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龍口哪個區教育資源好
擴展閱讀
投標報價成本分析怎麼做 2025-05-25 09:27:34
什麼廠生產要用石油 2025-05-25 09:15:47

龍口哪個區教育資源好

發布時間: 2022-07-14 23:13:12

A. 急!龍口南山中學怎麼樣

南山中學位於龍口東海旅遊工業區,一年四季空氣涼爽,交通便利、教育設施配備齊全、一流教學質量;高薪聘請有資質的外教,可以考慮到南山上學。

B. 龍口市明德學校好嗎

龍口市明德學校是龍口市委、市政府為完善新區功能、拉動新區發展,投資近2億元興建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也是龍口市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育布局、推動「幸福龍口」建設的重點民生工程、重點教育民生工程。

明德學校位於龍口市城市新區東北部,規劃佔地106畝,建築面積5.32萬平米,建設108個教學班,其中中學48個班、小學60個班,可容納在校生5100人。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思路,整個工程建設分兩期進行。資金來源:財政撥款。

明德學校的建設,堅持「環境啟育、文化立校,多元有序、美觀實用」的設計理念,追求「明德勵志、創新求真」的辦學宗旨,努力打造一所既繼承傳統文化精髓、又緊扣時代發展脈搏的現代化學校。

目前,一期工程建設全部完工,內部配套設施開始安裝。按照建設進度,物資籌備、設備調試等各項啟用前的准備工作將於年底前全部完成,明年正月新學期開學具備使用條件。二期工程計劃2014年春季開工,2015年投入使用。

C. 煙台開發區有哪些比較好的小學

1、煙台開發區第六小學

坐落於煙台開發區南端的鳳台山下,柳子河北,奇章村東南。原名奇章小學,始建於1939年春,1992年學校劃歸為煙台開發區管轄,更名為煙台開發區第六小學。2002年,管委投資建成了佔地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新校舍,並於2002年9月遷入新校。

煙台開發區第七小學師資

學校始終重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人為本,努力培養「敬業愛崗、愛生如子、愛校如家」的團隊精神。加強校本研修,狠抓「和諧高效 思維對話」型課堂,營造「書香校園」,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涌現出一批中青年骨乾和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與新任教師「結對幫扶」。

目前,現有教師獲開發區工委管委嘉獎10人,區級教學能手4人,區級優秀班主任3人,區級師德標兵4人,獲市級優質課4人。

近幾年來,學校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開展了全員參與的寫字比賽、課文朗讀比賽、英語口語比賽、計算比賽、跳繩比賽、卡拉ok演唱、乒乓球比賽、七巧板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煙台開發區第六小學

網路-煙台開發區第七小學

網路-金東小學

D. 龍口新一中好還是老一中好好在哪裡總體講哪裡更好

目前來講還是老一中好,比較穩定,新一中剛剛啟用,管理上應該屬於起步階段,不是很成系統,而且只是簡單的過渡階段,原來老二中,三中,六中先搬過去,作為A區,B區,C區,暫時還是獨立管理,所以說還是老一中能好點,不過只是暫時的,過度完了以後就成為一體了,所有的高一高二全在新一中,高三在老一中,暫時大概情況是這樣,我也只知道這些吧,僅供參考,也是道聽途說。

E. 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東海外國語學校 初中教學怎麼樣 我想把孩子送哪裡上學

據我自己了解,龍口市東海外國語學校是非常不錯的花園式學校,在東海旅遊度假區區內,是一所現代化寄宿制學校。投資5億元興建的學校佔地1000畝,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同類學校中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學校。學校現設幼兒、小學、初中、中專和高爾夫球技術培訓五個學部,在校生數萬人,教職工近千人。不但硬體設施國內一流,和發達國家比也不毫不遜色,教學力量也相當強,因為我經常去那裡,也多次親自采風拍照,了解學校里較多的情況,我們東海業主很多外地孩子和家長,都已經認可了這所學校,不斷把孩子送達這所學校來學習,一年比一年多。

