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空氣重度污染該怎麼辦
盡量減少外出,外出時戴口罩。
外出回家及時洗臉、漱口、清潔鼻腔。
不要戶外運動。
多准備幾個口罩,用一次洗一次。
盡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家中盡量不要開窗戶。
多喝水很重要。
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拓展資料
空氣重度污染的危害
危害人體: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是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
對植物的危害: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3] 分嚴重的。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
影響氣候:大氣污染物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空氣變得非常渾濁,遮擋了陽光,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減少。
空氣重度污染的治理措施
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改革能源結構,採用無污染能源;採用無污染或低污染的工業生產工藝;節約能源和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加強企業管理,減少事故性排放和逸散。
治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利用各種除塵器去除煙塵和各種工業粉塵;採用氣體吸收塔處理有害氣體;應用其他物理的(如冷凝)、化學的(如催化轉化)、物理化學的(如分子篩、活性炭吸附、膜分離)方法回收利用廢氣中的有用物質,或使有害氣體無害化。
發展植物凈化:植物具有美化環境、調節氣候、截留粉塵、吸收大氣中有害氣體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積的范圍內,長時間地、連續地凈化大氣。尤其是大氣中污染物影響范圍廣、濃度比較低的情況下,植物凈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利用環境的自凈能力:在排出的污染物總量恆定的情況下,污染物濃度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布同氣象條件有關,認識和掌握氣象變化規律,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可以降低大氣中污染物濃度,避免或減少大氣污染危害。
『貳』 面對大氣污染,我們應該怎樣做
煙氣脫硫技術和設備,其中關鍵是解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計技術,通過研究開發、引進和消化吸收,到2005年,具備獨立完成燃煤電廠200MW及以上機組煙氣脫硫工藝設計的能力。適當發展脫硫專用設備的生產,確保脫硫工程配套設備的生產和供應。同時,根據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適當發展工業鍋爐、爐窯相配套的實用型或簡易型脫硫工藝技術和設備。「十五」期間,重點發展濕法脫硫工藝,以滿足大容量、高參數火電機組煙氣脫硫的需要;適當發展煙氣循環流化床脫硫、噴霧乾燥脫硫、爐內噴鈣尾部增濕活化脫硫、電子束脫硫等工藝,以適應中小機組和老機組的煙氣脫硫。
在煙塵治理方面,將抑制常規電除塵器的發展,拓寬電除塵器對高濃度、高溫、高比電阻煙塵和含有腐蝕性氣體等的適應領域;發展配套的監測儀器和裝備;改進型材規格和品種,降低主體重量;完善計算機選型技術,開發脈沖供電、微機控制、可變電壓供電裝置等。重點開發特殊環境使用的電除塵器,適當發展用於各種爐窯的中小型電除塵器。袋式除塵器應提高配套機電產品及材料性能,提高產品質量;開發耐高溫、耐腐蝕的濾料和纖維原料;在此基礎上發展每小時處理風量在10萬立方米以上、耐溫250攝氏度以上、壽命3年以上的袋式除塵器。淘汰技術落後、質量低劣的旋風除塵器,重點發展高效低阻及除塵、脫硫一體化,即組合式除塵器。
在汽車尾氣污染防治方面,將根據汽車工業污染控制目標,以轎車和輕型車為控制重點;汽油機普及閉環電控燃油供給系統,安裝三元催化轉化器,推廣稀薄燃燒、可變配氣相位、缸內直噴等技術;柴油機推廣增壓中冷、柴油機共軌等技術,並加裝氧化型催化轉化器。
在有毒有害氣體處理方面,重點發展高效節能催化燃燒和碳纖維回收利用等有機廢氣治理技術和設備以及工業有毒氣體、惡臭氣體的治理技術和設備。
『叄』 空氣是再生資源嗎
空氣是再生資源。
空氣的組成部分主要是氧氣和其他的氣體。人類所呼吸的氧氣主要是由樹木吸收二氧化碳進行的光合作用後,進行轉化而產生的,所以空氣屬於可再生資源。
