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鎮平縣國土資源局在哪裡
擴展閱讀
投標報價成本分析怎麼做 2025-05-25 09:27:34
什麼廠生產要用石油 2025-05-25 09:15:47

鎮平縣國土資源局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7-15 00:54:02

㈠ 鎮平縣國土資源

鎮平縣位於河南省西南部,毗鄰南陽市市區,轄19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409個行政村,總人口96萬人,總面積1500平方公里,山區、丘陵、平原各佔1/3。鎮平縣是國家命名的「中國玉雕之鄉」、「中國地毯之鄉」、「中國金魚之鄉」、「中國玉蘭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是全國500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之一,是河南省命名的18個綜合改革試點縣和26個城鎮化重點縣之一,是河南省確定的玉文化改革試驗區、可持續發展試驗區、糧食生產核心區。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54.2億元,同比增長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4億元,增長2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3億元,增長2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5元,增長11.5%;農民人均純收入6254元,增長15.9%。

趙凌輝局長、黨委書記

丁治林副局長、黨委副書記

王清和副局長、黨委委員

尤永文副局長、黨委委員

王海瑞紀檢組長、黨委委員

范天栓黨委委員、主任科員

沙玉山黨委委員、主任科員

何明太副主任科員

王立中副主任科員

趙凌輝簡介:男,漢族,中共黨員,會計師,研究生學歷,生於1962年1月,籍貫河南省鎮平縣城關鎮人。1981年參加工作,歷任鎮平縣教育局幹事、計財科副科長,鎮平縣教委職教科科長;鎮平縣城郊鄉副鄉長、黨委副書記;遮山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遮山鄉黨委書記,遮山鎮黨委書記、鄉長;鎮平縣環保局局長、黨總支書記。2005年6月至今,任鎮平縣國土資源局局長、黨委書記。

【機構設置】鎮平縣國土資源局成立於2002年4月,為鎮平縣原土地管理局與鎮平縣原計委下屬單位礦管辦合並成立的,承擔全縣土地、礦產和測繪管理職能。現有內設股室10個,即辦公室、計財股、建設用地股、地籍股、規劃與耕保股、礦產開發管理股、地質環境測繪股、法制監察股、信訪股、監察室;下設二級單位7個,即土地監察大隊、土地儲備中心、地產交易中心、土地評估所、礦產資源監督管理站、年租金徵收辦公室、土地開發整理中心;轄1個城區直屬分局和19個基層國土資源所。現有幹部職工351人,黨員104人,大專以上學歷140人。

【土地資源】鎮平縣土地總面積14.9萬公頃,其中,基本農田面積68709公頃,耕地面積78605公頃,其他土地面積70365.45公頃。

【礦產資源】鎮平縣境內已發現各類礦產30餘種。金屬類主要有金、銀、銅、鉬、鐵等;非金屬類主要有石墨、矽線石、石榴子石、大理岩、建築石料用灰岩等。其中,銅、鉬儲量位居河南省前列,主要分布在老莊鎮任家溝、楸樹灣礦區;其他大理石及建築石料用灰岩更是遍布遮山、柳泉鋪、老莊等地。

【基本農田保護】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提請縣政府把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納入鄉鎮年度目標管理,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完善耕地保護考核機制,切實加強多部門、全社會參與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強化管護措施,有效確保耕地保護面積穩定在78605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定在68709公頃。

【占補平衡】建立年度耕地佔補平衡項目庫,入庫面積1.2萬畝,全年通過開展「三項整治」,新增耕地面積2490畝,連續11年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

【土地綜合整治】積極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全年共整理土地8128.5畝,其中,投資418萬元的楊營鎮土地整理項目有序推進,順利通過南陽市國土資源局驗收,新增耕地面積150畝。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鎮平縣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納入鄉鎮年度目標管理,成立了高規格的掛鉤項目工作領導機構,制訂了實施方案,將3300畝掛鉤項目分解下達到各鄉(鎮),限定時限,明確標准,確保整治效果。在項目實施工作中,通過以點帶面,召開觀摩匯報會,聯合縣督查中心兩周一督查通報,扎實推進掛鉤項目組織實施,完成增減掛鉤項目拆舊區整理2565畝,組織上報建新區1050畝,較好地解決了用地指標不足的問題。

【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鎮平縣利用其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以及產業集聚區被列入全省重點產業集聚區的重大機遇,10餘次赴市進省積極溝通協調,爭取用地指標,組織上報建設用地16批次、2566畝,全縣各類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全部得到保障。

【土地儲備】鎮平縣研究出台了《鎮平縣城鎮土地儲備實施辦法》和《關於成立鎮平縣土地儲備管理委員會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7份,成立了高規格的領導小組,把各類新增建設用地和縣城規劃區所有存量土地全部納入儲備,完成土地儲備面積879畝,為縣域經濟後續發展奠定了有利條件。

【土地出讓】2010年,共出讓國有建設用地18宗644畝,成交價款1.5億元,實現土地收益8535萬元。

【盤活存量土地】2010年,有效盤活低效閑置土地594畝,引進銘鑫斯迪奧、天意服裝等工業項目4個,增加投資1.8億元。

【節約集約產業集聚區試點縣創建活動】成立創建領導小組,制訂工作方案,明確創建目標,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加強項目審批監管,啟動產業集聚區村莊社區化改造,推動了節約集約產業集聚區試點縣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人民網委派記者對該縣創建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報道。

【保障性住房】2010年,鎮平縣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力度,提供廉租住房用地面積27畝,項目已全部建成,有效解決縣域600個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難。完成28畝經濟適用房用地報批工作。

【二次土地調查】鎮平縣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順利通過省、市驗收;城鎮部分已完成外業測繪,進行入戶權屬調查;縣城地籍更新調查權屬部分已完成總任務量的65%。

【礦產資源規劃】鎮平縣結合該縣礦業開發現狀,積極與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三地質大隊協作配合,編制了《鎮平縣礦產資源規劃(2008—2020)》,在充分徵求縣直相關部門意見後,對文本進行修訂完善,於2010年11月順利通過市級專家評審。

