊遠地區,未開發土地相對較多,但土壤貧瘠,氣候條件差。(根據具體情況作答) (4)本著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資源的原則,既充分利用,又保護生態平衡。(根據具體情況作答)
❸ 為什麼要保護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如地球上的空氣、水、土地、礦物、生物以及其他可以被人類利用和消耗的物質。 通常又可把自然資源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不可更新的資源,如水、土地、空氣和礦物等;另一類是可更新的資源,如穀物、森林、家禽馴獸及其他各種野生生物等生物資源。對於不可更新的資源,由於其蘊藏量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可能在自然條件下生長出來,因此,必須給予合理的使用,否則將會導致匾乏的危機。對於可更新的資源,原則上是可以在自然條件下不斷地生產出來的,但是,如果人類不善於經營或處置不善、不合理地使用以致揮霍浪費這些自然資源,也會給人類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 過去,人類浪費自然資源的事例很多,如由於經營不善,許多淡水魚和鹹水魚的種源已漸枯竭;由於保護不利,很多野生動物已遭到絕種的命運;由於濫砍濫伐,廣達數萬平方公里的森林已經消失;由於處置不當,河流和海洋受到工廠廢棄物的污染而使不少水生生物大量減少或滅絕等等。這種狀況已經使人類深深受害,並從中認識到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 為了保障人類社會的長遠利益,必須採取完善的措施,保護好自然資源,這是人類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條重要經驗。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資源,是農業的根本生產資料,是礦物質的儲存所,也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場所以及野生動物和家畜等的棲息所。總之,土地是陸地上一切可更新的資源都賴以存在或繁衍的場所,因此,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就成為各種可更新的資源的保護中心。 在農業自然資源中,土地資源是核心,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離開了土地資源,農業生產就無法進行;有了土地資源,不能合理利用或保護得不好,農業生產也不能很好地進行。例如,一片土地,由於沒有予以合理的利用和必要的保護,在人類生產活動作用下,加速和擴大了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蝕,從而破壞了壤肥力,危害農業生產。土壤侵蝕還會使大量泥沙流入河川,造成水庫淤積、河道阻塞,由此而引起下游沿岸泛濫成災,沖毀大片耕地,使土地資源受到嚴重損失。又如,人類的灌溉活動對乾旱和半乾旱的土地,可以達到改良鹽鹼土的作用,但是,如果用灌水量過大或水質不好等不合理的方法進行灌溉,就可能導致潛水位提高,引起土壤鹽鹼化。這些由於人類不合理的農業措施而發生的鹽化,稱為次生鹽鹼化。次生鹽鹼化間題是土地資源利用中的重要問題之一,應該予以重視。
❹ 為什麼說土地資源是有限而重要的
土地資源是有限而重要是因為:土地資源總量大,但人均佔有土地少,人均佔有耕地更少。
1、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是世界第三大國,不可言小。但我國又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擁有12億多人口,平均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110多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
4、現有耕地中,有灌溉設施的不到40%,還有近億畝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需要逐步退耕。
(4)土地自然資源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中國西部牧區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一半,但草原牧區土地生產力低,平均每畝草場僅產肉0.15千克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土地資源短缺問題正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瓶頸。
2、一邊是城市化需要大量土地,另一邊是政府不斷強調要保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並制定出了嚴格的土地保護法。
❺ 自然資源在社會存在和發展中的作用
1.資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經濟活動是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以滿足物質和文化需要的活動它以自然資源為物質基礎和勞動對象能源和土地、水、森林、礦產等資源是人類立足生存之本和發展進步的源泉。經濟的發展是資源滿足人們需求的體現資源承載能力是決定經濟發展水平的基本要素。隨著經濟增長人口持續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消耗一直呈上升的趨勢。由於大部分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如果繼續沿襲高消耗的發展模式資源的可采儲量將不斷減少資源的持續供給能力下降將嚴重危及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持續。
2.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空間支持。
環境是各種生物存在和發展的空間是資源的載體環境接受來自經濟體生產加工過程和人類生活的廢棄物並將其凈化處理是資源承載能力和經濟生產能力以及人類生活的重要保障。當經濟增長過快使得環境所接受的廢棄物的種類和數量超過其自凈能力後環境質量將急劇降低影響到資源的存量水平和質量水平導致資源破壞、環境污染乃至生態系統的惡性循環使生產效率、人類健康以及未來發展機會蒙受損失反過來阻礙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3.經濟發展是資源環境和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盡管在經濟和資源環境的關系中我們更多地看到經濟體對資源的索取和對環境的排放但同時經濟體又以其物質再生產功能為資源環境的持續發展和完善提供物質和資金支持。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資源開發中去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培育可再生資源和尋找開發非再生資源提高資源的可開采量也只有當經濟不斷發展才能夠不斷提高環保投資和環境改造技術水平提高環境承載力。
可見資源環境與經濟處於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統一整體之中只有當資源環境和經濟系統之間和諧一致協調發展才能建立一種良性循環實現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能否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取決於經濟體對資源的開發保護和對污染的控制與經濟體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之間的角力這兩種影響的綜合作用決定了今後經濟持續發展所能夠依賴的資源環境基礎。