空氣包裹在地球的外面,厚度達到數千千米。這一層厚厚的空氣被稱為大氣層。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同溫層)、中間層、電離層(暖層)和散逸層。我們生活在最下面的一層(即對流層)中。在平流層,空氣要稀薄的多,這里有一種叫做臭氧(氧氣的同素異形體O3)的氣體,它可以吸收太陽光中有害的紫外線。
『肆』 空氣污染我們該怎麼做
或者在家裡安裝一台能去除PM2.5的空氣凈化器。
聯合國調查顯示,室內污染是室外污染的5-10倍。
而中國的室內污染是室外污染的10-15倍。
『伍』 什麼是空氣資源
從空氣中分離製得的氧氣、氮氣、稀有氣體都是很有用的物質。例如,氮氣就是一種工業原料。氮氣的密度比空氣略小,在水中很少溶解。在常壓下,氮氣冷卻到—196℃時變成無色的液體。液氮是一種優良的冷凍劑,在醫療上用以保存血液和活組織。新鮮血液通過液氮冷凍處理製成的凍幹人血漿,可以保存5年左右。人體器官移植時,運送的活體器官也常保存在液氮中。氮氣不能供呼吸,在低氧高氮的環境中害蟲會窒息,植物的代謝作用會減慢,所以氮氣常被用於保藏珍貴的書畫,貯藏糧食、蔬菜。在常溫下,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不容易跟別的物質反應。工業上利用氮氣作焊接金屬的保護氣,也用於充填燈泡以減慢鎢絲的蒸發,使燈泡經久耐用。在雷擊時,空氣中的氮氣也會發生反應,生成氮的化合物隨雨水落到地面的土壤里,成為農作物生長必需的氮肥。據估計,每年因發生雷電而溶入土壤里的氮肥約有4億多噸。以氮氣和氫氣為原料可以合成氨,它是一種重要的氮肥。氨經過一系列反應還可以製得染料和炸葯等重要的含氮化合物.稀有氣體的應用也比較廣泛。在焊接和切割金屬時常用氬氣來隔絕空氣。氬氣也被用來充填燈泡,以增加燈泡亮度和使用壽命。稀有氣體在通電時會發出有色的光,使它們在電光源中有特殊的應用。氖氣通電時發出的紅光,能穿透濃霧,所以氖燈可以用於港口、機場的指示燈。氬氣和氦氣在通電時分別產生淺藍色或淺紅色的光,用氦、氖、氬和水銀蒸氣混合,可以製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充填氙氣的高壓長弧氙燈,能產生強烈的光,被稱為「人造小太陽」。氦氣比空氣輕,又不會燃燒,已取代氫氣來充填氣艇、氣球,還可以制備氦-氧混合氣體,供潛水員呼吸用(圖1-15)。氦氣、氖氣還能用來製造激光器。
『陸』 怎麼解決空氣污染問題
空氣污染解決方法
減少污染排放量
改革能源結構,多採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 太陽能 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燒煤前先進行脫硫),改進燃燒技術等均可減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進入大氣之前,使用除塵消煙技術、冷凝技術、液體吸收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等消除廢氣中的部分污染物,可減少進入大氣的污染物數量。植物凈化法,我國利用植物源消毒滅菌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自凈能力
氣象條件不同,大氣對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樣數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濃度便不同。對於風力大、通風好、湍流盛、對流強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強,可接受較多廠礦企業活動。逆溫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較多的污染物,否則會造成嚴重大氣污染。因此應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段進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工業區 廠址選擇、煙囪設計、城區與工業區規劃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氣過度集中,不要造成重復迭加污染,形成局部地區嚴重污染事件發生。
綠化造林
茂密的林叢能降低風速,使空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下降。樹葉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絨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飄塵。蒙塵的葉子經雨水沖洗後,能繼續吸附飄塵。如此往復攔阻和吸附塵埃,能使空氣得到凈化。 改變燃料構成
實行由煤向燃氣的轉換。同時,加緊研究和開辟其他新型的能源,如太陽能、氫燃料、地熱等。這樣也可以大大減輕煙塵的污染。 從自己做起
不要亂扔廢棄物;出行盡量乘坐公交車、地鐵,減少私家車使用;多參加植樹等綠化活動;私家車安裝尾氣處理裝置,使用潤滑油使燃油充分燃燒,減少有害氣體排放。