【整治礦業秩序】2010年,與公安、安監等部門聯合執法,對全縣范圍內鉬礦、鐵礦、石材及零星礦區排查「四證一照」,落實「三停」措施,重點加大對無證開採行為的打擊力度,先後下發制止違法行為通知書135份,取締非法開采25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6家,沒收扣壓設備130餘件,拆除房屋25間,責令停產整頓45家,礦業秩序明顯好轉。

【鉬礦資源整合】鎮平縣鉬礦資源整合工作扎實推進,儲量核查全面結束,對所有儲量核查報告進行了評審,外圍儲量核查工作順利啟動,對礦山的巷道、選廠等相關配套資產進行了清點與補評並出具了資產評估報告,與鉬礦業主、洛鉬集團就資源量認定、收購價格確定與新增儲量價款補繳等達成一致意見,鎮平縣瑞天鉬業有限責任公司代表鎮平縣人民政府與14家鉬礦業主簽訂了資源、資產轉讓協議。

【測繪管理】鎮平縣D級GPS控制網建成並通過省市測繪局的驗收,已投入使用。組織全縣測繪人員進行培訓,20名測繪人員考試合格並發放了測繪作業證。

【地災防治】落實部門責任,形成防災合力。將地災防治工作納入鄉鎮政府目標管理,進一步強化了縣直23個相關部門地災防治責任,建立健全縣鄉村組戶五級聯動的地災防治工作機制。針對全縣88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認真編制地災防治方案,加強地質災害警示宣傳教育,發放防災避險明白卡和工作卡2200份,宣傳單500份,宣傳手冊500份,設置警示牌35個,受教育群眾2.7萬人。創新防災避險應急工作機制,積極協調氣象、水利等部門,採取非工程措施,建立集「水情、雨情、災情」三位一體的網路平台,發布地質災害預警預報4次,轉移受災群眾5000人,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災造成的危害;切實鞏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成果,二龍趙河泥石流應急勘查治理項目經受住2010年度汛期嚴峻考驗,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積極向上爭取治理資金183萬元,專項用於高丘嚴陵河泥石流應急勘查和二龍鄉付家莊村翻水泉礦山環境治理項目。

【整治違法違規用地及建設行為臨時黨委】為進一步落實土地利用長效管理機制,建立規范有序的土地利用秩序,中共鎮平縣委研究成立了由該縣紀委書記兼任黨委書記,縣政府主管縣長及監察局局長兼任黨委副書記,縣委辦、政府辦、組織部及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黨委委員的整治違法違規用地及建設行為臨時黨委。監督監察相關職能部門,以及鄉鎮、街道在用地管理中履行職責的情況,對失職失責人員及違紀人員進行責任追究,組織對重大案件進行查處。2010年查處案件13宗,結案10宗,黨政紀處理9人。

【動態巡查】2010年,共計開展動態巡查200餘次,有效制止違法違規行為68宗,典型案件移送法院38宗,公開曝光6宗。

【衛片執法檢查】對2009年度衛片執法監測出的76個圖斑、84宗、1589.3畝土地進行逐宗檢查,實測面積1554.2畝。其中,合法用地40宗、949.83畝,實地偽變化38宗、584.84畝,飛地1宗、4.1畝,違法用地6宗、23.6畝,依法進行處理,全部拆除復耕到位。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比例為2.48%,順利通過省、市驗收組檢查驗收。

【鄉所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基層國土資源所的規范化程度,對已經達到規范化建設標準的鄉所開展鄉所規范化建設晉檔升級活動,健全規章制度,加強業務培訓,有效地提高了基層執法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全縣19個鄉(鎮)的國土所的規范化建設全部通過省、市達標驗收。

【窗口辦文】積極推進政務公開,進一步完善窗口辦文制度,較好地服務了社會,支持了縣域經濟建設。全年受理各類業務218項,辦結率100%,連續三年被省優化辦授予「河南省優質服務窗口」榮譽稱號,被鎮平縣委、政府授予「紅旗窗口」。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為深入推進「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該局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下設土地市場治理組和礦產市場治理組,負責活動的組織實施。採取「自己查、相互議、單位審、班子定」的方式,針對關鍵崗位、核心業務、重點部位和環節,深入查找、全面排查制度漏洞和廉政風險。清理規范性文件2份,共排查出20個風險崗位,4個重要崗位,53個風險節點。針對排查出的風險節點,制定出具體的防控措施和防控承諾,對4個重要崗位負責人進行廉政談話,全縣國土系統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精神文明建設】在鞏固市級標兵文明單位基礎上,積極爭創省級文明單位。以「圍繞文明單位搞建設,抓好文明創建促工作」為指導思想,通過採取「強化創建意識,提升國土形象,加強班子建設、創新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提升整體素質,深化創建內涵、激勵創建載體」等舉措,2010年8月,順利通過省、市檢查驗收,晉級為省級文明單位。

【廉政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把手」責任制和「一崗雙責」,認真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工作,突出抓好重點工作、重點環節的監管,從源頭上防止腐敗行為發生。積極受理行風政風案件,做到了事事有結果、件件有迴音。2010年,共受理行風政風案件5件,受理市長熱線案件86件,均已及時辦結並圓滿回復,辦結率100%。在南陽市國土資源局組織的述職述廉考評中,該局被評為優秀等次。

【信訪工作】著眼源頭預防,實行局領導雙包雙聯責任制,明確每名局黨委班子成員分別聯系各自分包的局屬股室及國土資源所,負責信訪案件的排查、預防及查處及調解工作。主動加強與省、市的溝通聯系,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嚴防赴省進京群體性案件的發生。2010年,共接待信訪案件77起,結案70起,結案率91%,群眾滿意率91.9%。其中,省國土資源廳交辦2起,全部予以辦結,信訪量在2011年基礎上下降45%。

(周勇)

㈡ 請問國土資源局是行政單位還是事業單位

  1. 國土資源局屬於地方行政單位。根據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08〕11號),設立國土資源部,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2. 一般縣的國土資源局是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工資、補貼等待遇,包括職務晉升等和公務員一樣,沒有什麼區別。