有關介紹可以參考【網路-東海外國語學校】,可以登錄該校網站,也可以在東海新家園網的業主論壇得到更多家長評價和學校活動的花絮介紹。

我認為,選擇一個好學校不僅要選擇環境和硬體,更重要的是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者的教學理念,這所學校開展全面素質教育,對德智體美勞都很重視,管理也相當嚴格,表現差的可以到到糾正和學會遵守規矩,屢教不改的勒令退學,表現好的,可以獲得各種獎勵。每年在山東省、煙台地區和龍口市各種評選和比賽中都有上佳名次。

順便說一句,東海學校羅校長也是一位中年教育專家,具備多年治校的豐富經驗,為人相當和善,有問題也可以找他。學校其他老中青教工也都勤奮敬業,工作井井有條。

F. 龍口市怎麼樣

【人文概況】

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原黃縣)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總面積893平方公里,海岸曲線長68.4公里;轄13個鎮(區街)、632個村(居),人口63萬。 龍口市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隸屬於煙台地區。東臨煙台,南近青島,北與大連、天津、秦皇島隔海相望,是環渤海經濟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65700。行政區劃代碼:370681。區號:0535。

【行政區劃】

龍口市轄3個街道、10個鎮:東萊街道、龍港街道、新嘉街道、徐福鎮、黃山館鎮、北馬鎮、蘆頭鎮、東江鎮、下丁家鎮、七甲鎮、石良鎮、蘭高鎮、諸由觀鎮。

【歷史沿革】

龍口市歷史悠久,商末建萊國,秦設齊郡,始置黃縣,是中國最早的縣治單位之一。龍口市既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船隊東渡日本的啟航地。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黃縣,設立龍口市。五千年滄桑變幻,為這塊物阜民豐的土地留下了諸多歷史古跡和人類文明,增添了她的神秘和魅力。先後湧出了春秋戰國時期以滑稽擅辯著稱,諷柬齊威王建立霸業的淳於髡;秦代率領數千童男童女和五穀百工揚帆東渡,開創中、日、韓友好先河的著名方士徐福;三國時代英勇善戰的東吳名將太史慈;明朝開國元勛越國公胡大海為官清正的尚書王時中,內閣首輔范復粹,著名國畫家姜隱;清代掌管文衡多年的禮部尚書賈楨;參加國史編修的翰林院士王守訓;民國初期的書法家、金石篆刻和古文學家丁佛言等一批歷史名人,可謂人傑地靈。改革開放以來,龍口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增強,1991年即躋身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94年居全國百強縣第35位,在山東省居第2位。

1986年撤銷黃縣,設立龍口市。因原黃縣有龍口鎮而得名。
1988年11月22日,撤銷鄉城、新嘉、羊嵐、蘭高、東江5個鄉,分別以原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鄉城、新嘉、羊嵐、蘭高、東江5個鎮。
1989年4月7日,撤銷海岱鄉,設立海岱鎮;撤銷黃山館鄉,設立黃山館鎮;撤銷下丁家鄉,設立下丁家鎮;撤銷大陳家鄉,設立大陳家鎮。
1993年9月28日,撤銷文基鄉,設立文基鎮;撤銷田家鄉,設立田家鎮;撤銷七甲鄉,設立七甲鎮;撤銷豐儀鄉,設立豐儀鎮。1993年11月19日,撤銷龍口鎮,以原龍口鎮的行政區域設立西城街道辦事處,原龍口鎮人民政府駐地為西城街道辦事處駐地。
1995年3月8日,將下丁家鎮的達溝、西馬兩個村劃歸東江鎮管轄。
1997年6月10日,將蘆頭鎮南張家村劃歸東江鎮管轄(魯政函民字[1997]26號)。
1998年4月13日,鄉城鎮更名為徐福鎮(魯政函民字[1998]11號)。
1999年7月1日,將下丁家鎮上觀村劃歸東江鎮管轄(魯政函民字[1999]16號)。
2000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19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635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6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6萬人。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龍口市總人口671335人;轄1個街道、19個鎮,各鄉鎮人口: 西城街道 77267 城關鎮 86911 羊嵐鎮 21398 徐福鎮 38371 新嘉鎮 27207 中村鎮 32012 海岱鎮 22388 黃山館鎮 12389 大腖家鎮 20421 北馬鎮 41451 蘆頭鎮 35746 東江鎮 55720 下丁家鎮 22140 七甲鎮 12699 田家鎮 14499 豐儀鎮 14755 石良鎮 43573 丈基鎮 25139 蘭高鎮 26331 諸由觀鎮 40918
2000年12月19日,撤銷羊嵐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諸由觀鎮;撤銷豐儀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石良鎮;撤銷文基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蘭高鎮;撤銷田家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七甲鎮;撤銷大陳家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北馬鎮;撤銷城關鎮,設立東萊街道辦事處,將原城關鎮的行政區域和蘭高鎮的馬家莊、大李家、竇家莊3個村,東江鎮的趙家莊、閻家疃2個村及新嘉鎮的松嵐、王家疃、楊家疃、荷百4個村劃歸東萊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城關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新嘉鎮,設立新嘉街道辦事處,將原新嘉鎮除劃歸東萊街道辦事處管轄的松嵐等4個村外的其他行政區域劃歸新嘉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新嘉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中村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西城街道辦事處,西城街道辦事處更名為龍港街道辦事處,龍港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西城街道辦事處駐地;撤銷黃山館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海岱鎮(魯政函民字[2000]79號)。
2001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13個鎮(街道辦事處),1個外向型工業加工區,63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7萬人。
2002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轄3個街道、10個鎮,2個經濟開發區,63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4萬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893.82平方千米。轄12個鎮(街道辦事處),2個經濟開發區,63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9萬人。