減少霧霾天氣外出(根據相關解釋,Ozone為臭氧,而PM2.5指的是直徑為2.5微米以下的細顆懸浮粒物,也叫可入肺顆粒物,這種懸浮顆粒是空氣中的 「健康殺手」。對呼吸系統、心臟及血液系統等造 成廣泛的損傷)。 出門戴口罩(口罩材質、使用壽命、技術水平等因素是界定口罩質量高低的標准,消費者如無特殊需要,不必搶購標有各種功效的「概念口罩」)。
注意清潔(深層清潔毛孔的灰塵、細菌,保護人體防護的第一道防線—皮膚)
4.補充營養,增強抵抗力。
[3] 措施
三)大氣污染的防治
防治大氣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個人、集體、國家、乃至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可考慮採取如下幾方面措施:
①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多採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改革能 源結構,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燒煤前,先進行脫硫)、 改進燃燒技術等均可減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進入大氣之前,使用除塵消煙技 術、冷凝技術、液體吸收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等消除廢氣中的部分污染物,可減少進 入大氣的污染物數量。
②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氣象條件不同,大氣對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 排入同樣數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濃度便不同。對於風力大、通風好、湍流盛、 對流強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強,可接受較多廠礦企業地逆溫的地區和時 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較多的污染物,否則會造成嚴重大氣污染。因 此應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段進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③廠址選擇、煙囪設計、城區與工業區規劃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戶過渡集中,不 要造成重復迭加污染,形成局地嚴重污染事件發生。
④ 綠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減輕大氣污染程度。
(1)區域集中供熱。
分散於千家萬戶的燃煤爐灶,市內密集的矮小煙囪是煙塵的主要污染源。發展區域性集中供曖供熱,設立規模較大的熱電廠和供熱站,用以代替千家萬戶的爐灶,是消除煙塵的有效措施。這樣還具有以下各項效益:
1採用高煙囪排放;
2減少燃料的運輸量;
3提高熱能利用率;
4便於採用高效率的除塵器。
(2)植樹選林、綠化環境。
綠化造林是廢氣處理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種有毒有害氣體和凈化空氣的功能。植物是空氣的天然過濾器。樹葉表面粗糙不平,多絨毛,某些樹種的樹葉還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飄塵。蒙塵的樹葉經雨水淋洗後,又能夠恢復吸附、阻攔塵埃的作用,使空氣得到凈化。茂密的叢林能夠降低風速,使氣流挾帶的大顆粒灰塵下降。
(3)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短時間內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對此,當前應首先推廣型煤及洗選煤的生產和使用,以降低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當前的能源結構中以煤炭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費總量的73%,在煤炭燃燒過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懸浮顆粒等污染物。因此,如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首先必須從改善能源結構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氣及二次能源,如煤氣、液化石油氣、電等,還應重視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所謂清潔能源的利用。