㈢ 平輿縣國土資源局

平輿縣位於駐馬店東部,屬淮北平原,介於東經114°24′~114°56′和北緯32°44′~33°10′之間。南界正陽縣,西與汝南縣為鄰,北界上蔡縣和項城縣,東界新蔡縣和安徽省的臨泉縣。轄7個建制鎮、3個街道辦事處、9個鄉、221行政村,土地總面積128410.95公頃。

【機構設置】平輿縣國土資源局內設8個股室(辦公室、人事股、財務室、紀檢監察辦、法律法規監察股、信訪股、地籍股、審批股),5個直屬二級機構(土地監察大隊、土地儲備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勘測所、土地市場服務中心)和19個鄉鎮辦國土資源所(古槐國土所、清河國土所、東皇廟國土所、西洋店國土所、辛店國土所、王崗國土所、李屯國土所、郭樓國土所、萬冢國土所、陽城國土所、射橋國土所、十字路國土所、玉皇廟國土所、廟灣國土所、高楊店國土所、楊埠國土所、東和店國土所、雙廟國土所、萬金店國土所)。

車光輝 黨組書記、局長

陳富禮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趙克勤 黨組成員、副局長

閆奔 黨組成員、副局長、紀檢組長

黃飛 黨組成員、副局長

車光輝簡介:山西晉城人,1963年6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1982年9月在正陽縣教育局工作。1982年10月~1988年3月,任正陽縣司法局辦公室主任;1989年3月~1990年5月,任正陽縣委辦公室副科秘書;1991年6月~1993年9月,任正陽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副主任(副科);1993年10月~2002年2月,任正陽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正科);2002年3月~2010年5月,任正陽縣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正科);2010年6月,任平輿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土地資源】全縣土地總面積128410.95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97699.47公頃(耕地面積94986.06公頃,園地47.71公頃,林地2659.56公頃,荒地6.14公頃),建設用地面積30568.48公頃,其他土地143.00公頃。

【耕地保護】認真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各鄉鎮長作為本鄉鎮耕地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對轄區內的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總責。同時與各國土所簽訂了耕地保護責任書,與全縣11.33萬戶農民簽訂了耕地保護合同,形成縣、鄉、村三級耕地保護網路。對耕地開發實行了項目管理和年度計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快推進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工作,完成了2007年度國家投資射橋鎮土地整理項目;完成了2008年度第一批補充耕地儲備項目;完成了2008年度使用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投資的萬冢鄉閻樓村土地整理項目,並通過縣政府有關部門的初驗;通過實施上述土地整理工程,新增耕地近5000畝,達到了占補有餘。全縣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8.06萬公頃以上,保護率在85%以上。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組織建設用地報批7個批次1940多畝,有力地保障了縣文化中心、影劇院、體育場及事關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保障了沙發廠、葯廠和投資近10億元的高檔建築構件廠等一大批項目建設用地需求。經營性用地、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更加完善,國土資源市場環境更加健康有序。全年供應土地49.09公頃,土地出讓合同價款14795.09萬元。

【規劃管理】完成了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規劃成果已經省政府審批;完成了全縣19個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規劃修編中,按照市級下達的各項約束性指標:耕地保有量9406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80600公頃,城鄉建設用地規模20223公頃。至規劃期末,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分別為94060公頃和80600公頃,達到了市級下達的各項約束性指標要求。

【土地利用管理】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採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方式,共整治閑置低效用地603.40畝,用於37片新區建設,涉及郭樓鎮、雙廟鄉、高楊店鄉等11個鄉31個行政村。對全縣23座拆除的粘土磚瓦窯進行全面復墾,復墾土地2083.91畝,新增耕地1332.31畝。大力推行產業集聚區建設,全縣產業集聚區建成區已達3.2平方公里,入駐企業237個,其中限上工業企業105個,企業集中度達86%以上。產業集聚區標准廠房的檔次不斷提高,從最初的一層到後來的兩層、三層,建築面積達35萬平方米。2010年又成為全省50個優秀產業集聚區之一。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2010年,按照省國土資源廳、市國土資源局對「兩整治一改革」具體要求,採取「自己查、相互議、股室審、班子定」的方式,針對本部門關鍵崗位、核心業務、重點部位和環節,深刻查找、全面排查制度漏洞和廉政風險點25處,建立廉政風險點台賬38冊,製作風險點提醒卡51個。已查處國土資源系統嚴重違紀違法案件34宗,整治幹部隊伍廉潔從政存在的突出問題12條,不斷深化國土資源管理制度改革23項,完善土地資源管理體制機制8項,從源頭上遏制國土資源系統腐敗案件3起。

【執法監察】2010年,平輿縣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得到進一步加強。一是成立了局土地監察領導小組。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成立平輿縣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和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責任追究領導小組,組長由縣長擔任,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和常務副縣長任副組長,國土局長為成員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縣國土局。二是組織監察隊人員定期巡查。堅決遏制非法新建、復建粘土磚瓦窯和非法製造磚坯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防止反彈,全縣沒有一座粘土磚瓦窯復建、復燒,沒有一起非法製造磚坯等違法違規行為。三是強化聯合辦案工作機制。會同公、檢、法等部門研究制定了聯合執法工作意見,進一步理順了土地違法案件的查處、移送程序,提高了聯合辦案效率。2010年,共立案查處土地違法60多起,下達行政處罰告知書60多起,拆除違法建築8起,上繳罰沒款達180萬元;對違法案件的處理,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則,向縣紀委移交行政處分12人。達到了年度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不超過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的8%的標准。四是強化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衛片執法檢查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制定了工作方案。在全國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中,共監測到全縣轄區內新增建設用地115宗,面積1088.1畝(其中耕地984.3畝),其中17宗不符合規劃,面積61.9畝(含耕地60畝);98宗符合規劃,面積1026.2畝(含耕地974.5畝)。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98宗新增建設用地,已按照現行的土地審批規定,完善了用地手續;對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17宗新增建設用地,已完成了調整規劃、拆除和復耕工作。