自然資源

龍口境內建有全國唯一的低海拔大型海濱煤炭基地,褐煤總儲量26億噸,年開采量400多萬噸;南部山區盛產黃金,花崗岩、石灰石、鉛鋅、螢石、石英砂等礦產資源;沿海大陸架儲藏有豐富的石油,屬"富集型"油區,在渤海中部發現的蓬萊19-3油田,距龍口僅48海里,屬於特大型整裝油田,已探明地質儲量為10億噸,可采儲量約為6億噸;距龍口市96公里的渤南油氣田位於渤海灣南部,已探明天然氣儲量225億立方米,可開采儲量為108億立方米,中海石油公司已確定在龍口市建設一個年產4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終端處理廠,目前已完成地質勘探工作,一期工程預計今年底投產供氣,2004年6月全面建成。

【氣候】

龍口市屬溫帶季風型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2℃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左右,無霜期190多天。

【城市建設】

龍口市公路交通發達,航運方便,已基本形成了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24.8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58.8公里。公交車輛達155輛,日發車600班次,遍布整個城鄉區域。大萊龍鐵路龍口段已全線鋪通,11.6公里進港線於今年開工建設,建成通車後,港口腹地將擴展至西北、華北等地,港口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大大促進龍口經濟尤其是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206線高速公路龍口段路基和橋涵工程已全部完成,將與煙青、煙威、同三、濟青高速公路一起形成四通八達的運輸網路,到煙台機場僅需40分鍾。煙台機場現已開通國際航線2條(至香港和漢城)、國內航線20多條,可直達國內各大中城市,平均每周起落飛機40多架次。全國最大的地方港--龍口港是國家一級對外開放口岸,擁有碼頭岸線3000餘米,生產泊位2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8個,設有危險品、煤炭、集裝箱、客滾專用及多用途泊位和散雜泊位等,年貨物吞吐能力達1500多萬噸,客運量50多萬人次,目前已與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各港通航,並開通了龍口至東南亞、韓國、日本及國內黃浦和沿海內貿集裝箱班輪航線。2002年集裝箱吞吐量達5.7萬TEU,預計今年可達8萬TEU。龍口港總體布局規劃已經山東省政府批准,屬國家重點建設港口。規劃中的港口陸域布局分東港區、中港區、西港區三部分。東港區以老港區為基礎,屬於建成區,中港區位於東港區北面,可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30至40個。2020年前規劃建設集裝箱、鋼材、鹽、水泥等專用泊位7個,港口吞吐能力可達2000萬噸以上。西港區位於屺母島端部,是預留深水泊位區域,具備建設10-25萬噸級碼頭的自然條件,擬建10萬噸級以上的大宗散貨、石油化工深水碼頭。隨著大萊龍鐵路的開通和渤海天然氣、石油進行開采,龍口港將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海上輔助設施齊全。勝利油田在我市設立了海洋石油船舶公司,作為該公司陸上生產生活基地。該基地擁有拖輪、貨輪、油輪、浮吊、駁船等各型船舶29艘,擁有5000噸級泊位3個,3000噸級泊位4個,石油專用碼頭1座,可承擔各類鑽采、作業平台的拖航就位、物資供應、應急守護及油類運輸、試油作業、大型海洋工程吊裝、港池航道疏浚、特大型結構件江海直達運輸、海上消防救護等任務。通訊事業發達。全市每年用於通訊建設的資金均在4000萬元以上,通訊網路規模不斷擴大。全市程式控制交換機總容量達到2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8萬戶,電話普及率29部/百人,建成全省第二個電話市。全市已經鋪設光纜700多公里,形成了環形網結構,擁有寬頻接入能力和小區接入能力。百年電力公司是全國第一座由中央和地方集資興建的坑口電廠,裝機總容量106萬千瓦,2002年發電量56.2億千瓦時。境內共有大中型水庫3座,蓄水能力達2.2億立方米,建有亞洲最大的地下水庫----黃水河地下水庫,城區日供水能力達到9萬噸。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設立了新區和海濱經濟園區,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初步形成了"東城西城相融、南山北海呼應、新區居中、組團式發展"的城市建設新格局,目前建成區面積達到2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44%,城市的經濟地位和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經濟發展】