❻ 土地資源與土地資產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一、土地資源與土地資產的聯系:
1、土地資源和土地資產都是對土地內涵的體現,前者是指土地作為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它具有一定的技術經濟前提;後者是指土地作為財產,其有了經濟(價值)和法律(獨占權)意義,它具有明確的法律保障。
2、土地資產不僅可以為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經營者使用並帶來經濟收益,而且還可以進行土地交易,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而土地資源,如果沒有明確界定產權,它具有使用價值,但是卻不能進行交易,不能夠成為商品。
二、土地資源和土地資產的區別:
1、土地資源和土地資產的含義不同土地資源是指在一定技術條件和一定時間內可為人類利用的土地,是人類生存和發展重要的自然資源。
土地資產是指土地財產,即作為財產的土地。土地作為財產對象實體最重要的屬性是有限性(稀缺性)、有用性、可佔用性和具有價值。土地資產是具有明確的權屬關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並具有經濟價值的土地資源。它是土地的經濟形態,是土地成為資本的物的表現。
2、土地資源是指土地作為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它具有一定的技術經濟前提;土地資產是指土地作為財產,其有了經濟(價值)和法律(獨占權)意義,它具有明確的法律保障。
3、土地資產不僅可以為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經營者使用並帶來經濟收益,而且還可以進行土地交易,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而土地資源,如果沒有明確界定產權,它具有使用價值,但是卻不能進行交易,不能夠成為商品。
(6)土地自然資源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土地資源與土地資產改革
完善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我國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始於20世紀80年後期的國有建設用地,現已建立比較系統完整的國有建設用地有償使用制度,有效維護了國家所有者權益。
但仍存在國有建設用地劃撥范圍寬、國有農用地有償使用制度缺少國家層面的具體規定、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概念和權利體系缺乏法律依據等問題。
完善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我國水資源有償使用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的地方實踐,現已初步建立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對直接取用江河、湖泊或者地下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徵收水資源費,2015年全國徵收總額約為196億元,為實現所有者權益、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❼ 自然資源的作用
自然資源有如下方面的作用:
一、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自然資源的范圍不是無限的,要注意它的具體范圍,主要是指人類科學技術能夠使用的資源,這和人類科技進步有密切關系。例如對太陽能的利用,對風力資源、核能資源的利用等等。有了資源也就有了生產的基礎,「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亞當·斯密)。具體論述要講到唯物主義哲學,引用馬克思的觀點來看。
二、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條件
不要把這一點同上一點相混,前者指的是生存,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這一點主要是從自然資源的特殊性,日常性入手,注重的是其經濟價值。
三、認識和實踐的對象
❽ 被利用的自然資源有哪些,它們有哪些作用
農業資源
農業資源是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經濟資源的總稱。農業自然資源含農業生產可以利用的自然環境要素,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農業經濟資源是指直接或間接對農業生產發揮作用的社會經濟因素和社會生產成果,如農業人口和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農業技術裝備、包括交通運輸、通訊、文教和衛生等農業基礎設施等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里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等資源。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屬於再生的自然資源。反映森林資源數量的主要指標是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它不僅能夠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多種寶貴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夠為人類經濟生活提供多種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夠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止和減輕旱澇、風沙、冰雹等自然災害;還有凈化空氣、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時森林還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哺育著各種飛禽走獸和生長著多種珍貴林木和葯材。
國土資源
國土資源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土資源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管轄的含領土、領海、領空、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在內的資源(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其它社會經濟資源)的總稱;狹義國土資源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管轄范圍內的自然資源。國土資源具有整體性、區域性、有限性和變動性等特點。國土資源一般包含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