中國能源的平均利用率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潛力很大。中國有20 余萬台鍋爐,年耗煤2 億多噸,因此,合理選擇鍋爐,對低效鍋爐的改造、更新、提高鍋爐的熱效率,能夠有效地降低燃煤對大氣的污染。
(4)全面規劃,合理布局。
廢氣處理必須從協調地區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出發,對該地區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類污染物質的種類、數量、時空分布作全面的調查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工業生產區應設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在工廠區與城市生活區之間,要有一定間隔距離,並植樹造林、綠化、減輕污染危害。對已有污染重,資源浪費,廢氣處理無望的企業要實行關、停、並、轉、遷等措施。
『柒』 如何處理室內空氣污染
處理室內空氣污染:
保持通風,在任何條件下有效除甲醛,通風必不可少。
2.植物吸收法有些植物擁有凈化空氣的效果,例如:吊蘭、綠蘿、仙人掌、龜背竹、常春藤
3.物理吸附法利用有限內部有孔徑的物質來吸附,例如:活性炭、活性硅、硅藻泥、石墨烯
4.化學分解法利用化學催化劑的方法來分解甲醛,例如:光觸媒、生物酶、活性臭氧等。
5.吸附分解法利用先物理吸附,吸附後化學分解的方法,例如:改性活性炭、帝江石、納凈石、納米礦
『捌』 有關空氣、水資源和其它方面的環境保護政策規定
依照憲法的規定,制定有關環境的法律應由國會或者政府提案,通過國會審議、議決,由總統公布而生效。可是有關環境法律因為其技術的、科學的特性,環境部管轄的30個法律包括其他部門管轄的有關自然資源保護的法律等,大部分法律由政府(主管部門)提案立法而制定的。
環境法,按照其內容或任務及其管理對象,分為環境保護基本法、有關自然環境管理的法、有關控制和管理排出的法和其他相關法。
① 環境保護基本法
有關環境資源的綜合性法規是《環境政策基本法》(1990年),此法是所有環境法的基本法,提出了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的基本理念和方向,規定了有關環境的基本政策。環境政策基本法的性質不是控製法和執行法而是政策法,該法對於有關環境個別部門法具有憲法的地位。
② 有關自然環境管理的法律
關於自然環境及自然資源保護的綜合性法規是1991年制定的《自然環境保護法》。此法是保護自然環境不顧前後的開發等人為的毀損,保護多樣性的自然生態系統而防治生物物種的滅絕,維持由國民享受的健康和爽快的自然環境,其規定了各種制度。
還有《關於環境、交通、災害等的影響評價法》(2001年),《關於獨島等島嶼地域生態系保護的特別法》(1997年),《自然公園法》(1980年),《土壤環境保護法》(1995年),《濕地保護法》(1999年),《關於鳥獸保護及狩獵的法律》(1967年),《山林法》(1980年)等。
③ 關於控制和管理排污法律
關於控制和管理污染物質的排除物分為大氣、水質、廢物、其他。對應的有相關的法律大氣方面有《大氣環境保護法》(1990年),《噪音、振動規製法》(1990年),《地下生活空間空氣質管理法》(1996年),水質分野有《水質環境保護法》(1990年),《關於污水、糞尿及畜產廢水的處理的法律》(1991年),《下水道法》(1966年),《水道法》(1961年),《飲用水管理法》(1995年)等,廢棄物方面有《廢棄物管理法》(1986年),《關於節約資源及促進再活用的法律》(1992年),《關於廢棄物處理施設設置促進及周邊地域支援等的法律》(1995年),《關於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法律》(1992年),其他有《有害化學物質管理法》(1990年),《關於環境犯罪的處罰特別措施法》(1999年),《環境紛爭調整法》(1990年)。
3) 行政法規
韓國的環境法大部分由法律 - 大統領令 - (總理令) - 部令的階層構成,成為完整的一個單一法體系。 比如,'大氣環境保護法 - 大氣環境保護法施行令 - 大氣環境保護法施行規則'或者'廢棄物管理法 - 廢棄物管理法施行令 - 廢棄物管理法施行規則'等。
在議會主義、法治主義下有關國民的權利、義務的法規事項應當以法律制定為原則,可是不能把所有的規定反映在法律上,而且執法權屬於行政府,由法律定大綱,具體的規定由行政府以命令的形式制定。
隨著現代國家機能的擴大,行政專門化,法律的委任現象成增加的趨勢。韓國憲法規定了由法律決定具體的范圍,其范圍內總統對被委任的事項發布大統領令,總統有委任的規定,由施行令定大綱,再委任行政各部的部令(施行規則)。
並且依據憲法的規定,國務總理對所管事務按照法律和大統領令的委任或者職權可以發出命令,這就叫'總理令'。國務總理收到總統的命令,指揮、監督各中央行政機關。
4) 部門規章
部門規章是中央各部處依據法令的規定而制定的告示、例規、訓令。大氣、水質、廢棄物公定試驗方法等的形式是環境部告示。