【信訪工作】2010年,重新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信訪工作領導小組,開展了「大接訪、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局主要領導每周一陪同縣委書記、縣長參加大接訪,同時繼續實行來訪登記制度、案件月報制度、案件會審制度、錯案追究制度,確保將每起案件都處理到位。全年共處理遺留信訪問題200多件,處理多年來未解決的宅基地糾紛信訪問題51起,處理遺留辦證987份,處理有信訪苗頭的、涉及土地出讓出租的問題20起,收取土地年租金、出讓金200萬元。局信訪室共接待上訪群眾67起,接到舉報電話20起、102人次,全部得到有效解決;接到縣信訪局和市局交辦案件34起,已全部結案,結案率100%,群眾滿意率85%。被縣政府評為「全縣群眾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郭衛東 郭永志)

㈣ 土地局和國土資源局是一個單位嗎都是干什麼的有什麼不同呀

土地局是以前單位,現在沒有了。地質礦產部與國家土地局等合並後,叫國土資源部。
主要管理礦產、土地、海洋和測繪等。

㈤ 開封市國土資源局

開封古稱汴梁,位於河南省中東部,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位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我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原城市群和中原經濟區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開封距今已有2750年的建城史、2300餘年的建都史,春秋時期,鄭庄公在此修築儲糧倉城,定名為「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後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名為開封。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均定都於此,素有「七朝都會」之稱,現有各類文物遺址遺存一萬余處,重要古跡263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國家「4A」級景區8個,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的顯著特色。全市土地總面積6240平方公里,人口527萬人,耕地面積42.88萬公頃,市區面積546平方公里,人口85萬人。市轄蘭考縣、開封縣、杞縣、通許縣、尉氏5個縣和金明區、鼓樓區、龍亭區、順河回族區、禹王台區、開封新區6區。

李學耕 局長、黨委書記

薛冬 副局長、黨委副書記(女)

李炳讓 副局長、黨委委員

宋寶剛 副局長、黨委委員

薛蔚奇 調研員、黨委委員

胡偉 副局長、黨委委員

馮海彬 副局長、黨委委員

戚培軍 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何濤 副局長、黨委委員

李學耕簡介:河南南陽鎮平縣人,1956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政工師。1974年2月,在南陽鎮平縣馬庄公社下鄉;1976年9月,內鄉師范學校學員;1991年5月~1999年1月,在河南省建築四公司,歷任辦公室副主任,黨委副書記、副經理,黨委書記、總經理等職;1999年1月~2003年3月,任開封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2003年3月~2010年,任開封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黨委書記。

【機構設置】開封市國土資源局位於開封市包公湖南路11號院,為全市國土資源管理的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負責全市土地、礦產管理等工作。2010年底,全系統有職工400餘人,內設辦公室、規劃科、耕地保護科、用地審批科、土地利用管理科、產權產籍管理科、人事教育科等9個科室;局屬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土地管理事務所、土地監察大隊、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土資源分局、城區國土資源分局5個二級單位;轄蘭考、開封、杞縣、通許、尉氏5個縣國土資源局。

【土地資源】據2010年土地變更調查統計,全市土地總面積62.40萬公頃,其中耕地417316.00公頃(可調整為耕地的其他地類21512.98公頃)、園地4345.80公頃、林地43061.98公頃、草地655.43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5334.18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9242.78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9127.40公頃、其他土地4938.62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開封市進一步健全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嚴格耕地保護責任制的落實。市、縣(區)、鄉(鎮)政府間層層簽訂年度責任目標書,耕地保護責任逐級量化落實到了村組、農戶、地塊。年內設置基本農田三級保護固定標牌389塊、宣傳標語1800多條,基本農田達到了全覆蓋。不斷加快推進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建設,2007年和2008年9個項目全部完工並通過驗收,2009年項目已上報省廳待批。通過不斷加強建設項目用地與補充耕地掛鉤管理,2010年建設佔用耕地1050.8431公頃,補充耕地1051.2293公頃,實現了占補平衡有餘,確保耕地連續12年實現總量動態平衡。

【建設用地報批】2010年,開封市國土資源局積極主動地保障了國家、省級擴內需、保增長項目用地。全年報批土地30137畝。全市供地總量達14948.87畝,其中保障性住房供地660畝。通過進一步轉變作風,從過去「提前辦」向「辦提前」轉變,提前預測,提前報批,暢通綠色通道,簡化報批手續,對擴內需、保增長項目和全市綠卡企業做到隨到隨辦,限期辦結,快捷高效地保障了重點區域、重點項目和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求。

【節約集約用地】2010年,開封市政府重新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若干意見》,嚴格按照國家、省確定的建設用地控制標准供地,全面實施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對國家明令禁止的建設項目和限制類的建設項目,堅決不予供地。認真開展「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檢查行動,積極盤活關閉、重組、破產和改制企業土地資產,支持企業兼並重組,年內,處置批而未征、征而未用土地184.77公頃,盤活存量土地3306畝。大力開展節約集約用地模範縣(市)創建活動,制訂了《開封市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區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確定開封縣和開發區為試點單位,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確保創建活動取得實效。

【磚瓦窯廠整治】2010年,繼續推進黃河灘區磚瓦窯整治,在集中整治期間,停電整頓276座,並督導全部停電到位。

【土地使用權出讓】嚴格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招拍掛」出讓,加強土地儲備,嚴控土地市場,提高土地效益。2010年,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公開出讓經營性土地共11批,成交52宗,成交土地3953.23畝,市本級收繳土地出讓金39億元,土地凈收益超過9億元。工業用地成交13宗,出讓土地面積1813.65畝,出讓金額2.679億元,為城市建設聚集了資金。