2001年,在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評比中居第25位。2002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9.5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億元(新口徑),分別增長26.5%和32.2%;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億元,增長40%。農業以產業化經營及標准化綠色農業著稱。2002年,高值田發展到8.7萬畝;果品總產量22.2萬噸,水產品產量19.1萬噸,山東梨、龍口粉絲、龍口草莓、龍口對蝦、桑島海參等土特產品遠近聞名;規劃實施了以"雙十雙五"工程為主樞架的農業產業化和"山區經濟二次創業"戰略,標准化農業和綠色農業得到全面實施,農業經濟的整體素質和效益顯著提高。全市糧經比例調整到1:4,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27處,建設了總庫容達12萬噸的中國北方最大的氣調庫、冷風庫群,有7家企業、14個品種獲得綠色食品證書,優質蘋果、山東梨首次打入北美市場。2002年,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75億元,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縣"稱號。工業基礎雄厚,運行質量逐年提高。全市現有工業企業1942家,形成了機械、家電、化工、紡織、輕工、建材等6大支柱行業,新型建材、食品、電子電器、汽車關鍵零部件四大新興支柱產業也得到較快發展。現已培植出了十大企業集團、十大民營企業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骨幹企業,擁有上市企業3家,被省體改委列入省資本運營重點聯系市。2002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49家,最高達45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32處,最高達7億元。創省級以上名牌產品8個,其中"威龍"牌葡萄酒屬於中國名牌產品,"龍豐"商標被國家認定為全國馳名商標,通過ISO質量體系或產品認證的企業達到98個。2002年,全市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10億元,利稅33.7億元,分別增長16.3%和17%,工業動力用電量達到17.6億千瓦時,增長10.4%。第三產業繁榮活躍。南山景區二期工程、東海108洞國際高爾夫球場、龍鼎廣場、糖酒大廈、博商廣場等大型商貿旅遊服務設施的建設,為發展第三產業打下了良好基礎。果蔬傢具裝飾材料批發市場等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被中國商業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評為"全國百強工業批發市場"。目前各類市場發展到66處。2002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到35%;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35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4億元,增長15.5%。現代物流業方興未艾,擁有勝通物流和興隆道恩兩大物流企業,其中勝通物流是我省唯一一傢具備二級資質的縣級物流企業。全市加入第三方物流企業達到20戶,年配貨額過億元的物流企業已達2處,小型物流配送點35個,超市內部配送中心3個。以南山風景區、屺姆島旅遊區、徐福故里旅遊區和之萊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旅遊業,成為我市新興產業中的亮點。2002年,全市旅遊接待人數達100萬次,旅遊業總收入達到4.6億元。民營經濟發展迅猛。全市個體工商業戶發展到1.6萬戶,注冊資本2.42億元,從業人員3.14萬人;私營企業達到1514戶,注冊資本8.19億元,從業人員1.85萬人。2002年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稅收1.15億元,佔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的12.1%。