5) 地方性法規及地方政府規章
憲法第117條規定了地方自治團體處理關於居民的福利事務,管理財產。法令的范圍內可以制定關於自治的規定,保障地方自治團體的自治立法權。
自治法規是指地方自治團體依據自治立法權,自治權的范圍內自主地制定的法規,其形式有條例和規則。條例由地方自治團體在法令的范圍內關於屬於其許可權的事務,先批准地方議會的決議而制定的自治法規。規則是指由地方自治團體的長(最高領導者)在法令或者條例所委任的范圍內,關於其許可權內的事務而制定的自治法規。
比如,自治團體的條例有《漢城市環境基本條例》,《漢城市自然環境保護條例》,《慶尚南道關於環境紛爭調整的條例》,《大邱廣域市關於廢棄物管理的條例》等,規則有《漢城市自然環境保護條例施行規則》等。
『玖』 大氣資源是如何再生的
(1)水資源循環的生命周期
水資源循環的生命周期與水文循環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水文循環分為海陸之間的大循環、海洋小循環和陸地小循環。來自於海水蒸發的水分進入大氣,並隨著大氣環流的運動擴散到海陸上空。在陸地因降水或者形成徑流、或者通過地表徑流回歸大海,或者通過各種形式的儲蓄最後回到海洋,這樣水在陸地與海洋之間的循環運動,就是海陸大循環,形成一個閉環,可以成為水資源海陸大循環生命。海洋小循環就是海洋蒸發的水汽凝結後直接以降水的方式回歸到海洋,在這里也可以稱為水資源海洋小循環生命周期。陸地小循環就是降落在陸地表面形成水體,通過直接蒸發或者土壤植被的蒸騰,水分重新回到大氣。我們這里可以稱為陸地小循環生命周期。
(2)水資源開發利用生命周期
水資源開發利用生命周期,就是從水資源開發開始,經過各種利用,然後再回到自然的這個過程。處於自然狀態下的水資源,需要經過人類的開發如修建水壩、池塘等進行水資源貯存,然後輸送到生產消費者進行利用,利用完畢的水,成為廢水被排放到自然環境之中。當然,隨著近年來環境意識的提高和水資源短缺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廢水經過各種途徑進行處理,或者進行循環使用,或者排放。
值得說明的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生命周期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沒有同上面的那樣形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回到原始的位置,我們依然稱其為一個生命周期,是因為我們在開發利用時,終點就是「廢棄」,對於水資源利用而言,已經形成了「開發—利用—廢棄」的全過程。
(3)水資源利用生命周期
水資源利用生命周期,就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生命周期中去除開發的過程。他是從利用角度而言的。對於生產者或者消費者而言,他不關注水資源是如何開發利用的,但利用卻是不能忽略的。對於一個生產單位而言,水資源進入「車間」,經過利用之後,最終被排放出去脫離生產。實際上這個過程就是「進口—出口」形成了一個范圍較小的生命周期。
(4)水資源恢復生命周期
水資源恢復生命周期,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水資源得以恢復的過程。恢復存在兩種情況,一個是更新,如大氣水更新的時間為8天,地下水的更新時間為1400年。完全更新完畢形成了一個生命周期。另一種恢復的情況就是可再生。如被污染的水域,經過自然凈化或者自然凈化及人工輔助而得以恢復,恢復到原來的狀況,完成一個生命周期
『拾』 怎麼解決空氣污染問題
減少污染排放量。
改革能源結構,多採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太陽能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燒煤前先進行脫硫),改進燃燒技術等均可減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進入大氣之前,使用除塵消煙技術、冷凝技術、液體吸收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等消除廢氣中的部分污染物,可減少進入大氣的污染物數量。
植物凈化法,我國利用植物源消毒滅菌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大氣污染物根據化學物理性質的不同可分為:
(1)還原型污染:常發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為主的地區,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顆粒物。
(2)氧化型污染:汽車尾氣污染及其產生的光化學污染。
(3)石油型污染:主要來自於汽車排放、石油冶煉及石油化工廠的排放,包括二氧化氮、烯烴、鏈烷、醇等。
(4)其他特殊污染:主要是從各類工業企業排出的各種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