【土地規劃管理】2010年,加快新一輪土地規劃修編步伐。市級規劃已通過國土資源部審核並報國務院待批;縣級規劃全部通過省政府批復;鄉級規劃已經市政府批准。2010年省國土資源廳下達全市新增建設用地指標8805畝,其中農用地6930畝(耕地佔4785畝);省廳獎勵農用地指標1000畝,其中耕地佔1000畝。合計全省下達新增建設用地指標9805畝,其中農用地7930畝(耕地佔5785畝)。年內沒發生超計劃用地現象。

【執法監察】2010年,開封市逐步建立「預防在先,預防與查處相結合」的執法監察新機制,完善政府牽頭、各部門協調配合工作機制,集中開展衛片執法和土地違法違規案件整治行動。十次衛片檢查監測到的213個圖斑、196宗用地情況全部核實到位,全市25宗違法用地佔用耕地面積151.76畝,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的3.2%,全市實現了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不超過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10%的目標。2010年全市發現並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73宗,其中當年新發生案件61宗,立案61宗,結案59宗,涉及土地面積26.01公頃,其中耕地13.13公頃,當年新發生案件立案率100%,結案率96.72%。查處歷史隱漏案件12宗,結案9宗,涉及土地面積7.08公頃,其中耕地6.77公頃,總結案率93.15%。

【信訪穩定】2010年共接省廳批轉、交辦案件7件,全部按期辦結,信訪事項結案率100%;直接受理案件22起,按期辦結率100%,群眾滿意20起,群眾滿意率90%,全年無重大集體訪和非正常上訪,較好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機構改革工作】2010年,開封市政府開展機構改革,國土、房產職能分離,房產管理職能劃到市住建局,大部分局屬單位和人員分走。為保證機構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局黨委多次召開黨委會專題研究,一是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搞好服務。市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召開後,局黨委立即行動,成立了工作機構,把「換位思考,以人為本,分步實施,平穩過渡」作為這次機構改革工作的指導思想。局分別召開了黨委會、局系統科級以上領導幹部會和局機關幹部職工大會,分層次動員教育,統一系統幹部職工的思想,明確既要穩步推進機構改革工作,同時要做好當前各項業務工作,確保工作的連續性,確保業務工作不斷檔,做到兩促進、兩不誤。二是周密計劃,嚴密組織,穩步推進。根據市委、市政府對機構改革工作的要求,局黨委結合實際,在確保穩定和業務工作不斷檔的基礎上,分步進行,妥善安排好局機關老幹部、局機關借調人員、局機關隨職能劃轉到市住建局工作人員,在確保穩定前提下,局屬8個房產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共2700餘人已移交住建局,實現平穩過渡,圓滿完成了機構改革任務。

(荀繼珍 葉森)

㈥ 南陽市國土資源局

南陽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陝西兩省接壤,地理坐標為北緯32°17′~33°48′,東經110°58′~113°49′。市中心城區規劃控制區394平方公里(59萬畝),建成區約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80萬,建成區土地承載力8888人/平方公里。南陽歷史悠久,古稱宛,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早在戰國時期,南陽就是全國有名的冶鐵中心,兩漢時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之譽,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有「南都」、「帝鄉」之稱。現轄鄧州市(代管市)、卧龍區、宛城區、方城縣、南召縣、鎮平縣、內鄉縣、西峽縣、淅川縣、唐河縣、新野縣、桐柏縣、社旗縣,共1市、2區、10縣、236個鄉鎮(辦)、4603個行政村,總人口1085萬人,農業人口903萬人,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市。

包建鐸 黨組書記、局長

王保湘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張清松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書玉 黨組成員、副調研員

朱中道 黨組成員、副調研員

劉佳勤 調研員

王中昌 副調研員

張文秀 副調研員

王澤昆 副調研員

張國建 副調研員

包建鐸簡介:1958年9月生,漢族,大學文化,中共黨員。1981年參加工作,歷任南陽日報社總編室副主任、南召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聯主席、南陽市政府辦公室工交科科長、南陽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南陽市政府副秘書長兼政府機關黨委書記;2007年至今,任南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內設辦公室(信訪科)、法規監察科、規劃調控科、財務審計科、耕地保護科、用地審批管理科、地籍管理科、測繪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礦產開發管理科、地質環境科、地質勘查儲量科、人事科(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工作科)、紀檢組14個科(室);設南陽市土地儲備中心、南陽伏牛山地質公園管理局、南陽市地質礦產宛城管理處、南陽市地質礦產卧龍管理處、南陽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南陽市地產交易中心、南陽市土地事務所、南陽市土地整理中心8個二級單位。其中,副處級事業單位2個(南陽市土地儲備中心、南陽伏牛山地質公園管理局)。2010年底,在職人員350人,核定編制261人,行政編制44人,事業編制220人,超編86人。

【土地資源】全市國土面積2.66萬平方公里(3976萬畝),佔全省的16.3%。耕地面積1492萬畝,占總面積的37.5%,其中,灌溉水田60.23萬畝、望天田10.11萬畝、水澆地371.42萬畝、旱地1035.12萬畝、菜地14.45萬畝,分別佔耕地面積4.04%、0.68%、24.91%、69.41%和0.96%。人均耕地1.39畝,低於全國(1.41),高於全省(1.22)。耕地中劃為基本農田的有1296萬畝,保護率86.79%,佔全省的12.5%。全市土地承載力為404人/平方公里,低於全省(584),高於全國(136)。耕地承載力為0.72人/畝,低於全省(1.36),等於全國。

2010年底,全市土地利用現狀:農用地3200.69萬畝,占總面積的80.49%,建設用地規模437.08萬畝,占總面積的10.99%,未利用地338.95萬畝,占總面積的8.5%。

【礦產資源】南陽已發現各類礦產84種,佔全省已發現礦種總數的63.6%以上。石油、金礦、銀礦、天然鹼、高鋁三石(藍晶石、矽線石、紅柱石)、石墨、銅、金紅石、玉石、飾面大理石、飾面花崗石、水泥用石灰岩為南陽的優勢礦產,天然鹼、藍晶石、金紅石、銀礦儲量居全國首位,銅礦、石墨礦、藍石棉、大理石儲量居全省第一位,石油、金礦儲量居全省第二位,獨山玉是全國絕無僅有的天然玉品種。