經濟國際化進程加快

多年來,龍口市緊緊圍繞推進經濟國際化這一主線,內抓載體建設,外抓招商引資,努力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主要是規劃建設了"四區六園"(龍口經濟開發區、龍港經濟開發區、黃城工業園、北部海濱經濟園區、城市新區、南山工業園、叢林工業園、科億達工業園、興隆道恩工業園和海盟機械工業園),新設立的經濟開發區、黃城工業園和海濱經濟園區已初具規模,對外開放的承載能力大為增強,並進一步健全了服務機構,完善了基礎設施,為國內外客商到龍口投資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近年來,已同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有近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龍口投資,特別是成功地吸引世界500強企業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來我市投資。2002年,全市共舉辦利用外資項目68個,累計達到559個;完成合同外資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累計分別達到11億美元和7億美元。2002年,全市實現出口創匯1.7億美元,增長25%。龍口市涉外機構齊全,海關、檢驗檢疫等聯檢機構配套,實行24小時服務,通關便利

【科教事業】

1994年,我市被山東省科委確定為全省唯一成縣(市)建制的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1996年,在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評比中列第12位;1997年,被原國家科委確定為全國兩個"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之一;1998年,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的"全國持續高效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示範區",1999年兩個示範區順利通過了國家科技部驗收。1999年和2002年,我市聘請專家成立了第一屆和第二屆政府科技顧問團,組建了省級生產力促進中心,開通了科技經濟信息網。到2002年底,全市已累計實施省級以上"火炬計劃"77項,申報專利1646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9家,創國家級新產品122種。龍口市在國內率先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中小學和職業學校達到191所,擁有國家批准設立的民辦大學和中加合作的東海外國語學校,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職教、成教全面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在校學生9.3萬多人,2002年向全國高等院校輸送學員1900多人。

【文明建設】

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積極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並落實了領導幹部任期制、任前公示制、試用期制和聘任制。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為總抓手,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在鎮級探索推行了以「三定一公開」為主要內容的「一線工作法」,切實把鎮級工作重心下移到農村一線。按照「五個好」要求,全面加強了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班子建設。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有效維護了黨紀政紀的嚴肅性。認真扎實地進行了黨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工作,制定了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在加快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目前全市共有煙台市級以上文明單位67個,其中省級文明單位12個,國家級文明單位2個。去年獲得全省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綜合實力】

1991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居第60位;1992年躍居第37位,1994年上升到第35位,2003年位居第25位,去年位居第21位。2005年全市初步核算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0.4億元,比上年增長25%,一二三產比重為6.2:64.1:29.7;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17.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億元,分別增長26.4%和49.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5億元,增長48.5%;合同外資6.2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92億美元,出口創匯5億美元,分別增長37.1%、99.7%和21%。獲得「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先進單位」稱號。

【社會事業】

1996年,在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評比中列第12位;1997年,被原國家科委確定為全國兩個「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之一;1998年,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的「全國持續高效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示範區」;去年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市」稱號。全市已累計實施省級以上「火炬」計劃117項,申報專利2718件,創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1家,開發國家級新產品130個。全市中小學和職業學校達到165所,在校學生8.6萬人,2005年向全國高等院校輸送學員3713人。擁有國家批准設立的民辦大學—煙台南山學院,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成教全面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同時,文化、環保、衛生、民政、民兵預備役等各項社會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先後獲得全國教育、文化、科技進步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社會和諧穩定】