2010年,全市生產礦山企業129家,開發礦種50餘種,年產礦石量715.66萬噸,其中原油年產量172萬噸,國有礦山年產礦石量189.53萬噸,其他經濟性質的礦山企業年產礦石量526.13萬噸。全市礦業總產值1008275.56萬元,比2009年增加192261.16萬元。國有礦山企業工業總產值896157萬元,佔全市礦業總產值89%,其他經濟類型的礦山企業總產值為112118.56。其中石油開采業工業總產值為877618萬元,佔全市礦業總產值的87%。全市從事礦業採掘人數為20484人,國有礦山企業為11819人,其他經濟類型的礦山企業為8665人,從事石油開採的人數為10667人。

【耕地保護】建立了2010年度耕地佔補平衡項目庫,實施後可新增耕地11.8萬畝。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2007、2008年兩批13個新增費土地整理項目全部竣工並通過市局驗收。總投資23.67億元、建設總規模150萬畝的渠首土地整治重大項目通過國家、省審批,進入實施階段。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進展順利,制定了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管理辦法,完成了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庫建設。新爭取國家、省補助全市新增費2.4億元,主要用於土地整理項目、南水北調移民安置點土地整治和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強化耕地保護責任制度,市、縣、鄉政府和村、組、農戶層層簽訂了責任目標,耕地保護的責任體系日趨完善,各級政府管理土地、保護耕地的責任地位得到強化,耕地保護五項制度得到較好落實,耕地面積持續穩定在99.41萬公頃,基本農田面積持續穩定在86.41萬公頃,連續12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

【國土資源總體規劃管理】市、縣、鄉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全面完成,市級規劃已上報國務院待批,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分別由省、市政府批准實施。

2010年6月,市級礦產資源規劃通過了省國土資源廳的審查,全市8個礦產資源豐富縣的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於2010年11月通過了市局初審。

2010年組織召開土地管理預審會議8次,分別對全市371個各類用地項目進行了預審查,預審通過用地項目201個,預審通過率為54%。嚴格規劃和計劃審查。審查上報批次新增建設用地1212.6公頃,審查上報單獨選址項目14個,新增建設用地面積672.4公頃,審查補辦手續項目500.5公頃,涉及新增建設用地496.8公頃。

上報省廳入庫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實施規劃5個,拆舊區總規模324.8公頃,可新增耕地295.7公頃;建新區總規模306.18公頃,佔用耕地237.9公頃。

對全市轄區內的探礦權審批項目和采礦權有償出讓項目進行規劃審查,全年共審查兩權設置項目101宗,其中探礦權項目57宗,采礦權項目44宗。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全市累計處置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980公頃,已徵收實施並移交國有建設用地54宗294.22公頃,綜合供地率達到100%,列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的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7.88公頃,計劃完成率達到83%,超額完成省定目標。粘土磚瓦窯廠整治成果進一步鞏固,全市累計拆除新建磚瓦窯廠24座,清理晾坯場16個,復墾土地面積306.93畝,有效遏制了粘土磚瓦窯的反彈問題。全市累計供應土地382宗,面積1770.3公頃,成交價款46.9億元,其中,市中心城區累計供應土地102宗,面積289.5公頃,成交價款16.62億元,純收益11.3億元。

【土地儲備和閑置土地處置】建立中心城區大儲備管理格局和工作機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書記任主任,市長任常務副主任,21個機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市土地儲備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市長助理任辦公室主任,以市長令的形式出台了《南陽市土地儲備管理規定》,將中心城區所有新增建設用地全部納入儲備,實施規模儲備、連片儲備、區域儲備,實現了「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目標。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對中心城區各類閑置國有土地和新增建設用地實施全面儲備的決策部署。全年上報新增儲備土地1.11萬畝,超出下達計劃6600畝,爭取匹配用地指標2453畝,徵收儲備土地1947畝,清理認定閑置國有土地102宗、4759畝。

【地籍管理】2010年,市區約400平方公里內的71個村莊的地籍調查工作外業全部完成並通過省第二次土地調查辦公室預檢。桐柏、內鄉完成了村莊地籍調查招投標工作,唐河、西峽分別完成城郊鄉朱庄村、五里橋鎮北堂村村莊地籍調查的試點工作任務,試點調查成果全部完成並上報省二調辦。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細化調查工作全部完成,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土地權屬界線圖等成果齊全。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建設用地登記發證工作有序開展,市區共發放臨時土地使用證69本,縣市區共發放臨時土地使用證419本,集體所有權和使用權手續完善部分的發證率分別達到了96%和86.5%。

第二次土地調查各項基礎調查任務全面完成。全市13個縣市區全部完成了農村土地調查及資料庫建設工作,並將二次調查成果統一更新到了2009年12月31日的標准時點,農村部分成果全部通過省二調辦預檢。

全市基本農田調查上圖工作全部完成。國家核查後成果地方復核完善、基本農田上圖成果的調整確認和批而未用土地的調查核實工作完成,成果數據已全部報全國土地調查辦進行國家級匯總。全市市區、縣城(市)區城鎮土地調查涉及的357平方公里、鄉鎮政府所在地土地調查涉及的494平方公里的調查外業工作於2010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全市全年累計上報建設用地166個批次,779個項目,總報批面積3112.5612公頃。為社會保障性住房提供了28.2685公頃用地,為省市重點工業項目提供了972.6367公頃用地,為國家重點交通建設項目提供683.6385公頃用地,為產業集聚區提供553.1292公頃用地。做好省重大建設聯審聯批項目服務工作,為全省聯審聯批項目提供用地1331.0662公頃。建設項目用地主要滿足了南陽姜營機場擴建項目、內鄧高速公路、南陽市利用日元貸款城市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沼氣利用子項目公司基地工程、西氣東輸二線南陽至駐馬店天然氣支線工程、永泰紡織、陽光油脂、通宇冶材集團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精煉引流劑等國家省市重點項目用地。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市政府下發《南陽市重點礦種開發整合實施方案》,完成了省廳部署的重點礦區重點礦種整合實施方案的編制和采礦權整合任務,整合礦區數達到90%。完成礦業權核查任務,全市參加礦業權實地核查探礦權236家,采礦權487家,礦業權總數723家,實地核查礦業權723家。通過核查,完成了全市723個礦業權、723張單個礦業權成果、723份基本情況說明和856個加密GPS控制點的實地核查任務,核查率為100%。全市轄區內甲類礦產礦山儲量動態監測率達到98%,動檢覆蓋達到100%,受到了省廳的通報表彰。編制了《南陽市落實河南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總體方案》,礦產資源整裝勘查工作進入實質性階段。

【地質環境保護】積極開展礦山環境保護工作,對44個礦山企業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方案進行了評審,全市繳存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193.52萬元。扎實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對全市108個地災隱患點進行了逐個排查,淅川、方城、內鄉三縣地質災害防治「十有縣」創建工作通過省廳驗收,並報國土資源部待批。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期評估,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體規劃修編基本完成。

【對口幫扶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工作】提請市政府制訂了《關於加強土地綜合整治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意見》,在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的分配上向移民安置點傾斜,向有移民安置任務的縣市區共撥付資金8530.99萬元,用於土地綜合整治。把有移民安置任務的縣市區作為土地整理項目投資的重要區域,共投資27949萬元,安排項目12個,做到每個有移民安置任務的縣市區都有項目。積極協調縣市區整合縣級財政收取的耕地開墾、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及部分出讓金用於移民新村建設。

【信息化建設】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信息化工作機構和工作職責。設立了規范的門戶網站,門戶網站雙向互動、在線政務處理、信息公開、一站式服務功能基本完善。建成了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建設用地動態監督管理系統」和「政務管理系統」,建立了「城鎮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和「地理空間資料庫系統」。制定了本系統涉農信息化政策和規劃,建成了「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系統。

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2010年,對公文全部實行雙簽制,並按規定進行了公開目錄的編制,建立了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台賬。對網站升級改版,增設了政府信息公開專欄,將信息公開目錄、指南及信息公開網上申請表全部向社會公開。

加強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建設,建立了《南陽市國土資源局政府信息公開指南編制規范》、《南陽市國土資源局信息公開目錄編制規范》、《南陽市國土資源局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等多項制度。

【政務公開】修訂完善了《南陽市國土資源局窗口辦文管理暫行辦法》,將29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移交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國土資源窗口受理。制定了9項配套措施,細化了10項責任追究規定,確保實現「窗口圍著群眾轉,部門圍著窗口轉」的目標。全年窗口共受理報件676件,收費143.03萬元,接受咨詢服務2315人(次)。國土資源窗口連年榮獲「紅旗窗口」稱號,得到了市政府、市行政服務中心領導的肯定,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執法監察】認真開展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按照國家土地督查濟南局和省政府豫政辦〔2010〕6號規定,對違法用地依法完善了用地手續,已經省政府和市政府補辦用地手續294宗,涉及土地面積5119.63畝(耕地4508.32畝),衛片執法檢查符合補辦用地條件的違法用地全部得到解決。積極做好違法違規用地專項查處整改。全市共查處違法違規用地143宗,面積1501畝(耕地1423畝),立案143宗,結案130宗;收繳罰沒款1505萬元,拆除建築物、構築物30177平方米,沒收建築物27750平方米,復耕土地115畝;提出黨政紀處分建議34人,移送司法機關29人。嚴肅查處各類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全市立案查處各類國土資源案件119宗,面積300.6畝(耕地166.2畝),結案114宗,面積278.7畝(耕地144.3畝),結案率95.8%。經過努力,全市年度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不超過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9%。南陽市國土資源局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全國國土資源管理系統推進依法行政及『五五』普法先進單位」稱號。

【信訪工作】2010年,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和領導包案制度,堅持局領導每周一接待群眾來訪制度,共接待來訪群眾30餘起。堅持群眾來信局領導統一批閱制度,共批閱群眾來信93封。進行11次矛盾糾紛排查,共排查矛盾糾紛109起,化解99起,化解率為91%。

規范責任追究制度。制定下發了《南陽市國土資源局信訪穩定工作約談辦法》,認真落實督查督辦問責制度,採取明察暗訪、局領導包片包案督查等形式,重點對落實各項信訪工作制度、信訪事項辦理等進行督查督辦。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辦公場所及侯訪大廳面積超出100平方米,《信訪條例》等各項制度上牆,工作人員配備電腦5台,電話2部。

開展特色信訪工作,採取全面督查與專項督查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等方式,重點督查督辦信訪問題突出的縣(市、區),京、省、市三級立案交辦的信訪事項和省、市領導批示交辦的重要信訪事項。2010年,系統內無越級集體上訪,無集體重復上訪,無個人京省上訪,無赴京非正常上訪。

(許喜發 宋偉)

㈦ 南召縣國土資源局

南召縣位於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陽盆地北緣。地理坐標為北緯33°12′~33°43′,東經111°55′~112°51′,東鄰方城,西連內鄉,南接鎮平、卧龍,北依魯山、嵩縣。全縣轄16個鄉(鎮),340個行政村(居委會),總面積2933.14平方公里,總人口63.4萬人。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大小山峰300餘座。山地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34.3%;丘陵面積佔62.6%;平原主要位於東部,海拔在200米以下,占土地總面積的3.1%。土壤類型以黃棕壤、潮土、水稻土為主,兼有區域性紫色土和砂姜黑土等。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花生、紅薯和豆類等。

朱衛紅 局長

陳新強 黨總支書記

王磊 黨總支副書記、主任科員

余發改 黨總支委員、副局長

褚劍東 黨總支委員、副主任科員

馬先躍 黨總支委員、副主任科員

蘇剛 黨總支委員、副主任科員

朱衛紅簡介:南召縣皇路店鎮人,生於1960年3月,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76年參加工作。先後在該縣雲陽鎮唐庄學校、紅宇機械廠、縣志辦、四棵樹鄉、石門鄉、縣計劃委員會、縣政府機關事務局工作,歷任縣志辦副主任、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局長等職務;2009年9月至今,任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機構設置】2002年3月,南召縣國土資源局由原縣土地局和地質礦產局合並組建而成,內設建設用地股、礦產開發股、規劃與耕保股等11個股(室),下屬土地開發整理中心、監察隊等7個二級單位,以及16個基層國土資源所;全系統現有在職幹部職工248人。