在城市,深入開展「五城聯創」活動,即創建全省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省全國平安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努力建設平安龍口、和諧龍口和生態龍口。在農村,圍繞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堅持黨委、政府主導推動,不斷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穩步實施了「五通雙建六保」工程,農村面貌和農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廣泛開展了「知民情、解民憂,讓群眾滿意」活動,為群眾辦了一批實事、好事,使群眾充分享受到了發展帶來的實惠。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信訪工作,廣泛開展了信訪工作「雙教育、雙規范」活動,推動信訪工作步入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大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加快推進普法和依法治理步伐,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2005年,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到98%。先後獲得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工作和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人民生活】

2002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4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20元,比上年增加129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和住宅居住面積分別達到6.62平方米和14.2平方米;每百戶居民彩電、電冰箱、摩托車、空調和電腦擁有量分別達到105台、83台、51輛、14台和7台。截止2002年底,全市城鄉居民儲蓄余額達到101.7億元,人均1.6萬元。

http://ke..com/view/133306.html?wtp=tt

G. 龍口一中為什麼要分成各自獨立的東校和西校

龍口實際上是一個「雙城」結構,東區和西區分別在龍口市的東西兩端,相距大約20公里。由於城市發展需要,龍口市在東西城區中間建設開發了城市新區,也是未來的龍口市中心,因此必然會有很多城市資源的重新整合,其中也包括整合優質的教育資源。西校實際上就是集中了龍口市內幾個重點中學(二中、三中、六中、石良二中等)聯合組成的。


下圖中「起點」新校區是龍口一中西校,在市政府西側大約1.5公里。「終點」老校區是龍口一中東校,在龍口市位置明顯偏東。兩校區相距大約7.5公里。

H. 龍口市有幾所中學

龍口市第一中學、龍口市第二中學、龍口市第三中學等。

山東省龍口第一中學始建於1892年,始稱「哈約翰學校」,中國人稱「華洋書院」,後歷經崇實學院、縣立中學、膠東公學、北海中學、黃縣一中、黃縣五·七紅校、黃縣中學、龍口第一中學各個時期,佔地面積289方米,2011年11月,龍口二中、原二中、三中、六中建制,並入一中。

一百二十多年來,學校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鍛造了光榮的革命傳統,教風和學風,凝煉出了「崇實、尚德、致知、篤行」的校訓,走出了36位共和國將軍,300多人成為省廳級以上的國家幹部,近千人成為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各行業精英,曾被譽為「膠東教育的明珠」。

歷史悠久:

龍口一中的前身是崇實中學(1892-1947)、黃縣縣立中學(1912-1938)、北海中學(1942-1950)。黃縣縣立中學始建於1912年,到1938年日寇侵黃後停辦。其後又陸續開辦了志誠中學、國防教育訓練班、膠東公學、膠東軍政大學、蓬黃福聯合中學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龍口市第一中學

I. 龍口新港路小學和龍口紅旗小學哪個好

我覺得紅旗小學比較好。
龍口市紅旗小學創建於1955年,史稱黃師附小。1958年易名壽康小學,後改為紅旗小學。2012年3月成為龍口市教育體育局直屬小學——龍口市紅旗小學。學校爭創「教育理念先進、學校管理科學、教師隊伍優化、辦學條件優越、育人環境優美、教育質量一流、辦學特色鮮明」的學校品牌。實施「真愛無聲,厚德博學」的辦學理念,營造勇於奉獻、勤儉節約、甘當主人翁的紅旗精神。宗旨,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優質的教育。校訓,知禮、明儀、樹德、啟智。校風,嚴謹、細致、求實、向上。學風,樂學、善思、合作、實踐。教風,博學、善誘、篤行、大成。學校成立了書法組、合唱團、舞蹈隊、葫蘆絲、口風琴、架子鼓、國際象棋、計算機、機器人、最強大腦、跆拳道等興趣小組和社團。口算訓練、經典誦讀、各具特色的實踐活動,每天都在校園中開展,豐富了學生學習生活,展現了學生們的才藝特色。各種各樣的德育教育活動,奠定學生的人生基礎,發揮學生的特長,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學校榮獲龍口市文明單位、素質教育先進單位、教科研先進單位以及煙台市教學示範學校、教科研先進單位、數字化校園、安全校園、三星食堂、優秀學校網站等榮譽稱號,是中國青少年創客奧林匹克系列活動實驗基地和全國棋牌教育推廣工程校。