【礦產資源】南召縣已發現的礦產有40餘種,礦點、礦化點200餘處。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金、鉛鋅等,鐵礦主要分布在南河店、白土崗等鄉(鎮)的淺山丘陵區,埋藏淺、易開采。非金屬礦產主要有大理岩、水泥灰岩、方解石、鉀長石等,已發現的大型礦床有青山水泥灰岩礦,儲量2億噸以上;板山坪方解石礦,儲量5000萬噸以上。皇路店鎮沽沱村地下熱泉,水溫以18℃為始,高於50℃的地熱異常范圍450平方米,穩定水位埋深2.4~4.6米,水質類型為偏硅酸鈉鈣類,並含有多種微量元素。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末,全縣有耕地30991公頃,園地4453公頃,林地198049公頃,草地15348公頃;城鎮及工礦用地11249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352公頃,水利設施用地19303公頃;其他土地4014公頃。

【耕地保護】一是強化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制,縣、鄉、村層層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加強檢查和考核,形成了保護耕地的良好社會環境;二是加強巡查監管,及時發現和制止非法佔用耕地行為,依法嚴厲打擊非法圈佔、非法買賣集體土地現象;三是加大土地綜合整治力度,組織完成了省投資的皇路店等4鄉鎮土地整理開發項目,整治土地面積295公頃,新增耕地128公頃。在縣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建設用地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連續12年實現了耕地總量占補平衡。

【建設用地管理】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為城鎮發展和項目建設預留充足的用地空間。強化服務職能,早介入,早運作,加快用地報批,確保項目用地報批得了、供應得好。全年共組織上報審批建設用地12批次、127公頃(已經省、市政府批准63公頃),為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供應建設用地26宗、322公頃(其中,二廣高速南召段用地243.9公頃),有效保證了重點項目、移民搬遷、旅遊開發、城鎮發展及民生工程對建設用地的需求。

【土地收購儲備】把土地收購儲備作為政府調控土地供應、保障項目用地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將城鎮各類新增建設用地和存量土地全部納入儲備范圍,全年收購儲備土地58公頃,強化了政府對土地供應的壟斷地位。

【土地出讓】規范、完善國有土地市場,有計劃、有步驟地調控土地供應,全年共出讓國有建設用地37公頃,成交價款1.03億元,土地純收益5170萬元。

【礦產資源整合】根據省、市政府加快資源整合的精神,結合全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把白土崗鐵礦區等8個礦區的28宗采礦權納入整合范圍,制定印發了《南召縣重點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實施方案》(召政辦〔2010〕85號),明確整合目標、時間要求和方法步驟,強化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同責任。白土崗鐵礦區等的2個礦區、6宗采礦權已簽訂整合協議,全面完成整合後,現有采礦權將減少25%,並形成集方解石開采、加工為一體的規模化大型企業集團。

【礦業權審批】在礦業權新設、延續工作中,加強與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協調,充分徵求礦區所在地鄉鎮政府,以及文化、旅遊等部門的意見,既促進礦產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又確保不影響重點項目及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嚴格采礦權登記管理,確保開發利用方案、安評、環評、水土保持等資料齊全、合格,杜絕違規登記發證現象。2010年,共辦理采礦權延續、轉讓登記12宗,繳納采礦權價款110萬元。

【地質災害防治】編制完成了《南召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確立了地質環境保護和地災防治的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建立了地質災害防治部門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完善了突發性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監測信息網路建設,認真落實值班、巡查和災情速報制度,扎實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多渠道開展防災避險知識宣傳,把地質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2010年汛期,該縣遭遇歷史罕見強降雨,全縣發生滑坡、泥石流等100餘處,由於處置得力,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大的財產損失。

【項目爭取與實施】一是成功爭取了省投資1319萬元的留山鎮土地整治項目,綜合整治土地面積302公頃,實施後新增耕地101公頃。二是針對汛期耕地災毀嚴重的實際情況,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爭取,經過大量努力,爭取省財政災毀耕地補助資金1134萬元。三是爭取市財政投資15萬元,對白土崗鎮大庄村地質災害進行了有效治理,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礦山日常管理】一是加強礦業權日常管理。強化采礦權人實地年檢,2010年應審查礦山企業54個,全部參加了年檢,年度檢查率100%,合格率96%;實地檢查礦山43個,實地檢查率80%,責令2個存在違規行為的礦山進行了整改。加強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全縣22個甲類礦山儲量動態檢測率達100%。二是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違法違規行為整治力度,查處取締無證采礦17起,拆除、扣押非法采礦設備14台,確保全縣采礦許可證持證率達100%。

【執法監察】認真落實動態巡查、行政執法與過錯責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加強對城鄉結合部、重點礦區的執法巡查,及時發現、制止和查處土地、礦產違法行為。堅持「既處理事,又處理人」的原則,強化與紀檢、公安等部門及鄉鎮政府的協調與聯動,形成執法合力,從嚴、從快打擊國土資源違法行為。全年共查處土地、礦產違法案件300餘宗,其中,查處取締無證采礦17起,拆除、扣押非法采礦設備14台,國土資源違法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國土資源市場秩序進一步健康穩定。

【信訪工作】單設信訪辦公室,調整充實了工作人員,開通了「12336」國土資源違法舉報電話,認真落實「一把手」責任制、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制,堅持班子成員輪流接訪、分片包案、限時辦結等制度,及時排查矛盾,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理,最大限度地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全年共立案處理信訪案件253起,市以上立案信訪件按時結案率100%,縣級立案按時結案率96%,進京、赴省訪案件比去年下降66%,為全縣社會大局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崔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